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天祝县岔山村吐谷浑墓的壁画建筑以及背后的历史
近日国家文物局公布了甘肃天祝县祁连镇岔山村吐谷 [yù]浑墓的考古新发现,墓主人是武周时期吐谷浑王族成员喜王慕容智,在公布的照片中,墓门上方画出了一座门楼
【墓门上方的建筑照片,来自国家文物局文章】
岔山村吐谷浑墓的壁画建筑是一座两层楼阁,九脊顶,檐角平直无上翘,与大多数敦煌壁画中的建筑一致
【岔山村墓壁画建筑】
唐代建筑檐角上翘解析>>>
脊饰细节不清,似乎有宝珠或联珠形状的脊刹,收藏在西安碑林博物馆的隋大业四年(608年)李静训石椁正脊上也是宝珠形的脊刹
壁画中的两层楼阁采用了两层屋檐,第一层檐上有平座,现存早期楼阁的屋檐部分可分为两种结构形式,一种是两层之间一檐一平坐,如大同善化寺普贤阁、正定开元寺钟楼、蓟县独乐寺观音阁等
【蓟县独乐寺观音阁】
爱塔传奇:大同善化寺普贤阁之唐代建筑推断>>>
还有一种是两层之间无檐只有一平座,如泽州青莲寺藏经阁、日本奈良法隆寺经藏、钟楼等
【日本奈良法隆寺经藏,奈良时代】
前段时间写了篇《早期楼阁建筑的两种形式》讨论了一下这个问题
早期楼阁建筑的两种形式>>>
壁画建筑的枓栱只有简单描绘,应该不是写实,只是一种写意的画法
何为“一檐一平坐”?>>>
吐谷浑本是东鲜卑慕容部的一支,后迁徙至青海一带建立王国,唐太宗时期派李靖征服了吐谷浑,成为唐的属国。李靖在唐初的战争中立下许多功劳,平定萧铣、辅公祏,消灭东突厥、吐谷浑,唐太宗特许李靖把坟墓修筑成突厥境内的铁山、吐谷浑境内的积石山的形状,以表彰卓越的功勋
今唐太宗昭陵不远处的李靖墓封土仍保持了连绵的群山模样
【如连绵群山的李靖墓封土】
唐代木结构古建筑新考(八座)(第二稿)>>>
唐高宗时期的龙朔三年(663年),吐谷浑被吐蕃所灭,末代国王慕容诺曷钵带领王室内附凉州,也就是今武威
唐高宗咸亨元年(670年),任命薛仁贵为逻娑道行军大总管,率领大军护送吐谷浑王还青海,“逻娑”即今拉萨,吐蕃的首都,此次出征的目的不仅是帮助吐谷浑复国,还要教训一下吐蕃,目标直指拉萨
然而在青海湖南边的大非川之战唐军战败,被吐蕃军队包围,不得不讲和才得以退回,自此吐谷浑复国无望
【北京石刻馆薛仁贵征东石雕(明代),东征高句丽发生在大非川之战前】
天祝县祁连镇岔山村位于祁连山脉北坡,大山深处抵近祁连山的地方,武威以南四十多公里,而距离天祝县城有一百七十多公里
吐谷浑的末代国王慕容诺曷钵娶了唐弘化公主,他们的儿子慕容忠后来继位为流亡的吐谷浑王,迎娶唐金城县主
慕容忠以及弘化公主、金城县主的墓都在距岔山村墓十几公里的地方。根据墓志记载,岔山村墓的主人慕容智是慕容诺曷钵的第三子
【岔山村慕容智墓志】
弘化公主是唐太宗的堂兄弟淮阳王李道明的女儿,李道明送弘化公主入吐谷浑和亲,不小心说漏了公主不是唐太宗的亲生女儿,为此被贬为郓州刺史,就是《水浒传》中宋江的郓州
唐朝初年和亲的公主如文成公主、金城公主等都不是皇帝的亲生女儿,但唐朝的和亲公主也并非都是冒牌的,唐肃宗的亲生女儿宁国公主嫁给了回纥可汗,唐德宗的亲生女儿咸安公主也嫁入了回纥,回纥一直是唐朝最铁的盟友
高宗时置安乐州以安置内附的吐谷浑部落,故址在今宁夏同心县,武威以东四百公里,但从发现的墓葬看,吐谷浑王室仍希望安葬回故地
根据墓志记载,慕容智去世于武周天授二年(691年),此时吐谷浑王室已流亡唐朝近三十年,所以从公布的照片看墓室及陪葬品与唐墓颇近似,包括门洞上方的壁画建筑,这座墓不能看作是吐谷浑传统风格,而是更接近唐风
