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非遗传承人研培计划|山东艺术学院木版年画、传拓培训作品汇报展明日将亮相十笏园!
2019年12月28日, 由山东艺术学院艺术管理学院主办,山艺非遗研培基地泰安工作站承办,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潍坊市工艺美术协会、潍坊市收藏家协会、潍坊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潍坊十笏园文化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潍坊市工艺美术协会专业委员会、潍坊市收藏家协会核雕收藏专委会、山东省百艺雕刻艺术有限公司协办的“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山东艺术学院2019木版年画、传拓培训作品汇报展” 将在十笏园文化街区全国书画名家展示馆隆重开幕!
据悉,展览将展出2019年十四期木版年画及十五期传拓非遗培训学员作品及衍生作品200余件,以及泥面塑、黑陶、核木雕等学员作品若干 ,欢迎大家莅临欣赏!
▽
前言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是《国家“十三五”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提出的重要任务,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作。该计划由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共同实施,旨在为非遗保护工作提供高校的学术和教学资源支持,通过组织非遗项目持有者、从业者等传承人群到高校学习专业知识、研究技艺和技术、开展交流研讨与实践,提高传承实践能力,促进非遗的可持续发展,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举措。
山东艺术学院作为参与研培院校之一,2015年以来已持续举办非遗传承人群培训班15期,培训学员近800人次,涉及剪纸、草柳编、泥面塑、琉璃、核木雕、黑陶、风筝等众多项目。艺术管理学院作为硏培工作的实施单位,在学校领导、相关职能部门和教学单位的支持下按照“强基础、拓眼界、增学养”的原则要求,统筹负责培训班的教学组织和管理工作,充分利用学校的师资和学术资源,并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和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资深从业者授课,按照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实践课程三个板块实施教学,注重帮助传承人获得材料处理、功能设计等方面的科学知识,了解和掌握实现创意的多种工具和方法,加强品牌建设、市场拓展、知识产权保护的知识和技能训练,组织开展了丰富的文化考察、行业交流和市场调研活动。培训期间,积极参与文化部主办的全国非遗博览会、文化厅“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并在省文化馆举办了系列非遗培训作品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山东省文化厅确定我校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群研习培训基地”和“山东省传统工艺重点实验室。
2019年,山东艺术学院共举办木版年画、传拓两期非遗传承人群培训班,培训学员97人。这里展示的是2019年两期培训和往期培训学员的部分作品。值此新年来临之际,我们举办非遗传承人群培训班年画、传拓作品汇报展,表达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祝福,也祝愿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事业百花齐放,薪火相传。
△年画传人 王丽英/摄
年画
年画是中国民间传统绘画的一个独立画种,因主要张贴于新年之际而得名。狭义上年画专指新年时城乡民众张贴于居室内外门窗、墙灶等处由各地作坊刻绘的绘画作品,广义上凡是民间艺人创作并经由作坊行业刻绘和经营的、以描写和反映民间世俗生活的绘画作品均可以称为年画。年画最早是以门神形式出现的,历经两干多年,可以说是我国绘画史上寿命最长的画种之一。汉代文献中,已经有关于门神画之记载。宋代年画已渐形成,明清以来达到鼎盛。
