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市红色旅游景点 舟山的红色文化介绍

导读:舟山市红色旅游景点 舟山的红色文化介绍 1. 舟山的红色文化介绍 2. 舟山红色历史 3. 舟山的红色记忆 4. 舟山红色旅游景点有哪些 5. 舟山红色故事介绍 6. 舟山 红色 7. 舟山的红色景点 8. 舟山有哪些红色教育基地 9. 舟山红色文化遗址

1. 舟山的红色文化介绍

第一排摆着酒水,中间六杯茶叶,不冲水。据说茶叶是贡品,让菩萨带回去品尝。两旁各放六杯黄酒,共十二杯,表示一年十二个月都有酒喝。  第二排是五色糕点,有印花糕、骰子糕、千层糕、糖果等,表示生活过处高高兴兴、甜甜蜜蜜。  第三排是五盆水果,主要有苹果,表示平平安安;甘蔗,表示节节高升,越老越甜;金柑或橘子,表示黄金满屋;香蕉,表示生活香甜;寿桃,表示长寿百岁。  第四排是七牲大盆。中间放一盆猪头,表示好运有头有尾;条肉,表示生活有条有理;公鸡,表示报晓,风调雨顺;大黄鱼,表示年年有余;鸡蛋十只,表示子孙满堂;年糕,表示年年高升;麦麸和黄糖,表示居所富丽堂皇。  第五排是香烛高照,表示瑞气满堂,驱邪避魔,消灾消难。


2. 舟山红色历史

何赛飞  籍贯:浙江  民族:汉族  出生年月:1963年4月  文化程度:大专  专业职称:一级演员  85年毕业于浙江艺术学校戏曲表演专业电视作品:《大宅门》饰杨九红《寇老西儿》饰潘贵妃《孝庄秘史》饰海兰珠《魂断秦淮》饰馬湘蘭《一路追击》饰谷姗《星梦恋人》饰爱琳《爱是阳光》饰赵雅馨《太阳不落山》饰马翠莲《情迷海上花》饰苏悦卿《蓝色马蹄莲》饰赵永红《情系国脉》饰《汉口往事》《昨日留言》《花木兰》《千秋家国梦》《国际列车从这里经过》《走出凯旋门》《喂,菲亚特》电影作品: 敌后武工队  (1995,饰小红云) 红粉  (1995,饰小萼) 天涯歌女  (1995,饰小红) 风月  (1995,饰秀仪) 双枪假面人  (1993) 大红灯笼高高挂(1991,饰梅珊) 红楼梦(1989,饰妙玉) 唐伯虎  (1988) 两宫皇太后  (1987) 五女拜寿(越剧)(1984,饰翠云)特殊纪录:《五女拜寿》饰翠云,获长影厂最佳女主角奖;95年获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96年获第十九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配角奖(敌后武工队)。


3. 舟山的红色记忆

5A旅游景区创建试点单位公示名单(66家)

北京:故宫博物院、颐和园、八达岭长城。

天津:天津盘山风景名胜区、天津古文化街旅游区。

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景区、安新白洋淀景区、秦皇岛山海关景区。

山西:五台山旅游区、大同云冈石窟。

内蒙:鄂尔多斯响沙湾旅游区、阿拉善盟腾格里沙漠月亮湖旅游。

辽宁:大连老虎滩海洋公园.海洋极地馆、沈阳市植物园。

吉林:长白山旅游景区、长春伪满皇宫博物院。

黑龙江:哈尔滨太阳岛公园、镜泊湖风景区。

上海:上海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上海野生动物园。

江苏:苏州拙政园、南京中山陵园风景区、苏州周庄古镇。

浙江:杭州市西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温州市雁荡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舟山市普陀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安徽:黄山风景区、九华山风景区。

福建:武夷山风景区、鼓浪屿风景区。

江西:庐山风景旅游区、井冈山风景旅游区。

山东:曲阜明故城(三孔)景区、蓬莱阁景区。

河南:龙门石窟景区、云台山风景名胜区。

湖南:张家界武陵源旅游区、衡阳南岳旅游区。

湖北:宜昌三峡大坝旅游区、武汉黄鹤楼公园。

广东:深圳华侨城旅游度假区、广州香江野生动物世界。

广西:桂林乐满地度假世界、漓江景区。

海南:三亚南山文化旅游区、三亚南山大小洞天旅游区。

重庆:重庆大足石刻艺术博物馆、重庆 小三峡—小小三峡。

四川: 峨眉山景区、九寨沟旅游区、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区。

贵州:黄果树大瀑布景区、龙宫风景名胜区。

云南:石林风景名胜区、玉龙雪山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西藏:布达拉宫、林芝巴松措旅游区。

