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有关的景点介绍

蠡湖是太湖伸入无锡的内湖,后人为了纪念范蠡功成身退后携西施来此隐居,便把这美丽的湖泊叫做“蠡湖”。 蠢湖景色秀美宜人,历史上留下了不少名胜古迹,蠡园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座美丽园林。   山外有山,湖中有湖,是太湖山水组合的基本特征之一。蠡湖就是太湖伸入无锡的内湖,又名“五里湖”,古代则称为“漆潮”。相传范蠡协助越王勾践,在西施的配合下,灭掉了吴国。范蠡功成身退后,携带西施,来此隐居。他俩常常在湖上泛舟,后人为了纪念他们,便把这美丽的湖泊叫做“蠡湖”。蠡湖面积9.5平方公里,大于杭州西湖;平均水深2米多,稍深于太湖。蠡湖是调节无锡地区地面水的天然枢纽,与太湖最近的交接处,就在鼋,头渚附近的小岛“中犊山”。太湖和蠡湖“水乳交融”,蠡湖支流梁溪河两岸成鸢飞鱼跃、绿野阡陌的“鱼米之乡”。   蠡湖的秀美,常使人们把她与杭州西湖相比,蠡湖在雪月、烟雨、长风、淡霭时,景色更加宜人。“湖上青山山裹湖,天然一幅辋川图”——清人把蠡湖比作为天然的“辋川别业”,也就是唐代著名诗人兼画家王维建造的别墅园林,确实是蠡湖的生动写照。正因为蠡湖是一方“风水宝地”,所以在历史上也留下不少名胜古迹。蠡园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座美丽园林。   无锡园林山水有四真四假之说,鼋头洛真山真水,寄畅园假山假水,锡惠公园真山假水,而蠡园的特点是假山真水。这真水指的是蠡湖,蠡园也因建在蠡湖之滨而得名。蠡园最终形成现在的规模,却经历了断断续续好几十年的造园过程。   民国初年,本地青祁村人虞循真,在蠡湖边围堤建亭,在堤上种桃柳,在水上栽菱藕,号称“青祁八景”。1928年,同村人“面 粉大王”王禹卿仰慕范蠡的为人,在虞循真等人的帮助下,选择家乡临湖面山的“风水宝地”,开始兴建蠡园;后其子王亢元又对蠡园进行了扩建。同时王家亲戚也在蠡园之西建园林,名“渔庄”。抗战胜利后,蠡园通过整修,一时名声大噪。1949年后园林部门将蠡园和渔庄连接合并,仍沿用“蠡园”旧名。今天的蠡园风景更美,占地123亩,水面约占五分之二。可分为既有统一只风格,又各具千秋的四大景区,即假山耸翠、南堤舂晓、长廊览胜和层波叠影。   “蠡湖烟绿”匾额两侧的“门”字长联,有128字,是无锡园林迄今最长的楹联:“一湖春风秋月,多少事,专诸脍鱼,范蠡著书,千载艳说西施;又道张渤开犊,朱衣复虞俊忠魂,遗王部草堂,高子水居;蓼莪辟青祁苑囿,卜筑历时七旬,蔚然今朝今朝规模。九天夏 雨冬雪。几许情,莲叶听声,疏柳裹银,四季妙绘园亭;却说掇石 耸翠,南堤映天色,有长廊览胜,层波叠影,花木掩高阁低榭;擘划延地五里,灿于明日图画。”这副楹联的上联,讲述蠡湖的史迹传说;下联叙说蠡园的景色风光。   [假山]蠡园的假山“横看成岭侧成峰”,令人想起云雾中的高山和山中的谷道洞窟。所以假山群中有不少用“云”字命名的景点,如云窝、云脚、穿云、朵云、盘云、留云等等,主峰就是高12米的“归云峰”。这里的假山,原来是老渔庄中的主景之一,当年渔庄的园主,为了把园子造得超过蠡园,特意用太湖石堆叠了一个耳朵状的“洗耳泉”,中间的泉眼就像人的耳朵孔一样,以便洗耳恭明,博采众长,使渔庄成为别具一格、名副其实的“赛蠡园”。除巧夺天工的假山外,这里的溪流、曲桥、亭舫也很有特色。桥边的一块块湖石,形态各异,细心分辨一下,原来像十二生肖。水池旁建于19 30年的船形建筑“莲舫”,小巧玲珑,舫中有副对联:“锦缆常系拎香薄,舡窗暂启雨声稀”。   [百花山房]从假山景区,经过栽着大片桂花树的“桂林天香”和“紫竹林”,就来到了“南堤春晓”景区的第一景“百花山房”。这幢建筑原建于1930年。是五开间的朝南大厅;1994年翻建时,改为坐西朝东,面阔三间。在这飞檐翘角、黑瓦粉墙的主 体建筑之前,抱厦柱子上的楹联,说出了这里的景色之美:“剪月 裁云好花四季,穿林叠石流水一渗”。在百花山房的厅室内,摆设着精致的红木家具,墙壁上悬挂着西施、王昭君、貂蝉、杨贵妃“四大美女条屏”。百花山房向北转西接出一段曲廊,廊子尽头有“思越亭”,亭名包含着西施的思乡之情。   百花山房旁一幢二层楼的建筑,名“濯锦楼”,形容此地风景,就像刚刚洗过的锦缎一样美丽。楼上挂着一副楹联:“路横斜,花雾红迷岸;山远近,烟岚绿到舟”。   [四季亭]南堤春晓”的核心景点是“四季亭”。