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都江堰景区图片 四川都江堰景区图片
导读:成都都江堰景区图片 四川都江堰景区图片 1. 四川都江堰景区图片 2. 四川都江堰景区图片大全 3. 四川都江堰景区图片与资料 4. 四川都江堰风景图片 5. 四川都江堰景区图片高清 6. 都江堰风景区图片欣赏 7. 成都江堰风景区图片
1. 四川都江堰景区图片
都江堰8月22号景区是开放的,但全程配带口罩,高风险地区游客不接待。
青城山—都江堰景区防疫提示,为进一步做好景区疫情防控工作,保障游客安全舒适游览,现根据最新疫情防控相关要求,结合青城山-都江堰景区实际做如下入园温馨提示:青城山-都江堰景区严格落实“限量、预约、错峰”要求,请提前预约购票,预约成功后无需取票,刷身份证入园即可。
2. 四川都江堰景区图片大全
免票时间:2021年12月15日
免票对象:全国游客
免票景区:青城山—都江堰景区
办理方式: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进行预约。
大美不言,灌溉中国的都江堰利万物而不争;大象无形,道行天下的青城山幽千年而不诩。赏彩林、品银杏、醉温泉、乐滑雪……这个冬天,世界遗产地青城山—都江堰景区邀您一同开启“致敬世遗之旅”,共赴“拜水问道之行”。
3. 四川都江堰景区图片与资料
都江堰修建于战国时期,是秦国的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的功能是防洪灌溉,是著名的水利工程。2008年汶川地震余震波及都江堰市,受点轻微的毁坏,当年已经修复完整。现在也是四川有名的历史风景区。
都江堰是国际旅游名城,古老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有“青城天下幽”之称的青城山,是中国道教发祥地。
都江堰市旅游资源富集,拥有举世瞩目的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青城山,是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的重要组成,先后荣获“首届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联合国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良好范例奖”、“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园林城市”、“最佳中国魅力城市”等殊
4. 四川都江堰风景图片
都江堰市的海拔高度为592-4582米。
都江堰位于成都平原西北边缘岷江出山口处,因水利工程都江堰而得名。
都江堰简称“灌”,都江堰市也曾称灌县,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建城史,因堰而起、因水而兴的城市;在新石器时代就是古蜀先民聚居的地区,是古蜀国的发祥地之一。
都江堰市以山、水、林、堰、桥浑然一体,体现城中有水、水在城中、“灌城水色半城山”的布局特色,为此有着“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之美誉。
5. 四川都江堰景区图片高清
2022年去都记堰的游客不多共原因是因为全国的疫情时有发生,能不出门尽量不要出去,况且旅游景区有来自全国名地的人员,情况复杂我认为这是造成澉客不多的主要原因。
6. 都江堰风景区图片欣赏
