探访周原西周城址

调研课题:周原遗址西周城址考古

调研人:周原考古队

农历正月初五,记者走进积雪尚未消融的周原遗址考古工地。在这里,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组成的周原考古队,一直在周原寻找西周城址和先周时期的大型建筑。近年来,通过多种手段的探测,考古队终于在2021年末确认了西周城址,发掘了城门、先周和战国时期大型夯土建筑各一处。

先周大型夯土建筑为寻找周灭商前古公亶父至文王时期的统治中心提供了资料。新发现的城墙为下一步深入探索城内布局打下了良好基础,也为厘清周原遗址聚落结构、相关遗存性质,以及聚落与社会变迁过程提供了参照背景,为三代都邑建制提供了难得的实例。随着考古研究的不断深入,一件件出土文物和一个个被发现的遗存,让学术界仿佛获得了解码西周文化的“钥匙”。

1.新线索引发大小城址猜想

在关中西岐山扶风两县交界处,岐山南麓的冲积扇上有一条幽深沟壑,深沟的两侧村庄里各有一座周原博物馆,分别是宝鸡市周原博物院和岐山县周原博物馆。宝鸡市周原博物院文物管理所所长刘万军站在沟壑前,指着前面的一大片麦田告诉记者,根据新发现城墙的线索,推测周原遗址存有大小两座城址。

王家嘴一号建筑基址 图片来自周原考古队

虽经几代考古人的不懈努力,发现一些夯土墙的线索,但尚不能确认是城垣的组成部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宋江宁介绍,至本次工作前,已经确认了一段夯土墙的存在,也曾提出过两个城址的设想方案。

2021年度周原考古队领队、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长种建荣介绍,小城城址位于遗址西北部,东西约1480米,南北约1065米,整体呈规整的长方形,面积约175万平方米。考古人员通过开设探沟4条、铲刮断坎5处,判断小城城墙始建于商周之际至西周早期。小城发现之后,鉴于周原遗址的大量遗存分布在小城以东,考古人员开始考虑小城外东、东南是否还有大城的问题。根据以往记录的部分夯土地点呈线状分布的线索,考古人员调查发现了西周晚期城墙的位置,再通过钻探和四处发掘、三处剖面,确认了西周晚期城址的存在。

西周晚期城墙若复原为一座大城,则东西约2700米,南北约1800米,总面积约520万平方米。其形状规整,基本包括了周原遗址的核心部分,将是目前所见规模最大的西周城址。除西南城墙因取土破坏无存,其他部分大都保存有断续的夯土基槽。东墙的一段基槽全面揭露后发现门道,南北两壁有单独夯筑的薄墙。门道被倒塌的红烧土覆盖,可能遭火焚,地面上出土西周晚期的铜器腹部残片。门道北侧有嵌入城墙的门塾,城内一侧连接曲尺形夯土台,限定了入城后要向南转向,类似瓮城结构。东南城角城墙基址下压西周晚期灰坑,夯土内出土西周晚期陶鬲。考古人员综合各类信息,推断外城建于西周晚期。

2.廓清城市布局结构

周原以往被认为是“周人的宗教中心”“贵族的聚居地”。此次发现的城址为西周时期规模最大的城址,形状方正、规划明显,足以改变以往“散居聚落”的认识。自战国以来,周原在传统的西周历史叙事中没有清晰定位。但考古遗存和出土西周金文却反映周原是西周最重要的都城,有学者甚至提出周原才是文字材料中的“宗周”。新的考古发现支持这种认识,或将改变两千年来的传统看法,推动相关领域的研究。

城址的发现给以往所知遗迹提供了参照背景,向廓清城市布局结构迈出了重要一步。召陈建筑群紧靠外城东墙,不会是王室宫殿建筑,可能是城市的功能性建筑;云塘至齐家的制骨、玉石、铸铜工场均位于小城东墙附近,远离城市中心;凤雏建筑群位于小城北部正中,方向与城址完全一致,结合周围存在的大面积夯土,小城北部应是宫殿区。各级贵族的青铜器窖藏绝大多数发现于小城之外,暗示西周晚期时小城相当于王城,小城以东、以南则是郭城。