有多座早期墓葬在墓门上方绘制一座建筑,如山西忻州的九原岗大墓、陕西蒲城县让皇帝李宪的惠陵、乾陵旁边的章怀太子墓、昭陵旁的长乐公主墓等,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早期建筑的信息
【九原岗大墓的壁画建筑】
山西忻州九原岗北朝墓建筑壁画浅析(第五稿)>>>
【让皇帝李宪墓的壁画建筑】
【章怀太子墓的墓门上方也有壁画建筑】
【长乐公主墓的壁画建筑】
【昭陵博物馆仿制的墓门上方建筑壁画】
【昭陵博物馆仿制的墓门上方建筑壁画】
甘肃天祝,唐代吐谷浑大墓,一个高原古国最后的落幕 吐谷浑
这几天,甘肃省武威市天祝县发现吐谷浑大墓的视频,刷爆了朋友圈。这段不算太长的视频,让人们非常直观地看到了,这座吐谷浑大墓内出土文物的诸多细节。此墓主人名:慕容智,为拔勤豆可汗、青海国王慕容诺曷钵第三子。
吐谷浑王国,称雄青藏高原数百年。未曾想,这座大墓成为这个高原古国的最后落幕。
1.天祝发现唐代吐谷浑大墓
11月22日,国家文物局第四期“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新进展工作会发布了甘肃天祝岔山村墓葬、青海都兰热水墓群2018血渭一号墓、青海乌兰泉沟一号墓、新疆尉犁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等4项考古工作新成果。
2019年9月25日,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国土资源局在整备土地时发现墓葬1座。随后,考古工作者对此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11月22日,国家文物局第四期“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新进展工作会发布了甘肃天祝岔山村墓葬的考古新成果。
这次发布一改往日文字加图片的模式,采用了视频加图片加文字的模式。可谓是,考古工作成果发布手段的新创新。考古工作者用三分三十秒的视频,介绍这座唐代吐谷浑大墓。
从视频上看,这座吐谷浑大墓坐落在祁连山半山腰的圆丘顶上,这里是祁连山延伸出来的平缓支脉,墓葬位于山坡顶上,墓道朝向背后的高山,墓室一侧为狭长宽谷。居高临下,俯瞰万方,符合吐谷浑大墓选址的基本规律。据研究,吐谷浑墓葬选址有其独特的一面:“坡皆丘墓”,通常墓道朝向所依高山一方,视野非常开阔。即使周边有平坦宽广的谷地,也很少在那里安葬。
墓主人是最后的吐谷浑王族。这座吐谷浑大墓,出土墓志一方,上篆书“大周故慕容府君墓志”。墓志内容显示,墓主为“大周云麾将军守左玉钤卫大将军员外置喜王”慕容智,因病于“天授二年三月二日薨”,终年42岁。墓志载慕容智系拔勤豆可汗、青海国王慕容诺曷钵第三子。
文物考古部门公布的资料显示:这座墓葬由单室砖室墓,由封土、墓道及壁龛、封门、照墙、甬道和墓室等组成。墓道内随葬有木构件、墨绘砖块、调色石、木旌旗杆及殉牲(马、羊)等,近墓门处东西两侧各设一壁龛,壁龛内均随葬有彩绘陶、木质仪仗俑群,总计70余件组。
吐谷浑王国是一个纵横甘肃、四川、青海间350年的高原古国,为西晋至唐时,位于祁连山脉和黄河上游谷地的一个古国。慕容诺曷钵为吐谷浑末代君主,大唐弘化公主之夫。其国被吐蕃所灭后,长期居住在凉州。
考古部门发布的视频,还展示了慕容智墓葬规格和随葬品。其规格为单室砖室墓,在出土的器物中,只有很少一部分金器。这一切都和慕容智的王子身份远远不符。可以说,有些寒酸。
为何这个称霸高原350年的高原古国,由一座非常寒酸的王子之墓拉上了大幕呢?
