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陕西一大学内出土一奇怪头骨,专家判断为墓主人养的宠物
考古专家们在墓葬中发掘出来的各种物件,对于研究历史文化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如今在博物馆里面成列的珍贵文物,绝大部分都来自年代久远的地下墓葬。
因为古人有殉葬的习俗,特别是王公贵族们,生前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死后也想继续享用自己的美好生活。所以,就把无数奇珍异宝带进了墓葬,甚至还把自己的佣人,妃子,宠物等等,全部毫无保留的永远留在了身边。
2004年,陕西西安财经大学新校区发现一座古代墓葬,考古专家认为是秦始皇祖母夏太后的陵墓。
接下来我们就仔细了解一下这位古代老太太的豪华墓葬,
夏太后陵园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韦常路南段2号西安财经学院长安校区,占地约260亩,南北长550米,东西宽310米。
一条隔墙将陵园分为南北两区,北区有大墓及13座陪葬坑;南区,则发现守陵者的房屋建筑和灰坑的遗迹。
专家认为,这座墓葬是迄今为止已发掘的“中国第二大墓葬”,也是最大的具有四条墓道的墓葬,其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对于研究中国古代陵墓制度变迁、尤其是秦始皇的陵墓的建设与规制等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
秦始皇大家都不陌生,他灭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朝代。作为始皇帝的亲祖母,在死后肯定会
以王礼甚至天子之礼葬之。
墓葬中出土了一奇怪头骨
《史记·吕不韦列传》载:“子楚母曰夏姬,毋爱。……秦王立一年,薨,谥为孝文王。太子子楚代立,是为庄襄王。庄襄王所母华阳后为华阳太后,真母夏姬尊以为夏太后。”
秦庄襄王嬴子楚即位后,尊他的生母夏姬为夏太后。
考古专家们在
夏太后的墓葬中发现了皇帝级别的六匹马拉的两辆马车,即著名的“天子驾六”。还有难以想象之多的玉器、金银器和刻字陶器。这些珍贵的文物出土,也证明了她的地位之高。
在众多出土文物中,专家们对一块奇怪的头骨特别感兴趣。能够断定的是,这不是人的头骨。但一时间又难以确定是什么动物的头骨,一度成为了一个谜团。
既然是和
夏太后在同一个墓葬当中,那可以断定这个动物是她生前很喜欢的,至少是宠物级别的,才有资格出现在殉葬的名单中。
中国专家认不出,美国学者一眼看出
中国的考古专家一时间很难推断出这是什么动物的头盖骨,在查阅了众多历史文献后,依然没有眉目。而且大家都在猜测,一个老太太会把什么动物当作宠物来饲养呢?
这个困惑随着一位
访问中国的美国学者到来,迎刃而解了。她一眼就认出这是长臂猿的头骨,因为在中国出现的频率太少,导致其成为了一个谜团。
长臂猿栖息于热带雨林和亚热带季风雨林,树栖。白天活动。善于利用双臂交替摆动,手指弯曲成钩,轻握树枝将身体抛出,腾空悠荡前进,一跃可达10余米,速度极快,能在空中只手抓住飞鸟。它们
这也难怪专家们很难一眼就认出这是什么动物的头骨了,这东西在中国基本是没有的。重新查看记载资料,长臂猿在
上个世纪70年代出现在中国,算是比较早的了。
至于为何会有长臂猿出现在
夏太后面前的墓葬中,应该是其他人进贡的。伯邑考送给纣王的礼物中,就曾有一只猴子。
结语
古代的殉葬制度是很残忍的,活生生的生命被无情埋葬在地下,陪着它们的主人成了化石。
好在文明在进步,这一制度早就被废弃了。不得不说,在墓葬中的这些新发现,对于专家们的研究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世界最独特冷兵器:第1长相最怪异,坚硬的水牛头骨也能打碎 头骨
