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是西部唯一直辖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你对哪些历史文化遗迹印象深刻?

重庆是一个网红城市,迅速成就了洪崖洞、磁器口、武隆天生桥这样的现代景观,然而它的历史人文底蕴也相当深厚。

一,大足石刻,是唐末、宋初时期宗教摩崖石刻,以佛教造像为主,是中国晚期石窟造像艺术的典范。与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等齐名,为世界八大石窟之一。大足石刻造像精美,驰名中外,是石窟雕刻艺术的宝库。

二,三峡、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的这首千古名句,给白帝城赋予了清秀灵动的色彩,而白帝城也是三国文化中至关重要的一处遗迹,刘备伐吴失败,退守白帝城,蜀国气运从此黯淡,当年蜀主刘备是否面对雄奇的夔门,发出一声长叹,所谓: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三,钓鱼城古战场,钓鱼城是宋元相争近半个世纪的千年古战场,不可一世的蒙古铁蹄在此止步不前,大汗蒙哥也被炮火重伤,随后病逝。钓鱼城也就成了“上帝折鞭之处”。此战体现了南宋军民浴血奋战,顽强不屈的斗争精神,让人想起,肃然起敬。

四,酉阳桃花源,“世界上有两个桃花源,一个在您心中,一个在重庆酉阳。”,1600年以前的陶渊明写下不朽之作《桃花源记》,留下了一个令世人无限向往的美丽国度桃花源。

重庆是古代巴蜀地区,交通闭塞,与世隔绝,是休养生息的绝佳之所,来到此处,让人顿觉怡然自得,物我两忘。正是避世清净地,天上有人间。

回首观望,重庆自古就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遗落其间的遗迹,重庆市人民大礼堂重庆市人民大礼堂位于渝中区人民路学田湾,于1951年6月破土兴建,1954年4月竣工,是一座仿古民族建筑群,也是重庆独具特色的标志建筑物之一。建筑气势雄伟,金碧辉煌,是中国传统宫殿建筑风格与西方建筑的大跨度结构巧妙结合的杰作,以其非凡的建筑艺术蜚声中外。

湖广会馆

湖广会馆位于重庆市渝中区东水门正街4号。又名禹王庙。抗战时为军用203仓库,现为重庆市商业储运仓库。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道光二十六年(1846)扩建,为湖北、湖南在渝商人的聚会之所。由于长期以来遭受自然和人为的破坏,大山门被拆毁,殿堂房舍毁坏严重。大殿坐北向南,原为歇山式屋顶,现已改为普通屋顶,抬梁式屋架。面阔16米,进深13.6米,通高12.5米,建筑面积217.6平方米。前檐残存斗拱5朵,用材细小,是典型的清前期的建筑风格。

磁器口古镇

磁器口古镇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嘉陵江畔,东临嘉陵江,南接沙坪坝,西接童家桥,北靠石井坡,距主城区3公里。磁器口古镇拥有“一江两溪三山四街”的独特地貌。马鞍山踞其中,左边金碧山,右边凤凰山,三山遥望。凤凰、清水双溪潆洄并出,嘉陵江由北而奔,形成天然良巷。

通远门

三千年巴渝文化,留存至今的历史文化遗迹有多少?对城墙文化而言,重庆古城九开八闭17座城门,历600年沧桑变迁,如今只剩下通远门和东水门两座。东水门空余城门,只有通远门还残留着一段城墙,硕果仅存。 钻七星岗通远门洞子到较场口,这是重庆人到解放碑走惯了的老路。但你可知道,那两个通车的隧道其实并不是真正的通远门,旁边那座需要拾阶而上的小门洞,才是正宗的通远门洞子。

现在墙体被补修,还恢复了城墙上的箭垛,还通远门以冷兵器时代的特色。城墙顶上还有三座浮雕,叙述了三个与通远门相关的筑城、守城、攻城历史故事。城内前区广场上,《炒米糖开水》和《滑竿》两个民俗小品雕塑市井味十足,重现了早已消逝的旧时风俗,唤起老重庆的温 回忆,引得小重庆啧啧称奇。

巴蔓子墓

俗称“将军坟”,坐落在渝中区七星岗莲花池渝海大厦下方(上海一百旁的家具店负一楼)墓地为拱形石洞,面积约20平方米。墓由石条砌成六角形,棱高约1米。顶为圆形,以三合灰封砌。正面嵌青峡石碑,现存墓碑为民国初荣县但懋辛题,曰“东周巴将军蔓子之墓”。

等等.......,如,渣滓洞,茶几山,钓鱼城、大足石刻 巴蜀古文化中心、 黄山陪都遗迹、 建文峰。忒多了!

重庆文化到底是怎样的?

对这一问题,重庆文化界存在着巨大的争论。在怎样梳理重庆文化上,文化界看法不一,争论不断。从争论的焦点来看,主要集中在:巴渝文化的真正含义是什么、什么真正能够代表巴渝文化、巴渝文化是雅文化还是俗文化等等一些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上。重庆的媒体也在不断探讨如上一些话题。

争论,少不了唇枪舌战,甚至刺刀见红。但是,这正展现了重庆梳理城市文化、经营城市文化、提升城市文化的价值诉求,让人欣喜,值得借鉴。

古都重庆

当我们以一种敬畏的虔诚说起十朝古都、六朝古都的时候,我们很少能够想起重庆,距离遵义不到三百公里的重庆也是一座三朝古都。

公元前11世纪时,巴人在这里定都,史称巴国。元朝末年的农民领袖明玉珍称帝建都重庆。 1937年 “七七”事变后,国民党政府于当年11月迁徙重庆,后于1940年9月6日明令重庆为国民政府的陪都。

古城重庆有着三千年的悠久历史。

据史书记载,巴国是以外来的东方巴部族集团为主,融合和征服长江、乌江和嘉陵江流域的土著部族构成的巴族人所建,故而以“巴”命地名。亦说是因嘉陵江三折入长江的形状,像古篆体字的“巴” 字之故。巴县命名始于北周明帝武成三年(公元561年),距今至少在1400年以上。

重庆简称“渝”即渝州,是隋文帝时(公元581年)将楚州改为渝州(北周闵帝元年改巴州为楚州)。此名因其嘉陵江上游有一大支流渠江,当时叫渝水,而且习以渝水称呼嘉陵江,于是得此名。重庆命名始于南宋。孝宗淳熙十六年(公元1189年),封子赵淳(左忄右享)于恭州为恭王(宋徽宗崇宁元年改渝州为恭州),同时,又禅位于其子。赵淳(左忄右享)因封王又即帝位,颂为“双重喜庆” ,便将恭州改为重庆府,府治为巴县城。重庆命名至今有800余年。

由此可见,巴县、渝州、重庆是不同历史时期对古山城的不同称呼,而且是以历史最早的巴县城为基础,经漫长的岁月逐渐建成,只是行政区划的范围有所不同而已。

辛亥革命后,全国废府存县,只有巴县,治于县城(解放后的市中区),但人们相沿成习,仍叫重庆城。此时的重庆城有名无实,而巴县城则有实无名。抗战时,国民政府迁至重庆市区,巴县迁出重庆城,先后迁至人和场、巴王坪、南泉。1954 年最后定在鱼洞溪。重庆自此名副其实,巴县城则有名无实了。1994年撤销巴县设巴南区,巴县不复存在。

Hash:f3d22917465d9bca55d05da1117dcaa96a5525b8

声明:此文由 佚名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