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古城门票价格及游玩攻略
芜湖古城可以说是国内难得一见的城央古城,芜湖古城始建于东汉末年,到现在已经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了,并且古城是位于镜湖区中心,地理位置优越,更是一处休闲游玩的好去处。
门票价格
芜湖古城不收门票,市民可免费参观游览。
开放路线
芜湖古城首创全国沉浸式街区,主要的开放线路包括从环城北路的来凤门到沿河路的长虹门包括了北大街、谯楼广场(周瑜点将台)花街、南正街和滨江广场等区域市民可看到芜湖特色、中西交融的建筑以及保存完好的芜湖最纯正的老街道风貌!
古城地址
芜湖古城占地423亩,位于镜湖区中心,位置由九华中路、环城北路、环城东路、沿河路围合而成!
游玩攻略
游玩特色
作为国内难得一见的城央古城,芜湖古城始建于东汉末年,但依然保持着明清时期的整体格局,有70余栋历史建筑。
芜湖古城规划六区、四街、十景,首创全国沉浸式街区,古城的修建秉持“修旧如旧”的原则,在保留原有街巷肌理的基础上编织现代建筑。
古城内规划时尚生活体验区人文风情居住区、传统文化体验区滨江风情酒吧区等四大主题区域现存包括城隍庙、衙署、能仁寺、小天朝文庙、模范监狱等70余栋原生建筑遍布在四大片区里。
芜湖古城全年6场节庆活动,12场特色文化活动,全天9场演艺组成的全年千余场常态化演出活动,将把这里打造成为城市文化展示窗口,城市会客厅、文商旅跨界的新地标
芜湖古城即将增加新亮点!竟然是一座“监狱”! 芜湖古城
芜湖古城即将增加新亮点!
竟然是一座“高颜值”的“监狱”!
就在今天
本报记者带着相机探访这个神秘的地方
为亲们带来独家的高清大图
对滴,你没有看错
真的是“监狱”
一座今年将近100岁的监狱旧址!
不过,经过复古风格的修缮
芜湖人如今可以看到它的昔日的模样
它就是安徽省立第二监狱
老芜湖人也叫它“模范监狱”
上海提篮桥监狱、南京老虎桥监狱经常在历史剧里出现,民国时期的监狱到底是什么样子?芜湖的“模范监狱”能满足大家的好奇心。
要知道,它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建成的模范监狱之一,体现了近代狱制发展过程,对研究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法制等情况都具有史证作用,是研究我国法制史的重要资料。
以下是古城改造前
芜湖模范监狱的旧照
如今,整座监狱内外已经修旧如旧
预计在不久的将来
芜湖模范监狱将会对公众开放
到时候亲们可以去逛逛
了解一下芜湖古城的那段历史……
芜湖模范监狱的前生今世
安徽省立第二监狱在城内前清千总署旧址上,民国七年(1918年)创建。 它是芜湖古城影响极大的公署建筑,是近现代芜湖狱制史料中不可多得的建筑,也是芜湖古城核心建筑群之一。从民国七年(1918年)到 1963年,它一直被使用。
1
从芜湖县监狱到安徽第二监狱
清光绪五年(1879年),芜湖县知县屈承福在县衙的西面建造了芜湖县监狱,因在全国监狱改造之前,所以又称它为旧时监狱。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芜湖知县沈保琛重修扩建。同年,光绪修律大臣向光绪皇帝提出要改良旧式监狱,得到光绪皇帝的肯定,两年后的宣统元年(1909年),晚清政府接受西方司法理念,皇帝下令各省逐步推行狱制改革,在三年内完成旧式监狱改造,各地陆续建起了新式监狱,史称“模范监狱”。
民国六年(1917年),由高等检察厅长袁凤曦筹款,呈奉司法部,要求在芜湖建造安徽第二监狱。因为县衙西面的旧式监狱规模较小无法改造,便于民国七年(1918年)在清千总署(民国元年改为一区警察署)的旧址上,创建了安徽省立第二监狱,史称芜湖模范监狱。
1949年 5月 11日,芜湖市法院和市公安局六科(负责劳改工作)接收了民国皖省第二监狱,对国民党关押的犯人全部释放。
建国后,这里成为安徽省第一监狱,加建平房,为女囚专用。一墙相隔的两间属于公安系统的六科、七科,不远处还有个四科。
20世纪 60年代,安徽省第一监狱迁往皖北的阜阳,女犯转送宿州女子监狱。这里移交给安徽省少年犯管教所。少管所在芜湖驻留了十几年,因为这里关押犯人不太安全,少管所后迁往合肥五里墩。
2
芜湖人记忆中的“监狱风云”
《闲话鸠兹》的作者陈其武曾住在模范监狱附近,那时的模范监狱青砖高墙,墙头上有电网,监狱前后各开了一个门,前门有时开着,后门始终紧闭。模范监狱东大门前有一棵枣树,有时能看到许多人在大门口排着队,手里拎着什么,表情很焦虑,难过或期待什么,他们是来探监的。
有人把模范监狱比作“迷魂阵 ”,有水井、绞刑架及水牢。当然,水牢在建国后被填平了,水井也成了枯井。
据老芜湖人回忆,监狱里关押重刑犯和朝廷钦犯,这些犯人多为皖北那些块头大、身体壮的人,他们戴着脚镣,不仅在监狱内劳动改造,而且还经常一个连着一个地从打铜巷往模范监狱挑水,灌充水牢和食用。
安徽省少年犯管教所期间,监狱里的旱厕很有意思。虽然厕所地上部分全在狱墙以内,但粪坑下面有一截却延伸到监狱的围墙之外,菜农们可以不用进监狱就能在围墙外直接舀粪,那些少年犯鬼得很,他们上厕所时发现了这个秘密,于是就有少年犯以如厕为名,没人看守时就趁机钻入厕所的坑道,溜出狱外逃跑。
3
芜湖模范监狱为啥“颜值”这么高?