2.纵横三千里的吐谷浑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唐代边塞诗人王昌龄的这首脍炙人口的诗,流传了一千多年,高原古国吐谷浑也灭国一千多年了。
吐谷浑这个神秘的高原古王国,以700部族的弱小力量,神奇崛起于东北,立足于青海高原,纵横三百五十年后,又莫名衰落。不论它的崛起,还是衰落,都没留下太多语言文字。今天我们只能从中原地区的史书中找到关于他的零零散散的记载。
吐谷浑本是辽宁鲜卑慕容氏的一个部族首领的名称。西晋时因兄弟内讧,吐谷浑率领700多户部族,准备向东寻找安身之地,可是他的马却偏偏向西走,一路翻越阴山,绕过河套。公元313年他们来到青海南部,与当地的羌人杂居中,先后征服羌氐等部族建了国家。人们把鲜卑族首领吐谷浑的名字,当作这个国家的名称。
在随后的一百年间,吐谷浑国王们东征西讨,417年他们占据了柴达木盆地边缘的都兰,将都城迁移至此。吐谷浑国王们前来的时候,此地肯定不叫都兰,因为都兰是元代蒙古人对这块土地的称呼,它的意思是温暖湿润,那时纵横欧亚大陆的蒙古族还没有形成,至于此地究竟叫什么,只能是一个历史之谜了。
凭借着都兰的温暖湿润,吐谷浑王国开始崛起。而这段时间,正是中原地区五胡十六国、南北朝的相互争斗的时期。没有统一的中央政府监督,给吐谷浑王国提供了扩张机遇,但也使吐谷浑失去了在政治体制上参考的范本。
在短短八九十年间,吐谷浑王国迅速崛起,形成一个东西三千公里,南北八百公里,总面积达百万平方公里的国家。这是一个先天不足的国家,没有完善政治军事体制,就连国名也来自部落首领的名称。虽然面积广大,但还是按照部落制的方式进行统治,法律只有一条“杀人盗马者死”,甚至连常备军都没有,采用的是全民皆兵的策略,这种策略最大的缺点是在敌人袭来时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
先天不足的政治体制导致吐谷浑很快由强盛走向衰落。当中原地区出现强大的中央集权制王朝时,吐谷浑已无法对抗。先是隋炀帝西巡大破吐谷浑,斩首十万。
唐朝初年,唐军也多次击败吐谷浑。武德四年(621年)七月,党项、吐谷浑部族联合进犯,围攻洮岷二州。唐岐州刺史柴绍为吐谷浑围困,吐谷浑人居高临下,箭如雨下,形势异常危急。紧急时刻,柴绍想出一个办法,命军中会弹琵琶的人,在阵前演奏琵琶,又让人表演舞蹈,这下吐谷浑人惊呆了,这是个啥意思?不知不觉,放慢的射箭速度,最后干脆停止射箭,看起舞蹈。柴绍见吐谷浑放松了警惕,便集中精锐,从阵后对吐谷浑发起袭击,大败吐谷浑。
贞观九年(635年)四月,西海道行军大总管李靖,在河源击败吐谷浑,其可汗伏允逃入黑党项,五月伏允为部下所杀。至此,吐谷浑成为唐王朝藩属。