在一个四四方方的池子周围,南北相对,东西相向地造了四个式样颜色完全相同的四方亭子,它们建于1954年。四季亭的周围,栽了不同的四季花木,春亭种梅花,夏亭种夹竹桃,秋亭种桂花,冬亭种腊梅。春季万紫千红,春亭挂“溢红”匾;夏季绿树成荫,夏亭挂“滴翠”匾;秋季菊黄蟹肥,秋亭挂“醉黄”匾;冬季瑞雪兆丰年,所以各亭挂“吟白”匾。亭中的这些匠额,使四季亭平添了诗情画意。   一南面湖边,长堤西头有个六角形、攒光顶的亭子,叫“龙风亭”。亭子里面,用斗拱承托的12根楞木上,共雕有60只凤凰,而且每组5只凤凰又有一条飞龙率领,正中绘“双龙戏珠”图案,因而得名。又因为该亭濒临蠡湖,在月上柳梢时景色更美,所以请元代无锡籍大画家倪云林的后裔倪小迂先生,题匾“月波平眺”,点明了这里的良辰美景。   [渔庄]从“四季亭”向东走过小桥,来到四面环水的小岛上,有一座高1.6米、宽1.8米的影壁,上面有砖刻的“渔庄”二字,原是“渔庄”的门额,1952年蠡园和渔庄合并时,移到了这里。岛上有座八角形的涵虚亭。这座亭子掩映在柳荫之中,非常美丽。   相传当年吴王寿梦的长孙公子光宴请他的堂兄弟吴王僚,勇土专诸以厨师的身份,前来王僚食案前献上烤鱼。吴王僚看到这厨师身上没有任何夹带,就放心地俯身准备吃鱼。突然,专诸从鱼腹中拔出预先藏在里面的青铜巴首“鱼肠剑”,力透吴王僚身上的三层坚甲,僚顿时被刺身亡。专诸被吴王僚的部属乱刀杀死;公子光指挥预先埋伏的武土冲出密室,杀尽吴王僚的亲信部属,自立为王,他就是夫差的父亲吴王阖闾。相传专诸学习烤鱼技术的地方,就在这湖边的“渔庄”。同时,无锡城内外还有“专诸塔”和“专诸墓”等古迹。京戏《鱼肠剑》讲的就是这个故事。   在无锡园林中,有两条著名的长堤,一条是鼋头渚长春桥头的樱堤,另一条就是蠡园的柳堤了,柳堤上还夹种十几个品种的花木,阳春三月,柳堤景色最具江南水乡的典型之美。   [千步长廊]临湖的千步廊前前后后建了三次:最早是1927年的老蠡园“百尺廊”;1952年为了把老蠡园和渔庄接通,又将 廊子接长;20世纪80年代初,为了与“层波叠影”新区相互沟通,又在廊子的中问接出“水旱廊”和复廊“数鱼槛”,使廊子的总长度达300米左右。在这条长廊中,有两座跨水廊桥,又在转角处设7个月洞门,每个洞上都有恰当的题额,使长廊高低起伏、曲折多姿,深邃多变,层次丰富,又平添了诗情画意。廊于的墙壁上面,用瓦片叠 图案各不相同的花窗,现存80个。在廊子的东头,还镶嵌着名人碑刻38方,有苏东坡的《洞庭春色赋》等18方,宋代大书法家米带的书法10方,丹徒王文治临魏钟太傅的《宣示帖》和明代王阳明等书法10方,有相当的欣赏价值。长廊的一根根廊柱,像一个个画框,剪裁蠡湖景色。长廊尽头,以栈桥伸入湖中的“晴红烟绿水树”和对面的“凝春塔”更是点醒了一湖春水,勾勒出蠡湖边最美的轮廓线。   [层波叠影]蠡园是著名的江南水景园林,“层波叠影”景区,从名称到内容都离不开“水”这个主题。整个景区以水池对面、处于中间部位的“春秋阁”为核心,分为东、西两片水域。东部的为观鱼区,建筑氛围以典雅取胜,西部的为垂钓区,园林布局以野趣见长。   从千步长廊接出的复廊,叫“数鱼槛”。这段复廊有一妙处,它是蠡园水景转换的枢纽,游人在千步长廊看到的,是蠡湖烟水苍茫的旷达之美和长浪拍岸的动态之美;而转身进入数鱼槛,却是沉潭凝碧的幽曲之美和游鱼戏水的静态之美。旁边的这个“半亭”,原是无锡城内“西水仙庙”的戏台,原拆原建后,保留了原汁原味的江南水乡古典建筑的风采神韵,同时它还是这段廊屋的起点,与千步长廊相通。右面水边飞檐翘角的六角亭,叫 “绿漪亭”,它使整体布局显得比较均衡。   [春秋阁]春秋阁是蠢园极重要的“补笔”,它以重檐、二层、歇山顶的挺拔身姿,为蠡园创造了“飞阁流丹,下临无地”的仰视景观,吸引游人登阁凭栏,俯视蠡园空灵秀美的清丽景色。它得名于吴越春秋时,范蠡西施泛舟蠡湖的传说。艺术大师刘海粟先生题写的“春秋阁”匾额,为春秋阁生色不少。安装在二楼墙壁上的大型漆艺壁画《西施的传说》采用长卷形式,全长19.4米,高1.7米,连续而有重点地抓住重大事件,逐步展开西施多姿多彩的人生道路:从西施浣纱到心忧国难,从范蠡选美到泪别赴吴,从卧薪尝胆到助越灭吴,从功成身退到泛舟蠡湖,揭示了人物在历史事件中的活动及其作用,多角度,有血有肉地塑造和讴歌了西施等人的艺术形象。

Hash:466a24e9cac097a6ea61cd344044a7b9f2c1498d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