年画题材包括世俗生活类、历史故事类、神话传说类、吉祥喜庆类、神像信仰类、幽默讽世类等,制作方式有手绘、印刷、半印半绘等。年画在中国有广泛分布,重要的产区有天津杨柳青、潍坊杨家埠、苏州桃花坞、河南朱仙镇、河北武强、四川绵竹、陕西凤翔、福建漳州、广东潮州等地。山东聊城东昌府、阳谷张秋镇、潍坊高密、青岛平度、济宁滕县等也是重要的产地。传统民间年画不仅具有独特的外在表层艺术形式,更有内在深层的民间文化精神内蕴,二者共同为传统民间年画构架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绘画体系,从而呈现岀独到的审美趣味和文化价值。
传拓
传拓是以纸紧覆于金石器物的文字图画之上,然后用墨打印留下印迹的一套技术方法。常见的传拓如拓印碑刻墓志、甲骨文字、陶器文字、青铜铭文、玉器花纹、瓦当图案、画像石、铜镜、货币、铜器器型等,所以也称金石传拓技法,包括干拓、湿拓两种方法。平时所说的传拓主要指湿拓法,包括朱拓、墨拓两种拓法,其中墨拓又分为乌金拓、蝉翼拓、全形拓等形式,另外还有以鱼为对象的鱼拓等。在记录媒介不是很发达的古代社会,传拓在记录图像文字、传播知识、保存文献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一些新的技巧和样式也在应用中不断发展丰富,逐渐形成了独立的文化价值和审美形态。今天的传拓已经超出了传统的记录传播范畴,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而受到大众的喜爱。
教学工作
山东艺术学院在教学组织上以“强基础、拓眼界、增学养”为目标,结合培训项目特点和学校专业学术优势,组建理论教学团队、实践创作教学团队、学术讲座教学团队。团队组建秉持校内校外结合、吸收精干力量参与的原则确保授课质量和效果。通过非遗保护政策、设计基础、牌策划与营销、产品设计创意与研发等课程,着重帮助传承人群加深对非遗政策、传统文化和所持项目相关知识与技艺的了解,帮助传承人群提高文化艺术修养,增加对行业动态、社会需求的了解,以及将学习的新知识应用于实践创作,帮助其加深理解,融汇贯通。
文化考察
外岀文化考察是培训工作的特色,培训期间共组织学员到山东省美术馆、山东省博物馆、潍坊杨家埠文化园区高密民俗博物馆、孝堂山汉墓碑刻纪念馆、山东石刻艺木博物馆等地进行了参观考察和创作实践。通过文化考察和市场参观调研,开阔视野、启发思路,扩大了不同项目之间的认识交流,同时对于领略经典魅力,学习先进经验,提升个人技艺也产生了有重要作用。
回访工作
2016年以来,每年利用暑假开展了不少于一周的学员回访工作。回访深入到学员所在的家乡、企业和个人工作室,进行深度访谈和调硏,还和各地文化主管部门开展了座谈,进一步了解学员们学习后的个人发展状况,对培训工作的建议,以及非遗项目保护传承现状和实际需求等。回访后撰写完成回访报告,评估教学效果,改进课程设置,总结研培经验,有力推动了培训工作的进一步完善。
最新展览现场
▽
十笏园文化街区:既是文化乐园,也是创业乐园! 十笏园
当文化和产业园区结合,究竟能结出什么样的果?国内外至今对文化创意产业园没有统一的概念界定,结合国内各个不同产业园区的性质和实际情况,我们将文化创意产业园做如下定义:
文化创意产业园是有一定文化关联的具有一定产业规模的各类文化载体的聚集地,每个文化载体在整个文化产业链功能体系中分别扮演创作、生产、交易、休闲、居住等各种不同的角色,保证整个文化创意产业园的正常运作。
”
十笏园文化街区占地150余亩,由潍坊市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建设,潍坊市十笏园文化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运营,于2015年4月正式开园,因环抱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十笏园博物馆而得名。
十笏园文化街区是“中国收藏文化示范基地”、“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山东省首批历史文化街区”、“山东省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和“山东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街区文化资源丰富,历史古迹众多,融合集聚了郑板桥纪念馆、十笏园博物馆、关帝庙、孔融祠、文昌阁、十笏园美术馆、全国书画名家展示馆、潍坊市美术馆、于希宁艺术馆、刘大为美术馆、郭怡孮美术馆、齐鲁非遗文化产业孵化器、潍州书画城、潍州古玩城等多处特色景点和仿古建筑,是江北地区最大的古建筑群之一,也是大众传承历史文化、亲近高雅艺术、提高艺术涵养的人文殿堂。
