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源城景点的文化历史 河源市的历史文化
导读:河源源城景点的文化历史 河源市的历史文化 1. 河源市的历史文化 2. 河源市的历史文化介绍 3. 河源的文化传统 4. 河源文化介绍 5. 河源市的历史文化名人 6. 河源市的历史文化名城 7. 河源市的历史文化简介 8. 河源市的历史文化馆 的历史文化 9. 河源的人文历史 10. 河源市的历史文化背景
1. 河源市的历史文化
客家古邑,万绿河源。
河源是岭南文化发祥地之一,自秦置龙川县至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南越王赵佗曾担任龙川县首任县令,是岭南开发最早的地区。
河源是恐龙蛋化石藏量全球第一、恐龙蛋化石馆藏量最多的地方。2005年,河源市博物馆获颁第3届吉尼斯世界纪录证书,河源也被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层与古生物中心授予中华恐龙之乡。
2200多年来,自古地处冲繁的河源,今总面积为1.58万平方公里。历朝历代,大量中原人士南下岭南,部分留在今河源五县一区内繁衍生息,中原文化与百越文化交融发展,最终形成一种内容丰富、开放包容、独具地方特色的河源客家地域文化,是为“岭南文化发祥地之一”。
至今,河源拥有国家、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00多项,国家、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近百个,全市有馆藏文物5.6万多件,省级评定三级以上600多件。全市有23个省级古村落。
河源大地上的“文明碎片”
河源巨量的恐龙蛋化石、露天保存的恐龙脚印化石和藏在河源恐龙博物馆里的恐龙骨骼化石,“三位一体”的珍贵恐龙化石资源,这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是罕见的。
1996年3月6日在市区东江边发现第一窝恐龙蛋化石至今,河源已抢救、发掘1.6万多枚恐龙蛋化石。据专家估计,河源发现的恐龙蛋化石虽然超过全世界发现数量的一半以上,却只是地下海量埋藏中的沧海一粟,在“河源盆地”的红砂岩中,恐龙蛋化石、恐龙骨骼化石分布面积约70平方公里,光河源城区周围一带的埋藏,估计就达十几万到100万枚之多,其中包括40多种恐龙蛋化石。
河源还陆续发现了8具恐龙化石,其中7具恐龙化石被正式命名为“黄氏河源龙”,其中一具化石骨骼完整程度80%以上,现已被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河源市区南端的2.26平方公里保护区内,裸露的恐龙蛋化石数量、品种之丰富在世界绝无仅有,河源也因此成了恐龙蛋化石藏量全球第一、恐龙蛋化石馆藏量最多的地方。
因为恐龙蛋化石数量之巨,2005年,河源市博物馆获颁第3届吉尼斯世界纪录证书,河源也被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层与古生物中心授予中华恐龙之乡,这是全国16个唯一经国家权威部门批准的“恐龙之乡”。
在河源市区南端,河源市政府划定2.26平方公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河源石硖恐龙蛋化石埋藏地”的保护范围,其中1平方公里为核心保护区,对遗址原貌进行保护。
古龙川物华天宝,远古时代就是藏龙卧虎之地。多年来,东江流域的系列考古发现有力地佐证,从旧石器时期到新石器时期,再到夏商周时期,人类就在河源大地繁衍生息。也就是说,不管你穿越到旧石器时代还是穿越到夏商周时期的河源,你都会发现,在这片土地上,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从发现第四世纪6目12种古动物种化石的东源上莞必寿洞,到龙川县登云镇荷树排的17座新石器时代古墓群,到连平大湖高栋遗址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窑址,再到和平三角山遗址发现的战国中晚期越国贵族“米字纹陶类型”文化遗存……
一件件重见天日的“文明碎片”证实,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在苍莽的河源大地上,已经有大批先民在此繁衍生息。虽地处华夏文明边陲,但先民们依然通过各种方式,与吴越保持密切交往,间接接触华夏文明,逐渐催生文化嫩芽,在历史的风雨沧桑中汲取养分并茁壮成长。
