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中国景点 中国山水画点景
导读:绘画中国景点 中国山水画点景 1. 中国山水画点景 2. 中国山水画点景色分布 3. 中国山水画点景物 4. 中国山水画点景应注意什么等关系的变化 5. 中国山水画点景图片 6. 中国画山水风景 7. 中国山水画点景应注意 8. 中国山水画点景人物 9. 传统山水画点景集萃
1. 中国山水画点景
写意山水的情况下,一般是先画近景的。然后根据近景的方位,确定远景。初学者应该先学花鸟画,而且要先学写意画法,这样学起来简单些。如梅兰竹菊等,特别是竹子。
第二,先学画花鸟,花鸟画一般一个品种练上一、二个月基本能够有点样子。而山水画要从树法、石法,云、水法、点景、构图等一圈学习下来·要几年,难看到效果。
2. 中国山水画点景色分布
中国山水画的精神内核就是传递中国的智慧与哲学,它以笔墨为基础,以意境为宗旨,倾注画家的思想和才情,进而寓情于画、以画言志、以画抒情。千百年来,中国山水画不断地在诠释着中国文化的博大崇高,不断地演绎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作为古老东方艺术的代表,中国山水画其实就是中国的历史社会和中华民族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反映。潘天寿说:“中国画的基础是哲学。”
可见,中国山水画与中国的哲学思想血脉相承。
3. 中国山水画点景物
1、《清明上河图》北宋: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风俗画,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明上河图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 ,绢本设色。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东京(又称汴京,今河南开封)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北宋时期都城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2、《富春山居图》元代:黄公望
《富春山居图》是黄公望在元至正七年(公元1347)七十九岁归富春时为无用禅师作,三年而成。描绘的是富春江两岸秋初的景色。开卷描绘坡岸水色、远山隐约,接着是连绵起伏、群峰争奇的山峦,再下是茫茫江水、水天一色,最后则高峰突起、远岫渺茫。山间丛林茂密,点缀村舍、茅亭,水上则有渔人垂钓,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层次分明。
全卷用墨淡雅,仅在山石上染了一层极淡墨色,并用稍深墨色染出远山及江边波影,只有点苔、点叶时用了浓墨。
3、《溪山行旅图》宋代:范宽
全幅山石以密如雨点的墨痕和锯齿般的岩石皴纹,刻画出山石浑厚苍劲之感,细如弦丝的瀑布一泻千尺,溪声在山谷间回荡,景物的描写极为雄壮逼真。画幅右角树阴有“范宽”二字款。台北故宫博物院镇馆之宝。
4、《溪山图》元代:黄公望
《溪山图》真迹却是一件保存相当完整的佳构,1347年作。画面山峦起伏,山与水多用干枯的淡墨轻松画出,长长的披麻皴使山体显得疏朗灵秀;树木则是运用浓浓淡淡的墨笔,勾勾点点,画得生动活脱,笔墨简远逸迈,风格苍劲高旷,气势雄秀。
5、《踏歌图》宋代:马远
《踏歌图》绢本淡设色纵191.8厘米横111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马远与同时的夏圭,号称“马夏”。此画主体内容是田埂上一群老少农民作欢笑踏歌状,用笔自然舒展,与画面气氛搭配一致。远处,高峰对立,宫殿隐现。从对自然物的处理方法看,是典型的马派“一角山”的特点。
6、晋代 顾恺之《庐山图》
庐山图是东晋顾恺之画作。以艺术形式形象展现了庐山的自然美。该作品被称为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第一幅山水画 ,对后世山水画的创作影响极大。
7、隋代 展子虔《游春图》
《游春图》是隋朝画家展子虔创作的绘画作品,绢本、青绿设色,画上有宋徽宗题写的"展子虔游春图"六个字,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绘画馆。
8、五代 源《潇湘图》
《潇湘图》是五代南唐董源创作的设色绢本山水画,该作品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潇湘图》被画史视为"南派"山水的开山之作 ,也是中国山水画史上代表性作品之一。
9、五代 荆浩《匡庐图》