陕西: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华清池。

甘肃:嘉峪关文物景区、平凉崆峒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青海:塔尔寺旅游区。

宁夏:宁夏沙湖旅游景区、沙坡头旅游景区。

新疆:吐鲁番葡萄沟风景区、新疆天山天池风景名胜区


4. 舟山红色旅游景点有哪些

普陀山、朱家尖、桃花岛、六横岛

普陀山:普陀山,位于钱塘江口、舟山群岛东南部海域,与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是观世音菩萨教化众生的道场。景区包括普陀山、洛迦山、朱家尖,普陀山是舟山群岛1390个岛屿中的一个小岛,形似苍龙卧海,总面积41.95平方公里。其中普陀山本岛12.5平方公里,最高峰佛顶山海拔292米。2007年5月8日,舟山市普陀山风景名胜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风景区。“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普陀山以其神奇、神圣、神秘,成为驰誉中外的旅游胜地。普陀山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44个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中国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山、卫生山,浙江省唯一的ISO14000国家示范区。

朱家尖:

朱家尖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位于浙江省舟山群岛东南部,与相距1.35海里的“海天佛国”普陀山并称普陀山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是舟山群岛核心旅游区“普陀金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舟山群岛的第五大岛,岛屿面积72平方公里。2009年被评为国家AAAA旅游景区。

桃花岛:浙江省级风景名胜区桃花岛,有着兔耳岭花果山桃园美景,世外仙境之称,位于东经122°13′~122°19′,北纬29°46′~29°52′,地处浙江省舟山群岛东南部,靠北有千岛湖景区,南方有兔耳岭景区,形成一带旅游线路,区为舟山群岛第七大岛。桃花岛北距舟山市普陀区政府所在地沈家门7.8海里,与“海天佛国”普陀山、“海山雁荡”朱家尖隔港相望,西与宁波市隔海相距12公里,南临桃花港国际深水航道,东濒著名的东海捕渔场。全岛面积为41.7平方公里,总人口1.15万人。

六横岛:横岛位于舟山南部海域,西距宁波北仑7.5公里,北距沈家门24.8公里。境域东濒东海,南至东西磨盘礁与象山县海域相连,西至汀子门水道与梅山岛隔港相邻,西北为崎头洋与北仑崎头角隔海相望,东北隔港为虾峙门国际航道。辖区内还包括六横、佛渡、悬山、对面山、凉潭5个住人岛,以及30个无人岛,80个岛礁。


5. 舟山红色故事介绍

答:舟山市博物馆红色历史事迹有:在1943年3月后,国民党反动派发动第三次反共高潮。党组织决定把定象游击指挥部第五大队(简称“五大”)和在定海东区公开活动的党政干部,全部撤至四明山根据地,定海的斗争形势越发困难。为满足斗争需要,宁属特委将定海划分为定海和岱山两片,并建立第二线,以便在第一线遭到破坏或人员撤离的情况下,第二线可以继续开展工作。同年3至7月,负责二线工作的中共定海特派员詹步行、徐朗先后来到舟山。同年10月,钱鸣岐率东区抗日武装撤离定海,定海片的党务工作由徐朗接替。

  接受定海片的工作后,徐朗化名汪家景,以小学教员身份为掩护,在皋泄设置特派员机关,整顿和发展党的组织。军事上,“五大”撤离后,徐朗领导西区武工队征粮筹款并组织武工队撤离。西区 工队以鲁定海为队长,对外称鲁定海部。成为当时中共定海县特派员领导的唯一的武装力量,进行“灰色、隐蔽、长期打算”。

  1944年8月下旬,大鱼山战斗的消息传至定海后,徐朗、张启达决定于9月2日夜将征粮队撤离定海。 9月2日夜,征粮队13人押运数万斤粮食撤离定海,并于当晚安全抵达三北根据地。在征粮队撤离后,为了密切舟山党组织与上级党组织的联系,购置一艘小船建立了一条由田螺峙到三北古窑浦等港口的海上交通线。

  而作为岱山片特派员的詹步行到达岱山后,在党员童春梅的配合下,在岱西乡念母岙开办美丰杂货店作为掩护,建立特派员机关。到1943年年底,在泥峙宫门、岱西青黑等地发展了一批党员。

