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韶文化两种形态?

一、仰韶文化两种形态?

仰韶文化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文化,其村落或大或小,比较大的村落的房屋有一定的布局,周围有一条围沟,村落外有墓地和窑场。

村落内的房屋主要有圆形或方形两种,早期的房屋以圆形单间为多,后期以方形多间为多。房屋的墙壁是泥做的,有用草混在里面的,也有用木头做骨架的。墙的外部多被裹草后点燃烧过,来加强其坚固度和耐水性。

仰韶文化的农耕石器包括石斧、石铲、磨盘等,除此之外还有骨器。除农耕外仰韶文化的人显然还进行渔猎。在出土的文物中有骨制的鱼钩、鱼叉、箭头等。

仰韶文化前期的陶器多是手制的,中期开始出现轮制的。一些陶器上留有布和编织物印下来的纹路,由此可见仰韶文化有编织和织布的手工业。在发掘的动物骨头中除猎取的野生动物外还有大量狗和猪的骨格,羊比较少。

仰韶文化是距今约5000~7000年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一种文化。1921年首次在河南三门峡渑池县仰韶村发现。主要分布于黄河中下游一带,以河南西部陕西渭河流域和山西西南的狭长地带为中心,东至河北中部,南达汉水中上游,西及甘肃洮河流域,北抵内蒙古河套地区。已发掘出近百处文化遗址,出土文物均反映出较同一的文化特征。

生产工具以较发达的磨制石器为主,常见的有刀、斧、锛、凿、箭头、纺织用的石纺轮等。骨器也相当精致。有较发达的农业,作物为栗和黍。饲养家畜主要是猪,并有狗。也从事狩猎、捕鱼和采集。

各种水器、甑、灶、鼎、碗、杯、盆、罐、瓮等日用陶器以细泥红陶和夹砂红褐陶为主,主要呈红色,多用手制法,用泥条盘成器形,然后将器壁拍平制造。红陶器上常有彩绘的几何形图案或动物形花纹,是仰韶文化的最明显特征,故也称彩陶文化。

选址一般在河流两岸经长期侵蚀而形成的阶地上,或在两河汇流处较高而平坦的地方,这里土地肥美,有利于农业、畜牧,取水和交通也很方便。如临潼姜寨的村落遗址,约有100多座房屋,分为5组围成一圈,四周有濠沟环绕,反映出当时有较严密的氏族公社制度。

仰韶文化属于母系氏族公社制繁荣时期的文化。早期盛行集体合葬和同性合葬,几百人埋在一个公共墓地,排列有序。各墓规模和随葬品差别很小,但女子随葬品略多于男子。

二、中国远古时代宗教形态主要有?

宗教作为人类社会的意识形态之一,虽然不是与人类同时产生,却产生在人类最原始的时代,“ 是在最原始的时代,从人们关于自己本身的自然和周围的外部自然的、错误的、最原始的观念中产生的”。

这种原始的错误观念出现的根源主要有二。

一是由于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人们在与大自然斗争的过程中感到无能为力,二是由于对雷鸣电闪、地震、疾病、死亡之类的事情无知而恐惧,从而产生灵魂不死、万物有灵等各种宗教信仰。

由于古代原始宗教的资料或遗物极其贫乏,我们还不能明确指出中国原始宗教的源头。但在大约生活在距今1万8千年前的山顶洞人的洞穴墓地中发现,死者的骨架周围都撒有红色的赤铁矿粉末,反映出当时的人们已有鬼魂迷信和一定的安葬仪式。在西安半坡村、河南裴李岗等新石器遗址中,也发现有类似的情况,如在儿童的瓮棺上凿孔,以供其灵魂出入。

三、半坡遗址最具有特色的地方?

西安市东郊半坡遗址,距今是有6000-6700多年历史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聚落遗址,占地面积约5万平方米。

于1953年被发现。1954年-1957年,由考古学家石兴邦先生主持,先后对半坡遗址进行了5次较大规模发掘,总计发掘面积1万平方米,发现有房屋遗迹45座,圈栏2座、窖穴200多个,陶窖遗址6座,墓葬250多座以及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约1万件。2002年-2005年,配合半坡遗址保护大厅改造工程建设的随工清理中,发现了祭祀等重要遗迹和石砚等重要遗物,这对半坡遗址的聚落形态、文化内涵和社会性质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1961年3月4日,半坡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半坡人的房子有圆形、方形和长方形,有的是半地穴式建筑,有的是地面建筑。每座房子在门道和居室之间都有泥土堆砌的门坎,房子中心有圆形或瓢形灶坑,周围有1个至6个不等的柱洞。居住面和墙壁都用草拌泥涂抹,并经火烤以使坚固和防潮。

从半坡遗址的住房状况可以看出,这个时期的住房发展已经从茹毛饮血、巢穴而居的蛮荒时代演变到住房条件初步细分的居住文明时代。

四、我国猿人遗址发现的,重要意义?