都江堰水利工程在四川都江堰市城西,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这项工程主要有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进水口三大部分构成,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使川西平原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目前灌溉面积已达40余县,1998年超过一千万亩。都江堰附近景色秀丽,文物古迹众多,主要有伏龙观、二王庙、安澜索桥、玉垒关、离堆公园玉垒山公园和灵岩寺等。 鱼嘴分水堤:“鱼嘴”是都江堰的分水工程,因其形如鱼嘴而得名,它昂头于岷江江心,把岷江分成内外二江。西边叫外江,俗称“金马河”,是岷江正流,主要用于排洪;东边沿山脚的叫内江,是人工人工引水渠道,主要用于灌溉。 飞沙堰溢 洪道:“泄洪道”具有泄洪徘砂的显著功能,故又叫它“飞沙堰”。 飞沙堰是都江堰三大件之一,看上去十分平凡,其实它的功用非常之大,可以说是确保成都平原不受水灾的关键要害。 飞沙堰的作用主要是当内江的水量超过宝瓶口流量上限时,多余的水便从飞沙堰自行溢出;如遇特大洪水的非常情况,它还会自行溃堤,让大量江水回归岷江正流。另一作用是“飞沙”,岷江从万 山丛中急驰而来,挟着大量泥沙,石块,如果让它们顺内江而下,就会淤塞宝瓶口和灌区。 古时飞沙堰,是用竹笼卵石堆砌的临时工程;如今已改用混凝土浇铸,以保一劳永逸的功效。 宝瓶口:宝瓶口起"节制闸"作用,能自动控制内江进水量,是前山(今名灌口山、玉垒山)伸向岷江的长脊上凿开的一个口子,它是人工凿成控制内江进水的咽喉,因它形似瓶口而功能奇持,故名宝瓶口。留在宝瓶口右边的山丘,因与其山体相离,故名离堆。离堆在开凿宝瓶口以前,是湔山虎头岩的一部分。由于宝瓶口自然景观瑰丽,有“离堆锁峡”之称,属历史上著名的“灌阳十景”之一。 伏龙观:伏龙观位于都江堰市离堆公园由,其下临深潭,因李冰降伏孽龙伏在离堆之下,故于北宋初年改祭李冰,取名“伏龙观”。伏龙观又名老王庙、李公词、李公庙等。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四川巡抚祟实以为:“于虽齐圣,不先父食。况以公之贤:又有功于蜀,其施力程能固无待乎其子。今乃数典忘祖,于掩其父得无紊钦?” 二王庙:二王庙的修建是为了纪念李冰父子。建筑群分布在都江堰渠首东岸,规模宏大,布局严谨,地极清幽。是庙宇和园林相结合的著名景区。占地约5万余平方米,主建筑约1万平方米。二王庙分东、西两菀,东菀为园林区,西菀为殿宇区。全庙为木穿逗结构建筑,庙寺完全依靠自然地理环境,依山取势,在建筑风格上不强调中轴对称。上下重叠交错。宏伟秀丽,环境幽美。 安澜索桥:安澜桥是名播中外的古索桥,又名"夫妻桥",位于都江堰鱼嘴分水堤之上,横跨内外两江,长500米。现在的桥,下移100多米,将竹改为钢,承托缆索的木桩桥墩改为混凝土桩。索桥在四川西部地区起源较早。安澜索桥修建具体年代已不从所考,但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李冰“能笮”。《水经注.江水》载“涪江有笮桥”,证明至少安澜桥的修建,不会晚于修筑都江堰的年代。“笮”意为竹索,这是川西古代索桥的主要建筑材料,故安澜索桥又被称为竹桥、绳桥、竹藤桥等。
7. 成都江堰风景区图片
一、“永恒工程”的世界科技史意义
上世纪70年代,罗马尼亚来的客人参观都江堰后,赞叹这工程是“永恒的工程”;告诉人们的是,“什么是永恒”。面对着都江堰,放眼世界,人类历史上“这就是永恒”。这个外国人的惊叹,我想应是外国人参观都江堰后的共识。放眼世界,人类历史上创建的伟大工程不知多少,留存至今的又有多少 ?远古伟大工程,埃及金字塔、古罗马斗兽场、希腊雅典的神殿、中国的长城等等,那些虽是辉煌的古代文明,而于今看来不过是石条和砖块垒叠起来的“死遗迹”,被定格在那远古的年代里,其本身已失去了功能;由于是胜迹,所以后世人们赋予了提供旅游参观的功能。都江却大不一样,于2260余年来,一脉相承,历史长河中春水长流,一直流进人类历史公元21世纪的农田,乡镇和城市,是“活水工程”。人类以水为生,治水兴世,迄今具有2260多年悠久历史的水利工程,而且是至今还在使用着的大型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追溯古今,放眼世界,唯有 江堰永恒。这在科学技术史上的价值,是不可低估的。
二、“人与自然和谐的工程”的世界意义
