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江施洞景点 台江县施洞特色文化小镇

导读:台江施洞景点 台江县施洞特色文化小镇 1. 台江县施洞特色文化小镇 2. 台江县施洞特色文化小镇被起诉 3. 台江县施洞特色文化小镇现状 4. 台江县施洞特色文化小镇建设ppp项目实施方案 5. 台江县施洞特色文化小镇简介 6. 台江县施洞特色文化小镇被超讯起诉 7. 台江县施洞特色文化小镇项目 8. 台江县施洞特色文化小镇在哪里 9. 台江县施洞文化产业园区 10. 台江施洞古镇

1. 台江县施洞特色文化小镇

即苗语叫带给情人吃的食物为"藏饭",汉语意译为"姊妹"。

后来,不知过了多少年,传说台江县施洞地区有八百个姑娘因找不到男朋友而嫁不出去;三丙大塘地方有八百个青年男子,也因找不到媳妇而打单身。老年人们想起了阿姣、金丹"姊妹饭"的典故,教姑娘们用阿姣、金丹的办法,把三丙大塘八百个青年男子邀请来吃"姊妹饭"。这样,人人都找到了自己的意中人,一双双、一对对结成了眷属。从此以后,吃"姊妹饭"就演变成为以青年男女间挑选情侣为主要内容的节日活动。

2. 台江县施洞特色文化小镇被起诉

  贵州台江县辖2个镇6个乡,分别是:台拱镇、施洞镇、老屯乡、台盘乡、革一乡、排羊乡、方召乡、南宫乡。   台江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中部,县城驻地距州府凯里市48公里,距省府贵阳市218公里。台江县地处云贵高原东部苗岭主峰雷公山北麓、清水江中游南岸。境内地形地貌奇特,高山、盆地、河谷错落有致,相辅相存,最高海拔1980米,最低海拔455米,平均海拔717.5米。

3. 台江县施洞特色文化小镇现状

飞歌是苗族的主要山歌,流行于台江、剑河、凯里等一带。以台江施洞地区歌曲最为优美。飞歌的音调高亢嘹亮,豪迈奔放、明快,唱时声振山谷,有强烈的感染力。飞歌是苗族的主要山歌,流行于台江、剑河、凯里等一带。这种歌曲多为青年妇女所唱,有时,青年男子也唱,独唱较少。每逢农历三月十五的姊妹节、五月的独木龙舟节、十月的过苗年、苗家婚嫁等节日喜庆活动,一般都会唱飞歌来表达喜悦和欢庆之情。

4. 台江县施洞特色文化小镇建设ppp项目实施方案

苗族姊妹节,流传于贵州省台江县老屯、施洞一带苗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5. 台江县施洞特色文化小镇简介

飞歌是苗族的特有歌曲。飞歌主要流行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台江县,剑河县一带,其中以台江县施洞一带飞歌最为著名。苗族飞歌高昂嘹亮,豪迈奔放,一般青年妇女唱得最多,青年男子偶尔也唱,而且独唱最少,飞歌一般在迎亲,喜庆,过年,划龙舟等时候演唱。

6. 台江县施洞特色文化小镇被超讯起诉

第一凯里(苗岭明珠,香炉山、下司古镇、云谷田园、平良古峡和清水江水利风景区)

第二镇远古镇

第三施秉(云台山、舞阳河、杉木河漂流和马号金钟山)

第四肇兴侗寨

第五雷山(雷公山国家森林公园和西江镇千户苗寨)

第六麻江(蓝莓生态旅游区)

第七台江(施洞有一瓦泉,台江姊妹节发源地)

第八榕江(苗山侗水风景名胜区)

第九黄平(旧州古城)

第十剑河仰阿莎景区

第十一锦屏隆里古城景区

7. 台江县施洞特色文化小镇项目

苗族鼓藏节、跳花节、苗族姊妹节、苗族服饰、苗族蜡染等。

1、苗族鼓藏节

苗族鼓藏节,贵州省雷山县传统祭祀节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鼓藏节又叫祭鼓节,是苗族属一鼓(即一个支系)的支族祭祀本支族列祖列宗神灵的大典,俗称“吃鼓藏”。

鼓藏节在先秦夏王朝时期的古三苗国就己存在。在汉文典籍中对苗族“吃牯脏”的文字记录,始见于清代。苗族鼓藏节主要流布于雷山县全县的9个乡镇的苗族村寨和榕江县的部分苗族村寨。

2006年5月20日,贵州省雷山县申报苗族鼓藏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名录,项目编号:Ⅸ—19。

2、跳花节

跳花节是安顺苗族的传统节日,传说是苗族英雄人物杨鲁兴起的,至今安顺北门外跳花山仍以其名命名。

2008年6月7日,跳花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苗族姊妹节

苗族姊妹节又称"姊妹饭节",是贵州省台江县老屯、施洞一带苗族人民的一个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至十七日举行。

届时苗族青年男女穿上节日的盛装,聚集于榕江、杨家、偏寨,欢度这个极富民族特色的传统佳节。

台江县域内各支系的苗族过姊妹节的时间不尽相同,大都在正月至五月间。台江苗族姊妹节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要数施洞地区的姊妹节。

2006年5月20日,贵州省台江县申报的苗族姊妹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类别:民俗;编号:Ⅹ-22)