五代荆浩匡庐图是中国古画,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作者荆浩。“匡庐”即庐山,又名匡山,传说殷周时期匡裕结庐隐居于此。
10、唐代 李思训《江帆楼阁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的《江帆楼阁图》轴,画游人在江边活动,以细笔勾勒山石轮廓,赋重青绿色,富于装饰性。此画虽今被认定为宋人手笔,但可以反映他的画风。
11、《关山行旅图》。本幅署款“静庵”,无年款,从趋于成熟的集大成面貌判断,当作于戴进晚年的天顺年间。
4. 中国山水画点景应注意什么等关系的变化
留白是中国山水画中重要的构成元素,也是水墨中黑白体系的重要一环,其作为绘画的空间布局,也体现出山水画独有的美学形式。伴随着画史的流变及发展,我们不难发现画家各自对山水画留白的独到见解。留白不仅表现在画家性情陶冶的修养状态,也突显了画家对笔墨韵味的追求态度。
在画作中,留白具有天和水的意涵,有时更代表大海或云雾。相比于西方绘画的构图再现,留白的意境营造更体现在虚实相应的意义原则。
道家美学的艺术精神
中国山水画的留白,体现了道家美学的精神涵养,如同古人作画崇尚个人修养的精神层面,或寄情于景,或拖物言志。宗炳《画山水序》曾指出关于“道”的解释:“圣人含道映物”、“夫圣人以神法道”、“山水以形媚道”。在东晋如此纷乱的时代,玄学及禅学的快速发展,促使魏晋文人作画展现出独特思维的绘画观,结合老庄思想的唯心主义,作画追求隐逸避世的理想状态,突显个人超凡脱俗的精神状态,这是道所表达出的空灵意境,也是画家追求清新寡欲的至高境界。
5. 中国山水画点景图片
中国现存最早的一副山水画是:展子虔的《游春图》。
展子虔(约545-618年),隋代绘画大师,汉族,渤海(今河北沧州)人。历经东魏、北齐、北周、隋朝,到隋代为隋文帝所召,任朝散大夫、帐内都督等职。他是唯一有画迹可考的隋代著名画家,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据着重要位置。他擅画佛道、人物、鞍马、车舆、宫苑、楼阁、翎毛、历史故事,尤长于山水。人物描法细致,以色景染面部;画马入神,立马有足势,卧马则腹有腾骧起跃之势。写山水远近,有咫尺千里之势,被称为“唐画之祖”。传世作品《游春图》是中国山水画中独具风格的画体,亦是中国存世最古老的山水画。
展子虔出生正值东魏末期,恰逢东西两魏“玉壁之战”。他从出生起就伴随着战争环境,高氏篡魏、北周灭齐,你方唱罢我登场,政权更迭频繁。展子虔的童年和少年时光在乱世之中度过。童年的展子虔表现出了绘画的天赋,手持树枝能在土地上将花鸟鱼虫描绘的惟妙惟肖。在父母的支持下,开始拜师学艺,走上了绘画之路。
《游春图》是展子虔创作的传世的唯一作品,也是迄今为止存世最古的画卷。作品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绘画馆。绢本、青绿设色,高43厘米,宽80.5厘米,画上有宋徽宗题写的“展子虔游春图”六个字。从画上题记铃印可知,该画在北宋时收入宫内府,历经宋徽宗赵估、宋代贾似道,元代为鲁国大长公主所有,明代被严嵩收藏,清代再度入宫,1924年溥仪带出宫,后转入古书画收藏鉴赏家张伯驹手中,1952年张伯驹献给国家。
《游春图》的章法布置也极有 特色。右上部分绘有崇山峻岭,山峦起伏,数峰叠起;右下部绘有土坡,低坡丛树,山路逶迤,既为崇山峻岭的下段延伸,又作为辅垫,使全图具有稳重感。左下部绘一低峦小山,与右上边山脉遥相呼应,形成对比;中间绘有大片水域,波光潋滟,湖天一色。一小船点缀其间,船内绘有三四人物,姿态不同,形态各异。全图比例恰当,层次分明。这种以山水为主体,人物为点景,恰当配以殿阁舟桥,并开始注意客观物象之间的远近,高低、大小的一般关系,以及深度、层次、比例等透视关系的变化处理,使山水画创变得较为合乎现实生活的新格局,这正是隋朝山水画的特有表现形式。也正如《后画录》所评述展子虔的山水“远近山川,咫尺千里”和《宣和画谱》论展子虔的山水画“写江山远近之势尤工,故咫尺有千里趣”相合相成,浑然一体。
6. 中国画山水风景
山水画,简称“山水”。
寓意:
1、首先中国山水画的特征是有景有情,是作者把大自然的美景融入自己的感情通过艺术的手法表达出来的山水画艺术。
2、山水画是由风景到作品,从创作到欣赏都有着引人入胜和移情于景的特点,没有作者身临其境触景生情的体验就没有读者身临其境的,体味和感受,作为山水画家应具备导游的精神,引领观者一起浏览其间,体察其中,为之怡情,为之陶冶,达到情绪的放松,心灵的正合,简言之:“畅神”。说此言的正是五世纪时的山水画家宗炳,他晚年行动不便,终日面对山水画,“卧以游之”,沉醉于山水自然中,谓之“畅神”。
3、当今时代人们为了调节喧闹的城市生活和紧张忙碌的工作,盛行旅游,寄情山水,钟情于山水画也是这个道理。
