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政法大学:继承红色文化传统 打造特色育人模式
《光明日报》( 2021年08月22日 04版)
步入位于古城西安南隅的西北政法大学新、老校区,“陕公大礼堂”“陕公路”“老延大路”“红色基因石碑”……这些古风扑面的楼宇、道路和墙面,默默地诉说着这里曾有的因缘和血脉;睹之,仿若置身于一个历史的红色时空,让人触景生情,油生敬意。
“西北政法大学是一所具有光辉办学历史的学府,她的前身是1937年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创办的陕北公学,后历经延安大学、西北人民革命大学、西北政法干部学校、中央政法干部学校西北分校等时期。在办学过程中,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习仲勋等老一辈革命家始终关心学校的建设与发展,曾多次来校演讲或为学校题词,为学校指明了办学方向。”西北政法大学党委书记孙国华颇为自豪地说。
从延安到西安,从陕北公学到西北政法大学,几经更迭,生生不息,薪火相传。那么,在新的历史征程上,如何立足自身红色资源优势,积极创建“红色文化育人模范大学”,成为西北政法大学全体师生勠力同心谱写的一篇“大文章”。
传承学校红色历史
1937年,在陕北山大沟深的延安,在烽火连天、极端艰苦的抗日战争环境中,陕北公学应运而生。毛泽东同志欣然为陕北公学成立题词:“要造就一大批人,这些人是革命的先锋队;这些人具有政治远见;这些人充满着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这些人是胸怀坦白的,忠诚的,积极的与正直的;这些人不谋私利,唯一的为着民族和社会的解放;这些人不怕困难,在困难面前总是坚定的,勇敢向前的……”163个字的题词,语重心长,充满期待,为陕北公学指明了办学和育人方向。
“当年,毛泽东同志的题词深刻在陕北公学照壁和救亡图存室的墙上;如今,这段文字深刻在西北政法大学校史馆墙壁上,深刻在学校‘红色基因石碑’上,深刻在一代又一代‘西法大’人的心里。”孙国华说。
“我们学习,我们歌唱,在欢笑中迎接太阳。旧世界就要灭亡,新中国万丈光芒,看!毛泽东的旗帜辉煌辉煌。这里是思想的战场,要加强理论武装,提高觉悟改造思想坚定人民立场,我们前进前进前进……坚决跟着共产党。”在西北政法大学校史馆的墙壁上,现在还悬挂着陕北公学和西北人民革命大学的校歌。这首斗志昂扬,激情澎湃的歌曲,鼓舞着一届又一届西北政法大学的学子为国而学,奋勇向前。
“政治坚定,实事求是,勇于创新,艰苦奋斗。”而今,由陕北公学和西北人民革命大学校风凝练而成的优良传统,如汩汩涌泉,一直从战火纷飞的年代传唱至今。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近年来,西北政法大学专门成立了红色文化研究中心,深入挖掘红色校史,编印系列校史图文资料,拍摄红色校史宣传片,形成了传承有序的红色基因校谱。同时,学校还与延安市有关部门合作保护建设陕北公学旧址、西北人民革命大学旧址等红色校史教育基地,定期组织“传承红色基因重走校史路——‘寻根之旅’活动”;组织新入校学生、新入职教师,前往校园“红色打卡处”,了解学校的红色故事。
红色文化进教材进课堂
高校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传承红色基因、培养青年学生文化自信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近年来,西北政法大学深刻把握“八个相统一”要求,将传承红色基因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为思政教育注入了“鲜红”的底色。
学校举办以“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先锋”为主题的思政教育系列活动,采用互动式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等方法,增强思政育人的说服力、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组织师生赴延安革命纪念馆、马栏革命纪念馆、南泥湾革命旧址、渭华起义纪念馆等革命旧址,让学生成为历史的“参与者”,以红色文化认同感提升民族自豪感和时代责任感。“红色文化教育,使我清晰地认识到‘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为什么人、担什么责’,增强了历史共鸣和时代共振。”新闻传播学院2019级学生许静说。
同时,学校发挥法学学科资源优势,为法学本科生开设全国高校首门革命法制史课程——《陕甘宁边区法制史》,组织专家学者编写国内首部革命根据地法制史教材——《陕甘宁边区法制史概论》,设立重点教改项目“红色基因融入本科实践教学的探索”,成立“马锡五审判方式研究院”,与延安革命纪念地管理局及延安新闻纪念馆合作开展新中国新闻出版事业史研究,深入推进红色文化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师生头脑,取得了良好效果。
营造浓厚红色文化育人氛围
近年来,西北政法大学把传承红色基因、发扬学校优良传统融入第二课堂,构筑“以红色文艺活动为引领、以学生文化活动为重点、以社团文化活动为补充”的第二课堂育人新格局。
学校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作用,建设校园红色文化景观和红色文化墙,使红色文化育人氛围遍布校园各处,让红色基因“润物细无声”,代代相传。同时,学校还通过开展缅怀英烈、党史知识竞赛、红色主题团体操表演、与西安电影集团共同开发电影党课、在陕北公学旧址前演绎“老延大新闻班”教学情景剧等系列活动,营造红色文化氛围,涵养师生家国情怀。
“每一次红色教育活动都是一次思想洗礼,一次思想升华,使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什么是坚定信仰、什么是依靠群众、什么是勇于胜利。”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前,暑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大三学生李考考说。
在红色文化的教育感召下,80多年来,西北政法大学为党和国家培养了16万余名革命和建设人才,其中4万余名毕业生扎根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宁夏等边疆和艰苦地区,建功立业,为国家和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