在世界上北京猿人不是最早发现的直立人化石。但是,它的发现却奠定了直立人在人类发展中的地位。在发现北京猿人以前,全世界已经发现的较早的人类化石绝大多数属于尼安德特人,年代一般不超过距今10万年。比他们早的人类化石只有两处。一是在德国海德堡附近的毛尔村旁,那里发现过一个带牙的下颌骨,一般认为年代是距今40万年前,但有争议。下颌骨和牙齿的形态特征与尼安德特人类似。另一处是爪哇。1891~1892年荷兰军医杜布瓦在爪哇岛的特里尼尔村附近发现了人类化石。爪哇岛当时是荷兰的殖民地,现在属于印度尼西亚。当时发现的人类化石有头盖骨、下颌骨和大腿骨等。因为根据这个头盖骨估计出的脑量只有大约900毫升,比现代正常人的脑子小得多,却比猿脑大,介于两者之间,所以杜布瓦在1894年将猿人这个词采用为这种人的属名。因为那根大腿骨与现代人的很相似,特别是骨的后面也有股骨脊,表明这根大腿骨的主人能够与现代人一样直立行走,所以杜布瓦用“直立”这个词做这种人的 名。他的属名和种名合起来便是直立猿人。因为发现地在爪哇,所以又叫爪哇猿人。 在那个时候,科学界给人下的定义是:制造工具的动物。与爪哇猿人化石一起并没有发现石器或其他工具,不能证明他会制造工具,脑子又太小,所以有不少科学家认为爪哇猿人不能算是人类,只是一种灭绝了的古猿。还有人认为这个头盖骨的主人是个白痴,因为在现代人中只有白痴才有这么小的脑子。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连杜布瓦本人后来也放弃他原先的主张,改变了主意,认为他所发现的这个头盖骨属于长臂猿,与人类进化无关。他坚持这个观点直到1942年离开人世。 1929年在周口店发现了北京猿人头盖骨,同年从猿人洞还挖出了一件似乎被人打击过的石块。在以后的发掘中,从鸽子堂又挖出了许多类似的石块。挖掘人员曾经想到过这些石块会不会是北京猿人制造的工具,但是不敢确定。于是在1931年从法国请来了当时世界上顶尖的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的权威学者步日耶来北京作鉴定。经过仔细考察,他确认了这些石块是北京猿人制造的工具。于是科学界承认了北京猿人是另一种人类。因为爪哇猿人的头盖骨与北京猿人的很相似,便也顺理成章地被接纳进入人类的大家庭。因此,对北京猿人的研究基本上解决了持续40年之久的爪哇猿人是人是猿的争论,并且提供了人类历史至少有50万年的令人信服的证据,确立了以北京和爪哇猿人为代表的猿人阶段在人类发展史中的地位。这是探索人类起源和发展的一个突破性的进展,所以,周口店北京猿人的发现与研究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使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进一步被确认。于是人类学教科书普遍把人类的发展历史划分为猿人阶段、古人阶段和新人阶段。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又将这三个阶段改为直立人阶段、早期智人阶段和晚期智人阶段。 在1929年的发掘过程中,从北京猿人洞内还时而挖出一些似乎被烧过和部分被炭化的兽骨化石。发掘人员想,这会不会是北京猿人用火遗留下来的证据?但是当时由于学识和经验不足,不敢肯定。那时法国是旧石器考古学最先进的国家,于是把一部分黑色的骨片送到巴黎鉴定。化验的结果证实了这是人类用火活动的证据。 用火,对人类社会起着无限巨大的作用:火能把黑暗照亮,火能驱散严寒。处在远古时代的人,创造出许多取火和用火的神话。在中国史书中,对人类取火用火有比较系统的论述,《路史》中有这样的记载:“遂明国不识四时昼夜,有火树名遂木,屈盘万顷,有鸟名‘号鸟’,啄木则灿然火出,圣人感焉,因取其枝以钻火,号遂人。”文中假想了燧明国圣人燧人氏受神鸟“号鸟”啄木出火的启发,发明了钻木取火。至于燧人氏取火后带给人类的巨大遗惠,在古书中有更多记载。《韩非子??五蠹》篇中说:“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蛇虫……民食果瓜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这在民间流传已久的神话,说明人们一直把取火用火,当作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反映了人类的一种想象。但人类是什么时候知道用火?谁是最早的用火者?这只有通过考古资料来证实。 依据考古学和古人类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人类起源的历史可上溯到300万年前。但这 化石遗址有的没有同时发现石器;有的骨骼零碎不全;更没有用火的遗迹。前些年,有媒体传出,前苏联考古学家在西伯利亚发现了150万至200万年前古人类用火的痕迹,也只是根据原始人遗留下来的工具碎片而推断出的,同时也没有古人类骨骼化石出土,很难科学地作为明确依据。世界上至今确实证明人类最早用火,证据最为充分的当数周口店北京猿人。生活在距今50~70万年前的北京猿人用火,有令人坚信不疑的用火遗迹实证。 1929年,著名古人类学家裴文中在周口店猿人洞发现了一个完整的猿人头盖骨;1935至1936年古人类学家贾兰坡又在猿人洞发现了三个猿人头盖骨。同时出土了大量石器和众多哺乳动物化石。在猿人洞穴遗址从上到下还发现有四层深达6米,而且还埋有经火烧过的石块和骨头。灰烬的底层,多为黑色物质,经化验是草木炭灰。遗物遗迹确凿地证明了北京猿人已经能控制和利用火了。用火取暖,烧熟食物,把火控制到一起,保持长久不熄。正如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这样评价人类用火:“就世界的解放作用而言,摩擦生火第一次使得人类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后与动物界分开。”在《中国史稿》一书中,是这样描述北京人用火的:“在北京人居住过的山洞里发现了火烧过的灰烬、石块和兽骨。这些灰烬有时成层,有时成堆,灰烬里有一块块颜色不一的火烧兽骨和石块。这些迹象,表明他们已经掌握和使用天然火了。”中外史学界一致公认,北京人遗址的用火遗迹,是世界上最早人类用火证明。各国古人类学家说:“北京人挽救了爪哇人。”前苏联考古学家评论:“从1927年起,在中国北部北京附近周口店山洞中所做的发现,……提供了北京猿人广泛使用火的无可争辩的证据”,“火的使用标志着征服了一个极其强大的自然力,证明北京人有较高水平的劳动活动”。北京人为人类进化论的伟大学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贾兰坡先生在《人类用火的历史和火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一文中说:“人类对火的控制,是人类制作第一把石刀之后,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件大事。这一伟大创造,在人类发展史和人类文明史上,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所以可以骄傲地说: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当之无愧的。