此战,李靖统帅兵部尚书、积石道行军总管侯君集,刑部尚书任城王、鄯善道行军总管李道宗,凉州都督、且末道行军总管李大亮,岷州都督、赤水道行军总管李道彦,利州刺史盐泽道行军总管高甑生和归唐的突厥及契苾何力等军进击吐谷浑。唐军分兵两路,李靖、李大亮、薛万均等率军向北,出吐谷浑之右,侯君集、李道宗率军向南,出吐谷浑之左。唐军两路包抄,多次围歼吐谷浑主力。先后俘获其重臣慕容孝隽、梁屈葱等,其中李大亮俘获吐谷浑名王20,杂畜数十万。唐军路过星宿川,到达柏海之上。最后,吐谷浑王伏允的儿子伏顺投降。吐谷浑归附于唐朝,伏顺被封为可汗、西平郡王,吐谷浑成为唐朝属国。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就是对这些战争的回忆和描写。
3.夹缝求生,一个王国的末路
六世纪末,吐蕃人开始在西藏崛起,随着吐蕃的日渐强大,吐谷浑陷入了东西两面的威胁之中。七世纪初,吐谷浑和吐藩多次发生战争,这时吐谷浑还具有相当的实力,屡次击败吐藩人。据说在双方发生在唐古拉山的一次战争最为著名,吐谷浑人尽歼十万吐蕃骑兵,而他们只有数千人战死。
就在吐谷浑成为唐藩属不久,其国王慕容顺为部下所杀,年幼的王子慕容诺易钵嗣位,大臣争权,国中大乱。唐太宗令大将侯君集率兵救援,又封诺曷钵为河源郡王,授乌地也拔勤豆可汗称号(《唐书》作勒豆可汗,此处据《大周故青海王墓志》改),遣淮阳王道明持节册封。
对于唐王朝救援,慕容诺曷钵十分感激,于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亲自入朝感谢,随献牛羊万头,向唐朝请婚。贞观十四年,唐宗室女弘化公主奉唐太宗李世民之命,在淮阳王道明、右武卫将军慕容宝的护送下,到吐谷浑与诺曷钵完婚。
641年,吐蕃国王松赞干布派的求婚使者,费尽千难万险,破解了数道难题后,终于使唐太宗将文成公主下嫁吐蕃王。文成公主到达日月山时,诺揭钵同弘化公主亲往迎接。
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大量的书籍,推动了中原地区文化向吐蕃地区的传播。另一方面文成公主入吐蕃也是和亲政策的另一种体现,但是这一点在后来的史书中却没有太多的提及。毫无疑问,文成公主入吐蕃是和亲政策一种体现,是平衡地区地方势力的需要,说穿了就是一种政治交易。
无论怎么说,和亲政策还有着一定的作用。文成公主下嫁吐藩后,唐中央王朝、吐谷浑、吐藩三方暂时偃旗息鼓,高原上平静了几十年。后来,吐谷浑发生了内讧,相当于宰相职位的大臣和素贵逃到了吐蕃,窥视吐谷浑已久的吐藩,有了最好的向导,“堡垒最易从内部攻破”这句话也再一次得到了验证。