这里有着太多的这个城市的印迹,有着别的城市无以替代的老潍县风情,现在又融进了新时代的时尚潮流,以齐鲁非遗文化产业孵化器(潍坊市非遗中心)为核心,潍坊十笏园创业服务中心(十笏园文化众创空间)为纽带,定位打造一座“非遗+工艺美术”的大型文化创业园。主要以文化产业投资、文化项目开发与运营管理为主营业务,涉及非遗文化、艺术品收藏、会展运作、文化金融、文化产业园、文化产业孵化器等多个领域。
十笏园文化创业园依托潍坊市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创业园对文化产业的高端定位,吸引了大批行业龙头前来入驻。2015年至今,王绪德、赵益民、张运祥、张国华等非遗传承人的入驻和潍坊传统行业的领军人物和老字号纷纷回归,包括潍坊非遗孵化器战略合作单位——潍坊市工艺美术协会、潍坊工艺美术研究所、华艺雕塑、潍坊非遗产业龙头代表——潍坊嵌银厂有限公司、汉金铸就仿青铜器研究中心、潍坊国华雕刻艺术交流中心等等,以及成规模地租用和改造,目前园区已逐渐发展形成工作室、画廊、艺术中心、餐饮等各种空间的聚合,成为了具有多元文化色彩的“大型文化聚集地”。
在创业园建设上,潍坊十笏园文化创业园将着重打造“十大文化”,为使“十大文化”落地,将着力建设“八大支撑平台”和“十大文化中心”。“十大文化”即:非遗传承文化、书画艺术文化、收藏鉴赏文化、地方民俗文化、爱国教育文化,历史古建文化、美食养生文化、休闲旅游文化、祈福纳祥文化、公益服务文化。
“八大支撑平台”即:政策信息平台、资源共享平台、非遗传承平台、产业孵化平台、产权交易平台、培训服务平台、会展交流平台、市场推广平台。“十大文化中心”即:非遗保护传承中心、书画艺术聚集中心、收藏展览交流中心、地方民俗展示中心、爱国教育文化中心,历史古建传承中心、美食养生健康中心、文化旅游集散中心、祈福纳祥活动中心、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同时还将围绕传承弘扬老潍县文化,加大对历史遗存、历代名人、传统民俗、工艺美术等特色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开发力度,大力实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力争在“十三五”期间成为双创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的特色文化创业园。
创业政策
补贴
十笏园文化街区
▼▼▼
一、创业园房租补贴、经营场地补贴、水电费补贴等创业扶持
二、创业园协助落实税费减免
三、创业园协助落实一次性创业补贴、创业岗位开发补贴
四、创业园创业服务举措
(一)完善双创人才培训机制
(二)健全创新创业服务体系
(三)加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
(四)推进建设“潍坊文化产业集聚区”
(五)推动“十笏园文化产权交易中心”建设
五、创业园房租费用减免,物业管理费用减免,停车场、中央空调免费使用
创业招租
商铺出租信息
创业环境
▼▼▼
十笏园文化街区
非遗文化产业孵化器、餐饮、停车场...
该有全都全有
要创业吗?
享受补贴,优惠政策,
快来十笏园文化创业园区!
十笏园文化街区:搭文旅融合的车,走生态恢复的路 十笏园
在当前全国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热潮中,山东省潍坊市的十笏园文化街区充分挖掘城市历史文化内涵,积极构建具有“中国画都”“金石之都”“潍县古城”等潍坊特色文旅IP的文化名园,走出了一条历史文化传承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十笏园路径”。
图为十笏园文化街区的非遗空间展演舞台。
文化街区不是“表面光”
地处潍坊老城核心区的十笏园,凭借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人文底蕴,早就名扬海内外。当地老百姓都知道一个故事:当年十笏园的主人建成园子后,为了不出风头,取名“十笏园”,意思是只有10块笏板这么大。
如今的十笏园文化街区,即以十笏园古建筑为主体,配合其他建筑所形成的城市历史文化空间,于2015年建成开放。
潍坊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田素英说,十笏园文化街区在建设初期,潍坊市相关部门进行了广泛、深入地调研。在国内众多文化街区的发展过程中潍坊发现,体现一座城市发展脉络的历史文化街区要么面临建筑被破坏的窘境;要么沦为现代化城市中的“灰色空间”,变成了环境混乱、疏于管理的建筑摆设;要么某些“幸运”的历史文化街区,在所谓的“保护、传承、复兴”名义下,因改造参与者过于注重开发,商业味道浓重,餐饮店铺林立、旅游商品充斥,使得历史文化街区成为人满为患的“文化店铺一条街”。虽然满足了人们的旅游购物新奇感,却留不下真实深刻的“文化印痕”。
