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市星河旅游景点介绍(汕尾星河湾简介)

导读:汕尾市星河旅游景点介绍(汕尾星河湾简介) 汕头有什么旅游景点 去星河山海半岛要核酸吗 海兴县的风景名胜 汕头和潮州,到底哪一个地方的旅游景点更多一些呢? 汕尾星河湾海边有什么特色

汕头有什么旅游景点

汕头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作为北回归线与中国海岸线唯一相交的城市,汕头山明水秀,气候宜人,空气清新。独具特色的自然、历史、人文景观和浓郁的地方文化,赋予汕头丰富的旅游资源,是中国最适宜人类居住、旅游、度假的城市之一。

至2012年,汕头全市共有旅游景区点20多处,其中国家4A级旅游景区5处,3A级旅游景区1处,国家级森林公园1处,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1处。主要景点有含汕头八景景点在内的礐石风景区澄海塔山风景区莲花风景区南澳生态旅游区、中信高尔夫海滨度假村、陈慈黉故居青云岩风景区、北回归线标志塔、汕头方特欢乐世界·蓝水星主题公园等。全市有旅行社66家,星级宾馆(酒店)35家,其中三星级及以上29家。

汕头八景

汕头八景,指的是,汕头在历史上各时期曾出现过4个版本的“汕头八景”,最近1个汕头八景是2002年年底,选出的“礐石山光”、“海湾虹影”、“龙滩逸韵”、“桑浦清晖”、“黉院惠风”、“莲峰浩气”、“瀛南翠色”、“月苑莺声”。[85]各个景点情况见下表:

汕头八景一览表

景点名称

位置

简介

礐石山光

濠江区

礐石风景名胜区,现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景区内有大小峰峦43座

海湾虹影

汕头市区

以汕头港为中心,包括二桥、二路、二园、一场、一馆的汕头海湾

龙滩逸韵

濠江

龙虎滩上的中信高尔夫海滨度假村,现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

桑浦清晖

金平区

桑浦山风景区,内有北回归线标志塔、汕头大学、七日红公园、翁万达书院等

黉院惠风

澄海区

澄海区前美村的陈慈黉故居,该故居被誉为“岭南第一侨宅”

莲峰浩气

潮阳区

海门莲花峰风景区,此处现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

瀛南翠色

南澳县

南澳生态旅游区,旅游区具有海、山、史、庙立体交叉特色

月苑莺声

金平

位于市区中山路北中山公园,它是中国南方颇具盛名的人工公园之一

注:本表资料来源自《 头特区晚报》文章,参考资料见[85-86]

地标景点

汕头的标志性建筑,有升腾雕塑星湖公园、潮汕星河馆、海湾大桥、崛起雕塑(汕头市三身人雕像)、会展中心、大潮雕塑、北回归线标志塔、金凤坛艺术中心、海螺雕塑、汕头跳水馆、海关钟楼

其中若干景点简介如下:

“升腾”雕塑

该建筑物亦称“升”雕塑,位于汕头经济特区发祥地龙湖区的政府广场中央。是汕头经济特区的标志性雕塑。占地面积352平方米,座北向南。雕塑矗立于八级台阶的黑色花岗岩平台之上,由三根各高度为8米、11米、14米银色方柱,连结三颗星星。主体银柱左右为直径约3米的半圆球硕果状的铜球,构成整体雕塑。雕塑建于1990年12月,由广州美术学院钟宝驹设计。雕塑体分别由石、铜、不锈钢三部分材料组成,设计理念是借助人类所经历的石器时代、铜器时代、铁器时代的历史进程,发展至高科技时代,也喻意汕头经济特区事业发展日日上升。1994年,中国邮政总局发行首套《中国特区》纪念邮票,将“升”与“开荒牛”、“海珠女”、“白鹭”和“鹿回头”五组雕塑分别为汕头、深圳珠海厦门海南五个经济特区的标志印入邮票中。北京2008奥运会火炬接力(汕头站)起跑仪式,就在此雕塑群台基上隆重举行。

海关钟楼

海关钟楼位于汕头市外马路2号,1919年开工建设,1921年建成,由英国人兴建,是汕头开埠以来最早的建筑之一。汕头海关的前身潮海关解放前一直在此楼办公,解放后至1988年,海关钟楼也一直是汕头海关总部机关的办公所在地。原来的海关钟楼是两层楼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面积1556.2平方米,长方体结构,走廊环绕四周,内部装饰考究,镶嵌在其正门楼顶的大钟为大理石面,黑色罗马数字,海关钟楼也因此而得名。2006年12月,汕头海关遵循“容貌复原”原则,正式启动对钟楼的修复工程并于2008年6月顺利完工,修复后的海关钟楼室内面积1500多平方米,作为汕头海关关史陈列馆。钟楼见证了汕头百年开埠史。

