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的标志 全域旅游标识
1. 全域旅游标识
九寨沟熊猫园正式开园,标志着“世界只有一个九寨沟,九寨沟不只有九寨沟”全域旅游新格局闪亮登场。九寨沟熊猫园、甘海子、神仙池、甲勿海、白河金丝猴自然保护区、大录古藏寨、柴门关......散落在九寨大地的一个个美丽景点,由此串珠成线、串联成片,以全新的姿态擘画全域旅游新蓝图,为这片热土注入强劲的发展动力。
2. 全域旅游标识设计
西安荣辉标识牌设计制作厂介绍,全域旅游标识系统是一条有机且符合旅游发展规律的“线索”,它能串起全域与旅游相关的各种“珍珠”(项目、业态以及其他相关元素),给城乡空间“戴上一条美丽的项链”,实现全域旅游发展的创新突破。
对于“创新全域旅游标识系统设计”问题,可以通过以下六个思路参考。
一、5A水平标识系统:创造旅游景区城乡空间
将5A级旅游景区标识系统规划设计的若干思路应用于全域旅游范围,按照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标准,要求各种引导标识(包括导游全景图、导览图、标识牌、景物介绍牌等)便于旅游者顺利完成全域旅游,提高休闲游览质量,提高城乡空间的精细化程度,打造美丽城区、美丽乡村,打造全域大景区,将全域空间以精细贴心的方式展现在游客面前。
具体而言,各种引导标识规划设计要求:外形精美别致,特色突出,艺术感和文化气息浓厚,烘托全域整体环境;选材具有较高档次,具有生态性,与环境相协调;信息内容完善,根据区域位置使用中英及其他外文对照;位置安排合理。
二、主题文化标识系统:创造旅游文化城乡空间
茫茫大地上的每一寸土地都有它的神与灵”,文化是全域空间的灵魂,是体现地区差异性的关键所在。
全域旅游标识系统要成为特定的视觉符号,是区域形象、特征、文化的综合浓缩,要求凝练旅游文化背景,按照本地文化演绎出旅游故事,将旅游故事应用到全域旅游标识系统规划设计当中。
并结合与主题相关的特色创意建筑物和构筑物、特色文化休闲功能设施和主题文化小品、环境艺术的点缀,以及主题文化活动,让游客感受具有鲜活灵魂的旅游城乡空间。
三、兴奋高潮标识系统:创造旅游体验城乡空间
在全域旅游标识系统规划设计中,一方面,标识系统要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使游客对当地旅游对象的形象、空间位置以及整体环境获得了解;另一方面,标识系统本身也是旅游吸引物,要作为城乡全域面貌和文化的代表,给游客带来具有独特印记的旅游体验。在这方面,英国伊甸园的旅游标识系统设计做得比较突出。
具体而言,旅游标识系统的规划设计是旅游体验设计中“视觉设计”的重要方面。旅游标识,要成为全域旅游体验设计中的一种兴奋点、高潮以及体验线索。总之,要像规划设计兴奋点 高潮旅游吸引物体系那样设计全域旅游标识系统。
四、二次营销标识系统:创造旅游惠民城乡空间
“二次营销”指对已经来到旅游目的地的游客再次进行的营销。
全域旅游标识系统不仅仅局限于对游客在旅游交通上的引导,还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对已经来到旅游目的地的游客进行旅游消费行为的合理引导,开展全域旅游“二次营销”。
全域旅游“二次营销”标识系统,针对各个具体的旅游消费项目,以游客所在位置附近的旅游消费项目为主,突出品牌旅游消费项目,对游客进行信息传递,在交通站场等游客停留时间较长的地点,要重点配置面向游客空余时间注意力的旅游“二次营销”标识系统,可以进行广告、媒体资源经营。
五、居旅和谐标识系统:创造旅游融合城乡空间
城乡空间,既是本地居民生活工作之所,也是外来游客旅游休闲之处。全域旅游标识系统同时具有两种功能:一是为本地城乡居民日常生活提供便利;二是向游客全面呈现本地旅游信息,为游客提供便捷服务。
全域旅游标识系统的规划设计应以创造居旅和谐空间为目的之一。在全域旅游标识系统的规划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在旅游发展和城乡发展中不同利益主体的诉求,如引导居旅分流;同时,全域旅游标识系统的规划设计方案,也宜有社区参与程序,要让本地居民接受、喜欢这些旅游标识。
六、无限创意标识系统:创造旅游超越城乡空间
将无限创意注入全域旅游标识系统的规划设计之中,要通过巧妙构思、不懈创新,打破传统思维的桎梏,从时间、空间等各种角度深入研究,设计出想象力丰富、充满情感、真正打动人心的旅游标识,并要恰如其分地表达区域特点,使旅游标识与区域特征生出水乳交融的共鸣,在人们心中留下地标性印象。
3. 全域旅游标识标牌
这是一个开放式公园。这里全域禁止游泳等行为,警示标牌都是看得到的。公园的开放时间是8:00到17:00。