起步龙川,赵佗成开拓岭南第一功臣
赵佗曾被毛泽东 称为“南下干部第一人”,20岁出头就成为大秦帝国南征岭南大军副将;平定岭南后,出任龙川首任县令;秦末乱世,已成为南海郡尉的赵佗,趁机吞并桂林、象郡,建南越国,裂地封王,君临岭南。
古龙川是南越王赵佗的“兴王之地”,也是他开发岭南、播种中原文明的“试验田”。任龙川县令和南越王期间,赵佗细心呵护早在新石器时期以前就萌动绽放的岭南文化嫩芽,并大量施予中原文化中的有益养分,为兼具中原文化与海洋文化之美的岭南文化的形成、发展,打下了坚实牢固的基础。
公元前218年,秦始皇令尉屠睢发卒50万,20岁出头的赵佗作为其中一路的副帅,与主帅任嚣同征南越。在精兵利器的秦军铁蹄下,任嚣、赵佗平定岭南。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在岭南设置桂林郡(今广西大部分地区)、象郡(今越南北部与广西一部分)与南海郡(今广东大部分地区),把岭南纳入版图,任嚣任南海尉,赵佗任龙川县令。龙川,是当时广东地域最早置县的4个古邑之一。
身为龙川县令,赵佗深入越族地区,了解越人风俗民情,总结历史经验,采取“和辑百越”的民族融合和民族自治政策,从军事、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上全面推动汉族与南越族的融合。具有了一定文明基础的古龙川,在赵佗任上得以推行许多大力促进龙川文明发展的措施,设置政区、移民实边、开垦山林、修筑城池、兴教办学、推广中原文化,做了许多开拓性工作,使古龙川成为南越国的一个先进地区,并带动整个东江流域的发展。
赵佗接替任嚣为南海郡尉后,因中原大乱,自立为南越王,南越境内相对安宁。汉朝建立后,赵佗二次归汉。南越国存近百年后,在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被正式划入汉朝版图,龙川县仍归南海郡管辖。
从中原来到岭南的赵佗,使原本“蛮荒蒙昧”的岭南开始了第一次大规模的开发,使其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获得了飞跃式发展。
“和辑百越”不仅仅是一个民族政策,更是一种文化策略。因为“和辑百越”,让岭南有了较长时间安定团结的局面,对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起着直接的推动作用。如促进了中原文化与“百越”文化的融合。有了这一基础,才使南方各越族最终大多融入了汉族大家庭。赵佗奠定了汉越文化融合期的基调,是岭南文化形成中极为重要的环节。
正因为古龙川具有良好的自然人文地理条件,以及在交通、军事、商贸、政治等方面的地利,使其成为先民生息、文化萌动的沃土,成为孕育岭南文化的重要关节点,最终成为南越王赵佗的“兴王之府”,成为源远流长、独具魅力的岭南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划过河源上空的“文曲星”
一个地方,山川人文灵气所钟,必生聪明俊秀之人杰。河源,虽为古时蛮荒之地,却是今日南国明珠,地域虽小,而杰出人物却很多,五县一区见诸史料者有数百人,其中各代翘楚,也有数十人。这些生于斯长于斯的岭南本土俊彦,功绩显赫、彪炳史册,百世犹师,至今闪耀在千年古邑的人文谱系中。
唐代有“循州第一进士”的韦昌明,宋代有苏东坡为之写过两首诗的“岭南首第”古成之,明代有官居二品“民称神明”的李焘,清代有广东巨族“一门三世四督抚,五部十省八花翎”的连平颜氏家族,民国时有曾被提名副总统候选人的徐傅霖,等等。
在封建王朝,不少中原人杰由于贬官、流寓等原因来到河源地区后,在此著书讲学,传播文化,对河源的文化产生了很大影响。这些中原人杰的到来,如同手把梅枝种 南,给当时岭南“蛮荒地”带来了满园春色。除前面提到的赵佗,还有状元宰相吴潜、文天祥,有文豪苏辙、名将俞大猷、思想家王阳明等。
时至今日,河源拥有国家、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00多项,国家、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近百个,全市有馆藏文物56000多件,省级评定三级以上600多件;全市有23个省级古村落。
千年古邑走进高铁新时代
河源市区地处东江中枢,位于东江中上游、新丰江下游,双江汇合,三面环水。旧时水运以东江为主干,上游可达龙川、和平,下游至惠阳、博罗,长年船只不绝;其次为新丰江,由新丰流经原河源县之龙尾、回龙至县城汇合东江,新丰物产多从此道出口。