去星河山海半岛要核酸吗

要核酸。根据星河山海防疫指挥要求,外出都要核酸证明的。星河山海半岛位于巽寮湾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拥有山、海、林、湖、谷五重景观,星河首个集滨海旅游、智创科教及山海高尔夫等多元业态于一体的山海复合型文旅小镇。

海兴县的风景名胜

海兴县旅游景点有马骝山、海兴湿地、海兴盐田东汉帝王陵,三姑庙遗址,唐楞严寺,高湾古寺庙群,团山子墓葬群等。

1、小山

小山位于县城东十公里处。先秦时称“夹”、“先槛”,秦汉称“柳丘”。隋唐称“峡”、“马骝”,亦称“骝”。历代多俗称“小山”。它形成于三万年前第四纪晚期的火山喷发。原海拔36米,东西宽1.5公里,南北长7公里。山虽小,却是冀东平原上唯一的一座山。

小山一带东临渤海,南望齐鲁,北倚京津,自古为华北平原九河入海处,是九河文化的最终交汇点。早在秦代,始皇嬴政即遣方士徐福率三千童男女由此入海,求长生不老之药。徐福一去不返,始皇乃亲临此地,期盼千童归来。海兴境内的望子岛即由此名。今盐山、海兴一带民俗“信子节”即为秦时“寻子”祭祀活动演化而来(当地方言“寻”读作“XiN”)。至汉武帝刘彻,亦亲临小山“望祀”,遥望蓬莱仙山诸神,以求长生。他不仅“乃益发船,令言海中神山者数千求蓬莱神人,宿留海上”,而且还在陆上拨驿车,派方士千余人悄悄寻仙。并因之在小山东修筑了两个望海台,以观察和联络两路求仙众人。今两台遗址尚存,当地袭称“武帝台”。南北二台相距30公里,北台在小山东北30余公里处,南台近几年经海兴文化工作者据相关文物和文献考证,已准确定位在小山正东6公里处。

公元206年,魏武帝曹操亲帅大军东征海贼管承,至小山和大山(山东无棣县马谷山,又称碣石,与小山隔20公里相望。)一带“遇山临海处”,登高远眺,写下了著名的《观沧海》诗篇。小山东北30公里处(武帝台北台略南)的“扳倒井”传为曹公饮马处,明吏部尚书王翱(今孟村县人)《扳倒井》诗:“帝台南下冽寒泉,威猛非凡暂息鞭;妒妇夺罂吝饮马,翻然扳倒不知年。”王天官又有《武帝台》诗云:“地筑高台百丈余,登临望海有仙居;晚年下诏方哀悔,栾大文成总是虚”。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小山是一座历史名山,更是一座人文景观丰富隽永的传统文化丰碑。据史料记载,山上原有望海寺、玉皇庙、药王庙、龙王庙、七龙口仙人桥、八角琉璃宝塔、白衣 奶奶庙青龙寺等多处古建筑。曾有古柏、古茶等壮观大木,荫翳蔽日。时过境迁,这些古迹已荡然无存,但留遗址。唯四十年代由龙王庙拆下的木刻楹联一副尚存民间,为清著名学者、书画家何绍基所书,曰:“春来天上原无色,雨到人间方有声。”

良禽择木而栖。小山依仗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绝佳风水,一直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旧有民谣“小山的山,马骝山,血流成河骨成山......”。经考察,已发现自新石器时代以来不同历史阶段的大量古遗存,尤以古墓为多。山上还先后出土了众多的陶器、瓷器、铜镜、铜剑、铜壶、钱币等文物(另有虎符一枚,出土于小山山后村,早年流失。),现多藏于县文物保管所。

小山大遗址本身,就是一典型的古墓葬群。四面山坡古墓遍布,尤以战国及汉墓葬为多。南部最突出的有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刘阳墓”(据考墓主为刘邦曾孙、汉武帝堂兄弟刘阳),俗称“团山子”。2003年八月,因某军事单位不当施工,致使小山主峰遭到严重破坏。但也解开了困扰文物工作者多年,关于主峰疑为人工筑成的谜团。省、市、县三级文物管理部门联合考古队对小山主体及古地道(小山有多条战国或汉代地道,疑为当年大型地下工事。)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勘探和调查。发现小山主峰确非自然形成,如海兴文物人员所疑,正是由人力将混和沙土层层夯实后垒筑而成的。夯层中,每隔两米就加一层米浆灌黄沙的坚硬质。专家据现场勘查和对以往其周边出土过玉衣散片等发现考证,确定其为1800年前人工夯筑的大墓封土,极有可能是东汉质帝刘纉父、渤海王刘鸿之墓。上世纪六十年代,小山大举开凿备战地道,与古地道挖通后,曾见有青铜鼎等铜器和灰陶罐、壶等文物六七件(惜已不存)。