3.填补高等级建筑空白

“以往工作显示,周原遗址是关中西部商时期面积最大的聚落;王家嘴、双庵一带曾多次出土铜器墓,但能够解决聚落性质的科学发掘材料非常缺乏。为了探寻先周国家的中心,周原考古队在王家嘴区域开展钻探,发现一种杂质很多的硬土。经试掘认为可能是夯土,最终发现先周时期、战国晚期大型建筑各一座。”2020年度周原考古队领队、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教授曹大志介绍说,王家嘴一号建筑是考古首次发现年代明确的先周时期大型建筑,其规模和复杂程度均出人意料。目前已揭露南半部分,由正堂、东西厢房、庭院、附属建筑等组成。根据叠压打破关系判断,建筑年代上限为京当型商文化晚期,下限不晚于先周文化晚期。先周时期大型夯土建筑的发现,填补了以往周原遗址无先周时期高等级建筑的空白,是认定周原遗址先周时期聚落性质的关键材料。

建筑反映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经济、文化的发展状况以及历史特点和文化传统。钻探发现王家嘴区域还有大面积夯土,这为确证先周国家中心的位置提供了证据,为深入研究先周国家的形成打下了基础。王家嘴遗址区三面临沟,低而近水,东北距地形高亢开阔的西周城址600米。从自然地形到规划方正的城市,反映着周王朝的建立过程。

王家嘴二号建筑形式特殊,可能是战国晚期的大型官方粮仓。当时的官仓设置于县乡以上。王家嘴周边多次出土“美亭”陶文,此次在刘家墓地考古人员也发掘出了两例“美阳”陶文。近两年的工作表明,王家嘴至刘家一带的战国遗存相当丰富。过去认为美阳县在法门镇一带,新的发现为确认美阳县的位置提供了依据。《汉书·地理志》:“美阳,禹贡岐山在西北。中水乡,周大王所邑。有高泉宫,秦宣太后起也。”二号建筑不仅是难得一见的战国基层官仓实例,丰富了周原遗址内涵,而且与文献记载若合符节,增强了考古工作者认定遗址性质的信心。

(图文转自:中国社会科学网)

责编:韩翰

航拍周原国际考古研究基地 周原

周原国际考古研究基地位于陕西宝鸡扶风县法门镇召陈村,于2016年11月28日建成开放。

周原国际考古研究基地是依托周原遗址建设的国内首座国际化考古研究机构,基地的建成开放将为开展周原遗址考古发掘工作和推动周文化学术研究提供重要平台与保障。

周原遗址是周人灭商前的都邑、西周时期周王朝的都邑聚落之一,是西周文化最具代表性的遗址,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周原遗址,其中心在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岐山一带,东西长约70公里,南北宽约20公里,作为周人重要发祥地和祭祀天地、祖宗、神农氏的圣地,一些重大国事活动都在此举行,周人在此活动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据初步统计,遗址共出土各类文物38000余件,其中鼎、簋、鬲、觥、尊、盘、豆、罐等器物3000多件,商周青铜器1000多件,各类陶器1万余件,西周甲骨2万多片,有字甲骨290多片约900多字。无论是从地理位置或是遗址性质而言,周原遗址都是周原地区周文化的核心。在未来的考古历程中,周原遗址仍将是西周田野考古的重点。

周原国际考古研究基地占地37亩,2015年2月15日开工建设,建筑面积10500平方米,总投资7255万元,分为科研展示区、遗址保护区和生活服务区三大功能区,集文物资料整理、标本安全保管、科研、教学、展览、公共文化普及等功能于一体,是依托周原遗址建设的国内首座国际化考古研究机构,基地的建成开放将为开展周原遗址考古发掘工作和推动周文化学术研究提供重要平台与保障,同时,也将通过基地本身的展示宣传功能,不断深入揭示西周文化遗产的内涵和价值,在传承与弘扬周文化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作为陕西省周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基地将以鲜明的建筑特色、独特的展示手法、深厚的文化底蕴,不断地丰富提升宝鸡周秦文化影响力,做大做强文物旅游产业,使周原成为国内乃至国际周文化研究的开放型中心和旅游目的地,切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建设的重要指示,让中国的文化遗产活起来,让周文化在华夏文明传承中的重要地位更加彰显。