自秦以来,尤其是唐宋年间,东江航运发达,此后逐渐成为一条交通大“动脉”,而这大“动脉”的节点,便是在龙川。在明洪武年人口锐减之前,作为湘、赣、闽、粤四省或“四州门户”,龙川的航运业、商业非常发达,人口兴旺。
清代中叶,佗城占漕运、盐运、河务三大政要之利,经济发展更是达到鼎盛。保存至今的龙川老隆镇福建会馆,建于清朝初期,是龙川县闽籍商人投资兴建的同乡会址。《龙川县志》还记载有潮州会馆、惠博会馆等。作为“三省咽喉,四州门户”,周边省市都在龙川建有会馆,有力地证明了龙川“为水陆舟车之会,闽粤商贾辐辏”的商贸中心地位。
2. 河源市的历史文化介绍
答:河源市生态环境历史变迁包括,万绿湖水源,山林改造成公园等
3. 河源的文化传统
河源客家人,是指原籍为中原地区的中原汉族,从秦汉开始不断南迁。而逐步叠加而顽强地保留 中原文化和语言而形成的一个族群。
东晋战乱时南迁,开始成为具有“特殊身份”的一群居民,更在后来的几次迁徙行动中,逐渐形成今天具有独特风貌的 客家民系。 客家人最为明显的特徵是讲 客家话,客家语系是汉民族八大方言之一。指分布于河源市或原籍河源市的的客家人,它是客家民系中一个令人骄傲的群体。现主要分布于广东省东北部,地处东江上游的河源市,东靠梅州,南接惠州,西连韶关,北邻江西赣州,是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地级市。全市总人口为340多万,是中国为数不多的纯客家地区。
4. 河源文化介绍
原华夏文化养生庄园位于河源大道高埔岗东边,距市区十多公里,占地200多亩。原庄园是一个叫张庭金的老板于1993年牵头开发的,因该项目带有封建迷信色彩和宗教色彩(非宗教场所不能带宗教色彩),又属违章建筑。在省委省政府的督促下,市政府于2002年将其没收。市政府拟将原“华夏文化养生庄园”改建为佛教活动场所,并命名为崇报寺。
5. 河源市的历史文化名人
大多是历代河源本土的精英,也有古时在河源为官或贬来河源的历史名人。例如:苏轼、越王。
6. 河源市的历史文化名城
佗城,原名叫龙川故城、尉佗城、龙川城。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龙川县建制,第一县令赵佗设县治于此筑土砖城。自秦汉以后,佗城向为粤东重镇,为历代县治所。抗日战争时期,广州沦陷后,国民党广东省政府部分机关曾一度搬迁于此办公。至1949年5月16日龙川解放之前,佗城一直是龙川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因为历史悠久,古城人文荟萃,古迹文物众多,底蕴十分丰厚。现存有百家祠堂39个,姓氏统计有179个。现已确认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2处(坑子里遗址、正相塔),市文物保护单位4处(学宫、大成殿、越王井、越王庙),县级文物保护 位14处。
7. 河源市的历史文化简介
我认为河源有以下景点值得去玩,去了以后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感受不一样的河源!
1.河源万绿湖是河源国家5A级景区!
这里充满烂漫气息、给人一张“懒”的舒适感。你很难想象,万绿湖她是一个人工湖,是广东省最大的人工湖。370平方公里的水域面积相当于杭州西湖的68倍,其库容量是139.8亿立方米、1100平方公里延绵青山、360多个绿色岛屿在蓝天、白云、朝霞、夕阳的映衬下,展现出一幅幅迷人的山水画卷,令无数前往的游客陶醉。
2.桂山是河源市区最高的山峰,它面对着万绿湖,整个风景区依山环水抱,自然风光十分优美,是人们体验野趣的好去处。桂山风景区树木终年常绿,四季花开果熟,素有“植物王国、动物乐园、旅游天堂”之称。
3.苏家围位于广东省河源市义合镇,距河源市区约26公里。东江和久社河在它的南面交汇,整个村子山水环绕,绿色相拥,环境优美,有“南中国的画里乡村”的美誉。苏家围还是苏东坡后裔聚居地,在这里,不光可以欣赏到秀美的乡村风光,还能亲身体会苏氏家族和客家人七百多年的历史文化。
河源新丰江音乐喷泉,位于市区河源大桥与珠河大桥之间的新丰江中心,由河源市人民政府筹资兴建,市建设委员会组织实施,喷泉于1999年2月6日建成,主喷高度169米,至2006年是亚洲第一高喷泉,2006年被广东省揭阳市榕江大型音乐喷泉的191.25米超越。
霍山位于广东省龙川县境内,具体位置在田心、石坑、铁场三镇交界处。距县城47公里,距市区146公里,方圆10公里,海拨550米,为广东七大名山之一,属丹霞地貌,有“丹霞山第二”之美誉。
还有很多好玩的地方,我们都可以去感受下,例如越王山,万绿谷,野趣沟,巴伐利亚等等都是值得一游!
