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书院》来听听,竹编和唢呐的故事~
是什么赋予了这片浪漫之地新的生命力
看指尖上的传承绽放异彩
感悟竹编艺人的执着和智慧
竹编艺术博物馆在竹艺城里非常引人注目,博物馆里陈列着古今中外各类精美竹编艺术品3600余件,既有实用性又有观赏价值。
竹编艺术博物馆
竹艺城的一间培训室里,一堂别开生面的竹编培训课正在进行。学员们正在编织的玫瑰花有着很好的销路,经过一周的培训,她们就可以自己回家编织,再把产品交给公司统一销售,一个月下来也会有不错的收入。
外国学员是初学者,虽然才接触竹编,但她们的兴致依然很高,学得也很认真。
竹编课堂
指尖上的艺术
中国竹编大师陈云华:“一辈子做一件事”
陈云华自幼跟着爷爷走乡串户编竹编谋生计,由此 与竹子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刻苦学习和钻研竹编的各种技巧。经过苦练,他的竹编技术越发精湛,成了青神的竹编“名匠”。
1984年,陈云华出任青神县南城乡成人教育中心校长,带领一帮人在实践中摸索、思考,找到了“农科教结合”的路子。他们依托当地丰富的竹资源和人才优势办起了竹编工艺厂,以“短、平、快”的方式开展培训,把车间延伸到农户家庭、院坝。产品由最 初的几个品种发展到535个品种,价值也上万倍地提升。
30多年来,陈云华和他的团队共创作了近1000个竹编系列新产品,以“公司加农户”的模式,带动了2000多户、5000多农民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大雅堂是丹棱文化和城市的新地标,坐落于丹棱城南笔架山。它是集唐代诗圣杜甫和北宋大书法家黄庭坚诗书艺术为一体的诗书堂。2014年,丹棱县在大雅堂博物馆建成了全省第一个专业唢呐博物馆和传习场所。
大雅堂
大雅堂里,丹棱县唢呐协会正组织会员们紧张地排练,他们即将参加第七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眉山分会场的巡演。
随着时代发展,全社会对非遗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丹棱县委、县政府也加大扶持力度,制定了唢呐艺术发展规划,培养了一批唢呐演出、创作队伍。
唢呐进校园 传统技艺后继有人
唢呐进校园
传承传统技艺
李双江,是丹棱县唐河小学的一名音乐教师。他 醉心于音乐教学,积极参与编写唢呐地方教材、培训教师,义务教授学生,希望用音乐陶冶学生的心灵。如今,丹棱几乎每所学校都有唢呐队,队员们的吹奏技巧也在不断提高,唢呐进校园让他看到了这一传统民乐的希望。
在丹棱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扶持下,一代代丹棱人共同守护、传承着这门古老的民间艺术。丹棱唢呐、青神竹编等民俗项目也在各大舞台悉数亮相,尽情展现着眉山非遗风情,表达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贵州最古老村落,首次发现“铜线裹尸”,怪异洞口传出唢呐声! 唢呐
歪寨村是布依族传统村落,位于贵州省安顺市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幺铺镇东南7公里,该村迁徒至此地已有700余年历史,至今有着独具一格的民俗文化传承,当然也就有着不少的未解之谜。
如2007年,歪寨大田坝的农田下面,出土了“铜线裹尸”古墓群,墓穴是原始石板拼成,有大有小、墓主人仰面,头朝东方,手臂上套有弹簧状的青铜条,头戴青铜发赞,项链是古代燃料的小珠串成,有白、月绿、绿色如米粒大小,手指上有青铜戒指、呈铃状。据推测是宋代的未知民族。
不久之后,位于歪寨村前的一座山半山腰的德戈洞里,发现了许多动物化石,因此也被称为“动物坟场”,据推断,“动物坟场”形成的时间已有10万年。
而继安顺开发区幺铺镇歪寨村发现“铜线裹尸”、“动物坟场”后,从歪寨村再次传来奇闻怪事:该村一个名为雷打岩的穿洞,每当久晴过后即将下雨之时,洞内便会传出铜锣声、唢呐声和厮杀声。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个诡异的“雷打岩怪叫”!