模范监狱建筑为青砖黑瓦木头梁,在建筑色彩上与芜湖古城里的徽派建筑相糅合,是近代芜湖狱制史料中不可多得的建筑。
模范监狱坐北朝南,总体上看它是长方十字形,东西宽 14丈( 46米),南北长 35丈( 115.5米),占地面积达 3389.11平方米,建筑面积 5283.11平方米,围墙高 2丈( 6.6米),有电网。
模范监狱正门(表门)朝向东内街 28号,砌有花眼院墙,显得很有气势,正门上有“安徽二监 ”字样。模范监狱主体建筑是十字形的筒状楼,号房组合呈八卦图案。楼中央设有八角楼,底层为看守处,二楼为教诲堂,三楼为瞭望室,可观察四面八方。东南西北四翼拱卫八角楼,南北两翼为五人杂居监,每翼楼上下各有监房 16间,可容纳 320人;东西两翼为一人独居监,楼上下各有 16间,可容纳 64人。
模范监狱曾设有女监区、男监区、水井和水牢,分前后两大区域,前区在正门两旁有门卫室、待见室、看守室各 1间,各科办公室、会议室、招待室、陈列所、会食所、材料库、物资保管库和职员宿室等;后区有工场四大间,分别在十字形建筑的四个角落,它包括炊所、粮库、浴室、洗灌室、染纱场、消防器具室、水井。现东内街 28号为当年的办公楼, 32号为号房,关押重刑犯。
看完芜湖模范监狱的前生今世
你是否对“芜湖古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关注“芜湖古城”的人可真不少
就是从老记者石琼的新书
《最后的芜湖古城》之中选取的
↓↓↓
今天(6月13日),在《大江晚报》的B3版
对于该书和该文正巧有一篇详细的介绍
(小编在《大江晚报》上节选部分内容如下)
日前,我市作家石琼撰写的纪实文学书籍《最后的芜湖古城》正式出版,该书用纪实的表现形式再现已经悄然远去的芜湖古城,再现芜湖倍感亲切的历史。
书中,作者通过对芜湖古城多年的关注——现场采访和相关资料的收集,以纪实文学的手法,结合史料的研究和介绍,全方位展现了古城芜湖的风貌,通过现场、历史、建筑、街巷、文化、教育、人物、故事、方言、交通、金融、商贸、工匠、小吃、老字号、质疑、规划、关注、大事记等近20个专题、230余幅图片,将“芜湖古城”的风物掌故与逝水年华“一网打尽”。
本书作者石琼是土生土长的芜湖人,他开过车床,当过电镀工,做过机关秘书。1995年进入报社担任编辑、记者,新闻作品先后获得中国晚报新闻一等奖、中国报业协会党报论文一等奖、安徽新闻一等奖。论文先后在《中国记者》《新闻战线》等核心期刊发表。参与编辑《情系父老乡亲——大江晚报新闻部精品集》《乐游芜湖》等著作。
石琼回忆道:“2000年,我在《大江晚报》当编辑时,新闻部策划推出《最后的老街老巷》等关于芜湖古城的系列版面和文章,也就是从那时开始,我对芜湖古城产生了特别难舍的情感。2006年,经过近一年的努力,完成了8万字的《最后的芜湖古城》的初稿。2013年初,这部作品申报芜湖市重点文艺项目并得到确认,我觉得8万字的作品拿不出手,于是,从2013年初,再次经过采访、摘引资料,终于完成了这部36万字的作品。”
来源:《最后的芜湖古城》(作者:石琼,部分文字有删改);大江晚报记者 陈轶敏/文
图片来源:大江晚报记者 许诚
微信编辑 邢嘉
大家都在看↓↓↓
☑
☑
☑
☑
芜湖古城里这个“高颜值”建筑,竟然是晚清模范监狱的绝版! 芜湖古城
经常在历史剧里出现
民国时期的监狱到底是什么样子?