8. 河源市的历史文化馆 的历史文化
程姓家谱编辑
唐代有个程淘,始考订《程氏谱》,考载详明,堪称信史。宋代鄱阳(今江西省鄱阳)人程祁,字忠彦,曾修撰程氏《世谱》。南宋时;人程晟,是著名理学家程颐的孙子。他很有才学。曾编次《伊川文集》八卷,并修撰《伊川家谱》一卷。宋宁宗嘉定十七年(1224年)史定之任池州(今安徽贵池)知事,曾将程氏谱系上呈朝廷,于是皇帝降旨,将程颐四世孙程观之补官登仕郎。元代程氏家谱屡有修撰。但宋元以前的程姓家谱,大多亡佚不存。
2明代修撰的程氏家谱较多编辑
现存的价值较高的家谱多为明代后期嘉靖、隆庆、万历年间所修。比较重要的有《新安程氏统宗世谱》、《河南上程谱》《河南程氏正宗世谱》《程氏家乘》等。这一时期的修谱,已从某一地区的家族门派发展到大范围乃至全国性的“统谱”。
清代和民国时期所修续的程氏家谱现.存数量较多,并且大多经刊印或手抄,流传至今,不再一一述及。
3建国以来编辑
由于宗法观念的破除,家族的分土析居,修续家谱较为罕见。近年来,在有些地区又有续修。例如广东五华、河源纯刚公系《程氏族谱》,就是1996-1997年新续修的程氏谱书。
现存的程氏谱书,除了部分散布民间,由私人珍藏外,大多收藏在各地的图书馆;文化馆或档案馆中。全国最大的图书馆——北京图书馆收藏程氏谱书四十多种,上海图书馆也有较多收藏。《中国家谱目录》一书(山西人民出版社199Z年版)中著录程氏谱书三十九种,计二百二十二册。这些谱书如按地区分,以安徽省数量最多,达二十四种,其次是江苏省,有六种,湖北省有四种,湖南、山东两省各一种,其他一种 我国现存程氏谱书远不止这些,不少程姓人群居住较为集中的省份,如河南、河北、山西、浙江等省的许多谱书,都没有被收入。
4家谱主要内容编辑
现存的程氏谱书从名称上看,有家乘、宗谱、家谱、族谱、支谱、会谱、纂谱、信谱、世谱、统谱、谱略、世系谱、源流谱、人物志、故里志等。名称中多包含郡望县邑、门派及先祖号谥,以与其他谱书相区别,有的还加有——“续编”、“续修”等字样。
程姓谱书尽管繁简有别,但就内容而言,和其他姓氏的谱书大体相同,包括序、凡例、家族世系、家族法规、先祖行状、家族文献等。家族世系是家谱的中心内容,为谱书所必备。
序言有自序和他序两种。 自序为修谱人自写,他序多让当地的地方官或社会名流撰写。
5序言编辑
一般包含以下几项内容:
1、阐述自始祖以来派系分衍和播迁的状况,
2、说明以往历次修撰谱书的情况。有的序言还包括修谱凡例,原因、目的以及工作的艰辛。至于他人撰写的序言,在上述内容以外,往往有对谱主家族的赞美和希望等言辞。
例言就是谱书的发凡起例。它对该谱的体例结构、内容详略、入谱对象、术语的使用、行文格式等都作了明确的规定。
6其它部分编辑
世系部分一般先阐明本家族的繁衍源流,再详述各支派的人物与事迹。它不但记载有宗族的人物名谓,而且多通过派语来说明人物的门派和辈分。
家族法规是用来约束所有家族成员言行的规制条款。族长用它来管理族人,养成一种家族风尚。
先祖的嘉言美行和辉煌业绩,多采用传记或像赞的形式书写。凡是本家族中有德行可嘉、忠贞可旌、学问可称、文章可赞、功绩可述的,都要为他立传作记,以勉励后人。
家族文献的内容相当广泛。它既包括官府对该家族及其成员的嘉奖和褒扬,如诰命、诏谕等;也包括家庭成员的语录、著作节选等。这些都是本家族成员引以为荣耀的,因而在谱书中多有反映。
7程姓家谱文献目录编辑