古玉镶嵌:陕西周原姚家墓地出土的西周玉器 周原

2012年,陕西考古工作者在周原遗址东部边缘区的姚家墓地进行主动性发掘,在前期钻探的基础上,发掘了两座带墓道的大墓,以及44座无墓道中小型墓葬和一处车马坑。墓葬虽经严重盗扰’仍余有大量的青铜器、玉石器、骨蚌器、原始瓷器和陶器等,其中青铜器以车马器和兵器为主。

1.玉龙,保存完整。黄绿色,局部受沁呈粉白色整体呈璜状扁平圆弧形首宽尾细,龙眼为"臣”字眼,龙嘴穿孔,卷鼻,张口,弯身,翘尾。器身两面均有双线阴刻的卷云纹。水平长6.1厘米。属一于墓区,这在以往全国墓地发掘中尚属首见。根据出土陶瓷车马器及墓葬形制等特点判断,M7年代为西周中期偏晚阶段

2.玉虎,残为3段,已修复完整。青绿色,局部受沁呈黄褐色。呈长条形,扁平片状。虎头微垂,张口露齿,宽吻方鼻,头顶有蘑菇状冠。口后部有阴刻线纹,似方眼状。颈下部有前爪前伸作甸匍状。两道三解一刻出利爪。后爪似鱼轄状后扬。垂腹,宽长尾上翘并卷起。口、尾部各有一穿孔。水平长7.1厘米。

3.玉鸟,保存完整。墨绿色。呈半椭圆形,偏平片状,宽扁喙,圆晴,扬翅,伏爪,鸟爪前伸后收,分尾,宽尾向后伸展且向下弯曲,两面刻纹相同,身饰卷云纹,胸前有一单面穿孔。长4.6厘米。

4.玉禅,保存完整。浅绿色。头端有尖吻,吻部有穿孔,一双凸晴,阴刻表示双翼外弧浅,双晴与双翼之间有两道阴刻粗线,尾部似鸟尾。双翼并拢,分尾宽而短,分尾处有阴线。长3.25厘米。

5.玉鸟,保存完整。青绿色,半透明。乌作啄食状。啄部有两道弦纹,圆晴凸出,晴上有眉。头上有《L》形冠,其上刻有极细密的线纹。啄下部有穿孔,身阴刻云雷纹,爪部有两道线刻,尖尾上翘,有穿孔。水平长3.5厘米。

6.玉牌,保存完整。灰绿色,末端有白褐斑。器身较薄,呈长方形牌状,上宽下窄,顶端有一组犬牙状扉棱,两侧各有两组犬牙状扉棱,末端呈部规则尖状,一侧边有两个犬齿状缺口。牌身两面阴刻纹饰形制相同,均为方向相反的一鸟一龙纹,鸟纹在上,靠近柄首,钩啄,平嘴,圆晴,头有花冠,扬翅,卷分尾,尾羽由身后向上卷至头前,胸下有硕大鸟爪。龙纹在下,靠近柄末,卷鼻,张口,口下有短须,《臣》字形眼,顾首,身曲折,尾下垂。长5.9厘米。

7.玉鱼,保存基本完整,头部微残。墨绿色,受沁处呈乳白色。整体呈扁平片状直体。圆晴,直腹,分尾斜直。背部稍厚,腹部稍薄。两面均用阴线刻出头部,腹鳍斜刻。长7.6厘米。