冷兵器在古代战场上肯定是必不可缺少的一种武器,对于士兵来说,冷兵器就是战争取胜的关键。在热兵器的年代还没有到来的时候,冷兵器对于战争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不过,在战争中使用的兵器都是量产,每一个都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造型非常普通也说不上独特。因此,我们今天就来看看这个世界上最独特的冷兵器,第1最怪异,轻松把水牛头骨打碎,来自中国。
第一个冷兵器羊角骶,光是看名字就知道它有多么的独特,这是真正用羊角来制作的冷兵器。这款武器如果用力一挥就会给敌人造成很严重的打击。而且前端的两个羊角能够牵制住敌人的行动,该武器的把柄有1米长,要是使用锤击的方式可以轻松的把水牛头骨打碎,是我国奇特的冷兵器。
第二个冷兵器就是伏魔杖,在古代传说当中,百姓坚信牛可以辟邪,特别是牛的眼泪。因此伏魔杖有一个牛头,这是为了能够镇住一些邪物。伏魔杖也是一种特别独特的武器,再加上牛的神情仿佛面露凶光,也算是起到了一种震慑的作用,在传说当中是达摩祖师用来驱魔的兵器。
第三个冷兵器就是黑曜石刀,黑曜石这种材质比较特殊,具有玻璃特性,所以使用起来一定要十分的小心。看这个造型,黑曜石刀也是一种奇特的武器,这把刀看上去似乎有一点透明。刀刃看起来十分的薄,全刀长度只有13厘米,虽然这款黑曜石刀看起来尺寸不大,但是它能够对人体薄弱位置造成很大的伤害。千万不要小瞧了它,黑曜石刀之前是印第安武士使用的一种兵器。不仅能够使用在战争上,在平常的生活中,用来切割或者当做是普通的刀具来使用都完全没有问题。
航拍公王岭:蓝田猿人头骨化石出土地 头骨
在西安市蓝田县城东约16公里处,玉山镇西南侧的灞河左岸,有一座东西走向的黄土梁,被称为“公王岭”。1964年5月,在这里发现了一件基本完整的直立人头骨化石,被命名为“蓝田猿人”——
申威隆:90后“陕西文博一哥”
2021年7月31日下午,游览完蓝田溶洞景区,我和朋友开车沿着关中环线返回渭南市。经过公王岭脚下时,这里有一个停车区,矗立着蓝田猿人的雕塑,以及相关介绍的图片和文字。于是,我在停车区,操作自己的无人机,航拍不远处的公王岭。
无人机从停车区升起来,公王岭瞬间呈现在眼前。无人机飞过关中环线,飞过山岭下的公王村,我怀着朝圣般的心情,操作着无人机飞向公王岭上方。
过去,我多次来到公王岭,参观这里的蓝田猿人遗址博物馆。每次都是沿着山坡登上公王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如今,从山脚下,直接飞向公王岭;从一个新的角度,感受公王岭的魅力,向“蓝田先祖”致敬。
1979年,在公王岭上,建立蓝田猿人遗址管理所,修建蓝田猿人遗址陈列室和蓝田猿人化石出土地点纪念亭。转眼之间,四十多年过去,这里没有太大的变化。
1982年2月,蓝田猿人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7月,这里正式更名为蓝田猿人遗址博物馆,包括公王岭遗址区、室内展陈区和园林休闲区,展出蓝田猿人头骨(复制品)、生产工具和动物化石等。
随后,无人机飞过蓝田猿人遗址博物馆的陈列室,朝着后方的山坡飞上去,有一座六角攒尖的亭子。树木遮天蔽日,环境幽雅惬意,这里便是蓝田猿人头骨化石出土处。
2001年,在这里修建起一座遗址剖面保护大厅。据说,在古老的砾石层上,堆积着厚约30米的棕红色砂质粘土,被称为“红色土”或“离石黄土”。蓝田猿人头骨化石就出土于“红色土”中,结合磁性地层学研究和黄土—古土壤序列的对比结果,蓝田猿人头骨化石距今约115万年。
蓝田猿人的化石包括头盖骨、鼻骨、右上颌骨和三枚臼齿,为一个30岁左右的女性。眉嵴粗大,额骨低平,骨壁极厚,脑容量为778毫升,具有明显的原始状态。
目前,蓝田猿人是亚洲北部发现最早的直立人化石,按照国际科学记名惯例定为“直立人蓝田亚种”。因此,公王岭蓝田猿人遗址被誉为“中华民族之根”和“人类之魂”。
在100万年以前,这里草木茂盛,远古动物栖息,有大熊猫、东方剑齿象、葛氏斑鹿等素食动物,也有凶猛的剑齿虎。蓝田猿人用简单粗糙的打制石器,在自然界,捕猎野兽,采集果实,挣扎求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