远香湖公园湖景步道全长 1.96 公里,远香湖畔湖景健康步道,绕湖一圈不足2km,适合初跑者练习,也适合大咖们刷圈。路线风景优美,一路跑过保利大剧院,穿过林荫道一侧有嘉定最美图书馆。晨跑能看到晨光映照下波光粼粼的远香湖,夜跑能看到湖畔灯光下艺术的大剧院。
4. 全域旅游标识图片
神山村将神山与八角楼、象山庵、黄洋界、红军被服厂、红军练兵场等景区景点串联起来,形成旅游精品线路,融入井冈山全域旅游。
神山村位于井冈山市茅坪乡东北面,黄洋界脚下,地貌以低山丘陵为主,平均海拔800多米,耕地198亩,山林4975亩。
5. 全域旅游景区标识标牌
第一条 为了 入推进农村改厕工作,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品质,根据有关法律规定,结合本省实际,作出本决定。
第二条 本决定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农村户用厕所、公共厕所的改造、新建和维护管理。
第三条 农村改厕工作应当坚持政府引导、农民主体,规划先行、统筹安排,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建管并重、长效运行,示范带动、整村推进的原则。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厕所改造、新建和维护管理工作。
省人民政府负责编制规划、明确目标、完善政策;设区市人民政府负责协调督导、制定配套措施;县级人民政府负责做好项目落实、资金筹措、推进实施;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工作。
村民委员会协助做好农村改厕宣传发动、组织协调、施工监督、维护管理等工作。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农村改厕工作协调机制,综合运用行政、法治、经济、科技、教育等手段,推进农村厕所改造、新建和维护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农村、卫生健康部门统筹推动农村改厕工作,住房和城乡建设、文化和旅游、发展和改革、财政、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共同做好农村改厕工作。
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当加大对农村改厕工作的宣传力度,鼓励组织开展农村“厕所革命”公益宣传活动,多层次、全方位宣传农村改厕的重要意义,加强对厕所日常使用管护、卫生健康等知识的教育普及,提升农民卫生文明和环境保护意识。
第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当地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经济水平、农民生产生活习惯等因素,结合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全域旅游、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等规划,按照村庄类型,突出乡村特色,体现风土人情,因地制宜编制改厕专项方案,明确年度任务并组织实施。
第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改厕资金纳入本级一般公共预算,统筹相关渠道资金,重点支持厕所改造、新建、后续管护维修、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等。各级财政应当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方式,引导农民主动改厕。
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投入,推动建立政府补助、用户付费、市场化管理的运行维护机制。
第九条 县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农村户厕卫生规范标准施工建设,依照有序推进、整体提升的要求,按时完成农村改厕任务,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
第十条 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结合本地地理、气候、生活习惯等特点,因地制宜确定改厕模式。鼓励探索使用改厕新模式。