4、苗族服饰

苗族服饰,苗语叫“呕欠”,主要由童装、便装、盛装组成,“盛装”苗语叫“呕欠嘎给希”,即“升底衣服”,“ 呕欠涛”苗语称谓即“银衣”,下穿百褶裙,前后有围腰。

苗族服饰是我国所有民族服饰中最为华丽的服饰,既是中华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也是历史文化的瑰宝。

湘西方言苗区和黔东方言苗区喜好银饰,黔南某些地区喜好贝饰,而西部方言区苗族服饰则少银饰。银饰、苗绣、蜡染是苗族服饰的主要特色。

2006年云南省保山市申报的苗族服饰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类别:民俗;编号:Ⅹ-65)。

5、苗族蜡染

蜡染,古称蜡缬,与绞缬(扎染)、夹缬(镂空印花)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印花技艺。中国的染织工艺早在西周时期(公元前 ll世纪——公元前771年)已得到较大的发展。

根据《礼记》等文献记载,织物的染色当时设有一种叫“染人”的专官主管,楚国还设有专门主持生产靛蓝的“蓝尹”工官。

2006年5月20日,该蜡染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8. 台江县施洞特色文化小镇在哪里

苗族鼓藏节、跳花节、苗族姊妹节、苗族服饰、苗族蜡染等。 1、苗族鼓藏节 苗族鼓藏节,贵州省雷山县传统祭祀节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鼓藏节又叫祭鼓节,是苗族属一鼓(即一个支系)的支族祭祀本支族列祖列宗神灵的大典,俗称“吃鼓藏”。 鼓藏节在先秦夏王朝时期的古三苗国就己存在。在汉文典籍中对苗族“吃牯脏”的文字记录,始见于清代。苗族鼓藏节主要流布于雷山县全县的9个乡镇的苗族村寨和榕江县的部分苗族村寨。 2006年5月20日,贵州省雷山县申报苗族鼓藏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Ⅸ—19。 2、跳花节 跳花节是安顺苗族的传统节日,传说是苗族英雄人物杨鲁兴起的,至今安顺北门外跳花山仍以其名命名。 2008年6月7日,跳花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苗族姊妹节 苗族姊妹节又称"姊妹饭节",是贵州省台江县老屯、施洞一带苗族人民的一个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至十七日举行。 届时苗族青年男女穿上节日的盛装,聚集于榕江、杨家、偏寨,欢度这个极富民族特色的传统佳节。 台江县域内各支系的苗族过姊妹节的时间不尽相同,大都在正月至五月间。台江苗族姊妹节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要数施洞地区的姊妹节。 2006年5月20日,贵州省台江县申报的苗族姊妹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类别:民俗;编号:Ⅹ-22) 4、苗族服饰 苗族服饰, 苗语叫“呕欠”,主要由童装、便装、盛装组成,“盛装”苗语叫“呕欠嘎给希”,即“升底衣服”,“ 呕欠涛”苗语称谓即“银衣”,下穿百褶裙,前后有围腰。 苗族服饰是我国所有民族服饰中最为华丽的服饰,既是中华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也是历史文化的瑰宝。 湘西方言苗区和黔东方言苗区喜好银饰,黔南某些地区喜好贝饰,而西部方言区苗族服饰则少银饰。银饰、苗绣、蜡染是苗族服饰的主要特色。 2006年云南省保山市申报的苗族服饰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类别:民俗;编号:Ⅹ-65)。 5、苗族蜡染 蜡染,古称蜡缬,与绞缬(扎染)、夹缬(镂空印花)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印花技艺。中国的染织工艺早在西周时期(公元前 ll世纪——公元前771年)已得到较大的发展。 根据《礼记》等文献记载,织物的染色当时设有一种叫“染人”的专官主管,楚国还设有专门主持生产靛蓝的“蓝尹”工官。 2006年5月20日,该蜡染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来源:——苗族姊妹节 来源:——跳花节 来源:——苗族鼓藏节 来源:——苗族服饰 来源:——苗族蜡染

9. 台江县施洞文化产业园区

飞歌是苗族的歌曲,流行于贵州台江、剑河、凯里等一带,其中台江施洞地区的飞歌歌曲最优美。飞歌的音调高亢嘹亮,豪迈奔放、明快,唱的时候声振山谷,它是一种有强烈感染力的歌曲。

飞歌在苗族中是比较喜庆的歌,多用在喜庆、迎送等大众场合,看到什么唱什么,现编曲编词,歌词的内容一般都是以喜庆、感谢的话语为主,在划龙舟等大型活动的时候,也会唱飞歌。

10. 台江施洞古镇

贵州古镇有:土城古镇、青岩古镇、丙安古镇、天龙古镇、大同古镇、施洞古镇、洛龙古镇、隆里古镇、镇远古镇、茅台古镇、肇兴古镇、寨英古镇。

湖南古镇有:凤凰古城,湘西州芙蓉镇,长沙市靖港古镇,湘西州吉首市乾州古城,怀化市黔阳古城,湘西浦市古镇,永州江永上甘棠古村,长沙市官渡古镇,湘西州里耶古城,张谷英村。

湖北古镇有:1.瞿家湾镇,2.上津古城,3.七里坪镇,4.刘家桥村,5.唐崖土司城址,6.上庸镇,7.黄花涝,8.客店镇,9.柏泉古镇,10.赤壁羊楼洞。

Hash:4b3d6ba49647ff8657134949fdac77f689fdbc21

声明:此文由 lizhen002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