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遗物说明? 仰韶文化

从仰韶文化遗址和多量的遗物里,可以推测当时人们的生活状况。

仰韶时期的人们过着定居生活,拥有一定规模和布局的村落;原始农业为主要经济形式,同时兼营畜牧、渔猎和采集;主要的生产工具是磨制石器;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此时反映人们意识形态的埋葬制度已经初步形成。

各遗址多有石斧的发现,石斧是用来进行农业生产的一种工具。遗址多在河谷里,那里土地肥沃,便于种植。生产工具有石斧和骨锄,农产物有粟。

一陶罐粟在居室内发现,一陶钵粟是作为殉葬物放在墓葬里,足见当时人生活已经离不开农业,粟尤其是重要的食物。

畜牧业也是重要的生产部门仰韶遗址中有许多猪、马、牛的骨骼,其中猪骨最多。猪的大量饲养,也说明当时居住地已相当安定

弓箭是中石器时代后期或新石器时代早期出现的工具。有了弓箭,狩猎生活逐渐过渡到原始畜牧业。仰韶文化各遗址多有石镞、骨镞,可见当时已普遍使用弓箭。

仰韶文化遗址的陶器,一般是美观的。发展到了属于铜器时代的辛店遗址的陶器,纹饰较为复杂,纹饰间还点缀着犬羊的图形,有的还涂有人形纹。仰韶文化制陶业发达,较好地掌握了选用陶土、造型、装饰等工序。陶器种类有钵、盆、碗、细颈壶、小口尖底瓶、罐与粗陶瓮等。其彩陶器造型优美,表面用红彩或黑彩画出绚丽多彩的几何形图案和动物形花纹,其中人面形纹、鱼纹、鹿纹、蛙纹与鸟纹等形象逼真生动。不少的彩陶器为艺术珍品,如水鸟啄鱼纹船形壶、人面鱼纹彩陶盆、鱼蛙纹彩陶盆、鹳衔鱼纹彩陶缸等。陶塑艺术品也很精彩,有附饰在陶器上的各种动物塑像,如隼形饰、羊头器钮、鸟形盖把、人面头像、壁虎及鹰等,皆栩栩如生。