鼓励农村户厕退街、进户、入室。在城镇污水管网覆盖村庄、配建污水处理设施的重点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内村庄和新型社区,优先采用节水型水冲式厕所,建立粪便管网集中收集处置系统;在气候条件适宜的平原区、浅山区,可选择使用三格化粪池式、双瓮漏斗式厕所等模式改造;在高寒缺水地区,可选择使用粪尿分集、双坑交替式厕所等模式改造。农民新建住房应当配建卫生厕所。
第十一条 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在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 心、中小学、集贸市场等公共场所,以及中心村等人口较集中区域建设农村公共厕所。根据需要在城乡结合部、公路沿线乡村和乡村旅游景点建设公共厕所。公共厕所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标识和导向牌。
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对农村公共厕所用地、用水、用电及后期运维管护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第十二条 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农村公共厕所服务规范标准,鼓励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提升公共厕所管理水平。农村公共厕所实行属地管理,建立规范化的运行维护机制。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拆除公共厕所。确因村庄改造、道路拓宽等公共利益需要拆除的,应当遵循拆一补一、就近建设原则,不得减少现有公共厕所数量和建筑面积,不得擅自占用或者改变公共厕所使用性质。
第十三条 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统筹推进厕所粪污分散处理、集中处理或者接入污水管网处理,逐步在人口居住相对集中的地区建设与当地人口规模相适应的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农村厕所污水集中处理。
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粪液、粪渣等进行集中收集、清运、处理、利用,积极探索粪污肥料化、污水达标排放等经济实用技术模式,推行沼气发酵、堆肥和有机肥生产等方式,推动农村厕所粪污减量化、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第十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通过政策鼓励、资金投入支持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和厕具设备生产企业研发适合农村实际的卫生厕所新技术、新产品。加大对厕所建设材料、除臭杀菌、智能管理、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等科技研发。强化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村卫生厕所新技术新产品展示交流活动。
第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主管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农村改厕质量管理制度,加强厕具设备采购和施工质量巡查与指导监督,确保工程质量。
第十六条 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长效管护机制。组织开展农村厕所建设和维护相关人员培训,引导当地农民组建社会化、专业化、职业化服务队伍。鼓励乡(镇)、村设立农厕服务站(所),负责厕所维修管护等工作。
第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农村厕所改造和运行维护的监督检查,建立农村改厕信息化台账,对改厕户信息、工作进度、施工过程、检查验收等环节进行全程监督,实现逐村逐户精准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农村改厕纳入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检查范畴,建立群众监督机制,实行改厕信息公开,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
第十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尊重农民意愿,引导农民投劳投物,主动参与农村改厕工作。