《河南上程谱》洛阳上程聚(今河南洛阳、偃师交界处)是商周时期程国所在地,也是程氏得姓之地。西晋时程咸被封为上程侯,东晋初年裔孙程元谭迁居新安(今安徽黄山市一带地方),开程氏重要门派。《河南上程谱》记述程氏世系,从程元谭一直上溯到黄帝,对于探讨程氏在西晋以前的得氏、世系、迁徙、分布等,有一定参考价值。
《河南先公伊川家谱》又名《程伊川谱》原为一卷,南宋程晟修撰。程晟是程颐(号伊川)的孙子,很有才学。此谱后人又加以续修,如程拟璋曾修《伊川支谱》。著名理学家朱熹为此谱作序,写道:“今阅程氏谱牒,上溯姓氏之原,下追继述之宗,明昭穆以尚祖也,系所生以尚嫡也,序长幼以尚齿也,列像赞以尚思也,非大忠大孝而能之乎?”对这部谱书的内容和作用给予了高度评价。
《新安程氏统宗世谱》全书二十卷,又有《谱辨》一卷,《附录墓图》二卷,《旧序》一卷。明代程敏政修撰。程敏政是安徽休宁人,成化年间进士,官至吏部右侍郎,是一位著名学者,著述颇多。这部谱书所载世系从东晋程元谭起,一直延续到明代。此谱清代不断有人续修翻刻。现存的有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刻印的由程士培纂修的《新安程氏统宗补正图纂》三十二卷,共四册,
乾隆十二年(1747年)再版,仍为四册,二十一卷,首一卷;又有程之康重修的《新安程氏统宗补正图纂》卷,乾隆年间刻本,共四册。
《河南程氏正宗世谱》明代程宗孟修纂。程宗孟字仰川,河南嵩县人 程颐二十代嫡孙,袭翰林院五经博士,曾编写《二程故里志》。这部谱书在隆庆六年(1572年)修成。谱书前有他写的自序称修撰缘由为:《河南先公伊川谱》《新安统宗谱》和《河南上程谱》“谱不同帙而派不相连”,“吾深为惧焉,遂联三合一,照依旧规次第编录”,使“上有所统”,“下有所宗”。此谱落成,“不惟见吾程氏正派流长之盛,且俾伪者不得以;肆其乱焉”。就是说,这部谱书将以前比较;重要的三部家谱合一,按照统一的体例修纂,使河南程氏从得姓一直到明末的世系井然有序。它也涉及新安程氏和中山程氏;部分世系。因而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此谱;清代又有程延祀和程佳墦、程圭璋和程拟;璋、程步月和程敬道等多次修续订正,清光绪三十二年(土906年)刻印的由程步月等纂修的《河南程氏正宗世系谱》(河南嵩县两程故里藏版)流传至今。
8程姓字辈编辑
据伊洛地区程氏的《河南程氏正宗世系谱》记载,程氏世系从程颐的十三世孙程子中开始,排列了三十二个辈字:
“子彦思克,继世心宗,佳接起延,倓洛璋铭,毓秀广远,相传大千,源推其业,长流万年。”
清同治七年(1868年)修订的河南《太隶程氏族谱》中列入辈序二十字:
“建方端士,克文光耀,慎勉惟习,敬守修省,庆逢致泰。”
根据调查,还在实行以辈分取名的一般都在偏僻的农村,目前了解到的只有河南省太康县逊母口镇程楼村的程氏族人还在根据《太隶程氏族谱》中的辈字规定取名。
广东梅州五华、河源程氏从始祖程吹四十三世开始,编定了五言辈字歌:
“国家传世德,理学必宗先,孝支宜为则,崇文作善元。”
后来又往下续了二十个辈—字:
“燕翼富强本,知书万道全。品行铭高洁,昌兴起俊贤。”
为了使族人添丁加口选字取名时,不至于感到以上“正行辈字”不足或有忌讳、拗口等情况,又确定了四十个辈字,称为“副行辈字”,和上面所说的四十个“正行辈字”一一对应,如果正行辈字不合适,可以取“副行辈字”。这四十个副行辈字是:
