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放假通知来了!这条台山旅游精品线路送给你!
盼望着,盼望着
九月的脚步近了
中秋节放假还会远吗!
2019年中秋节9月13日放假,与周末连休
如果你根本不想人山人海里挤来挤去
在自己的休假里只留下“累”的回忆
你值得拥有!
8月19日
首批广东省100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名单
其中,就包括了
线路:梅家大院——东宁村——海口埠——上泽圩——平洲村——翁家楼——庙边学校
下面,小编通过这条线路
带你感受台山的乡村旅游和华侨文化吧
梅家大院
梅家大院 苏照良摄
1
创建于1931年的汀江圩华侨建筑群,就是我们熟悉的“梅家大院”,位于台山端芬镇大同河畔。大院占地面积80亩,104幢二至三层带骑楼的楼房呈长方形排列,整齐划一,俨如一座小方城,同时又因为当地梅姓股东占了一半以上,故有“梅家大院”之称。
1
岁月流逝,今日梅家大院却依然有一种恢弘的气势,在第一眼就震慑住你的心神。一座接着一座的骑楼,团团围着,格局相约、鳞次栉比,却又静寂空朗、肃穆遗世,让人有一种穿梭了百年时光的恍惚感。
1
梅家大院挨着汀江,沿着江边缓缓而走,青葱的田野,静静而流的汀江,路边的老榕树,江上的小渔船,还有稍显颓败萧索却恢弘肃穆的梅家大院,每一景都是那么恰到好处。
东宁村
1
东宁村离梅家大院、海口埠并不远,从端芬圩出发,自北向南,经斗海线方向走百余米左右,再拐弯进去便可到达。村子坐西北向东南,先民们为祈福子孙后代康宁顺意,便把坐向与心愿结合起来,起名为“东宁里(村)”。
1
坐落在一片广袤的田野之中,东宁村38座房屋都在一条直线上整齐排列着,民居为高二层、外观中西合璧、内三间两廊式的传统建筑。每座房屋远看一样,近看却有别。一式的青砖灰瓦高屋脊,方正厚实的青砖墙上饰有绿色琉璃花瓶,花纹流畅的灰雕、寓意吉祥的花鸟图案或雕在正面的两边墙角上。
1
村西两棵榕树长得郁郁葱葱,其中一颗长出很多树须,这两棵榕树是立村时种下的,一雌一雄,村民称之为‘公婆树’,也是他们村的风水树,它们见证了东宁村的历史。
海口埠
1
1853年,海口埠原名为“十户圩”,后因此为大同河与端芬河汇合出海的地方,而端芬人习惯把河叫做“海”,所以改名为“海口埠”。台山华侨也多经此地出洋,是台山人眼中的出洋第一港口。
1
银信,是海口埠最独特的历史印记和符号,这里的“侨批档案”是广东省的首项世界记忆遗产。信步走进“银信博物馆”,一批批珍贵的台山银信侨批资料展现眼前,当年华侨出洋的经过也仿佛历历在目。
1
银信纪念广场耸立着20根“银信柱”,以八面设计,通过这648片烧制的银信瓷片,将台山海外华侨如何将银子和家书结合到一起,如何送递,如何反哺家乡的历程,一一呈现在我们面前。
上泽圩
1
跟着导航从台城出发,大约半小时车程,到达端芬镇上泽圩。建于明代中期的上泽圩是台山市最古老的圩镇之一。四百多年来,当地乡民一直延续着逢4、9日为圩的传统习俗。
1
上泽圩非常有趣的地方是它在广场中间布置一个单层柱廊围合的菜市场,与欧美小城镇的空间形态高度相似。
1
上泽圩的骑楼豪迈粗犷、高大雄伟,林立的骑楼街墟,破旧的市场让人感觉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上个世纪的骑楼街墟中。
平洲村
1
已有260多年历史的平洲村是台山市端芬镇最大的一条村,曾经出过不少名人,清代尤以“举人村”而闻名。我国现代眼科奠基人之一的陈耀真教授也是出自平洲村。
1
村子的每条巷两旁都是23间青砖屋,村中还有四间祠堂,一座古色古香的露天剧场。平洲村民爱好粤剧由来已久,外人称之为“戏窦”,高峰时期村里有两个剧团。每年的正月十五,是这条古老村落最热闹的日子,这个剧场也会派上用场。
▲平洲村门楼 谭楚明 摄
1
除了演大戏(粤剧),平洲人每年元宵节的重头戏之一是烧新丁炮(鞭炮)。元宵节的晚上,整个平洲村的鞭炮声和烟花绽放持续一个多小时,村庄上空不停地盛放着火树银花,场面蔚为壮观,吸引了很多游客和摄影爱好者前来观看。
翁家楼
1
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翁家楼是旅港翁氏乡亲于20世纪30年代建成的五幢豪宅,3幢主楼各具特色。左边的玉书楼楼顶建有一个红顶绿瓦的中式凉亭,翘起的飞檐如“备”字的反文旁,与正面门窗错落、坚实稳重、恰如“田”字的楼体有机结合,当地人将其称为“刘备楼”。
1
居中的沃文楼保存最为完好,并列的建筑外形犹如“羽”字,中间突出红墙密封八角楼,使整栋楼仿如头戴纶巾的“红脸”关公,寓意为“关公楼”。
1
右边是别号“张飞楼”的相忠楼,大门弧形向右、像“飞”字的右弯钩,楼顶设置一座西式立柱圆穹顶瞭望亭,从远处像一顶武将的头盔,有如张飞威武之仪。
▲梁暖根 摄
1
翁家楼的美还在于她与周边环境的相互映衬,院内古树苍天,屋后风拂翠竹,是中国人梦中的家园。散落在村落和田野中,给不经意路过的人一种难以言喻的震撼,精美而沧桑。
庙边学校
1
翁家楼对面就是庙边学校原来叫达德学校,于1926年建成,典雅雄伟、设计新颖,极具欧洲风格。
▲庙边凤凰花 彭伟宗摄
1
据记载,1944年6月24日台城第四次沦陷,当时的广州大学校本部曾迁往端芬庙边,借达德学校校舍上课。
1
如今学校已经人去校空,曾经朗朗书声的校园只有孤寂的蝉鸣,杂草正在吞噬着曾经的大操场和升旗台,围墙已破败不堪。
来源:综合网络资料
编辑:嘉
监制: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