前年纪念“都江堰建堰2260周年”盛会,中外贵宾,专家学者云集。学术研讨会和实地考察活动,大家都谈到都江堰水利工程与所居住的自然环境的相协调性、和谐性。
人类修建工程,是在改造自然环境(即使微小局部),是在索取自然资源(即使微小数量)。19世纪前,西方人脑子里想的总是分、分裂、分割,其实践行为,只顾人所得,不顾物所灭;尤其是殖民掠夺;只顾现实利益,不虑未来灾害。由于资本主义生产对自然的过度开发,生活方式的暴殄天物,作歹量的积聚,带来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在生态环境的报复威胁下,人们醒悟了。20世纪下半期后,保护生态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始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认识和求持续发展的行为准则。人们带着这种眼光来审视都江堰水利工程,无不为中华民族先民“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与行为在这里得到充分而完美的体现感到惊叹。
四十年前,都江堰渠首枢纽工程处的岷江河床中,参观者看到的是江水中有一排(或向东岸,或向西岸)低矮的竹笼杩槎,鱼嘴至飞沙堰低矮的金刚堤和断崖宝瓶口。金刚堤犹如河中的沙洲。其实,李冰创建都江堰时就是利用河中沙洲“壅江作堋”,而达到引水目的。宝瓶口,虽然是远古人为,今天看来犹如天造地设的自然山崖缺口。站在伏龙观上,放眼一切,山水林木和河床中水工设施,是那样和谐一体,古朴自然。而今虽有外江电动节制闸和两岸度假村建筑物炸眼,但水利工程本身的科学原理和基本设施未变。
都江堰鱼嘴,取水于自然的岷江河床中,而非分水于拦河的长堤高坝之下。这一点,使许多第一次来都江堰参观的人出乎意料之外。人们一说到水利工程,不禁地联想到堤坝。潴水之多以灌溉,积水之势以发电,而水性即流且漫,无堤无以蓄多,不壅无以成势,这是自然之理。所以,古今世界各国的大型水利工程多以筑堤坝为首选。翻检《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大美百科全书》所列举的世界各国著名水利工程,绝大多数都是坝高堤长几何,库容多少,以其高、长、宽和蓄水量列出该工程的世界排名,什么“第一高坝”,“第一库容”,“灌溉第一”、“发电量第一”等等。半个世纪前,这是人们建造大型水利工程一味追求的指标,但是,近二、三十年来,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呐喊下,质疑筑堤造坝成为潮流,尤其反对建造高坝大堤。反对筑坝者振振有词,建造大坝者理直气壮,言之有据。不管持哪一派主张者,在无坝的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面前都心悦诚服,由衷地赞美。
都江堰无坝,是“天人合一”思想的结晶。都江堰主要功能是灌溉农田。李冰修建都江堰时是为“避沫水之害”、行舟、溉田。防洪排涝,是那时保全川西居民性命,改造川西湿地,发展农业的当务之急。都江堰建成后,创造出了川西平原“江村事事幽”的优美人居环境。都江堰创造出了良好的农业环境,提高了农业经济生产率。这就是日本学者所说的“水的生产效率”。都江堰的功能和效率,主要体现在农业经济发展中“水的生产效率”。
都江堰工程主要解决农灌用水,引水、用水与自然环境相和谐。农业用水,主要在春末初夏,此时是一年中雨季开始的季节,是岷江上游水源岷山积雪开始融化的季节。都江堰渠首以上,积水面积达25820平方公里,岷江每年来水量150.82亿立方米,千里岷山雪终年不化,更是天然水库,水源丰富而稳定。李冰修建 都江堰,亲自考察至氐道(今松潘),了解到岷江上游的旷野和雪山有丰富的水源,考虑到岷江枯水期、洪水期与农业灌溉用水不相违,也就不须修坝潴水。这是天成和人需的统一。没有高坝,景观和谐。