小山覆表历经万年风化,遍地沃土,西部之沙丘更是沙质细柔,独具风景。山中泉水甘甜爽口,缘于自然降水沁入层层页状绵石,逐年累积,岁岁滤筛,富含偏硅酸盐及锶、硒、锂、锌、碘等二十余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石井遍布(估计古井及现代石井约200眼左右),泉出深潭,滋养了勤劳智慧的代代英才。山泉含氟量极低,饮用绝佳,又可灌溉,人称胜于崂山矿泉。以其浇灌的菜蔬色鲜味纯(小山韭菜等古已闻名百里),瓜果则皮薄汁甜,皆为佳品。清盐山王庆元《盐山竹枝词》云:“春分已过又秋分,打枣声喧隔陇闻;三两人家十万树,田头屋脊晒红云”。笔者前有歌词《骝山谣》:“自古沧州有座山,小小山上泉水甜;蝶飞莺啭花千树,香蔬异果出天然......”亦出于此。

小山不仅有丰富的人文景观,更有美丽的自然景色。小山霁雪、东海听涛等早已列入古盐山胜景,每每使人流连忘返。诸多的文人雅士至此,也常常即兴赋诗以抒情怀。唐太宗东征高丽过小山,为景所动,留下了清丽的《小山赋》和《咏小山》如画佳作。(多年来学界对两件作品注释莫衷一是,今春海兴文献考古有两项新突破,一是韩滉故里实为海兴小山,二即唐太宗所咏亦为海兴小山。)《咏小山》诗云:“近谷交萦蕊,遥峰对出莲;径细全无磴,松小未含烟”。宋人陆游登临小山,以《即景》诗咏之:“齐州山水窟,登眺有佳处;秋夜海东船,春荠鬲滩树。”明文士祁凤(今海兴赵毛陶镇人,燕赵都市报记者祁胜勇家族先贤。)亦有《小山霁雪》:“同云晓散露晴峰,独耸瑶台观碧空;霁雪苍苍银错落,寒光隐隐玉玲珑。禅僧出户惊猿啸,樵子肩薪步客踪;我有草堂相对近,坐吟如在水晶宫。”明杨巍与小山寺僧友好,有诗《宿小山望海寺》:“岩头灯火起,几处见僧房;萝薛昏初夜,星河满上方。人归山店远,磬入海天长;明日正东望,蓬莱接混茫。”明嘉靖光禄寺署丞李永寿(海兴县人)亦有《骝山》诗:“骝山西下水漫漫,东望沧溟眼界宽;客马升颠霄汉近,佛灯高照火星圆。沿途百草藏山药,忘饵游鱼吞钓竿;借问老僧余古迹,向予北指七龙滩。”(“七龙滩”又称“七龙口”,小山故景,在山之西北部。)

清兵部尚书、帝师孙葆元诗作《山水有清音》:“忽至无人处,山青水亦清;林密闻俗韵,溪涧起和声。泉籁岩中咽,松涛月里明;铿然韶池过,宛尔画图呈。孤岫风和度,空潭浪自平;直与丝竹响,音类金石鸣。”又有《巨鱼纵大壑》:“盛世符鱼水,悠然任泳游;顺时归飞壑,得路纵长流。倏忽金梭跃,苍苍玉尺浮;浪翻千里雪,鳞涌百川秋。奔海谁堪至,腾涛汝独龙。惩时看活泼,奋窜入渠沟。”(咏山西洼渤海梭鱼

清盐山人王庆元有诗《盐山竹枝词》:“盐山应近东海湾,箧山应比古琅嬛;箧山何处盐山问,行过大山看小山。”清赵元福(海兴人)《游马骝山》:“驱车马骝山,烟峦郁丛窱;危盘转石径,人家依芳草。骞步凌巑岏,府躬入幽杳;中有千年树,奇姿何苍矫。熟艺四时花,香深色复缥;穷颠起孤刹,塔影照林表。淙淙滨百泉,流盛当春杪;人闲山水僻,此地经过少。灵精溯九河,地势控三岛;携壶坐翠微,静听禽歌绕。”