村民委员会应当引导和推动将村民主动改厕、文明如厕等事项纳入村规民约。
第十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农村改厕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和奖惩制度,对在改厕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十条 违反本决定未依法履行职责的,由其上级机关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由相关机关对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处理。
第二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改厕情况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报告。
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应当采取执法检查、代表视察、专题调研等多种方式对农村改厕工作进行监督。
6. 全域旅游标识颜
马路上红黄蓝三条实线代表是旅游观光线路的意思,也可以称为“彩虹公路”。但是,不管实线颜色怎样,实线的地方汽车是不能跨越的。彩虹公路在江苏常州市溧阳市一条全长300公里的旅游道路,彩虹色斑马线、小清新景观设计,行驶在这条路上心情都无比的舒畅。在常州众多公路里,彩虹公路的颜值算是不错的。它以路引景,为景串线,一路驶过,仿佛在“画中游玩”。彩虹公路是“溧阳1号旅游公路”,全程300公里,以“三山两湖”为中心,实现了与高铁、高速公路、客运枢纽等“快进”系统与“慢游”系统进行无缝衔接。同时,也将溧阳全域内各景区、度假区、200余家“农家乐”、采摘园等各类乡村旅游景点串起来,真的是值得去游玩的好地方。依托这条最美公路,溧阳市真正构建起了“大旅游”格局,带动了各个产业的发展,这条路对经济的发展是有重要意义的。这种模式应该被效仿,也可以在其它城市实施,也有可能取得不错的效果。
7. 全域旅游标识标牌招标
开展党史教育学习以来,天津市交通运输委将打造美丽乡村示范路作为 " 我为群众办实事 " 的重要举措之一,组织推动各区开展美丽乡村示范路创建工作。今年以来,指导各区将美丽乡村示范路与乡村振兴战略充分融合,按照夯实公路基础、美化路域环境、提升出行品质、助力乡村振兴的工作思路开展示范创建工作,2021 年计划在 10 个涉农区创建 26 条美丽乡村示范路,较 2020 年增加 10 条,示范效应进一步提升。
中心大道位于津南区小站镇,是今年津南区打造的一条美丽乡村示范路,公路连通津港公路与汉港公路,服务拐子沟、二道沟、铭洋湖、四道沟等几个村的村民出行。这条公路作为小站镇马厂减河以南地区唯一一条贯穿东西的乡村公路,是这个地区 " 村村通公交 " 的必要保障道路,也是小站镇打造全域旅游的主要轴线。这条路原来车流量大,但宽度仅为 3 至 5 米宽,承载能力不足,路况较差,没有路灯,不符合公交通行条件,无法满足百姓出行需求。
津南区交通运输局按照市交通运输委的美丽乡村示范路创建的要求,对这条公路进行提升改造,打通从津港公路与汉港公路的联系,实现小站镇 " 十分钟交通圈 "。这个工程项目按照三级公路标准提升改造,路面拓宽至 8 米,增设交通标志、标线,完善信号灯、电子警察监控等设施,设置公交站点,穿村段采用花砖硬化人行道,因地制宜完善道路周边绿化,设置路长制公示标牌及 " 四好农村路 " 宣传牌。目前工程项目已经接近完工。
沿线南付营村村民说:" 以前村里这条路从这头到那头都没有路灯,人们出来进去很不方便,现在路灯亮大伙都觉得又安全又方便,道路宽了,行车太舒适,太安全了。" 沿线村民自发设置了 " 拥护政府修路,造福百姓一方,建设美丽乡村、群众喜 气洋洋 " 宣传标语,表达喜悦的心情。
近年来,美丽乡村示范街镇、示范路的创建力度持续加大,创建工作亮点突出、成效显著,不仅解决了群众出行难题、运输难题,还助力村民脱贫致富,提升人居环境。" 我们将积极探索发挥好乡村公路示范引领作用,持续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着力在落实好民心工程、推动农村公路路长制方面下功夫,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市交通运输委建管处处长韩福前说。
8. 全域旅游标识图
