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仅有的唐代建筑南禅寺是如何发现的?

说起南禅寺的发现,就必须提到全国第一次文物普查了。

在1956年2月,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全国考古工作会议。这次会上,专家们建议制定“文物普查保护管理办法”。到了4月,国务院就颁布了《关于在农业生产建设中保护文物的通知》,第一次提出要进行全国范围内的文物普查。

因为是第一次,所以大家都没有什么经验,工作是一边摸索一边进行的。在普查一开始,就选定山西为第一个进行试点的地方。由山西文物管理委员会、山西博物馆和9省抽调的文物干部共同组成了普查试验工作队,先后前往山西七个县试调查。

这时中国的教育普及率并不高,文盲还占了相当比例,文物专业干部更是相当的稀少。可是要调查的地域却很广阔,于是就采取了人们熟悉的“群众路线”。在全国各地,纷纷开办了培训班和座谈会,组织人们学习国家的文物政策,并用黑板报、广播等方式,把文物政策宣传开来。

这样持续了两年多,在当地群众的参与下,给普查队员提供了很多非常有用的线索。到了1959年,全国大多数省份和地区陆陆续续完成了全国第一次文物普查。初期工作结束后,在一些地方还由文物专业干部组成普查队进行复查,同时系统整理和分析普查的资料。

就是在这次的文物普查中,发现了山西五台山的南禅寺。此外还有其他一些珍贵的地上文物,如平遥的镇国寺、赵州的大石桥等等。也是在这个基础上,我国在1961年公布了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在1981年至1985年,我国又进行了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2007年至2011年,我国进行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

从各朝代的饮食发展来看,在古代如何开好一家酒店?

必须加入行业协会至少从五代十国开始,餐饮行业就形成了分工明确的行业协会,每个城市的饭店、酒馆、大酒店、熟食店、小吃摊儿,都要受到行业协会的管辖,然后才是官府的管辖。

所以想在古代开酒店的话,首先你得申请加入行业协会,否则你开不起来。当然,僻处乡间的鸡毛小店除外,那里没什么行业协会。

宋朝每一个大中城市,都有林林总总的行业协会,卖鱼的有鱼行,卖蟹的有蟹行,卖油的有油行,开饭馆的有食饭行,开酒店的有酒行。这里的“行”,不是店铺,而是协会,由同业大佬挑头设立的协会。协会的会长和副会长,被尊称为“行老”,就像妓院里的名妓被尊称为“行首”一样。

行老有三个职责:

第一,负责统计同业内每家店铺的开设和经营情况,协助政府征缴税费,传达官府通告;

第二,负责提携后进的从业者,帮他们租房子、雇伙计、去衙门登记;

第三,负责协调同业报价,打压过于欺瞒消费者的奸商和过于低价倾销的对手。

开店必须装修怎样装修饭店也是有讲究的。

宋朝大小饭店门口都有明显标志,小酒馆外面挂着长布条,像一杆青旗随风摇摆,旗帜上 绣着酒馆的名字、酒水的品牌,或者只写一个大大的“酒”字,甚至连酒旗都不要,只在店门口挂一只酒瓶和一把扫帚。大饭店门口则要扎设彩色的“欢门”,欢门前面还要摆放一些“拒马杈子”,也就是可以移动的组合式栏杆。

欢门其实就是彩色门楼,用竹子和铁丝做骨架,扎出特定的造型,中间留出门洞,供客人出入,再往骨架上缠绕彩带,点缀鲜花,怎么喜庆怎么热闹就怎么装扮。拒马杈子是人字形的,每两根木头一组,交叉拴成人字,中间用一根长长的横杆穿起来。这种栏杆比较高,摆在路边,防止街上乱窜的马车不小心驶到店门口,冲撞了进店消费的顾客。到了夜间打烊,再喊上两个伙计,把这些人字形栏杆拆成一组一组的,抬到店里去,免得妨碍行人

服务员比厨师还重要不管在哪个朝代开饭店,厨师的手艺当然很重要,但在宋朝饭店里,还有一种人比厨师更重要,那就是服务员。

宋朝饭店里虽有菜谱,但是每天店里有什么菜,没什么菜,主推什么特色菜,全得在服务员脑子里记住。光记住还不行,还得有眼力,看见什么客人报什么菜,感觉客人有钱而且大方,你就专报燕鲍翅和佛跳墙,不然他会嫌你店里寒酸;看见客人穿得破衣烂衫还带着女朋友,你就专报又好吃又实惠的菜,你报贵菜他点不起,会在女朋友跟前丢面子,下回他就不敢再来了。

宋朝的服务员其实不是报菜,而是唱菜:菜名儿全是唱出来的。《东京梦华录》里有原话:“行菜得之,近局次立,从头唱念,报与局内。”记下客人点了哪些菜,走到离厨房近的位置,一道菜一道菜高声唱出来,既让客人听清楚有没有报错,同时又等于给厨师下了单,让厨师赶紧把那些菜做出来。

为什么非唱不可呢?因为平平常常说话,没有用唱腔表达吸引顾客。从语速上讲,唱比说要慢,这样报菜的时候可以给顾客一个反应时间,菜报完了,客人也想明白要点什么菜了。从音高上讲,唱比说要响亮,把客人点的菜一一唱出来,客人能听清有无错漏,同时后厨里那些掂勺的和切墩儿的厨师也能马上得知需要给客人准备哪些东西,而不必让服务员再捧着记得密密麻麻的小本子跑到后厨再报一遍。

跟宋朝这些伙计相比,今天的服务员简直不堪一提。客人问有什么菜,她们得翻菜谱;客人点完了菜,她们跑到后厨又回来了:“对不起先生,您要的这个菜今天没有。”您还想让她们唱着报菜名儿?做梦!