在半坡等地的彩陶钵口沿黑宽带纹上,还发现有50多种刻划符号,可能具有原始文字的性质。

濮阳西水坡又发现用蚌壳摆塑的龙虎图案,是我国最完整的原始时代龙虎形象。仰韶文化上下数千年,纵横几千里,在世界范围内来说也是罕见的。

三门峡旅游景点排名前十,仰韶文化遗址位居第一名 仰韶文化

三门峡河南省是非常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城市内也有不少重点的国家保护文物单位,所以很多的朋友每年都是慕名而去,那么你知道三门峡有哪些好玩的地方?今天巴拉排行榜网小编就给大家推荐三门旅游景点排名前十,这样就方便朋友们制定出游计划啦,一起来看看吧。

三门峡旅游景点排名前十

1、仰韶文化遗址

新石器时代,河南为中华民族祖先活动的一个中心地域。仰韶文化遗址为我国新石器时代最著名的文化遗址之一。1921年首次发现于河南渑池县仰韶村,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出土了大批石斧、石铲、石锄、石刀,还有纺织和缝纫用的石纺轮、骨锥、骨针。整个遗址面积达30万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达4米,是同时代文化最有代表性的遗址。

2、荆山黄帝陵

灵宝市西20千米,荆山之阳为黄帝岭,又名铸鼎原,荆山黄帝陵就坐落在这里。陵高约6米,周长40余米,略呈方锥体,背靠黄河,面对荆山,相传葬有黄帝靴子,俗称葬靴冢。史传黄帝曾在此采铜铸鼎,鼎成,乘龙升天,百姓不舍,抱其弓与龙髯号哭,黄帝脱靴而去,百姓遂葬其靴子于此。汉代在此建有黄帝庙,后毁,今已复建陵园,有门阙、南殿、山门、八角楼等。

3、宝轮寺塔

宝轮寺塔位于陕州风景区中。始建于唐代,后被毁,金代重建,距今已有800多年了。宝轮寺塔是我国古代四大回音建筑之一,秀丽俊俏,呈抛物线型。塔为13级密檐式砖塔,高26.5米,正面刻有“三圣舍利宝塔”的塔铭。

4、三门峡黄河大

三门峡大坝是建国后我国在黄河上兴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坝长857.2米,坝高106米,气势雄伟,巍峨壮观,尤其在大坝放水时,飞珠吐玉,白浪泛花,雷霆万钧,声震中天。黄河大坝下方激流之中有中流砥柱,露出水面6.7米,相传为大禹治水时的镇河神针。

5、函谷关

函谷关位于灵宝市函谷关镇,以深险如函而得名。古函谷关始建于春秋时代,是东去洛阳、西达长安的咽喉要道。现在,在函谷关口重新修建了关楼,为仿汉代驿道建筑,是目前我国最大的仿汉建筑群。附近还有许多遗址和传说典故,诸如“老子过关”、“紫气东来”等等。

6、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三门峡市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位于三门峡市东西城区之前的生态区,东起209国道三门峡市涧河桥,西到陕州大道与沿黄观光路交叉处,南接陕州大道,北至黄河滩涂,现管理面积12000余亩,(其中陆地面积6150亩,水面、滩涂6000余亩)。

7、陕州地坑院景区

陕州地坑院景区,位于三门峡市陕州区张汴乡北营村。地坑院脱胎于史前先民们的“地窨子”,是一种升级版的地穴式民居建筑。地坑院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平地挖坑,四壁凿洞,是北方四合院的地下版本。地坑院造价低廉,冬暖夏凉,坚固耐用,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

交通:乘105路可以到达;门票:60元;建议游览2小时。

8、豫西大峡谷

豫西大峡谷,位于三门峡市卢氏县官道口镇,总长约30公里,宽度30到50米,深度50到200米不等。大落差、深沟谷使豫西大峡谷形成了众多瀑布、跌水和深潭,放眼皆是银练飞舞、幽潭深深。2018年,豫西大峡谷宁夏沙坡头、山陕壶口瀑布山西乾坤湾等一同入选中国黄河50景。