  1944年初,詹步行、余力行等分析了岱山的抗日形势,认为有必要建立一支由党直接领导的抗日武装。经过筹备,1944年成立岱山抗日小分队,名义上作为王家恒任中队长的三大队三中队的一个分队,实际上由詹步行直接领导。这支小分队活动于岱西、泥峙两乡,打击日伪军。到1945年,小分队发展到30余人枪。一年中,小分队多次袭扰日伪军据点、打击下乡“清剿”的日伪军,共缴获步枪22支,手枪3支,轻机枪1挺,处死汉奸3名。有了武装部队作为依托,王家恒又以国民党岱衢区保甲指导员的身份,任命余力行为西和乡乡公所的事务员,并支持一批支持抗日的人士担任各保保长,通过这些人征粮收税,以解决抗日小分队的给养。


6. 舟山 红色

婚礼新婚女子三日王传说这是宋高宗立下的规矩。康王为纪念搭救过他的红姑。下旨舟山女子出嫁,可戴凤冠,披霞帖,铺红毡,坐花矫,举大宫灯,扬布▲旗,吹吹打打喜庆三日。解放后,坐矫等习俗消失,但喜庆三日热闹一番,一直被岛民所沿袭。   定亲旧时定亲皆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且讲究门当户对,故有“墙门对墙门(指大户),篱笆对篱笆(指以篱笆充院门的贫苦户)”之说。先由男方托媒传话,请算命先生卜吉,若“八字”相谐,则具果品遣媒人往请女方生辰,谓“请庚帖”,女方同意送“庚帖”给男方,谓“过帖”。男方把双方生辰“八字”置于灶神龛,三日内卜之不吉,便送还女方庚帖,卜之吉,则婚事定。再请媒人持婚书及礼物送往女家,谓“纳吉”,也叫“发送”。女方将预先为女婿及其父母等长辈准备好的鞋子、笔墨纸砚、绣袋等物放入男方礼担中作回礼,叫“过书”。然后,男方将聘礼(钱币)、样红(首饰,多为戒指、耳环和衣料)、酒饼(点心)送往女家,谓“下聘”或“下定”。解放后,提倡恋爱自由,不再有诸多繁文缛节,但少数人仍讲究八字相谐和聘礼多少。  迎亲由男方择定吉日。婚期前日,男方要派人(一般为父母双全的男青年)去女方搬奁物,谓“搬嫁妆”。嫁妆多少不一,多的十箱十柜,最少也有夜桶(子孙桶)、火囱(取暖炉)、家工篮(盛放剪刀、尺、针线、零布等物的器皿)三件。男女双方家中都要办酒宴。女方办“开面酒”,新娘要请堕民嫂绞面,谓“开面”,男方办“猪肝花油萝卜羹”。入夜,由一或三位爹娘双全的未婚男青年与新郎(共二人或四人。以此凑成双数)同宿新房。次日凌晨,男方具牲礼祀神,谓“享先”。  迎亲时,以堕民为使者,备花轿、请乐队至女家。女方拦轿阻止。使者“以钱馈门”得以入,谓“开门钿”,或“开门纸包”。新娘上轿前,要吃“上轿饭”,第一口吐回父母床头,示意不忘养育之恩。新娘或由兄弟“抱上轿”,或由童女“领上轿”,上轿后,女方兄弟或母亲持一碗水泼于轿上 或停轿处,意为“嫁出去的囝,泼出去的水”,不准回头。中途,送娘要将轿内火囱灰倒掉一些。轿至男方,由童女请出轿,新娘要先过马鞍(木雕小鞍),谓“跨鞍入华堂”,再踩着麻袋至堂前,谓“传袋(代)”。解放以后,泼水、童女领上轿、跨鞍等俗已废。新娘步行或用自行车(80年代多用汽车)送至夫家,但享先等俗废而复萌。  拜见钿拜堂时,一拜天地,二拜祖宗。三拜父母长辈。拜长辈时,新娘要致甜茶一杯,并与新郎一起跪拜。长辈都有包着钱币的红包相赠,谓“见面礼”,也叫“拜见钿”。此俗在乡村今仍盛行,但新郎新娘不再跪拜,改用鞠躬或合掌礼拜。  叩头钿新娘也要备一些装有少量钱币的红纸包,准备在接受夫家主要亲属的小孩叩见时分送,谓“叩头钿”。相传,在使用金属币时,新琅将铜币用彩线扎好,系以缨坠,挂于前来叩头的小孩胸前,故称“新娘子铜钿牌”。今此俗仍行,但小孩不再行叩头礼,新娘只需把红包交其婆婆分送即可。  讨个“生”字拜堂后,新娘入洞房,由一长者捧喜果盘至堂前,将盘中十多样干果抛向华堂,让贺客小孩抢食。各果都有吉祥之意,枣子谓“早生贵子”,桂圆谓“蟾官折桂”。还故意掺进生的花生、瓜子、黄豆等,小孩食之,不约而同会喊“生的”、“生的”。新郎家图的就是讨个“生”字,意谓新娘不久就会生下贵子。  贺郎有两重内容:一、新郎的舅妈、姑妈等至亲,在婚期临近前要送老母鸡、胖蹄等给新郎补养身体。二、喜日簇散后,主人于新房内设糖果、菜肴,邀亲朋八人入房围坐,互唱贸郎调,其余宾客站立四周,笑闹相贺,这是舟山婚礼中的传统习俗之一。解放后,此俗仍存,但有变化,一般为晚宴后由男女傧相若干在华堂围坐于“贺郎桌”(由三张八仙桌拼成)的两边,新郎新娘坐上位,二位郎头傧(贺会的主持人)坐下位,宾客站立四周,以说唱嬉闹相贺。男女傧相也可互贺以增加热闹气氛。郎头傧以唱贸郎调为主,“贺郎调”七字一句,多系演唱人即兴之作,多数为祝贺新人早得贵子、长大有出息等吉利词,也有要新郎新娘表演节目的。80年代起,此俗渐衰,多以放电影、录像代之,并以此飨谢宾客。城镇青年则有以茶话会形式代之。  闹新房新婚三日内晚上,亲朋可潜入洞房取出物件,翌日向新郎新娘索取烟糖果钱,再将质物归还,也叫吵房。吵房者不论长幼尊卑,谓“三日内呒大小”。  安心婚后第三天,女方兄弟持新娘在家穿过的旧衣服与女红工具及荤素菜看,看望新出嫁的姐(妹),要她从此安心于婆家。  回门新娘和新郎或在结婚当日午餐后,或第三天回娘家,谓“回门”。一些海岛因交通不便。有在一月或一年甚至数年后才回门的。结婚当日回门的,要当晚赶回,婚后第三天回门的,多在娘家宿上几夜。  文明结婚民国时始流行。多以公共场所为结姻处,新郎新娘穿礼服立于下位,证婚人立于上位,介绍人(媒人)立于旁,宾客分坐左右。先由证婚人致贺词后,双方交换饰物并于婚书上盖上章,再由主婚人、介绍人盖章。新郎新娘互行相见礼,向来宾行礼作谢,时佐以乐歌。举行文明结婚,见面钿仍不可少。   


