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高为什么要指鹿为马?如果他不这样做会怎样
导读:赵高为什么要指鹿为马?如果他不这样做会怎样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为何是鹿?
史墨千秋,让小墨带您来领略历史的魅力!
赵高这个人,野心是非常大的。他为了篡夺皇位,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如:篡改始皇帝遗诏、指鹿为马,排除异己、残害忠良、逼杀胡亥等等,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赵高的野心之大。而今天我们来探讨的问题就是赵高为何要指鹿为马?他不这么做会怎么样?
赵高指鹿为马的目的我们都知道赵高为了夺取皇位,可谓是用心良苦、煞费心思,而指鹿为马这一环是非常必要的。
因为赵高不知道当时的朝堂上能有多少人是站在自己身边的,有多少人是站在自己这边的。因此,他便想出了指鹿为马的办法来检验一下自己的威信,同时也可以摸清反对自己的大臣,并在日后的日子里将其杀掉,为自己篡取皇权扫清障碍。简单来说,赵高指鹿为马的目的就是为了检验自己的权威和排除异己。
如果赵高不这么做会怎么样?其实赵高不这么做的话,秦朝的命运也不会因此而发生改变,毕竟秦二世集团已经完全被赵高所操纵了。
李斯死后,赵高也名正言顺地当上了丞相,国家的大小事情,也基本上全是赵高一人说了算,这时的他也几乎成为了大秦的“太上皇”。
如果赵高不这么做的话,对他自己有没有什么实质上的影响呢?
往大了看,其实是没有什么影响的;但是往小了说,估计就会有些许影响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们都知道赵高的终极目标是篡取皇位,而赵高在逼杀胡亥之后,他还是迫于人心皆失,而无奈将王位交给了子婴。
因此从大的方面来看,赵高无论指不指鹿为马,都没有办法取得王位。这样一来,对赵高来说,确实是没有什么实质的影响。
如果往小了来说的话,对赵高还是有影响的。指鹿为马的作用就是为了排除异己,如果赵高没有排除异己的话,他在日后的行动中也会有些许低调,也很难将自己的亲信与党羽,安排到朝廷中的各个部门任职,毕竟当时没有多余的职位空缺。如果想要继续自己的事业,他必须要再做出类似于指鹿为马的事情来排除异己,随后将异己的职位上再安排上自己的党羽,为自己计划的实施,奠定基础。
收笔:历史是严谨的,在历史的世界里没有假设,大秦的覆灭也是必然的;赵高的指鹿为马也是必然的;赵高称不了王也是必然的,因为终究还是邪不压正,正道的光可能会迟到,但是它永远不会缺席!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为何是鹿?
鹿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这句话很牛逼,读起来,意气风发。
还有一句话,逐鹿中原。也是用的鹿。
金庸小说《鹿鼎记》,也是鹿。
还有两个反面例子,秦赵高“指鹿为马”。这里也是用的鹿;殷纣王建鹿台。也是鹿。
为什么把天下比喻成“鹿”,而不是其他的动物?比如,牛,马,这些离老百姓生活很近的?或者龙,中华民族的图腾呢?#科创板#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典故最早出资《史记. 淮阴侯列传》。大意是秦朝失去了天下的民心基础,所以群雄争夺。
这里,“鹿”是天下民心向背的意思。因为,鹿可以代表民心向背,而猪马牛羊这类被驯服的动物绝对不能。
“鹿”用作地名,最早是涿鹿。相传4600年前,黄帝和蚩尤大战于涿鹿。最终一统天下。涿鹿,就成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地方。涿鹿,就在今天张家口附近的涿鹿县。
涿鹿这个地名很有意思,当初黄帝带领中华民族迁徙到涿鹿定居下来。为什么选这个地方呢?
