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的影视语言表现魅力何在?

长津湖》剧照

经历了几个月的沉寂后,“十一”长假的到来,令电影市场迎来反弹。这个假期最火的电影,非《长津湖》莫属。截至10月7日12时21分,《长津湖》累计票房突破31.69亿元,超过《我和我的祖国》累计票房成绩,暂列中国影史票房第10名。此前,《长津湖》已成为中国影史首部连续6天单日票房破4亿元的电影。

电影《长津湖》从时代叙事、历史再现、英雄史诗、平视化视角、传统与现代技术结合等维度,让我们重温并铭记了历史。长津湖依然在诉说,依然在见证。

长津湖长镜头与特写细节共塑宏大叙事

首先,多重叠置的长镜头撑起战争史诗般的宏大叙事。《长津湖》运用了大量的长镜头,展示雪山、长城、列车、荒滩、仁川港、部队调遣、坦克车队、轰炸机群、撤离败退的美军舰队、美军圣诞晚餐、冰雕连的冰洁群像等,或融合环境、或提升意境、或形成鲜明对比。烘托恢弘的战争场面、形成宏大叙事,成就了史诗般的电影。

其次,特写细节的精雕细刻成就了人物形象的塑造与主题的凸显。《长津湖》运用了许多特写镜头,刻画出许多细节来突出人物形象。火车站补给棉衣时的“红围脖”,是投给英雄七连的花环与嘉奖,是大后方给英雄七连的永恒的信念与希望。因为在中国,如果信念有颜色,那总是中国红。三次凸显连长伍千里手中七连“英雄谱”的名单,三次提及的英雄伍百里,是对抗美援朝志愿军战士不畏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咏叹;三次再现指导员女儿的照片,反映志愿军战士“保家卫国”的大主题。

长津湖音效技术结合平视化视角

再次,现代影视音效技术带来强烈震撼与冲击。《长津湖》长短镜头交相呼应,再现了抗美援朝战争史诗叙事,漫天的战火、硝烟、飞雪,荒滩、冰冻的长津湖,烘托恶劣的作战环境,形成了综合的视听震撼。特效音效营造、渲染再现了战火纷飞的长津湖战场的艺术真实。敌机的盘旋轰鸣声、坦克装甲车所到之处房屋的轰塌声、炮火的轰鸣、流弹的炸裂与总攻嘹亮的军号、冲锋的哨音、沂蒙小调形成强烈的对比,为情节的发展推波助澜。

最后,打造客观真实与艺术真实统一的平视化视角。《长津湖》以平视化视角,融客观真实与艺术真实于一炉,避免了战争的千人一面。如七连战斗前后掰手腕、打赌、戏谑新兵、新兵第一次见到尸体及躺在死尸旁的畏惧等,以新兵成长的视角平叙,不拔高,不概念化模式化,展现了客观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同样,想着战争结束后的归处、让土豆给新兵、死时唱起沂蒙小调等以老兵视角的平叙,塑造了以连队为家的有血有肉的老兵形象。

此外,《长津湖》也是三个导演及若干工作组传统与现代技艺的综合呈现。影片更有中国画风传统艺术手法的克制展现与运用。皴擦点染,皆成风韵。影片中有中国水乡的静美、有长津湖雪山的肃美,更有万里长城的壮美。

Hash:61093d547271b6f6f9a013661e842a9fd0d03751

声明:此文由 谢绝崇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