7. 舟山的红色景点

红色公交卡是由陕西制作的全国首套革命文物数字公交卡“长安通红色文创交通卡”正式发布。

此套4款革命文物数字公交卡均为全国互联互通交通卡,可在全国300多个城市的公共交通中使用。近年来,随着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长安通用现代科技和创意设计让优秀的华夏文明“活”起来,已成为传 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


8. 舟山有哪些红色教育基地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民国元年(1912)11月(清宣统三年九月)定海光复,改定海直隶厅为定海县,直至解放前夕的1949年7月。

1953年2月,中共浙江省委报请政务院成立舟山专区。6月10日政务院批准,舟山专区辖定海、普陀、岱山(三县均系原定海县分析)、嵊泗(由江苏省松江专区划入)4县。1954年4月增辖象山县(由宁波专区划入)。专署驻定海县。

1958年10月,象山县从舟山专区划出,归入台州专区。

1958年11月,定海、普陀、岱山、嵊泗4县合并,建立舟山县,直属浙江省。1960年1月,舟山县归属宁波专区。11月,嵊泗人民公社划归上海市管辖。

1962年5月,撤销舟山县,恢复舟山专区和定海、普陀、岱山县,增设大衢县(由岱山县的衢山区和嵊泗的大小洋山、滩浒、徐公岛组成)。嵊泗列岛从上海市划归舟山专区管辖,恢复嵊泗县建置。专署仍驻定海县。