芜湖的“模范监狱”能满足大家的好奇心
而修缮后的模范监狱将对公众开放
要知道
它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建成的模范监狱之一
体现了近代狱制发展过程
都具有史证作用
是研究我国法制史的重要资料
以下是古城改造前
芜湖模范监狱的旧照
▼▼▼
与重庆渣滓洞、上海提篮桥“远东第一监狱”、东北旅顺的日俄监狱并称“中国四大旧监狱”的第四个监狱居然是在芜湖,就在芜湖古城之内(东内街28、32号),这就是我们听过名字而未走进过的芜湖大清监狱(模范监狱)。
如今,整座监狱内外已经在积极修缮
预计在不久的将来
芜湖模范监狱将会对公众开放
到时候小伙伴们可以去逛逛
了解一下芜湖古城的那段历史……
▼▼▼
芜湖旧监狱是一处规模庞大的建筑群,现为芜湖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占地面积3389.11平方米,建筑面积5283.11平方米。
芜湖旧监狱主体为十字形,寓意“救赎”,4翼冠名为“知、错、改、过”,中央是一座八角楼,底层为看守处,二楼为教诲堂,三楼为瞭望室。
院墙内的现状
▼▼▼
可以眼观八方耳听六路的瞭望塔
▼▼▼
修缮后的监狱内部实景
▼▼▼
如手机屏幕大小(约4.7寸)的窗口
每翼楼上下各有监房16间
合计可容320人
只能容纳一人行走的过道
目前监狱外部景观、绿化改造区域
▼▼▼
据史料记载,正前门(表门)朝向东内街,砌有花眼院墙以壮观瞻。两旁均有门卫室、待见室、看守室各一间。由表门入内,正中为事务所,囊括了典狱长及各科办公室、会议室、招待室、陈列室等。
事务所之西为女监,以横墙划隔。东为病监,中有天井,设普通病室、精神病室,传染病室与其他病室脱离,南为医务所。
清光绪五年(1879年),芜湖县知县屈承福在县衙的西面建造了芜湖县监狱,因在全国监狱改造之前,所以又称它为旧时监狱。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芜湖知县沈保琛重修扩建。同年,光绪修律大臣向光绪皇帝提出要改良旧式监狱,得到光绪皇帝的肯定。
两年后的宣统元年(1909年),晚清政府接受西方司法理念,皇帝下令各省逐步推行狱制改革,在三年内完成旧式监狱改造,各地陆续建起了新式监狱,史称“模范监狱”。
民国六年(1917年),由高等检察厅长袁凤曦筹款,呈奉司法部,要求在芜湖建造安徽第二监狱。因为县衙西面的旧式监狱规模较小无法改造,便于民国七年(1918年)在清千总署(民国元年改为一区警察署)的旧址上,创建了安徽省立第二监狱,史称芜湖模范监狱。
1949年 5月 11日,芜湖市法院和市公安局六科(负责劳改工作)接收了民国皖省第二监狱,对国民党关押的犯人全部释放。
建国后,这里成为安徽省第一监狱,加建平房,为女囚专用。一墙相隔的两间属于公安系统的六科、七科,不远处还有个四科。
20世纪 60年代,安徽省第一监狱迁往皖北的阜阳,女犯转送宿州女子监狱。这里移交给安徽省少年犯管教所。少管所在芜湖驻留了十几年,因为这里关押犯人不太安全,少管所后迁往合肥五里墩。
▼
模范监狱内部修缮方案图
图片来源于芜湖镜湖城事
模范监狱效果图
图片来源于芜湖镜湖城事
它是芜湖古城影响极大的公署建筑
是近现代芜湖狱制史料中不可多得的建筑
也是芜湖古城核心建筑群之一
从民国七年(1918年)到 1963年,它一直被使用
承载了芜湖市近代悠悠历史
岁月磨刻下去的印记
一走进去,似乎还能够感觉到
(以上素材来源芜湖档案、欢乐芜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