旅游全景图内容要求需要标识出主要旅游吸引物及旅游公共服务设施的位置,包括旅游集散中心、旅游主题线路、旅游风景道、旅游景点、乡村旅游点、重要城市游憩区(点)、旅游厕所、高速公路出入口、停车场等,并明示咨询、投诉、救援电话等。在旅游集散中心位置显著处、重要通景旅游公路入口、核心旅游吸引物入口处、核心城市休闲商业街区等游客主要集散场所配套设置全景图或下载二维码服务,为旅游者提供全域旅游信息服务。
旅游导览图是以景点为中心,向外辐射一定范围内的全域全景图,引导游客去下一站游览。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旅游风景道、城市绿道、旅游休闲道以及其他城市或乡村旅游新业态集聚区等核心旅游吸引物入口位置显著处必须设置旅游全景导览图。
旅游吸引物全景导览图须按照国家A级旅游评定标准细则要求制作,所有图形符号要遵循《公共信息标志用图形符号》(GB/T 10001)要求。
9. 全域旅游标识标牌建设方案
不需要。
这是一个开放式公园。这里全域禁止游泳等行为,警示标牌都是看得到的。
公园的开放时间是8:00到17:00。
远香湖公园湖景步道全长 1.96 公里,远香湖畔湖景健康步道,绕湖一圈不足2km,适合初跑者练习,也适合大咖们刷圈。路线风景优美,一路跑过保利大剧院,穿过林荫道一侧有嘉定最美图书馆。晨跑能看到晨光映照下波光粼粼的远香湖,夜跑能看到湖畔灯光下艺术的大剧院。
10. 全域旅游标识牌安装工程招标公告
浦南镇旅游坚持文旅融合、完善配套、“旅游+”的创新发展之路,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年年增长,走出了一条集约高效、特色鲜明的镇域旅游发展路子。
浦南镇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天然的自然资源优势,既有以颜涵为代表的中国版画文化,又有以刘一麟医学博士为代表的医学文化。以文化为依托,挖掘名人效应,浦南镇开发了富安名人故里文化旅游区。依托独特的自然生态资源,浦南镇重点建设江浦村旅游度假区和龙浦大道沿线生态农业观光走廊。江浦村被评为省级3A级景区。
打造全域景观的生态环境。树立“乡村即风景、人人即风景”的人本发展理念,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创建美丽乡村。全镇开展了畜禽养殖整治、环卫一体化、路域美化绿化等环境治理工程,全力打造“最美路上风景”。
以“宜业宜居宜游”“月光小镇”建设为主线,从旅游公共服务的“毛细血管”和“微循环”入手,大力优化旅游服务发展环境,构建“人人都是旅游形象、处处都是旅游 形象”的全域旅游服务环境。
构建“快旅慢游”的交通网络。按照旅游发展交通先行理念,积极推进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实施了临洪生态大道、新浦大道、龙浦大道、包青路、新沭河环线等6条旅游道路建设。将全镇主要景区及旅游村串点成线,沿新沭河、太平出海口建设的绿道、骑行游慢道成为当地居民和外来游客休闲放松的好去处。
健全“精旅精游”的公共服务。游客满意度的提升离不开规范精细的旅游服务,而全域旅游服务体系的打造离不开标准化。浦南镇从标准化建设入手,着力健全旅游服务设施配套。根据旅游公共信息导向系统设置标准,在旅游主干道、景区周边,新增30块旅游交通指示牌。
“旅游+”引领产业融合,充分拓宽了旅游发展外延。“旅游+农业”,实现集瑞园由农业园区向休闲养生农旅融合园区的转型升级,得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为集农业观光、精品采摘、冷水鱼观赏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型精品项目。新浦大道、龙浦大道、新沭河、临洪湿地等成为两河两路乡村旅游带状集群,发展了官阳村、龙浦村、江浦村、汪新村、草舍村、新湾村等以休闲采摘、观光农业为特色的旅游特色村,直接带动农民就地增收、农产就地增值、农民就地就业。“旅游+工业”,坚持厂区就是景区、产品就是旅游商品,重点打造了天马、指尖商城等3处省级工业旅游示范点,着力打造新型工业休闲体验游。
全域旅游服务人数 全域旅游发展服务中心 全域旅游
1. 全域旅游发展服务中心
在创新发展方面,全域旅游是发展理念和模式的创新,也是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发展全域旅游,还需要推动全域旅游的发展,拓展区域旅游发展空间,培育区域旅游新的增长极,构建区域旅游产业新体系,培育区域旅游市场新的主体和新的消费热点。
全域旅游是促进协调发展、提高发展质量的有效载体,有利于全面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协调供求关系;有利于促进区域特色发展,促进景区内外协调。
2. 全域旅游发展服务中心是干嘛的
9月8日对外开放的,只是在农历8月1日前一天不对外开放