1967年3月起,舟山专区改为舟山地区。


9. 舟山红色文化遗址

  良渚  长江流域新石器文化遗存非常丰富。宁绍平原-太湖流域的新石器文化是江南最具特色的一个文化系列。1973年在浙江余姚河姆渡发现的河姆渡文化,被认为是江南地区迄今最早的、最有代表性的新石器遗存。其后发展起来的马家浜文化或草鞋山文化分布范围更广。已发掘的典型遗址有嘉兴马家浜、吴县草鞋山等,距今6000年左右,他们发展成为甚为发达的良渚文化。  在距今5300~4000年的良渚遗址区内发现一座面积290万平方米的古城,其年代不晚于良渚文化晚期,具体的建筑年代,有待进一步考古确定。考古学家指出,这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首次发现的良渚文化时期的城址,也是目前所发现的同时代中国最大的城址。当时“良渚”势力占据了半个中国,新发现的这座古城,相当于良渚时的首都。  有专家认为中国朝代的断代应从此改写:由现在认为的最早朝代为夏、商、周,改成良渚。  在省文物局良渚管委会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位于瓶窑镇上的古城遗址。东西南北四个城墙门,如今安安静静地躺在农田里,四周有少量的住家。  城墙上留下原始居民生活垃圾痕迹  北城墙同样也挖出了一个坑,同样的黄土和石头,唯一不同的是“这座城墙坑比较考究,底部到地表的夯土层是泥和沙相间,而且很有规律,从上到下沙层逐渐加厚,泥层逐渐变薄,做工非常考究”,据刘斌推测,土墙上的那些黑色杂物,应该是原始居民残留下的生活垃圾。  良渚古城的南面和北面都是天目山脉的支脉,南北与山的距离大致相等,东苕溪和良渚港分别由城的南北两侧向东流过,凤山和雉山两个自然的小山,分别被利用到城墙的西南角和东北角,因此,专家推断,古人在建城时显然对地理位置经过精心勘察和规划。  良渚古城遗址的发现非常意外,缘于去年6月一次保护区域内农民住宅外迁安置点的基建项目。  当时,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瓶窑葡萄畈遗址高地西侧挖掘时,发现了一条良渚时期的南北向河沟。这让刘斌感觉到有戏,随后,他带领考古队员深入挖掘。洛阳铲一把铲下去(洛阳铲,长柄,铲头为半圆筒状,打入地下再提起来时,铲头就能带出一筒土,对土壤结构、颜色、密度和包含物的辨别),在4米多深的地方,铲头碰到了石块,换个地方再铲,在差不多的深度再次碰到了石块。当泥土一层层挖去,一大片石块露出来,经过局部解剖发现,这一高地是由人工堆筑而成,宽60多米,深近4米。  结果考古人员 发现整块土地其实都是人工夯筑而成——土质为黄土,不同于良渚一带灰黑色淤泥,明显是人工从外面搬运而来。在黄土下面,铺着一层石块,石块比较圆滑,应该是从周边现成拣来的。之后的挖掘证明,这大堆的黄土就是良渚古城的西城墙,稻田下的那条沟渠是护城河。  西城墙全长约1000米,宽约40~60米,南连凤山,北接东苕溪;接下来,南城墙、北城墙和东城墙依次被发现,同样是底部铺垫石头、大量黄土夯筑;城墙环绕着中间的莫角山遗址。  与西城墙相比,其他三面城墙相对更考究:铺垫的石头尖锐很多,明显是人工开凿;城墙外侧石头相对大点,越往里越小;堆筑的黄土层中,有时会掺加一层黑色的黏土层,增加了城墙防水能力。  考古人员推测,这些痕迹说明古人最先造的是西城墙,等到建其他三面城墙,经验更丰富了。  古城文明势力曾影响半个中国  著名考古学家、北京大学教授严文明说,说明良渚古城的意义,得站在“良渚文化对中国的影响”这个高度着手。已经发现的良渚遗址,从其位置、布局和构造来看,专家认为当时有宫殿,生活着王和贵族,如今又找到了城墙,相当于良渚时的首都。  良渚文化的分布主要在太湖流域,包括余杭良渚这里,还有嘉兴南、上海东、苏州、常州、南京一带;再往外,还有扩张区,西到安徽、江西,往北一直到江苏北部,接近山东,曾经良渚人为了占领这里,还打了一仗;再往外,还有影响区,一直到山西南部地带。  可以看出,当时“良渚”势力占据了半个中国,如果没有较高的经济文化水平,是不可能做到的。  有的考古专家,认为良渚古城其实就是“良渚古国”。良渚古城的发现,有人认为中国的朝代的断代应从此改写——由现在认为的最早朝代为夏、商、周,改成良渚。  古城面积与颐和园差不多  城墙比西安城墙宽2~4倍  本报讯浙江省考古所近日发布重大考古成果——历经18个月,在良渚遗址区内发现一座面积290万平方米的古城,面积和北京颐和园差不多。根据城墙中出土的陶瓷碎片,这座古城的年代不晚于良渚文化晚期,具体的建筑年代,还有待于在进一步考古工作后才能确定。