664年,一个夜黑风高的晚上,松赞干布的吐蕃骑兵突然而至,诺揭钵和弘化公主仓皇出逃,先到青海东部暂避一时,后来被安置在灵州。这时,唐王朝的当家人已是唐高宗李治了,虽然他远不如李世民,但大唐王朝的威风仍不容侵犯。李治派了薛仁贵帅十万大军,前来征讨吐番,结果在大非川全军覆没,薛仁贵兵败被俘。显然,帮助吐谷浑复国的计划失败了。
4.百年前,吐谷浑王后墓葬武威城外发现
王国被灭,慕容诺揭钵和弘化公主被唐王朝,安置在了凉州新设的安乐州,这也表现出唐王朝对吐谷浑王国余部的重视。
这其中弘化公主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弘化公主唐宗室李道民之女,武德五年出生,陇西成纪人。自幼受到严格的教育,知书达理,贤明聪慧,《弘化公主墓志》中说:大长公主,诞灵帝女,秀奇质于莲波;托体王姬,湛清仪于桂魄。公宫禀训,沐胎教之宸猷。帷幄承规,挺宝闱之睿敏。以贞观十七年,出降于青海国王勤豆可汗慕容诺曷钵。
弘化公主一生致力于促进唐与吐谷浑人民的友好关系,而且鼓励自己的儿子与唐联姻,结成世代亲戚关系。据《新唐书·西域传》记载,唐高宗永徽元年(公元650年)十一月,弘化公主与吐谷浑王诺曷钵一起来到长安,为其长子苏度摸木请婚,唐高宗以宗室女金城县主妻之,并封苏度摸木为左领军卫大将军。苏度摸木死后,弘化公主又带着次子阔卢摸木来唐朝求婚,高宗又以宗室女金城县主妻之。此次,出土的吐谷浑大墓主人慕容智为弘化公主第三子。
唐龙朔三年(公元663年),吐谷浑为吐蕃所灭,诺曷钵仅率数千帐亲信从乐都出走凉州,唐以凉州、灵州(今宁夏灵武南)一带置安乐州,以安置诺曷钵,拜诺曷钵为安乐州刺史。从此,诺曷钵与弘化公主就活动在武威与灵武一带。
据本世纪初在武威出生的《大周故西平公主(即弘化公主,武则天时改封西平公主,并赐姓武)墓志》记载,弘化公主活到76岁,武则天圣历元年(公元698年)五月三日病故于灵州东衙之私第。次年三月十八日,埋葬在凉州南阳晖谷冶城之山岗,即现在的武威市凉州区南营青咀喇嘛湾。
青咀喇嘛湾出土多座吐谷浑墓葬,有弘化公主、代乐王慕容明、安乐王慕容神威、青海王慕容忠、政乐王慕容煞鬼、金城县主、燕王慕容曦光、元王慕容若夫人、大唐故武氏夫人。复国无望的吐谷浑王族后裔们,只能家族墓地选择在凉州祁连山的山岗之上,南望青海湖边的故乡了。
5.天祝吐谷浑大墓,发现最早的马扎实物?
此次,甘肃省武威市天祝县发现吐谷浑大墓,引发了很多学者的关注,无疑这是吐谷浑王室墓葬的一次重大发现,为研究对完善吐谷浑后期王族谱系及相关历史问题起重要补充作用。
就视频公布的资料,我们也能发现很多有趣的东西。比如墓葬残存壁画上有一幅白描墨线图,此图呈圆形。左边是一株树,右边则是一只像老鼠(或者白兔)的动物。吐谷浑王族墓葬的壁画,怎么会有老鼠(白兔)的图案呢?