关于为维护南岳衡山景区农历八月初一(2022年8月27日 周六)旅游秩序和公共安全,确保游客健康出游、安全出行,现将有关事项通告如下:
一、景区开放和交通组织相关事宜
1、南岳大庙农历七月二十九晚不对外开放,开放时间为农历八月初一早上6:00至下午18:00。
2、全域旅游服务中心农历八月初一开放时间为早上5:30至下午17:30(景区车辆运行时间与全域旅游服务中心开放时间同步)。
3、中心景区(山上景区)农历七月二十九晚景区车辆营运至晚上19:00,夜间不营运;交通管制时间为农历七月二十九晚22:00至次日18:00,期间禁止机动车辆通行。
4、中心景区(山上景区)龙凤卡口、莲塘卡口七月二十九晚18:00至八月初一18:00暂停对外开放。
3. 全域旅游游客服务中心
它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进行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
简单来说,全域旅游就是一种主人翁发展理念,并开始自觉地用“旅游学”的视角来审视旅游的本质和内容,从而构建旅游学科体系。
主人翁意识是指旅游在发展过程中要主动融入中心,纳入主流。多年以来,业界一直强调“旅游服从大局”,后来讲“旅游服务大局”,实际上无论是服从还是服务,都是在将旅游边缘化,都是作为客人在听从主人的吩咐。
现在全域旅游要求“旅游构建大局”,当然,是指旅游要做“主人”。目前形势下,一要服务工业化,二要促进城镇化,三要推动国际化,四要拉动新农村建设,五要改变人们生活状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以后旅游作为“主人”还要考虑得更多更广。
4. 促进全域旅游
"全域旅游"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以"全域旅游"的理念指导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将有利于各行各业统一发展目标。以旅游为导向,文物保护、旅游开发和城镇建设同步推进,对国土资源整理、资金投入整合也大有好处。统筹各方力量,全域发展旅游事业,旅游业将成为一项民生工程。
二、以全域旅游理念指导旅游业发展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旅游可以加快城乡之间的互动融合和统筹发展,可以促进民族之间的互动交流,用“全域旅游”的理念来指导一个区域内的旅游业发展,在布 上将更为合理。
(一)战略规划上的必要性
截至目前,我国有184处5A级旅游景区;12 163家星级饭店(其中四星级酒店2 424家、五星级酒店808家),在第二季度的营业收入合计为514.11亿元。但尽管如此,我国的旅游业仍存在散、小、发展不均衡、亮点不多的问题,没有形成核心竞争力、品牌影响力。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国旅游缺乏一个统揽全局的总体规划,对旅游发展的战略定位没有清晰的思路。因此,我们要借用专家和群众的智力,通过编制规划,明确定位,理清发展思路,确定实施路径,避免在发展道路上走弯路。因此,把“全域旅游“提升到战略定位的层面上十分必要。
(二)行业转型升级上的必要性
第一、二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已到了一个层面,只有第三产业的空间还未全面发挥出来。
据国家信息中心旅游规划研究中心课题组2015年7月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2014两年旅游产业对GDP直接贡献都超过7%,旅游产业对GDP综合贡献都超过10%;旅游产业间接带动增加值超过15 000亿元,对GDP增长拉动点数在1%左右,对GDP增长率贡献超过10%;在间接带动各产业中,对第三产业的带动作用最大,其次是第二产业、第一产业。其中交通运输、住宿、旅游购物、餐饮等四个行业对旅游业增加值贡献近90%。
发展全域旅游是旅游业长远发展的需要,是大众消费升级的需要,是我国一、二、三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是稳增长保运行拉动投资消费的需要。
(三)旅游者需求上的必要性
旅游消费需求是多样化、个性化的,全域旅游发展要适应城市群发展的需要、适应交通快速发展的需要,达到道路建设风景化、交通体验休闲化、环境影响最小化的效果;要利用“互联网+”把智慧旅游项目包装成大项目,从交通和信息上最大程度地方便游客,从而带动投资。
全域旅游对生产要素的配置,更能发挥旅游的导向作用!如果我们工作的重点仍然局限在景区景点,资源配置、效率提升和宏观效果都会受限。要用全域旅游的概念,布局旅游产业发展,发挥全域旅游对生产要素布局的导向作用。”只有通过全域旅游才能合理配置资源。旅游发展到现在的规模水平,对资源的需求已不再局限于景区景点。