“邦光其佩毓,兆吉福相延。开智明龙启,敬业定飞腾。勤修竞荣秀,常思乃识远。长隆显达贵,千秋怡乐天。”
另外,贵州有 十个副行辈字是:“大应定明安,忠孝传家久”。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由于宗族观念的淡漠,人们为子女取名,大多已不再按辈字规定。因此,从现在程姓人群的名字中,已难以知道他的辈分。由于古代山河阻隔,交通不便,不同地区、不同宗族的辈字也不统一。
9. 河源的人文历史
河源 山清水秀,是座新兴的旅游城市,有中国绿色明珠之称,拥有广东文化名城━━佗城、孙中山入粤第一代祖居紫金孙屋排、岭南第一大湖━━万绿湖、“粤东丹霞山”“粤东小桂林”━━连平内莞山水、“地下龙宫”━━漳溪黄龙岩、新丰江国家森林公园等人文自然景观,年接待中外游客500万人次。 河源主要旅游景点:万绿湖 ·新丰江国家森林公园·镜花缘 ·亚洲第一高喷泉·龟峰塔 ·苏家围客家乡村旅游区 ·鳄湖 ·桂山 ·河源博物馆 ·客家民居——围龙屋 ·霍山 ·九和温泉 ·龙凤岛 ·水月湾 ·园中园·黄牛石 ·新丰江大坝 ·电视塔 ·九龙湾漂游·客家民俗博物馆 ·赵佗故城--佗城 ·桂山·白溪 ·恐龙化石展馆 ·合溪温泉 ·水坑生态风景区 ·枫树坝·九龙湾·新港自然保护区 ·街心花园多彩喷泉 ·野趣沟 ·牛峙山 ·佗城东山寺 ·新丰江水库大坝 ·热水漂流 ·华宇温泉 ·汤湖温泉 ·龙源温泉 ·热龙温泉 ·黄龙岩 ·东江画 廊 ·桂山国家森林公园 ·兴隆民俗村
10. 河源市的历史文化背景
延河,昔名区水、去斤水、洧水、延水等。是黄河的一级支流,为延安市第二大河。也是陕北第二条大河,全长286.9公里,源于白于山附近,由西北向东南注入黄河。
延河发源于靖边县天赐湾乡周山,由西北向东南,流经志丹、安塞、延安,于延长县南河沟凉水岸附近汇入黄河,全长286.9公里,流域面积7725平方公里。
由于延安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的根据地,延河被称为“中国革命母亲河”,宝塔山和延河水是延安最具体的形象。
扩展资料
延河流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势形态明显地表现为三种类型。河源至真武洞的上游,为峁梁丘陵沟壑区,梁多而峁小,河床比降大,植被稀少,侵蚀强烈,水土流失严重。
真武洞至甘谷驿的中游,为峁状丘陵沟壑区,梁窄峁小,河谷宽阔,阶地发育,侵蚀不如上游严重;甘谷驿至河口下游,为破碎原区,原面窄小,冲沟发育,水土流失不如中上游严重。
延河属于中游发达的河流,河道特征有下述特点。上游山大沟深,坡陡谷窄,滩多水急,河床比降平均为4.4‰,下蚀强烈,河谷主“V”字型,河道弯曲,仅大沟村至镰刀湾村之间,14公里的距离就有72道弯,河床最窄处仅10米左右。
真武洞至甘谷驿的中游,河谷开阔,呈“U”字型,河谷平均宽约800米,最宽可达1200米,河流两岸阶地宽广平坦,支流众多。
Hash:39d081165b2e95c821d047451114e20e60cb74d9
声明:此文由 Suki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