当今世界上,截江栏河修建水利工程,排沙是久困人们的大难题。古往今来,不知多少水利工程因排沙问题未妥善解决而堙废。都江堰却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一是渠首枢纽工程选点的科学,最佳的地点,最佳的河段。二是工程设施的巧妙,诸设施各自发挥主要作用和辅助作用,相互有机配合,共同实现分水、溢洪、排沙、将一定量较清的水引入灌渠的总目标。三是管理规范、制度化,年年岁修落实。全部设施简单、管理易行,而功效巨大,每年1300万吨泥沙没有淤积于此,都江堰得以永恒。1980年4月,英、美、荷、澳、丹麦、加拿大等外国河流泥沙专家来这里考察,探讨其中的奥妙。
都江堰为何能解决这一难题 ?那就是李冰从客观环境出发,“因高卑之宜,驱自行之势”,“因地制宜”,“乘势利导”的指导思想和工程实施原则,这完全是遵循于自然而求我之需,让主观意图在客观条件中实现,共臻和谐。都江堰实现排沙的精妙之处,专家、学者们说是“弯道环流”也罢,说是某堤岸某岩石“挑水”也罢,总之成功地实现了排沙,一切均在自然中。这实在是了不起的杰作。
三、综合开发水资源,全面规划工程设施科学思想的世界水利工程学意义
都江堰对水资源的开发,产生多种社会效益,古代防洪、行舟、溉田、漂木,人们还利用水能置水磨、水碾;而今,行舟、漂木的功能消退,发展了工业用水,城市用水、旅游用水,环保用水。综合开发水资源的思想,古代西方人是不具备的。公元前7世纪,西亚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的古代国家亚述、巴比伦开始兴修引水工程,公元前6世纪埃及修建尼罗河运河,公元前267年埃及国王在尼罗河与红海之间开凿运河,这些工程虽然比较早,但目的单一,为了交通运输。古希腊、古罗马的水利工程,也不过是为解决城市给排水为目的的简单沟渠。人类文明五大摇篮之地的水利工程闪耀的科学思想之光,唯中国都江堰的光辉永恒。
至于说到农田灌水,两河流域、埃及、印度等地虽然产生较早,但大多数属于河流的自然泛滥和人工的简单渠道引水,而不像都江堰是一个在综合利用水资源思想指导下,作全面总体规划后布署,然后合理配置的一整套工程设施。都江堰渠首枢纽工程,包括了鱼嘴、金刚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及一些附堤、附渠、档水设施。诸设施各独具形状与功能,而又相互有机配合,共同实现着分水、溢洪、排沙,取一定量含沙较少的水入灌渠,最终实现水资源分配的地域与时空的变化。由于它的科学设计和建设均“因地制宜”,故安全(没有高坝)、经济(就地取材、竹笼杩槎、卵石灰浆),运行和管理都简单方便。而且高效,“历久不衰”。
都江堰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渠首枢纽工程所蕴藏的卓越科学思想,无不给中外参加者以极大的启迪。日本学者站在都江堰前,探讨自己国家灌溉工程如何实现提高“农田用水与设施的多功能作用的发挥”。
都江古堰,与时俱进。当前水资源紧缺,继承和发扬综合开发的传统,合理分配水资源,处理好农村用水与城市用水的矛盾,合理配置经济发展用水和保护生态环境用水。后者,是当前人们关注点,为了明天的发展,也应该摆在日程上,给予高度重视。
四、都江堰“水权体 ”的世界文化意义
“水权体系”,是日本学者的用语。我们常说“管理体系”。但现在看来,“管理”还不能包括,明白道出“水权”。以往有许多文章考述历代封建政权对水利事业的倡导,营造和管理。包括四川省、府、州、县政权对都江堰及其灌区的管理。这类文章,多探讨其机构沿革,保护和维护的政策与措施,成效与经验总结。外国学者似乎并不看重此,而关注历代以来水资源为谁所有,有一套保证体系没有 ?
古代都江堰的水资源归谁所有 ?中国古代,“普天下莫非王土”。天下的田土草场山林都是要缴纳田粮赋税的。江河湖泊上行舟、捕鱼也要抽捐纳税,唯独农业灌溉用水,不见有计量纳赋的记载。国家田赋计算是以田土面积及其土质的肥瘠而定,没有将用水计算在内(如都江堰灌区)。历代修复和加固渠首工程,政府都有巨大的人工和资金投入,但事后并未见有收回成本之事。政府未收水费,是把它当成“安民兴农”的国家公益事业。
Hash:df726f9622e514f7a0bac76a47e1a713e0ee042a
声明:此文由 clif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