三、以“全域旅游”指导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
旅游业涵盖了多个层面,荟萃了古建筑、陶瓷、民俗、宗教和边塞等多种文化,具有不可限量的开发价值。
(一)“游”
有数据显示,未来20年,我国人均GDP将超过1.5万美元,50%以上的居民进入中等收入之列。如果居民人均年出游超过5次,全国旅游市场规模将超过70亿人次,旅游将成为大多数人的普遍性消费。
(二)“住”
我国现有12 163家星级饭店(其中四星级酒店2 424家、五星级酒店808家),在2015年第二季度的营业收入合计为514.11亿元。此之还有众多的民宿,为我国旅游出行提供了稳定的保障。
(三)“行”
中国旅游研究院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旅游市场实现平稳增长,国内旅游36.11亿人 ,同比增长10.67%;中国出境游市场首次过亿,达到1.07亿人次,已连续两年成为世界排名第一的客源地,同时也是世界最大的出境游消费国。预计2015年,出境游人次同比增长16%以上,客源将进一步向中西部地区、二三线城市乃至农村地区延伸。
(四)“旅游+”
“旅游+”是指充分发挥旅游业的拉动力、融合能力及催化、集成作用,为相关产业和领域发展提供旅游平台,插上“旅游”的翅膀,形成新业态,提升其发展水平和综合价值。在此过程中,“旅游+”也有效地拓展旅游自身发展空间,推进旅游转型升级。
长期以来,关于旅游的认识停留在简单的消费层面,旅游同样是增强国民幸福感、提升国民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的新增长点;是优化区域布局、统筹城乡发展、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新增长点。
推进“旅游+”,对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就业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一业促五化”,有利于推进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网络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发展生态化。
全面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将有利于各行各业统一发展。以旅游为导向,文物保护、旅游开发和城镇建设同步推进,对国土资源整理、资金投入整合也大有好处。统筹各方面力量,全域发展旅游事业,旅游业将成为一项民生工程
5. 全域旅游发展服务中心是什么
1、南岳大庙农历七月二十九晚不对外开放,开放时间为农历八月初一早上6:00至下午18:00。
2、全域旅游服务中心农历八月初一开放时间为早上5:30至下午17:30(景区车辆运行时间与全域旅游服务中心开放时间同步)。
3、中心景区(山上景区)农历七月二十九晚景区车辆营运至晚上19:00,夜间不营运;交通管制时间为农历七月二十九晚22:00至次日18:00,期间禁止机动车辆通行。
4、中心景区(山上景区)龙凤卡口、莲塘卡口七月二十九晚18:00至八月初一18:00暂停对外开放。
全域旅游规划的关键技术点是什么? 全域旅游
关键点一: 全面评判全域旅游发展现状
首先必须在对区域外部发展环境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对区域内部全域旅游产业发展要素和资源进行重新梳理和评价,对诸如区域社会经济基础和发展环境、旅游产业发展基础、产业发展能力要素以及相关限制性因素等进行系统研究和评价,重点对区域旅游资源进行全面挖掘、提炼和整合,进一步提升已开发类旅游资源价值,积极挖掘潜力型的资源,整合其它高价值类的产业资源,通过对全域不同类型资源的全面梳理和分析,并进行重新评价,进而明确全域旅游核心产品的发展导向,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形成全域资源高效联动开发的格局。现状评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全域经济发展基础评判,包括区域宏观经济现状、经济发展总体趋势、产业结构、服务业内部结构、固定资产投资结构、社会消费结构、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等重要因子的分析与研判。
2、 全域旅游产业发展基础评判,包括游客量、旅游收入、客源结构、消费