在目前发现的代表中国早期文明的大遗址中,良渚遗址的规模最大,水平最高,是实证中华5000年文明史的最具规模和水平的地区之一。  这座古城东西长约1500~1700米,南北长约1800~1900米,略呈圆角长方形,正南北方向。城墙部分地段残高4米多,做法考究:底部先垫石块,宽度达40~60米(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明朝洪武年间建造的西安古城墙,底宽18米,顶宽15米),上面堆筑纯净的黄土,夯实。  专程赶来的著名考古学家、北京大学教授严文明这样评价古城:这是目前中国所发现同时代古城中最大的一座,称得上“中华第一城”;它改变了原本以为良渚文化只是一抹文明曙光的认识,标志着良渚文化其实已经进入了成熟的史前文明发展阶段;是继上世纪河南安阳殷墟发现之后,中国考古界的又一重大发现,将极大推动中国文明史研究进程和考古学发展。  良渚文化是分布于环太湖地区一支著名的史前考古学文化,距今5300~4000年。良渚遗址是良渚文化的中心遗址和文化命名地,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的良渚、瓶窑两镇。1986年,良渚反山遗址先被发现,发掘出11座大型墓葬,有陶器、石器、象牙及嵌玉漆器1200多件。这几年,良渚文化遗址从40多处增加到135处,有村落、墓地、祭坛等各种遗存。  良渚,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被誊为中华文明的曙光— —良渚文化的发祥地。良渚文化是环太湖流域分布的以黑陶和磨光玉器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因1936年首先发现于良渚而命名,距今5300—4000年。中国文明的曙光是从良渚升起的,良渚是中华民族和东方文明的圣地,国家文物局已正式将良渚遗址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清单。  河姆渡  中国南方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距宁波市区约20公里的余姚市河姆渡镇,面积约4万平方米,1973年开始发掘,是我国目前已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之一。  河姆渡遗址发现于1973年,遗址总面积达5万平方米,叠压着四个文化层。经测定,最下层的年代为7000年前。通过1973年和1977年两次科学发掘,出土了骨器、陶器、玉器、木器等各类质料组成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品、装饰工艺品以及人工栽培稻遗物、干栏式建筑构件,动植物遗骸等文物近7000件,全面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时期的繁荣景象。河姆渡遗址的发掘为研究当时的农业、建筑、纺织、艺术等东方文明,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实物佐证,是我国建国以来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文物曾多次出国展览,深深地震撼着整个世界。  河姆渡遗址是世界闻名的新石器时代遗址,遗址总面积约四万平方米,堆积厚度四米左右,上下叠压着四个文化层,其中,第四文化层的时代,距今约七千年,是我国现已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时代地层之一。第三、四文化层保存了大量的植物遗存,动物遗骸,木构建筑遗迹和构件,以及数以千计的陶器、骨器、石器、木器等。  中国长江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因在浙江省余姚县的河姆渡遗址首先发现,故于1976年命名。主要分布在杭州湾南岸的宁波,绍兴平原,并越海东达舟山岛。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并经校正,年代约为公元前6000年。河姆渡文化的发现与确立,扩大了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研究的领域,说明在长江流域同样存在着灿烂和古老的新石器文化。  该文化目前唯一经过较大规模发掘的是河姆渡遗址,在1973~1974年和1977~1978年,由浙江省文管会、浙江省博物馆主持,进行了两期发掘。