不过话说回来,现在服务员整体水平差,首先是酒店老板的错,老板们愿意用年薪几十万雇厨子,不愿意用年薪几万雇服务员,服务员每月领那点儿破工钱,当然不愿意花气力提高业务水平了。

唐代建筑的主要成就和特点是什么? 唐代建

唐代建筑的主要特点: 第一、规模宏大,规划严整。 唐都城长安原是隋代规划兴建的,面积83平方公里,是今西安市区(明西安城)的8倍。使之成为当时世界最宏大繁荣的城市。长安城的规划是我国古代都城中最为严整的。其他府城、衙署等建筑的宏敞宽广,也为任何封建朝代所不及。 第二、建筑群处理愈趋成熟: 隋唐时,不仅加强了城市总体规划。宫殿、陵墓等建筑也加强了突出主体建筑的空间组合,强调了纵轴方向的陪衬手法。这种手法正是明清宫殿、陵墓布局的渊源所在。唐代帝陵多利用自然地形,因山为坟,因此比秦汉时的人造巨冢更有气势;陵墓的神道极长,石雕刚健雄伟,数量也较前加多,墓内壁画尤为生动。 第三、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并已定型化: 到了隋唐,大体量的建筑已不再象汉代那样依赖夯土高台外包小空间木建筑的办法来解决。各构件,特别是斗拱的构件形式及用料都已规格化,定型化反映了施工管理水平的进步,加速了施工速度,对建筑设计也有促进作用。 第四、设计与施工水平的提高 : 掌握设计与施工的技术人员都料,专业技术熟练,专门从事公私房设计与现场指挥,并以此为生。一般房屋都在墙上画图后按图施工。房屋建成后还要在梁上记下他的名字(见柳宗元《梓人传》)。都料的名称直到元朝仍在沿用。 第五、砖石建筑有进一步发展: 主要是佛塔采用砖石者增多。目前我国保留下来的唐塔均为砖石塔。唐时砖石塔有楼阁式、密檐式与单层塔三种。 第六、建筑艺术加工的真实和成熟: 唐代建筑风格特点是气魄宏伟,严整又开朗。现存木建筑物质反映了唐代建筑艺术加工和结构的统一,斗拱的结构、柱子的形象、梁的加工等都令人感到构件本身受力状态与形象之间内在的联系,达到了力与美的统一。而色调简洁明快,屋顶舒展平远,门窗朴实无华,给人庄重,大方的印象,这是在宋、元、明、清建筑上不易找到的特色。 宫殿是成就最高的唐代建筑,行宫亦是唐代宫殿建筑,其规模宏大,成就非凡,充分反映了唐代的建筑文化艺术。以考古发现的唐代行宫遗存为中心进行考察,使我们得以窥见唐代建筑风貌的一端。因山借水、因地制宜是唐代行宫建筑在布局规划上的突出特点;保存完好的九成宫37号宫殿建筑基址带擎檐柱宫殿建筑布局在唐代建筑中尚属首次发现,填补了中国建筑史上隋唐宫苑建筑的空白;行宫建筑的基本形制充分体现了唐代建筑雄浑质朴的时代风格

唐代建自由行旅游攻略

  • 中国仅有的唐代建筑南禅寺是如何发现的?

    说起南禅寺的发现,就必须提到全国第一次文物普查了。这次会上,专家们建议制定“文物普查保护管理办法”。这时中国的教育普及率并不高,文盲还占了相当比例,文物专业干部更是相当的稀少。初期工作结束后,在一些地方还由文物专业干部组成普查队进行复查,同时系统整理和分析普查的资料。就是在这次的文物普查中,发现了山西五台山的南禅寺。此外还有其他一些珍贵的地上文物,如平遥的镇国寺、赵州的大石桥等等。2007年至2011年,我国进行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从各朝代的饮食发展来看,在古代如何开好一家酒店?


    2023-02-15
    340 31
  • 唐代建筑特点

    唐代建筑的特点建筑规模大,布局严谨唐代在隋代的基础上,营建了首都长安和东都洛阳。这两座城都建有规模巨大的宫殿、官署和寺观。现今的华清御汤酒店作为新“唐风”建筑的标志,延续了唐代建筑恢弘大气的气势。斗拱硕大,出檐深远进入唐代之后,木结构建筑营造已进入模件化生产时代。在华清宫内,所看到的建筑中随处都可以看到斗拱造型。举折和缓,屋顶整体感觉比较大气稳重唐代建筑屋顶举折和缓,四翼舒展,以后逐渐增高,整个屋顶仅在平槫或中平槫位置进行转折,属于早期建筑通用的两段椽式屋顶通例。


    2022-12-02
    724 23
  •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