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农资行业不好干,可是农资还是会涨价,是这样吗?为什么?

一哥“供销社人说供销社事”之――改革之痛话农资

农资供应是供销社传统的经营业务,在计划经济及改革开放初期撑起了供销合作经济的半边天,时至今日,一路看好的农资经营缘何越走越窄?其出路又在哪里?笔者有一己之见分享。

一,农业“产量”的极大需求助推了农资行业的兴旺,改革开放初期,农村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广大农民为国人“吃得饱”而促使土地生产能力最大化,政府县县建化肥厂,供销社村村建农资店,化肥县域调控价格统一,化肥企业、供销社在此期间完成了一次飞跃。

随着整体化肥企业产能过剩之后,小的化肥企业渐次下马,供销社化肥经营阵地由各级农资公司一家独大、上下批零网络畅通、乡村经营网点健全的经营体系受到严重冲击,社会资本渗入农资经营行业,是市场供过于求造成了农资市场的低迷期。

国家政策“三降一补”之后,明确了“化肥零增长”,人们的饮食理念也从“吃得饱”转向“吃得好”,一时间“绿色”、“无公害”、“有机”等概念铺天盖地,化肥农药似乎成了洪水猛兽,加之部分地区耕地减少,种植结构大面积调整,土地流转规模加大等因素,致使传统化肥生产企业大面积被淘汰,化肥经营企业苟延残喘,零售网点逐步萎缩,农资经营进入低谷。

二,面对农资总量需求的减少,建议农资经营企业(网点)要做到:1,经营规模化,要变传统的分散经营为向种粮大产、土地流转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实体提供规模定供,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联合采购等。2,供应多样化,要根据当地农业产业需求,供应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各类“小农资”。3,服务精细化,要从单纯的卖农资向卖服务转移,测土配方、测病配药当好“庄稼医生”,托管土地当好“农业生产管家”,领办参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当好“大掌柜、二掌柜”。4,组织体系联合化,组建地域农资生产、销售、服务行业联合体,打造大船好扬帆。

Hash:096e35b37a33e393d34fc1dbf2af1071f806a3b3

声明:此文由 Scarlett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