雷打岩穿洞与龙宫景区的油菜湖紧紧相连,靠龙宫油菜湖一侧的洞口有一段连接两边洞壁的古军事遗址,墙厚1米,中间有一道石门,洞中央有一大堆乱石,洞宽约20米,长约60米,高约10米,洞壁边有一小水井,据说数年前,每天有泉水不断涌出,现在很少有水流出。
据57岁的村民韦达平说,他从小就知道雷打岩里有“鬼叫声”,有时听到这种声音后,农活都不敢做了,丢起农具就往家里跑。他听到的声音有铜锣声、唢呐声等。
而据村民韦达泽讲,几年前的一天中午,他在附近干活时,爬上雷打岩穿洞玩耍,不久,他突然听到了穿洞洞口传来人讲话的声音,不久又有唢呐声响起,他循声往对面的洞口走去,这些声音却又从他原先站的位置传过来。他突然感到一阵害怕,急忙出了洞口。
据了解,由于歪寨村村民的土地有一部分就在雷打岩的山脚,许多村民都反映说,他们以前在雷打岩附近的地里干农活时,都听到过穿洞里发出的许多种怪声。
久而久之,村民们发现了雷打岩穿洞发出怪声的规律:一般久晴闷热即将有雷雨的气候,“鬼叫声”便会发出,通过仔细分辨,村民们分别听到过洞中传出的声音有许多人在一起讲话的声音、划拳喝酒的声音、铜锣声、唢呐声,还有山岩崩塌的声音,有时还有人嘶马叫的厮杀声等等。
这个消息传出后,不少网友都纷纷发表着自己的看法:
一位石家庄的网友认为,因为雷打岩是穿洞,两头过风,气流从洞中穿过自然会发出响声。至于说下雨前发生,那是因为闷热的下雨天气,冷热空气交锋,气流波动比较剧烈造成的。
而一位河南郑州的网友则认为,出现这种现象,雷打岩内肯定含有磁铁矿,这就使雷打岩成了一台天然的录音机,过去录下了某些声音,遇上合适的气象气压条件即会自行“播放”。
安顺市民崔照华先生因多次去过歪寨,对歪寨的情况比较熟悉,他也同意雷打岩就是一台天然录音机的观点,并对此提供了相应的证据。
崔照华说,几年前,歪寨村有村民建房时,确实在挖地基时曾挖出几块数斤重的磁铁矿,而挖出磁铁矿的地点距雷打岩约1公里。
并且曾经有一位村民带领道士先生为自己故去的亲人找坟地,当来到雷打岩附近的一块地里,道士先生拿出罗盘定位,却发现罗盘上的指南针不停地左右转动,就是不停止,这说明,周围肯定有磁铁矿。
另外,崔照华还说了一个村里流传已久的传说故事。
传说清朝时候,一支清军来到雷打岩,围剿盘踞在这里的一支地方武装。战斗进行到最后,只剩下歪寨村的韦姓父子两人,面对山下无数冲向洞中的清兵,父亲站在洞口,突然用刀砍下自己的头,向山脚下的清兵砸去,之后倒地而亡。当天,儿子也被清兵杀死。
清兵撤走后,村民们为韦姓父子收尸,却怎么也找不到父亲的头颅,便只得用一个葫芦安在父亲的颈部,代替父亲的头。后来,村民们按照布依族的风俗,吹唢呐、打铜锣,将这对父子安葬在雷打岩脚下,安葬后,按照风俗,村民们在父子俩的坟头划拳喝酒。
这一幕就被这台“天然录音机”给录下来了,在特定的情景下就会重复播放。
不过关于这个传说,早已无从考证,究竟雷打岩穿洞的怪声如何形成的,目前也没有确切的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