水平等基本旅游指标,并进行相关横向纵向比较;同时对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现有格局、主要景区景点发展现状、传统产业六要素的发展现状及集聚程度等方面的分析与评判。
3、 全域旅游资源条件评判,包括旅游资源综合现状、观光资源、度假资源、
文化资源、产业资源,重点对区域特色旅游资源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并对区域旅游资源进行总体评价和研判。
4、 全域旅游发展保障能力要素评判,包括产业保障能力、交通保障能力、
市场拓展能力、政策保障能力、土地指标保障能力、文化传承能力、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地方运营管理能力等的分析。
5、 限制性因素评判。包括次生地质灾害评价、生态保护限制性开发分析、
工业对旅游限制性空间分析、农业产业发展空间分析、建设条件适宜性总体评价等。
关键点二: 明确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和产业布局
要构建全域旅游,必须在对区域外部发展环境和内部发展条件进行全面研究的基础上,从全域旅游和旅游目的地两个维度对发展条件进行重新诊断,一方面结合现状,对照全产业参与、全要素投入、全空间整合、全季候活动、全旅游体验、全社会受惠等六大特征进行定性评价;另一方面要结合国际国内旅游目的地评判标准进行体系评估,以量化打分形式确定区域全域旅游和旅游目的地建设的差距,进而明确全域旅游规划的重点任务。
要确定全域旅游发展战略与定位,还需要运用SWOT分析模型进行战略选择,进而推导出区域旅游发展的总体战略,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区域产业发展的战略导向,形成区域旅游产业的总体定位,确定旅游产业发展的目标,并从形象塑造、域面聚集、功能重构、产品优化、产业重组等五大方面制定具体发展策略,构建形成区域品牌形象、多元产品体系、产业体系和三次产业融合模式;并结合区域资源分布特征、资源特色、产业格局、村镇结构体系划定全域旅游功能板块,形成多个旅游产业集聚板块,通过明确各功能板块之间的空间关系、产业要素配比关系、功能协作互补关系,以及各板
内部的产品体系、空间结构组成等,从而引导旅游产业集群集聚发展。
关键点三:塑造核心吸引物并明确功能空间划分按照全域旅游战略定位
结合产业功能布局,进行分区布局规划,分别对每个功能片区的公共吸引物集聚区域(含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国家湿地公园、地质公园、世界遗产等所在区域)、限制开发区(农用地、滩涂、草地、林地等生态脆弱的区域)、优化发展区(城镇、村庄、度假区及具备建设条件的荒山、荒坡、荒涂等区域)等空间进行划分,重点划定区域边界,界定土地性质和条件,分析片区空间结构,确定片区的重点开发空间,并进行片区旅游生产要素配置。各功能片区内容重点在片区核心吸引物如何构建、新增项目如何融合与引领、原有项目如何提升、片区旅游业态如何配置、环境承载力如何计算、公共服务设施如何配套等。
关键点四:全面提升全域旅游服务体系
服务体系规划是全域旅游规划的重要内容,通过全域规划,以“多规合一”方式构建区域旅游服务体系,推进“全域旅游”理念统筹、引领、整合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村镇体系规划、交通规划等专项规划,以旅游业为主导来进行结构调整和资源配置。
1、重点对区域住宿、餐饮、购物、娱乐、休闲、保健、康体、旅游信息系统等服务设施的系统规划,完善区域旅游服务体系,全面构建区域的户外运动体系、自驾车体系、绿道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
2、通过全域产业要素布局来调整土地利用方式、土地指标配置、土地划拨时序。
3、通过旅游廊道建设和提升,结合全域交通规划,对旅游廊道调整道路结构、密度、形式,控制和引导廊道沿线两侧环境、风貌、建设尺度和形式。
4、通过对旅游建设项目用地资源、环境、边界、景观视线的管控,达到资源合理保护、适度开发的引导作用。
5、通过村镇体系建设引导规划,包装打造一批旅游主题镇、旅游特色村,引领全域旅游特色名镇名村景观化、差异化、主题化发展。
关键点五:重点确定近期行动计划
全域旅游必须结合区域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的期限,近远期结合,重点确定近期实施行动计划和启动性项目,以便于政府决策、招商引资和项目落地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