“自古来游多圣贤,今朝过客又空前。”(笔者《题骝山人家民俗文化村》句)小山已定为省级火山地自然保护区、文物保护区和市级重点旅游开发区,远近慕名而来的游客源源不断地来此观光采风,相信会有更多的雅诗美文歌咏小山。“天外远遁徐方士,山巅长眠渤海王”(笔者旧联)。随着黄骅大港的不断建设和环渤海经济圈的迅速崛起,小山必将成为点缀 沧州渤海新区王冠上的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

2、丱兮城及杨埕水库古遗址群

杨埕水库是美丽海兴湿地的主要构成部分,为人工淡水湖泊,上世纪五十年代随就地势修筑。内有50余科、230余种鸟类栖息繁衍。近年海兴文物工作者考察发现,库区有两条大的古贝壳堤,十余处古村落遗址,一处古城遗址。经考,古城东部东西向的一段城墙遗址当为战国齐长城,正合了唐五言长城刘长卿“无棣何年邑,长城作楚关”诗意。此处古城即古无棣邑,城址中出土的战国“楚关”铜印(齐长城东端关防“楚关”守军官印)又为齐长城遗址的确定提供了有力佐证。

通过对从遗址群采集到的陶器残片、金属器残片、玉器石器残件、蚌残骸、古贝壳残骸标本进行分析鉴定,较早的为新石器时代及商周时期的文化遗存,而更多的则是秦汉至明代的遗物。1998在贝壳堤上一处秦遗址中,发现了百余具瓮棺及盖弓帽等文物。从墓葬群中出土的尸骨判断,墓主都是十三四岁的童男女。加之文献考证,即可准确定位,多年来争论不休的“丱兮城”遗址正在此处。海兴是古代“大盐山”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童文化的重心应在海兴。(建议改“盐山千童文化”为“沧州千童文化”)

“丱兮城”靠海临河,为秦时徐福东渡所招募三千童男女的航海集训营地。瓮棺所葬乃当年因伤病或溺水甚至惩戒逃逸等原因致死的渤海少年。明王翱、霍堂、清刘曾珂、韩以仁等(均旧盐山人)都有诗作咏之。王诗云:“秦帝求仙筑丱城,千童意换尔长生;羡安诳诱无消息,万古犹惭二世名。”霍诗:“丱兮城里鸟关关,词客行看泪欲潸;西北渐添新杜若,东南无改旧青山。登台武帝终须悔,入海徐福终不还;日本至今风浪恶,教人空恨水潺湲。”韩诗:“徐福遗踪渤海滨,荒城野蔓少行人;千童一去知何处,渺渺春潮莫问津。”刘诗:“荒原苍莽地势起,原是丱兮城旧址;丱兮城名从何始,始自祖龙秦天子。祖龙为帝愿为仙,国享万世岁享千;眼前欲觅长生药,下诏征求遍垓埏。徐福应诏来咸阳,臣有异术求仙方;请选三千童男女,随臣远觅白云乡(后有白云乡地名,明时犹延用,杨巍故里即在白云乡尚义里)。秦王闻之心深许,搜刮闾间小儿女;儿泣女涕聚此城,悉听徐福乘风举。吁嗟乎!徐福巧借帝王权,携此男女海中天;第一或在蓬莱峰,否则得意亦虬髯。秦王望福福已渺,辒车鱼载关东道。”

杨埕水库北侧,为古代大型制盐遗址,当是国内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制盐遗址。仅在暴露出水面的一处120平方米的较小范围内,就发现了大量锈蚀的铜、铁块,绳纹、素面陶片,及密布的汉半两铜币。表层以下则是厚达一米余的草木灰原土。据考证,该遗址为商周至汉早期的煮盐遗址。而且极有可能是我国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 盐遗址。(省重点文保单位)

自古以来,海兴东部沿海一直是我国盐业的重要产区和鱼盐的规模集散地。早有“万灶青烟皆煮盐,喧然鸡犬闹丰年”的文献记载。清盐山人张印潭《海滨即事》诗真切记述了当地的煮盐盛况:“异乡羁独客,河滨度岁华;客稀情似水,路远梦归家。结网盈村巷,熬盐遍海涯;衔春巢燕至,一瓣贝残花。”

