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黎锦景点 非物质就不清楚了[汗][汗]

  黎族舞蹈的“活化石

《黎族打柴舞》起源于三亚崖城镇郎典村,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打柴舞是黎族最古老、最受欢迎的舞种之一。黎话“转刹”,起源于古崖州(今三亚市)黎族丧葬活动,系黎族古代人在去世时用于护尸、赶走野兽、压惊及祭祖的一种丧葬舞。
  当代黎族村寨有一丧葬法叫“旱赛”。

打柴舞是黎族舞蹈的“活化石”,承载着黎族的信仰观念、社会历史等丰富深刻的文化内涵;它有一整套固定的打柴方法、招式和招式专用名词,讲究舞者的胆量和身手敏捷,为文艺创作提供了原生态的素材,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黎族打柴舞》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文化等价值。

崖州民歌千年传唱

民间音乐《崖州民歌》也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崖州民歌发祥于古崖州南部沿海地区,起源在明代以前,演唱语言为海南话崖乐方言,崖州民歌记录着历史事象、时政风云、历史文化和劳动人民的生活情景,反映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传授各种社会知识等。
  内容几乎涵盖了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与天涯传统文化、乡情民情、教育礼仪、社会形态、生产发展以及每个时期的文化息息相关,紧紧结缘。 崖州民歌对研究历史、社会、民俗、教育、文化、艺术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黎族织锦美轮美奂

三亚地区的黎族属于哈方言区,是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的重要分布区。
  三亚古称崖州,棉花及棉纺织品称吉贝,历史上精美的“广幅布”、“盘斑布”、“食单”、“崖州被”等就出自古崖州黎族妇女之手。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包括纺、染、织、绣四大工序。纺纱,即把棉花脱子、抽纱,把纱绕成锭。染色,黎族传统的染料有植物染料、动物染料和矿物染料三种。
  织布,用踞织腰机进行织布,腰机简单轻巧,容易操作。刺绣,黎族的传统刺绣有单面刺绣和双面刺绣两种。刺绣的技术可根据针法、绣法和面料分为三个层次,把绣法、色彩、图案三者结合为一体。刺绣工艺精湛,图案朴实自然,富有独特的民族艺术风格。黎族织锦图案有8大类100多种花纹图案。
  

水上人家的“演唱会”

三亚住着一群疍家人,他们以捕鱼为生,长年在水上生活,每每捕鱼归来,水上居民喜爱唱“咸水歌”就是“疍歌”,疍家人便开起自己的小型“演唱会”,用他们的方言唱起疍歌。

疍歌分布在三亚的南边海村、榆港村等4个港口渔村,是省第 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疍民演唱疍歌的语言为粤语疍家话,起源于古代三亚西南沿海港口疍民聚居地,经过历代民间艺人加工改造并传唱至今。

疍歌记录着历史事象和水上居民的历史文化、生活情景等内容,它为音乐创作提供借鉴,是研究海南民歌史和中国音乐史的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资料。
  

民间手工技艺《黎族原始制陶》、民间舞蹈《苗族三元舞》被列为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民间手工技艺《黎族钻木取火》是三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民间手工技艺《黎族原始制陶》、民间舞蹈《苗族三元舞》被列为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民间手工技艺《黎族钻木取火》是三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Hash:090e33d4a6b797cc3e9a7989b3eca961be035974

声明:此文由 谢绝崇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