1982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外,在浙江鄞县辰蛟,宁波八字桥,舟山白泉、大巨等地,都发现有河姆渡文化的晚期遗存。  河姆渡遗址位于河姆渡镇金吾庙村(原罗江乡浪墅桥村)。它是1973年夏天当地农民建造排涝站时发现的,总面积约4万平方米,自下而上叠压着4个文化层,根据北京大学碳14实验室测定,第四文化层距今约7000-6500年,第三文化层距今约6500-6000年,第二文化层距今约6000-5500年,第一文化层距今约5500-5000年。该遗址于1973年和1977年冬进行过两次考古发掘,合计面积2630平方米,出土生产工具、生活器具、原始艺术品等文物6700余件,还发现丰富的栽培稻谷和大面积的木建筑遗迹、捕猎的野生动物和家养动物的骨骸、采集的植物果实及少量的墓葬等遗存。所有这些,为研究我国远古时代的农业、建筑、制陶、纺织、艺术和东方文明的起源以及古地理、古气候、古水文的演变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实物资料。河姆渡遗址第一、二文化层的出土文物与省内湖州邱城遗址下层及嘉兴市郊马家滨遗址的器物相似,第三、四文化层的出土文物,在我省是新发现,而且它已拥有较为发达的耜耕农业、采用榫卯技术的干栏式建筑,在国内同时代的遗址中它的生产、生活水平处于领先地位,因此是一支全新的考古学文化,暂时命名为河姆渡文化。河姆渡遗址发现后,在海内外学术界引起巨大反响,为尽 快把它公诸于世,1976年4月,国家文物局、浙江省文化局在杭州召开“河姆渡遗址第一期发掘工作座谈会”(实际是一次研讨会),来自北京、上海、陕西、广东、福建、安徽、浙江的专家学者和余姚县、罗江乡的代表共60多人参加了这次座谈会。与会专家学者认为河姆渡遗址的发现,证明在7000年前长江流域同样有着繁荣的原始文化,与黄河流域一样都是中华民族远古文化的发祥地,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一致同意了对河姆渡文化的命名。1980-1981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相关市县文管会在宁绍平原作了新石器时代遗址的普查,近年来在基本建设中又陆续发现了一些,至今共发现河姆渡文化类型遗址47处,分布于钱塘江以南的沿海地区和舟山群岛,其中以姚江平原最密集,计有25处,因此可以说,余姚是河姆渡文化的故乡。  [编辑本段]特征  陶器主要是夹炭黑陶和夹砂红陶、红灰陶。除素面陶外,盛行在釜类腹底交错拍印绳纹,陶器的宽边口沿上常刻划平行条纹、波浪、圆圈、叶形、谷穗状等几何图样,偶见白地深褐色纹的彩陶。以平底器和圜底器为大宗。代表性器物有釜、罐、带把钵、宽沿浅盘、垂囊式□、支脚等。与支脚配合使用的陶釜,始终是河姆渡文化的主要炊器。骨制生产工具丰富,尤其在早期,骨器数量远超过石、木、陶质各种工具的总和,就目前所知,为中国新石器文化中所独有。木器较精巧多样。梯形不对称刃石斧、拱背厚体石锛、骨耜、斜铤骨镞、管状骨针、骨哨、木矛、木刀等,都是具有特色的器物。大批榫卯木构件及干栏式建筑的遗迹,显示了河姆渡文化的住房特点。  河姆渡遗址的第4、3层和第2、1层,分别代表河姆渡文化的早、晚两期。①早期:约前5000~前4000年。陶系简单,夹炭黑陶占绝对优势。除磨平素面外,绳纹较多,刻划的几何图案花纹和动植物图案突出。主要器形有敛口或敞口肩脊釜、直口筒式釜、颈部双耳大口罐、宽沿浅盘、斜腹盆、环形单把钵、大圈足豆、盆形甑、块状体支脚等。石器种类少,一般磨制不精,斧、锛较厚硕,主要石器工具中未见穿孔者。②晚期:约前4000~前3300年。夹砂红陶、红灰陶数量最多。前段的泥质红陶外壁红内壁黑,常施红陶衣;后段的泥质红陶表里色泽一致,很少施陶衣。沿用绳纹,出现镂孔纹饰。新出现鼎、落地式把两足异形□、垂囊式□。其他主要器形还有敞口鸡冠耳釜、敞口扁腹釜、牛鼻耳罐、折沿罐、镂孔豆、空腹倾斜体支脚。石器多通体磨光,出现了扁平长条石锛,穿孔石斧、长方形双孔石刀和石纺轮。  河姆渡遗址发掘发现的文物遗存具有数量巨大、种类丰富的特点,为研究距今七八千年前氏族公社繁荣时期人们的生产、生活情况提供了比较全面的材料。如两次发掘出土的陶片达40万片之多,用同样的发掘面积作比较,是其它新石器时代遗址所不及。又如出土的纺织工具有纺轮、绕纱棒、分径木、经轴、机刀、梭形器、骨针近10种,根据这些部件,可以复原当时的织机,其它的遗址就没有这么具体。它的文化特色主要还在稻作农业、干栏式建筑、纺织和水上交通方面。  (1)耜耕农业:河姆渡遗址两次考古发掘的大多数探坑中都发现20-50厘米厚的稻谷、谷壳、稻叶、茎杆和木屑、苇编交互混杂的堆积层,最厚处达80厘米。稻谷出土时色泽金黄、颖脉清晰、芒刺挺直,经专家鉴定属栽培水稻的原始粳、籼混合种,以籼稻为主(占60%以上)。伴随稻谷一起出土的还有大量农具、主要是骨耜,有170件,其中2件骨耜柄部还留着残木柄和 绑的藤条。骨耜的功能类似后世的铲,是翻土农具,说明河姆渡原始稻作农业已进入“耜耕阶段”。当时的稻田分布在发掘区的北面和东面,面积约6公顷,最高总产为18.1吨。  农业起源表明人类社会从单一的攫取式经济开始向生产式经济发展,这一转变拓展了食物来源,为人类发展奠定物质基础,所以在人类发展史上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河姆渡原始稻作农业的发现纠正了中国栽培水稻的粳稻从印度传入、籼稻从日本传入的传统说法,在学术界树立了中国栽培水稻是从本土起源的观点,而且起源地不会只有1个的多元观点,从而极大地拓宽了农业起源的研究领域。河姆渡遗址人工栽培稻谷的发现说明农业不是哪个圣人发明的,而是人类自身进步的结果,从而有利人们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史观和群众观念。  (2)干栏式建筑:河姆渡遗址两次发掘范围内发现大量干栏式建筑遗迹,特别是在第四文化层底部,分布面积最大,数量最多,远远望去,密密麻麻,蔚为壮观。建筑专家根据桩木排列、走向推算,第四文化层时至少有6幢建筑,其中有幢建筑长23米以上,进深6.4米,檐下还有1.3米宽的走廊。这种长屋里面可能分隔成若干小房间,供一个大家庭住宿。清理出来的构件主要有木桩、地板、柱、梁、枋等,有些构件上带有榫头和卯口,约有几百件,说明当时建房时垂直相交的接点较多地采用了榫卯技术。河姆渡遗址的建筑是以大小木桩为基础,其上架设大小梁,铺上地板,做成高于地面的基座,然后立柱架梁、构建人字坡屋顶,完成屋架部分的建筑,最后用苇席或树皮做成围护设施。其中立柱的方法也可能从地面开始,通过与桩木绑扎的办法树立的。这种底下架空,带长廊的长屋建筑古人称为干栏式建筑,它适应南方地区潮湿多雨的地理环境,因此被后世所继承,今天在我国西南地区和东南亚国家的农村还可以见到此类建筑。建造庞大的干栏式建筑远比同时期黄河流域居民的半地穴式建筑要复杂,数量巨大的木材需要有专人策划,计算后进行分类加工,建筑时需要有人现场指挥,否则七高八低,弯弯曲曲的房子是不牢固的。建筑技术说明河姆渡人已具有现代人一样较高的智商。  (3)纺织、交通工具和髹漆技术的出现: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纺织工具数量之多、种类之丰富为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所罕见。数量最多的是纺轮,有300多件,质地以陶为主,还有石质和木质,形状以扁圆形最常见,另有少量剖面呈梯形状。织的方面有经轴、分经木、绕纱棒、齿状器、机刀、梭形器等,纺织专家认为这是原始踞织机的部件。缝纫用的是骨针,有90多件,最小的骨针长仅9厘米,径大0.2厘米,针孔大0.1厘米,与今天大号钢针差不多。从出土的苇编和器物上精致的图案看,当时织品为经纬线数量相同的人字纹和菱纹。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木桨共8支,系用原木制作,形似后世的木桨,只是形体略小一些。有桨一定有船,推测河姆渡人已划着独木舟在湖泊之中捕鱼采菱,也可能用于氏族间交流时的交通工具。河姆渡遗址发现的漆器有20多件,早期单纯用天然漆漆于木器表面,稍后在天然漆中掺和了红色矿物质,使器物色彩更加鲜亮,第三文化层中出土的木胎漆碗是其中的代表作品。  (4)发现以象牙雕刻为代表的原始艺术品:河姆渡遗址发现的原始艺术品可分为独立存在的纯艺术品和施刻于器表之上集实用和观赏于一体的装饰艺术两大类,而以后一类数量居多,充分表现了河姆渡人的审美兴趣和文明程度。艺术品中最为人称道的是“双鸟朝阳”纹象牙雕刻件,该器 16厘米、宽5.9厘米、厚约1厘米,形似鸟窝。器物正中阴刻5个同心圆,外圆上部刻火焰纹,两侧各有一只圆目利喙的鸷鸟向对而视。画面布局严谨,线条虚实结合,图画寓意深刻,有人说它象征太阳,另有人认为是鸟在孵蛋,象征对生命、生殖的崇拜。说明该器物具有强烈的宗教意义,原始先民已有复杂的精神生活。


Hash:69e57e02af8c9126a312b0f9dec7c214b17e59b6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