3、楞严寺遗址及杨巍墓

“南有醴泉寺,北有楞严寺。”楞严寺为古代渤海岸边最著名的寺院之一。其遗址位于香坊乡西部,唐贞观间由大将军尉迟恭督建,明正德五年重建,清时毁于战火。文革前曾出土硕大之铸铜唐钟,高约两米,铭文千百。可惜的是随挖随毁,碎为废材卖之而无存。1975年,又在此处发现明吏部尚书杨巍祠堂“冢宰杨巍堂”和“杨巍读书处”碑。当时碑石已断毁,但字迹尚清,(今残碑已无存)1987年“杨巍读书处”碑的碑趺(赑屃)又得面世,现保存完好。史料记载,杨巍少年时期曾借住楞严寺,且以寺僧为师,潜心读书,终成大才。上世纪七十年代,漳卫新河堤防工程施工中,在楞严寺遗址附近,又发现了众多的马、牛、羊等石相生。可断定此处即杨巍墓实冢。(文革中杨巍墓在无棣被破坏,为空冢。)

明代官员孙重光(号骝山,杨巍姐丈。)《海丰楞严寺》诗曰:“寂寂孤村外,禅林映碧渠;高粱留晚照,颓岸下寒鱼。寺古唐文在,台芜宋草余;尘缘脱未得,日月几盈虚。”(碧渠即漳卫新河,唐文乃大钟铭文。)

4、古木雄姿

海兴古迹众多,难以赘述,但域内几株古树却不能不提。西来入县城必经的苏基镇马厂村,原村小学院内,有一苍劲雄伟的唐槐(千余岁以上,最晚为唐代所植),冠高十数米,围数米,中有空洞,可容小学生五人,硕大的枝杈部分枯而不朽,部分枝叶犹生。每值开学以后,学童拥簇,则更加繁茂,十分壮观。(高湾镇的两株古槐,估计也有数百年树龄。)

县城南下,沿海崔公路(海兴至山东崔口)行约十公里,至高湾镇程村,即可向西望见位于刁家花园遗址上的三株汉柏(两千岁以上,不晚于汉)。三古柏树围数米,高约二十米。历经沧桑,古貌新荣;凌风傲立,相依相伴,实为难得。

位于县城东南部的香坊乡北王村外,更有一株鲜为人知的榆木桠,树龄估计也在两千年左右。这种树生长缓慢,是一种北方极其罕见的树种,留存至今,可谓难得的活标本。

汕头和潮州,到底哪一个地方的旅游景点更多一些呢?

首先来说潮州和汕头都是广东省下辖的地级市,在历史文化和人文风俗上都是比较相近的。但是要是比较两个城市的旅游景点谁多一些的话,我觉得还是汕头更多一些。

潮州,位于广东东部,东与福建省接壤,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潮州文化的重要发源地,素有“岭海名邦”、“岭东首邑”等美誉。潮州有众多属于自己的独特文化:潮绣、潮州戏、潮州木雕、潮州菜、潮州功夫茶、潮州民居等。潮州旅游资源也极其丰富,有新旧潮州八景,潮州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游玩。最佳旅游时间是每年的9月-10月份,主要游玩的就是新旧潮州八景,如果说游玩路线规划得好的话,一天之内是能够游玩结束的。

汕头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至2012年,汕头全市共有旅游景区点20多处,其中国家4A级旅游景区5处,3A级旅游景区1处,国家级森林公园1处,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1处。主要景点有含汕头八景景点在内的礐石风景区、澄海塔山风景区、莲花峰风景区、南澳生态旅游区、中信高尔夫海滨度假村、陈慈黉故居、青云岩风景区、北回归线标志塔、汕头方特欢乐世界·蓝水星主题公园等。全市有旅行社66家,星级宾馆(酒店)35家,其中三星级及以上29家。由此可见,汕头的资源是比潮州更加丰富的。

汕头的标志性建筑,有升腾雕塑、星湖公园、潮汕星河馆、海湾大桥、崛起雕塑(汕头市三身人雕像)、会展中心、大潮雕塑、北回归线标志塔、金凤坛、艺术中心、海螺雕塑、汕头跳水馆、海关钟楼等。说实话,汕头的景点是不能在一天之内游玩结束的,所以相比之下汕头的景点要比潮州多一些。

不过这两座城市,都是值得游玩的,去广州来到这里游玩一次,体验一下不同的风土人情是很不错的哦!

汕尾星河湾海边有什么特色

汕尾星河湾,藏纳人生旅途的诸多风景,山海湖城,如诗如画。“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以苏州古典园林为蓝本的星河湾园林,绿树掩映,亭廊水榭错落有致,曲径通幽,景色怡人。阳光泄在树上、水面上,闪耀着点点光影,微风送来阵阵清香。均价16000元。

Hash:590c164adbb09d8dedfd1919c33fee8de00054bb

声明:此文由 佚名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