原来,吐谷浑人喜欢用十二生肖。在肃南大长岭出土的吐谷浑风格墓葬中,就用十二生肖图案的来装饰棺板的习俗。此次,壁画上老鼠(白兔)图案,也表达了这种风俗。
最早的马扎实物。在视频中,有一个镜头显然是一个马扎(见图)。马扎也称马闸、交杌,交缠或交椅。最初是北方游牧民族传入的“胡床”。常见的马扎是由八根木棍组成,然后上面用棕绳联接,人坐其上。
天祝吐谷浑大墓出土的马扎,为八根圆棍组成,向上两根打孔,绳索穿在上面,不过年代久远,绳索已经腐烂,但残存绳索,依然能看出,基本的形状。这件唐中期的马扎,应该就是最早的马扎实物呢?查阅资料《交杌研究》一文,其中提到,现存最早的马扎实物,为明中期的。
作为半农半牧的吐谷浑人,腰带是必备的。尤其是慕容智这样的王子,其本身就大唐朝廷赐封的爵位,腰带更是官员的品级的象征。慕容智墓葬中有一条金腰带,金色的花纹,黑色的腰带,给墓主增加了几分威严。可惜,腰带有些不完整了。
在此墓周围,还有几座疑似大墓,人们有理由相信,这里就是记载的大可汗陵区。我们也期待着更多的发现。
6.高原古国最后的落幕
吐谷浑王国,称雄青藏高原数百年。未曾想,这座大墓成为高原古国的最后落幕。在慕容智的兄长之后,慕容智的侄子曾任青海国王之位。此后,就成为五原郡开国公。至此,纵横青海高原的吐谷浑王国从历史中消失了。
弘化公主最后终老凉州。原先归属吐谷浑的部族转而向吐蕃臣服,成了吐蕃的附属邦国。整个吐谷浑民族,开始融入吐蕃,到了南宋时吐谷浑遗民,一部分完全变成了吐蕃,另一些人同其他民族融合成为土族的一部分。“一朝天子一朝臣”,古今中外都是如此,征服吐谷浑王国的吐藩在九世纪也最后土崩瓦解了。
(作者:王文元)
(来源:陇史荟王文元)
唐代吐谷浑王室的潮生活:喝白葡萄酒用羊毛笔 吐谷浑
近年来,位于甘肃省武威市一处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群,经过国内多家文博院所联手考古发掘,多项成果创国内考古“先河”。
慕容智墓墓志及志侧文字
慕容智墓出土的鎏金银马具饰件
慕容智墓甬道及墓室三维影像图
慕容智墓出土麒麟纹、凤纹锦褂
慕容智墓出土镇墓兽
国内年代最早的白葡萄酒,年代最早最完整的胡床,保存最完整的成套铁铠甲武器装备,唐代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纺织品,唐代毛笔实物……近年来,位于甘肃省武威市一处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群,经过国内多家文博院所联手考古发掘,多项成果创国内考古“先河”。
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群位于甘肃省武威市西南,地处祁连山北麓,主要分布于南山区南营水库以西,冰沟河与大水河中下游北岸的山岗之上。
作为未被盗掘的唐代贵族墓葬,墓中出土墓志一合,时代明确,内容丰富,首次提及武威南山区“大可汗陵”的存在,墓志左侧面还刻有两行利用汉字偏旁部首合成的未能释读的文字,初步判断为吐谷浑本民族文字。尤其是身着或覆盖丝质衣物14层,并拥有完整成套的唐代铁甲陪葬物的墓主人身份引起学术界广泛关注。
考古始末
武威位于甘肃河西走廊东部,自古以来是少数民族活动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区域。境内主要的考古学文化有马家窑、半山、马厂、西城驿、齐家、沙井等。太初四年,汉朝初置武威郡。东晋十六国时期先后有前凉、后凉、南凉、北凉,以及唐初的大凉,都曾在此建都。自4世纪至10世纪,吐谷浑也曾在这里有过长时间活动。
自1915年李世民之女弘化公主墓志发现以来,武威南山地区已有多座吐谷浑王族墓葬及墓志被发现。
2019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西距青咀湾、喇嘛湾15公里的武威市天祝县祁连镇岔山村发掘了吐谷浑喜王慕容智墓,该墓是目前发现唯一保存完整的吐谷浑王族墓葬,出土各类随葬品800余件。同年,该墓葬群考古及文物保护工作被列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
近年来,由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牵头,联合国内多家科研单位组建吐谷浑考古项目组,对其开展了持续的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及文物保护与研究工作。