4、有意境是山水画的特色,有着从情感到气格的“境界”的追求。画山水注重“师造化”,要在造境,高在化境,作画和看画共同身临其境,向审美活动的深层次发展:一是亲近自然,回归自然,和大自然合一,达到主客观世界与时共进光景常新的境界,谓之新。二是潜移默化在真境、神境、妙境的高深境界之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达到精神境界的升华。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有了境界的高度,才有艺术的高格品位。
5、山水画是我国传统的吉祥画,常青、大山、水(财)长流、之山一般调水的部份代表财源,流动的水如瀑布等更是川流不息的好兆头;山是表示靠山的意思,不管是做生意或者是事业上都会遇到靠山。
6、每幅画都有山有水,寓意“旺丁旺财”,因为“山管人丁,水管财禄”。每幅画都有飞瀑或叠泉,因为瀑布寓意财源滚滚、源远流长,左右飞瀑或叠泉则寓意左右逢源。而水潭则寓意聚宝盆,有舟船则一律船头向内,寓意一帆风顺。如此风水宝地当然要有人居住,所以依山傍水处有小桥、流水、人家,这“人家”又背靠大山,寓意“靠山”厚实。
7. 中国山水画点景应注意
欲作点景,首先要确定比例。点景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在山水画中起点缀和衬托主景的作用。因此,其位置和比例的确定,必须与山石树木统一考虑。就点景所处位置而言,点景的存在并非可有可无,而是必不可少。所以,这就要求其所在的位置要恰到好处,比例大小也要恰如其分。
山水画创作中,点景比例关系的确定相对比较简单:一是参考现实生活中点景与主景、点景与其周围对象的现实比例关系;二是参照古人画论中“丈山尺树,寸马分人”的经验总结;三是根据立意表现的需要,对点景的比例予以适当地增大或缩小。
8. 中国山水画点景人物
张 和何家林的作品不分上下,各具特色。 看何家林的画是一种享受,无论是高山大川还是园林小景,在画面上总能感受到一股扑面的气息,给人一种清新、宁静、幽远的韵致,这种韵致就是古意,何家林用笔笔可拆解而又含混浓厚的笔墨生发出山色、树石、水流、云气,看似沉寂,实则充满生机。在繁杂的景物中,每一棵树、每一块山石都将之纯化,把绘画元素精简到极致。画面浓淡虚实、灵动秀丽,给人一种似真似幻、境界深远、空灵寂寥的感觉,画中景物似随手拈来,心随迹运,迹随心化,超越了现实世界,进入到一个理想化的精神家园。
近年来,关于笔墨的论争从无间断,中国画的笔墨方法也在朝不同的方向发展,何加林在笔墨上可谓下足了功夫,在中国美术学院的基础训练中,自觉而系统地临摹传统绘画作品,目的性强,再加上个人聪颖、敏锐的悟性,造就了他在笔墨上的深厚功力和独特技巧。具体而言,他在作画时多用墨膏或者宿墨,浓淡层次清楚,湿墨淋漓如屋漏痕,干墨皴擦浑然一体,勾线劲挺,变化丰富,饱墨铺陈,浑厚多姿,黑处极黑,淡处极淡,不着一色,五彩灿然,他把墨分五色的妙处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张捷山水画的妙处是一种散淡、悠远、田园牧歌式的理想家园,一片田野,半亩池塘,朵云悠悠,溪流潺潺,点景人物古意犹存。然而,在现代城市化发展进程中,以物质利益的获得为目标的社会形态,带给人们的是一种生存的紊乱、内心的躁动。而张捷在这样的环境中,以安详的意态及乡野情结平复心境,以画中透露出的古意,寻求内在精神与艺术探索的统一,这是非常可贵的现代生存价值。
笔墨在张捷的山水画里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使用墨膏或宿墨更显其笔墨的灵动性,积点成线的墨痕沉稳而幽雅,清淡的色泽柔和而精纯,看似不经意间的笔痕,折射出平素的修养,体现出对艺术规律和艺术本质的掌控。他的用笔是平和的,洇润的宿墨耐人品味。在此基础上,施以淡赭石、淡花青或淡汁绿,以求完善画面,在墨、色构成中形成独特的绘画语言,同时,映衬出白云的轻盈和运动感,也是其借巧思以彰显构图的张力。
9. 传统山水画点景集萃
点景是山水画中的特有名词,所谓点,可以理解为少,总之是少一点小一点。山水画的点就是在整幅画中点缀一些小东西,在位置面积上不宜大,因为山水树木在一幅画中占了较大的面积,点景占面积不能太大,太大就不是点景了,也就不是山水画了。所以点景就是小人、小桥、小动物、小房、小庙、小亭子,都是小的。点景的人和动物虽然小,但要画好,要传神也不容易,画小人有画小人的难度,小人小物也有其规律,点景有点景的奥妙。
主要是平时在生活中多注意观察,随时随地观察远处看不见五官的人物动态、神气。
多观察远处的小屋小房,小桥小船等适合于点景用的景物,并且多写生、多默记、多收集素材。
通过长期实践,方能领会点景的奥妙,方能掌握点景的规律,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Hash:bf7557d882536ceaa6783c20a8d479aa1a9f211d
声明:此文由 Scarlett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