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三孔

导读:曲阜三孔 一、曲阜市三孔历史背景 二、曲阜市三孔介绍

一、曲阜市三孔历史背景

曲阜孔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孔子逝世的第二年,即周敬王四十二年(鲁哀公十七年,前478年)。宗庙规格按照周代礼制规定:“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无庙。”士与大夫的庙设定在其住宅东侧,与住宅同为一大门之内。孔子在鲁国从政时,最高任过“大司寇”,但在其周游列国回国之后,一直未重新从政,所以论其身份,仍为“布衣”。

后人为其立庙,实际上有所不同于常礼。最初的立庙是为了追慕悼念孔子,将孔子生前所穿过的衣物、乘过的车、用过的琴等遗物收集于孔子生前故居内,做以纪念。此时的孔庙布局尚无记载,只能按常理推测为庙屋三间

建国之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20世纪50年代,祭孔基本取消,但对曲阜孔庙进行数次局部修缮。1957年,山东省人民委员会将孔庙公布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1959年,曲阜对外开放。1961年,孔庙被中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二、曲阜市三孔介绍

一、孔庙

孔庙位于曲阜市神道路,地处南马道街口,是著名的“三孔”(孔府、孔庙、孔林)之一,又被称为“至圣庙”,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祭祀春秋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庙宇 ,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壮丽、金碧辉煌,极具东方特色,被誉为“天下第一庙”,1994年,与孔府、孔林一起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与北京故宫、承德避暑山庄并列为中国三大古建筑群。

孔庙始建于公元前478年,即孔子死后的第二年,是鲁哀公将孔子的故居改建而成,当时只有3间房屋,里面供奉孔子的衣冠礼器等,自西汉以降,历代帝王对其进行了十多次重修、扩建,至清代雍正年间,才达到今天的规模,以南北为中轴,分左、中、右三路,九进院落,长630米,宽140米,共有有殿、堂、坛、阁460多间,门坊54座,“御碑亭”13座,院内苍松翠柏、排列森然,殿宇楼阁、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气魄宏大,威严壮观。

二、孔府

孔府,又称“衍圣公府”,位于曲阜市鼓楼西街,是孔子嫡系后裔长期居住的府第,由历代帝王不断加封、修建,最终形成了官衙与内宅合一的典型建筑,被誉为“天下第一家”。历代封建王朝在推崇孔子 的同时,也泽及孔子的后代。自汉代起,历代王朝无不尊崇孔子,对其嫡系后裔眷顾备至,优渥有加。宋仁宗至和二年封孔子四十六代孙孔宗愿为衍圣公,徽宗时封为世袭衍圣公,衍圣公这个称号一直持续下来,金、元、明、清代代沿袭。

现在的孔府基本保留了明、清两代的建筑,占地面积约为240亩,以东、中、西三路布局,分为前后九进院落,共有厅、堂、楼、轩等各式建筑480余间,其中中路为主体建筑,前为官衙,设有大堂、二堂、三堂,管勾厅、百户厅、知印厅、掌书厅、典籍厅、司乐厅等厅房,称为“三堂六厅”,官衙之后就是孔府的内宅,设有前上房、前堂楼、后堂楼、后五间等,再后面就是孔府的后花园,有牡丹池、铁山荷花池、凉亭,以及“五柏抱槐”等景致。

三、孔林

孔林位于曲阜市林道路,地处曲阜城北林门路口,又称至圣林,是孔子及其家族后裔的墓地。公元前479年,孔子葬于此地后,两千多年来其后裔接冢而葬,至今林内已约有十万余座坟冢,是我国规模最大、持续年代最长、保存最完整的一处氏族墓葬群和人工园林。整个孔林周围垣墙长达7.25公里,墙高3米多,厚约5米,总面积为2平方公里,比曲阜城要大得多。这里既可考春秋之葬,证秦汉之墓,又可研究我国历代经济、文化发展和丧葬风俗的演变。

孔林还可称为是一座天然植物园。相传孔子去世后,“弟子各以四方奇木来植,故多异树”,林内现有各类古树名木10万余株,上千类花草树木,争相斗艳。孔林又称得上名副其实的露天博物馆。在万木掩映的孔林中,碑石如林,石仪成群,各种墓碑、题记4000余块,石仪、门坊300余座。除一批汉碑移入孔庙外,林内尚有李格非、吴宽、黄养正、严嵩、孔尚任、桂馥、翁方钢、何绍基、阮元、施润章、康有为等人士及孔子嫡系后裔题写的墓碑文。

Hash:2371da971c5d76eade4878842ebddf944254ad7e

声明:此文由 佚名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