被项目组发掘的吐谷浑喜王慕容智墓,出土了一大批随葬品,其中诸如木质胡床、大型床榻、六曲屏风、列戟屋模型、以铁甲胄为主的成套武备、笔墨纸砚等文房用品以及类型多样的丝织品等。
同时,项目组在武威南山区开展了大规模调查、勘探工作,发现马厂—沙井文化时期遗址及墓葬群4处、沙井文化时期和魏晋时期城址各1处、唐代烽燧7个、西夏墓葬12座、明清时期铜矿2处(含窑址),确认吐谷浑王族墓葬共计23座。
2021年,项目组以解决“大可汗陵”的具体方位、布局特征以及丰富吐谷浑王族墓葬群文化内涵为主要学术目标和任务,对武威地区新发现的长岭—马场滩区3座墓葬进行了发掘,出土随葬品290余件。从出土的《冯翊郡太夫人党氏墓志》可知,该处墓群为唐早中期吐谷浑蓬子氏家族墓地,这在武威南山区尚属首次发现。
通过持续的考古工作,现可初步将武威吐谷浑王族墓葬群分为以慕容智墓为代表的岔山村区(“大可汗陵”区)、以弘化公主和慕容忠墓为代表的青咀—喇嘛湾区(“阳晖谷”陵区)和以党氏墓为代表的长岭—马场滩区(“白杨山”陵区)三大陵区。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陈国科称,此次发掘进一步丰富了吐谷浑王族墓葬群文化内涵,廓清了墓群的基本布局。墓葬发现及墓志有关吐谷浑蓬子氏的记载,对研究吐谷浑史、唐与西部少数民族关系史、唐代军事建制等一系列问题具有重要价值。
千年前的王族生活
此次考古发现,成套金银餐饮器具、文房用具、梳妆用具、武器装备及五谷袋、侍女俑、抱孩俑等各类随葬品,以及类型多样的丝织品等,可窥见在千余年前王室人的生活。
“通过分析研究,银瓶里的白葡萄酒是目前国内最早的白葡萄酒。”陈国科说,同时还发现文房四宝里的纸和笔,此前最早发现唐代毛笔的实物保存在日本,国内基本没有见到唐代毛笔实物,此次出土两支毛笔,检测分析笔管是胡麻竹、笔头是羊毛,其填补了国内无唐代毛笔的遗憾。
据文博专家介绍,以木质胡床、大型床榻为例,过去在史料记载和壁画中都有记载,但实物却是第一次见到,比如现在随处可见的小马扎(小板凳)即是胡床演变而来。事实上,对于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群的考古发掘,或还能窥见中华家具史的演变历程。
科技助力文物考古
2019年以来,在国家文物局和甘肃省文物局的指导下,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邀请专家进行咨询论证,制定了考古发掘与保护方案,并对慕容智棺木进行了实验室清理。在对棺木进行了X射线探伤分析后,开始逐层清理通过文字记录、三维扫描、延时摄影、摄像、科学检测分析等,全面获取相关信息。
在国内知名文博专家指导下,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铁铠甲进行了清理复原,已完成了胄和披膊的清理,大致掌握了铠甲的基本形制;同时和吉林大学合作,开展了体质人类学研究,对慕容智人像进行了复原。
在实验室清理的同时,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多家单位,开展了文物保护工作。目前已修复陶质彩绘文物92件,金银器30件(套),壁画16平方米;已完成纺织品回潮揭展94件,清洗23件,平整20件,修复12件;已修复木漆器149件。
文博专家分析称,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群采用实验室考古,从现场提取是一种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因为它的环境可控、多种技术相结合,把出土文物损害降到最低。
“通过发掘,我们获取了一批珍贵文物,直观呈现了吐谷浑与唐的交往、交流与交融,揭示了吐谷浑民族融入中原文明体系的史实;进一步认识了吐谷浑王族的丧葬习俗;初步廓清了武威南山吐谷浑王族墓葬群的基本布局。”陈国科通过近年的发掘分析称。
甘肃省文物局认为,该墓群的发现,使现代人能够从文字和实物层面,窥见归唐吐谷浑人物质生活、思想观念、文化认同等历史细节的变迁,生动揭示了吐谷浑民族自归唐以后近百年间逐渐融入中华文明体系的历史史实,为增强民族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提供了典型案例。
(文章转载自“凉州文化研究”微信公众号)
总监制:王宏山 监 制:张生栋
责 编:王 皓 编 辑:朱 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