基于上述调研,十笏园文化街区在国内历史街区保护与开发中创新性提出“四向”理念:向内打造完善的硬软件设施、向外塑造特色鲜明的文化品牌、向上争取高端资源支持、向下扶持本土文化人才。通过系列举措,旨在凸显“寓文于游、寓教于乐”的功能定位,使人们可以在博物馆中欣赏原汁原味的明清建筑文化,在美术馆中观看高端艺术展览,在非遗空间中动手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在节庆庙会中体验民俗文化风情,在板桥纪念馆中接受廉政文化教育,在红色景点中感受爱国主义情怀。
图为11月4日,游客在十笏园博物馆参观。
依托资源恢复文化生态
潍坊地处山东半岛中部,区位优势明显,清乾隆年间便有“南苏州、北潍县”之称,也是我国历史上的风筝、杨家埠木版年画的产地和集散地。以十笏园为核心的老潍县自古文风昌盛,域内产生了一批颇有才学的文化大家,包括在潍县任7年县令的郑板桥、大金石学家陈介祺、“浓墨宰相”刘墉等。以上资源,为十笏园文化街区的复兴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条件。
几年来,十笏园文化街区坚持统一规划、综合开发、配套建设,坚持“保护第一”,始终把保护历史文化建筑放在首位。在保护好历史文化资源基础上,又新建了部分仿古建筑,着力打造“1234”文化核心服务载体:一个非遗文化空间——潍坊“非遗空间”集聚区;两个国字号展览交流机构——全国书画名家展示馆、中国收藏家协会潍坊展览交流中心;三座文化旅游产业的商城——潍州书画城、潍州古玩城、潍州红木城;四处潍坊书画界领军美术馆——潍坊市美术馆、十笏园美术馆、集文斋美术馆、曲直美术馆,以及周边环绕建设的10多个中小型美术馆,从而形成了较大规模的潍坊美术馆群。
潍坊市美术馆馆长黄可表示,目前国内文化街区大多采用“古建+商铺”“古建+旅游”等形式,过分倚重商业资本的介入,普遍没有发挥历史文化应有的影响力,业态没有鲜明的地域特色,甚至出现了同质化严重的现象。十笏园文化街区依托“中国画都”的文化资源优势和老潍县自古以来拥有的商埠和手工业名城、鲁东商品集散地的区位优势,加快培育书画、风筝、木版年画、会展、民俗、旅游等文化业态,积极探索街区+书画、街区+非遗、街区+民俗、街区+金融、街区+旅游、街区+休闲、街区+互联网的“7+格局”创新,推动形成了书画展览交易、非遗传承保护、文化产权交易等产业链。
图为十笏园文化街区内的文创空间。
城市记忆助力文旅融合
为更好地整合文化资源,承载城市记忆,搭建潍坊城市文化中心,十笏园文化街区在不断挖掘各类文化资源的基础上,着重打造了“十大文化中心”,即以美术馆群为依托的书画艺术展览中心、以“非遗空间”集聚区为依托的非遗保护传承中心、以潍州书画城、古玩市场为依托的收藏展览交流中心等。
潍坊十笏园文化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伟告诉记者,通过各大中心的集中打造,保持了街区历史风貌的原真性,提高了街区整体设计的协调性,实现了街区文化生态的多样性。各大中心的打造有利于统筹各类文化资源,拉伸文化产业链条,推动文化资源产业化、集聚化、组织化发展,更加有利于打造特色鲜明、底蕴深厚、充满活力的历史文化街区,进而提升城市的文化形象。
2019年,十笏园街区还创新建立了“美非遗”网上商城。这是全国首个专业性非遗网上商城,遵循“互联网+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链打造+文化IP集群发展”的模式,依托互联网手段融合创新,建立宣传、发展一体的非遗生态产业链体系,打造了新型文化产业交易平台。
近年来,十笏园文化街区始终坚持“用保护带动开发 以开发促进保护”的理念,坚持“保护第一”的原则,在此基础上打造与传统风貌相协调的历史文化街区。通过空间环境的打造和所举办的新春文化庙会灯会、十笏园非遗嘉年华、收藏博览会等系列活动,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
2019年春节期间,十笏园文化街区共接待市民游客约216万人次。十笏园文化街区的打造有效带动了十笏园博物馆、关帝庙、孔融祠等文保单位参观人数的增长。自2015年开园以来,十笏园博物馆等文保单位参观人数年均增长30%以上,年门票收入由原来的几十万元增加到300万元左右。门票收入的增加使这些文保单位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修缮之中,近几年施工面积超6000平米,共有180间旧房屋得以新生,文保单位的活力进一步被激发。
文旅中国客户端原创 责编:吴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