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旅游景点观后感作文(延安旅游观后感400字)

导读:延安旅游景点观后感作文(延安旅游观后感400字) 宝塔山观后感作文一篇 延安最美的作文200字 去延安王家坪纪念馆的感受简短篇作文 记忆延安城观后感700字

塔山观后感作文一篇

宝塔山坐落在陕西延安市的延河旁。这是一座非常高大、非常雄伟的大山,因为山中有一座宝塔,故得名宝塔山,也可以叫丰林山。山脚下,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河,叫延河。

先给大家讲讲宝塔山的传说吧!传说唐朝的时候,延安是一个交通重地。人们都生活的很幸福。直到有一天,突然来了两条恶龙。这些恶龙专吃牛羊,有时候,还会吃人。人民们纷纷叫苦连天。这时,玉皇大帝看见了,就下令建造一座塔。就是现在的宝塔,来压住两条恶龙。解救了老百姓

进了宝塔山后,我们开始走上那一步步陡峭的石阶。走了大约两个小时,才来到了半山腰。我发现,这里附近有许多形态各异的小亭子,可供人们休息、乘凉。

我们走过了长得像火车一样的石阶,总算来到了宝塔山的山顶。此时,我们看见了一座金黄色的八角宝塔形的九层建筑在山顶上,那就是宝塔。宝塔始建于唐代,有我们现在的十层楼那么高。仰起了头看,塔似乎摇摇欲坠。登上塔顶,延安的风光几乎收在眼底,极为壮观。

宝塔里面有一面鼓,叫平安鼓。敲了之后,就会永保平安。比如说敲一下,一帆风顺;敲两下,双喜临门……最多只能敲十下哟!

 

宝塔山的景色还有许多,说也说不尽,希望你能去细细游赏。学习更多的知识。

延安最美的作文200字

从小,我听着信天游,吃着小米饭,生长在这红色革命圣地——延安。

延安,一个令人魂牵梦绕的地方。它是革命的圣地,新中国的摇篮。党中央、毛主席曾在这里度过了不平凡的13个春秋,这13年,是中国革命由挫折走向胜利的13年,是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艰苦创业的13年,是中华大地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13年。这13年,也形成一种具有深远意义的精神——延安精神。

延安旅游景点很多,具有代表性的有宝塔山、枣园、杨家岭南泥湾,红色旅程的每一个景点都会让你流连忘返。

巍巍宝塔山

宝塔山,是延安最具代表性的旅游之地。美丽的宝塔总是照耀在阳光下,倒映在延河的波光里,怀抱在群山中,身带革命的色彩,传唱一代伟人的英雄事迹。延安,你这庄严雄伟的古城,处处传唱着抗战的歌声。宝塔山,你这雄伟的高塔,多少志士的热血在你胸中奔腾,留下的那一颗颗子弹的痕迹,是千万颗青年的心发出对敌人的怒吼,埋葬着对敌人的仇恨。你的外衣虽然朴实,但你的内心绝对华丽!

美丽的延安——我的家,先辈们开创了你,我们赞扬了你,下一代来学习你。我们绝不会将你的延安精神忘却,我们会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将你的延安精神弘扬,用你的精神引领我们奋发图强,努力学习,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兢兢业业,不断开拓创新,全面发展。

去延安王家坪纪念馆的感受简短篇作文

延安王家坪纪念馆

迎着温暖的春风,在阳春三月、天气晴朗的日子里,我们唱着欢快的歌,转眼间来到了王家坪纪念馆。

一下车,刚迈进纪念馆大门,望见毛主席高大的铜像耸立在纪念馆的中央。毛主席身穿军装,头戴军帽,两手叉腰,展望着未来美景

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纪念馆序厅,序厅中间有两根正方形的大理石柱子,有6米多长,顶上有13枚军徽,代表毛主席在延安生活、战斗了十三个春秋。地上铺着红色的大理石地板,象征着红色的土地。正中间有一张延安市全进图,是用泥雕刻而成的,有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左边是毛主席打仗回来在按延安志丹县和乡亲们团聚的情景。右边是红军战士渡黄河是艰苦的情景。

我们来到第一展厅,看见毛主席用过的笔、油灯、墨盒,吃过的小米、豆钱钱等。还有作战时用过的炮、长枪、手榴弹、大刀……

接着我们来到第二展厅,看见了毛主席写的;〈论持久战〉、〈人民民主专政〉……许多光辉著作。看到这些,我又回想起以前人民是多么辛苦,才换来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

想着想着,一个同学叫我过去看装在大玻璃框的延安地形图,啊!这个地图大极了,全部都是用泥捏成的,延安市的每个县、每个景点,都看的清清楚楚。我真没想到延安有这么大呀!

接着我们又来到了第三展厅,对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匹毛主席骑过的白骏马,高大无比,又肥又胖,我想:“毛主席作战行程二万五千里,可能就靠这匹白马当交通工具

转过来,我看见民间艺术展厅里买有毛主席胸章、剪纸、布贴画……我很快买了一个毛主席胸章挂在胸前,因为毛主席永远在我们心中。

最后我们依依不舍的离开了纪念馆,望着纪念馆顶上的12个大字“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 。”我决心:发扬老一背的传统,把祖国建造的更好。

记忆延安城观后感700字

"走得再远,走得再辉煌,也不能忘记过去。"

历史文献片《回望延安》中的一段段影像、一帧帧画面,将我们带回了那个硝烟四起的年代,片中的每一位人物、每一个场景,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延安精神的深刻与厚重。

——回望,是为了更好地铭记

从1935年到1948年,党中央在延安的13年间,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逆到顺的浴火涅槃,即便在日军疯狂扫荡和国军大肆封锁举步维艰的条件下,也未能停止我党建设前行的步伐。

正所谓淬火成钢,我党在一次次教训中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三大作风,在一场场抗战中探索出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三大法宝。当然,我们需要铭记的还远不止这些。

在延安,锤炼出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坚强领导集体,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与毛泽东卓越的领导能力和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是密不可分的;在延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性飞跃,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必然结果;在延安,探索出了一套管党治党的基本经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离不开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延安,造就了一大批能够担当重任的栋梁之才,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因为他们有着共同的追求、团结一心。

——回望,是为了更好地传承

Hash:e27f9dff95bd1e2d249a5a057b06f17a91411269

声明:此文由 佚名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