交通:建议自驾或包车前往;门票:45元;建议游览3小时以上。

9、丹峡峡谷风景区

丹峡峡谷风景区,位于三门峡市渑池坡头乡。丹峡因两侧山体均为红色石英砂岩而得名,总体呈“V”形,全长约8公里,落差超过400米,最窄处仅有两米;主要景点有天然壁画、双龙戏珠、神猴望月、守谷雄狮、石人山、神女池、一线天擎天柱骆驼峰、情人谷、仙女洞水帘洞、官印台地质天书、黑虎潭、黄龙瀑等。

交通:建议自驾或包车前往;门票:50元;建议游览3小时。

10、娘娘山

娘娘山,又称女郎山,因山中的娘娘庙供奉三位娘娘而得名,位于三门峡市灵宝市焦村镇南上村,总面积超过60平方公里,属典型花岗岩地貌;主要景观有百尺瀑、十八潭、石瀑布、猪头寨、腾龙洞秦岭雪樵、瑶池七星潭、玉女洞、长板瀑、心语潭、棋盘石、巨鳄朝山、娘娘庙等。

交通:建议自驾或包车前往;门票:35元;建议游览2.5小时。

仰韶文化自由行旅游攻略

  • 仰韶文化两种形态?

    仰韶文化两种形态? 一、仰韶文化两种形态?二、中国远古时代宗教形态主要有?三、半坡遗址最具有特色的地方?四、我国猿人遗址发现的,重要意义?


    2022-11-19
    508 1
  • 三门峡旅游景点排名前十,仰韶文化遗址位居第一名

    三门峡旅游景点排名前十,仰韶文化遗址位居第一名 三门峡旅游景点排名前十1、仰韶文化遗址2、荆山黄帝陵3、宝轮寺塔4、三门峡黄河大坝5、函谷关6、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7、陕州地坑院景区8、豫西大峡谷9、丹峡峡谷风景区10、娘娘山

    2022-10-05
    861 63
  • 6.17 崔天兴 | 仰韶文化研究的历史、现状及问题

    文-化-沙-龙主-题仰韶文化研究的历史、现状及问题时-间6月17日(周日)15:00主-讲崔天兴主-办郑州大学中原考古协会1921年4月18日,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从渑池县城徒步来到仰韶村,在村南约1公里的地方,他发现了一些被流水冲刷露出地面的陶片和石器,还有夹杂着灰烬和遗物的地层,其中就有引人注目的彩陶片。他想起了西方的安

    2022-03-19
    1264 90
  • 开封:在宋文化的浓彩下寻找仰韶文化底色

    美国人比贝·波特在《黄河之旅》中,以游记的形式写到了开封,那是1991年的4月,他骑车、乘船,兜转柳园口、开封铁塔、龙亭、禹王台,以《开封:穿越到北宋》为题向西方社会传播古都文明。相对比贝·波特的自由行走,随机访问,我们来开封,更深切感受到这片土地的热忱与真诚——出行前一天,我们向市委宣传部表达采访诉求后,由新闻科协调,市文物局与河务局很快回应沟通具体细节。寻找开封的仰韶文化遗迹7月2


    2022-03-19
    939 63
  • 仰韶文化发现100周年大事记(中)B

    1980年1980年10月至1981年4月,河南省文物研究所由赵会军、丁清贤带队对仰韶村遗址进行了第三次发掘,发掘面积200平方米。此次发掘弄清了仰韶村遗址中仰韶、龙山等文化层叠压关系。南阳市文管会发掘了方城县独树镇大张庄遗址,遗存介于裴李岗向仰韶过渡时期。1981年1981—1982年,国家文物局和郑州市博物馆发掘河南荥阳市青台遗址,遗址属于仰韶文化晚期,发掘面积2700平方米,

  • 河南济源 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的沁园遗址

    沁园遗址位于济源市东北17公里的五龙口镇化村南200米处,东西长720米,南北宽110米,总面积为792000平方米,文化层厚1.5米左右。上世纪70~80年代,村里为了种地把岗推平,现在地中还可看到瓮、钵、石斧、石镰、罐、盆、鬲等器物残片,是一处仰绍至汉代的文化遗址。沁园遗址,位于河南省济源市区东北15公里的化村与留村以南的高岗上。东汉明帝刘庄之女致,永平三年(公元60年)被封为沁水公主