8.玉璜,保存完整。乳白色,受沁色呈淡黄色。器身内侧稍厚,外缘较薄,弧长大至半圆。两端各有一组三齿扉牙装饰,在两面用双钩阴线刻出同样的双龙纹,两端为两个相反的龙头。一端纹饰刻画精美,《臣》字形眼,眼内前后对钻两圆孔,另一端纹饰似为龙头,只在近扉牙处中间对钻一圆孔。长6.6厘米。

9.玉鱼,保存完整。青黄色,材质较通透。整体呈扁平片状卷体。阔嘴,形体斜直微弧。头部近吻处有一对双面穿孔。背部圆弧,尖端后扬。分尾下垂,两面阴刻圆晴、一圆弧状腮、一背鳍、兩腹鳍线。长5.1厘米。

10.玉鱼,保存完整。灰白色,材质通透度差。整体呈扁平片状曲体。鱼阔嘴,斜弧、尖端上扬,头近顶部由一单面斜穿孔。鱼背、腹圆弧。三分尾圆弧且下垂。两面阴刻圆形眼、一圆弧状腮、一背鳍、一腹鳍线。长6.9厘米。

西周玉器出土最多的地方是陕西宝鸡河南三门峡地区,这一地区是当时政经济文化的中心。周原姚家墓地的位置就在西周王朝的核心区域,墓地的年代在西周中晩期,亦即周共王至幽王时期,这时西周王朝的王畿之地巳从宝鸡周原迁至西安丰镐地区,但周原仍是西周王朝的根基和政治中心。西周玉器富有灵韵的造型,华丽而不失朴实的风格、细腻的做工和技巧,这些都展示出周人对美的认知和理解西周玉器亦是对西周社会风貌的呈现。

(文章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周原自由行旅游攻略

  • 探访周原西周城址

    调研课题:周原遗址西周城址考古调研人:周原考古队农历正月初五,记者走进积雪尚未消融的周原遗址考古工地。在这里,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组成的周原考古队,一直在周原寻找西周城址和先周时期的大型建筑。近年来,通过多种手段的探测,考古队终于在2021年末确认了西周城址,发掘了城门、先周和战国时期大型夯土建筑各一处。先周大型夯土建筑为寻找周灭商前古公亶

    2022-02-22
    190 8
  • 航拍周原国际考古研究基地

    周原国际考古研究基地位于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法门镇召陈村,于2016年11月28日建成开放。周原国际考古研究基地是依托周原遗址建设的国内首座国际化考古研究机构,基地的建成开放将为开展周原遗址考古发掘工作和推动周文化学术研究提供重要平台与保障。周原遗址是周人灭商前的都邑、西周时期周王朝的都邑聚落之一,是西周文化最具代表性的遗址,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周原遗址

    2022-02-10
    1466 98
  • 古玉镶嵌:陕西周原姚家墓地出土的西周玉器

    2012年,陕西省考古工作者在周原遗址东部边缘区的姚家墓地进行主动性发掘,在前期钻探的基础上,发掘了两座带墓道的大墓,以及44座无墓道中小型墓葬和一处车马坑。墓葬虽经严重盗扰’仍余有大量的青铜器、玉石器、骨蚌器、原始瓷器和陶器等,其中青铜器以车马器和兵器为主。1.玉龙,保存完整。黄绿色,局部受沁呈粉白色整体呈璜状扁平圆弧形首宽尾细,龙眼为"臣”字眼,龙嘴穿孔,卷鼻,张口,弯身,翘尾。器身

    2022-01-15
    1491 77
  • 赫赫宗周,万邦之方——周原国际考古研究基地

    周原国际考古研究基地位于扶风县法门镇召陈村,该基地于2016年11月28日正式开放,该基地为全国文博单位建立的首个研究基地和国内外周文化研究中心。周原国际考古研究基地外景(考古汇摄影)周原国际考古研究基地主馆(考古汇摄影)周原遗址,是周人灭商前的都邑、西周时期周王朝的都邑聚落之一,是西周文化最具代表性的遗址,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心位于今宝鸡市扶

    2022-01-13
    663 2
  •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