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石门山日出旅游攻略「天水石门景区攻略」

导读:天水石门山日出旅游攻略「天水石门景区攻略」 石门山的景色介绍 甘肃天水石门山景区具体怎么去? 天水旅游必去十大景点

石门山的景色介绍

长期以来,人们用“一楼、二洞、三奇、四杉、五兽、六珍、七花、八景”来赞美石门山:

一楼系北峰的钏楼,楼内保存有康熙二十七年的大铁钟一只;

二洞指麒麟峰崖壁间的两个山洞,一是盘古洞,内供女娲娘娘,另一个是药王洞,相传为药王孙思邈的游驻之处;

三奇指峰奇、树奇、石奇,可与黄山之厅媲美;

四杉为山上的四种珍贵杉树,即云杉、水杉、冷杉、红豆杉

五兽乃绶带、麂、麝、鹿、兔;

六珍即祖师麻、木通、颉草、凉菌、松籽花椒

七花乃琼花、玉兰、杜鹃丁香、月秀、珍珠梅、秀线菊;

八景为石门夜月、白鹿映门、幽道松涛、量天插云、鹫岭卧虎、峰顶盘龙、盘古悬洞、天门观云等,其中尤以“石门夜月”和“白鹿映门”景色奇妙,传说动人,引人入胜。

中秋石门观月,也有难以如愿之时。若遇飞云掩月,石门夜月美景便无法贪图,但另有一番景色可供欣赏:月朦胧、夜朦胧、山也朦胧、树也朦胧、连观月的人也朦朦胧胧,一切都在朦胧的世界中。

天水人民常聚集在石门山西部20公里得的杨家山山梁上观月,据说在这里赏月,月景更有韵味。为此,杨家山又有“夜月村”之誉。

甘肃天水石门山景区具体怎么去?

石门山景区:距天水市北道埠50公里。其山壁立千仞,四周峭崖,只有一条小路连接南北两峰,两峰对峙形成一道天然石门,故名石门山。石门山景色壮美,有小黄山之称。植物种类异常丰富而茂盛。山上有一些庙宇为明代重建,古雅峥嵘的殿阁台榭掩映于白云翠微之中,景色迷人。 ......... 石门山景色壮美,有“小黄山”之称,植物种类丰富而茂盛。山上有一些庙宇为明代重建,古雅峥嵘的殿阁台榭掩映于白云翠微之中。门票价格:22元/人。

火车站前广场的6路公交车可到市区所在地秦城区,票价2元,行程40分钟,每15分钟一趟。天水出租车起步价为5元,每公里1元,如果打的的话,从北道区火车站到秦城区车费约20元。市内有公共汽车麦积山(车程约1小时多)、仙人崖、石门山等风景区路况一般。

天水旅游必去十大景点

天水旅游必去十大景点分别是:麦积风景名胜区、南郭寺景区、伏羲庙、武山水帘洞秦安凤山景区甘谷大象山、石门景区、玉泉观景区、南郭寺景区、靖远法泉寺石窟

麦积山风景名胜区

麦积山风景名胜区总面积215平方公里,包括麦积山、仙人崖、石门、曲溪四大景区和街亭古镇,麦积山石窟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其它三窟为: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

麦积山风景区分为麦积山、仙人崖、石门、曲江四个景区,包括十八个风景小区、二十处独立景点、七处古遗址、一条曲江水。“麦积山者,北跨清渭,南渐两当,五百里岗峦,麦积处其半,崛起一块石,高百万寻,望之团团,如农家积麦之状,故有此名”。

南郭寺景区

南郭寺位于天水市城南两公里处的慧音山坳,这里有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双子星座的李白杜甫咏南郭寺的诗篇,有杜工部祠堂及堪称“稀世之宝”的“春秋古柏”等文物,所以南郭寺被誉为第一名刹。

伏羲庙

天水的伏羲庙位于天水市秦城区西关,是全国最大最早的伏羲庙,古建筑群规模宏大、错落有致、布局严谨,庙内古柏参天,浓荫盖地,清幽雅静,芳草添色,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武山水帘洞

武山水帘洞国家4A级景区,坐落在武山县城东北约25公里处的钟山峡谷中,为丝绸之路上的一处石窟寺院。这里群峰叠嶂,奇伟挺拔,曲径幽林,鸟语花香,洞中水泉奔涌,山间溪流潺潺,实属仙境圣地。

秦安凤山景区

天水秦安凤山景区,国家4A级景区,位于秦安县城东凤山上,拥有甘肃省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之一,是一处集传统、宗教、民俗建筑雕塑、自然风光为一体的旅游胜地。

甘谷象山

甘谷大像山,位于甘肃 天水市甘谷县城西南2.5公里秦岭西端的文旗山上。自山脚石级而上至巅,总长1.5公里,占地面积约640亩,是古丝绸之路上甘肃东南部融石窟和古建为一体的重要文化遗存之一。

石门景区

天水石门山,又称石门景区,是5A级天水麦积山景区的组成部分,位于麦积山石窟东南25公里处,由南峰的皇天峰、玉灵峰,北峰的斗姆峰、兴龙峰、麒麟峰五座山峰组成,山高峰险,为花岗岩峰峦地貌,有小黄山之称。

玉泉观景区

天水玉泉观,国家4A级景区,位于天水市秦州区民西路北侧天靖山麓,为陇右地区一处庞大的道教宫观古建筑群落,其规模和完整性为国内罕见,以“玉泉仙洞”的美誉而荣列秦州十景。

南郭寺景区

天水南郭寺位于天水市秦城区城南2公里的山坳,建寺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这里风景优美、古树参天,有汉柏唐槐等古树。东院观音殿前有一水井,清澈见底,水味甘美,四时不竭。这就是杜甫诗中所指的“北流泉”。

靖远法泉寺石窟

法泉寺石窟又名红山寺,位于靖远县城东10公里处杨稍沟口之东岩,迄今残存36个洞窟,其中4个洞窟有中心方柱,有重点洞窟20个,从29-33号洞窟考证,最早开凿于北魏(386-534年),历唐、宋、西夏、明、清、民国,以迄近代,几经沧桑,屡建屡毁,复加维修,规模不断宏大。

Hash:96814b8006426f1b7540427dd30c2906df58704a

声明:此文由 佚名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