    2022-03-16
    699 38
  • 山西仰韶文化考古95年:一路向北探寻文化根源

    中新社太原11月20日电(杨佩佩胡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文博二级研究员薛新明20日在“揭秘彩陶花魂——山西仰韶文化的考古历程”讲座上表示,以1921年河南渑池仰韶村遗址发掘为开端,中国现代考古学已有百年历程。对山西而言,仰韶文化考古从1926年山西夏县西阴村遗址发掘开始,95年间一路向北,不断探寻文化起源。薛新明介绍,山西历史文化悠久,仰韶时期的遗址几乎遍布全省,累计发现716处,经正式发掘


    2022-03-05
    1265 45
  • 陕西仰韶文化遗址超过2000处

    本报讯(记者魏建军)10月17日,仰韶文化发现暨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纪念大会在河南省三门峡市召开,陕西仰韶文化遗址丰富,其中,在第二次文物普查,陕西有新石器时代遗址2242处,仰韶文化占据过半。第三次文物普查,陕西新石器遗址数目达到6677处,仰韶文化遗址超过2000处。“仰韶文化第一次大规模发掘始于西安半坡遗址,临潼姜寨遗址则是我国第一次全面揭露聚落遗址。”陕西省考古研究

    2022-03-04
    1634 78
  • 游仰韶文化博物馆

    仰韶文化是距今约5000~7000年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一种彩陶文化。因1921年首次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发现,故按照考古惯例,将此文化称之为仰韶文化。主要分布于黄河中下游一带、以秦晋豫三省为核心的中原地区,以陕西大部、河南西部和山西西南的狭长地带为中心,东至河北中部,南达汉水中上游,西及甘肃洮河流域,北抵内蒙古河套地区。1921年渑池仰韶村遗址发现后,到2000年为止,全国有统计的仰

    2022-03-04
    851 72
  • 联播+|百年发掘 揭秘“仰韶文化”

    联播+2021年10月17日,仰韶文化发现暨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纪念大会在河南省三门峡市开幕。仰韶文化距今约7000年至5000年,是中国新石器时代一个重要的文化发展阶段,也是我国延续时间最长的考古学文化。央视网《联播+》带你走进仰韶文化,感受中国的古老文明。△安特生(左二)在仰韶村首次发掘时的留影(资料照片)。1921年4月,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到河南省三门峡市仰韶村考

    2022-03-04
    1982 61
  • 文明之光 生生不息——写在仰韶文化发现暨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纪念大会开幕之际

    如果不是一百年前的那次“动土”,抬眼就能看到附近韶山而得名的仰韶村,不过是黄河边上众多普通乡村中的一个。但它注定不寻常。从那时起,仰韶村,走进教科书、走向世界,一举开启中国现代考古学之门。以仰韶村遗址发掘为原点,百年来,殷墟、二里头、良渚、石峁、三星堆,一个个振聋发聩的名字借助于考古学为世人所知,从地层中一页页掀开中华文明辉煌成就的实物图卷。今天,世界的目光再次投向这个小村落——仰韶文

    2022-03-04
    1547 51
  • “魅力三门峡”系列报道之人文篇 绚烂仰韶文化 点亮华夏文明

    编者按人文,作为人类文化的核心,是一个地方人民群众的精神家园,也展示着一座城市的软实力。三门峡是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从举世闻名的远古先民文化遗存仰韶文化,到被考古界专家学者誉为“早期中国文明第一缕曙光”的庙底沟文化;从“文明起源处寻根拜祖地”的黄帝铸鼎原到承载着虢国文化的虢国博物馆;从“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秦函谷关到万里黄河第一坝——三门峡大坝;从被誉为地平线下

    2022-03-04
    778 37
  • 文博中华丨仰韶文化: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重要历史见证

    开栏的话中华民族有着5000多年文明历史,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回顾历史,支撑我们这个古老民族走到今天的,支撑5000多年中华文明延绵至今的,是植根于中华民族血脉深处的文化基因。”认识历史离不开考古学。以1921年河南渑池仰韶村遗址考古发掘并命名中国第一支考古学文化——仰韶文化为开端,我国现代考古学已经走过百年历程。100年来,一个个考古发

    2022-02-11
    1491 13
  • 仰韶文化发现和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

    仰韶文化发现和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原标题:仰韶文化发现和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引题)薪火相传诠释文明(文化脉动)(主题)人民日报记者王珏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仰韶文化发现和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的贺信中指出,100年来,几代考古人筚路蓝缕、不懈努力,取得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展现了中华文明起源、发展脉络、灿烂成就和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为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

    2022-02-11
    1630 43
  •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