涿鹿的涿。跟据《说文解字》,有水滴的意思,一滴是一涿;另一个意 思,指阴器,阴窍,可以泛指为母性,雌性。《三国志·蜀志·周群传》:“先主嘲之曰:昔吾居涿县,特多毛姓,东西南北皆诸毛也。涿令称曰:诸毛绕涿居乎?”(呵呵,这个涿令是个老流氓嘛);章炳麟《新方言·释形体》:“夫惟涿为阴器,故毁阴曰椓……今江南运河而东皆谓阴器为涿。”
所以,这里涿鹿,是既有利于繁衍生息,又天人合一,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意思。和《道德经》里“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的意思类似。牝,也有雌性的意思。有生机绵延不绝的意思。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从黄帝的涿鹿之战,到“秦失其鹿”,都把鹿比作天下老百姓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延伸开来说,无非如下几点:
1. 鹿,性温驯,肉鲜美,速度快,除了跑得快,没有反抗能力,但猎杀还是有一定挑战的。因为无论射箭,还是标枪,猎杀一只鹿,古今中外都需要高超的技巧。因为鹿非常灵敏,敏感,对风水宝地有独特的感觉。当年农业落后,野生动物多,鹿群数量极大,是围猎的好目标。特别是统治者围猎的好目标。如果是野猪,你射了他一箭,没准野猪还会暴起伤人。而鹿,很安全。围住,射杀就搞定了。但风险也是有的,鹿跑得快,也意味着民心变化很快。你追不上,就没你的份儿了。这是形似。
此外,鹿古时候虽然数量很多,但一般老百姓是吃不上的。都用来给天子诸侯,大夫享用。也用来祭祀。这是规格,逼格,档次;鹿港文化
有鹿群的地方一定是水草丰美,适合居住。因此,鹿也是吉祥的象征。这是神似。
因此,比喻民心基础,确实很恰当;很合适。
那为啥不是龙?龙?你觉得可能吗?那是专利。呵呵。叶公好龙嘛
2. 中国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名字就语出《诗经·小雅》:“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你看,这边人类在载歌载舞,招待宾朋,那边,鹿群在快乐的吃草,呦呦鹿鸣。多美好啊!这句话反映的是一种天人合一,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状态。
为什么?鹿是非常有灵性,警觉的动物。往往你还没有靠近,它就远远跑开了。如果人能与鹿和谐相处。随时听得到鹿鸣呦呦,那么这个自然环境一定是非常美好的。也就是说,人类和鹿只有和平相处,才会和谐自然。
你能抓住它,射杀它,但驯服不了它。鹿完全是野生的,很难驯服。世界上几十种鹿的种群,到今天人类唯一驯服的鹿,也就只有驯鹿。你和他好,他就和你和谐相处,鹿鸣呦呦,你对他不好,他就用脚投票,跑得远远的。很符合天下“有德者居之”的说法。
黄帝带领中华民族在涿鹿定居。我判断,也是因为那个地方,有“鹿鸣呦呦”。自然和谐,又是玄牝之门,利于繁衍生息。
对此我的体会是很深的,有次去瑞典旅游,租住在近郊的别墅,自驾车傍晚到达的时候,院子里有野生的鹿在游玩!而之前在美国一家公司工作,出差到总部,发现总部后面山坡上有鹿群在戏耍。多么美好和谐的环境!可惜,我们很久没有看到了!
很神往,当年的涿鹿是何等美好和谐景象?
不说鹿,这锅,人和狗的关系都很紧张。养狗的怕,见狗的也怕。哪还有鹿鸣呦呦?!
3. 殷纣王建鹿台。也用的是鹿字。虽然叫鹿台,但其中宫殿,园林,仓库,珍玩应有尽有。聚集在一处,以鹿台御天下,有俾睨天下的意思。另一层。哪怕鹿台高耸入云,里面还是有御园,养鹿。没有鹿,御园的逼格就不够高。从古至今,皇家园林,没有鹿简直不成体统。鹿台,其实并不是纣王荒淫无道的建筑,
在全球范围内 都普遍有鹿的崇拜。鹿角被用来做装饰品和战利品。表示你很能打猎。
西方的圣诞节,除了圣诞老人,也有鹿。每当圣诞夜,一只叫做“鲁道夫”的驯鹿,会拉着雪橇,载着圣诞老人,给小朋友送礼物。这样的场景,人类和鹿完全是朋友关系,和我们的文化里一定要“鹿死谁手”的观念,是多么不同?!
4. 温瑞安武侠名篇《神州奇侠》里,天下第一大帮,权力帮帮主座下,刀王兆秋息,在向大侠萧秋水历数天下宝刀时,居然说有一把刀,叫做“割鹿刀”!逐鹿之后,鹿到手,还要“割鹿”,分而食之,分封天下。这是何等凶残?!可见“鹿”一旦被“逐”到,是什么下场?!也印证了,自黄帝之后。涿鹿,已经不复存在。都是以百姓为争夺筹码的一场场大战。
艾古大师说黄帝是圣人,绝对如此。什么是圣人?天人合一,人和自然和谐共处,共同发展。才是圣人。
5. 世界进步到互联网时代。鹿,已经不是过去的人口人心向背概念了。鹿,已经进化成思想之鹿。
思想之鹿,再用“割鹿刀”这样简单粗暴的方式肯定不行,一定是文化等级的较量。高等文化战胜低等文化。因此,大国强国的文化输出,就成为必然。美国好莱坞,麦当劳,肯德基,星巴克,等,都是。连邻居印度,都出了宝莱坞。
我们,靠吴京这样睁眼说瞎话的玩意儿,怎么可能赢得思想之鹿的垂青?怎么能逐鹿?
思想之鹿,跑的更快,传得更广,变化更急,与世界同气连枝更紧密,也更加复杂。因此,必须重视“思想之鹿”。
谁丢掉“思想之鹿”,谁就会“失其鹿”。
至此,“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有关于“鹿”的理解,告一段落。期待方家指正。
不过,我估计这个答案不会错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典出《史记》淮阴侯列传·蒯通,即成语“逐鹿中原 ”的出处。韩信临死前,叹到“后悔不听蒯通的话,竟然死在女人手里。”于是刘邦就把蒯通诏来,问他是你怂恿韩信造反的吗? 说要煮了他。蒯通大喊冤枉说“当初不过是各为其主,而且当时我只知道齐王韩信,不知道陛下您啊!秦国丢了天下,人人都在争夺,有才能的人率先得到(且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高材者先得)。普天之下,豪杰莽莽,都想要像陛下您一样,只不过能力不足罢了!难道这些人都该杀死吗!”于是刘邦便赦免了蒯通。
逐鹿中的“鹿”来自于典中典,汉·班彪《王命论》曰:“游说之士,至比天下於逐鹿,幸捷而得之。”而此文在《昭明文选》唐·李善注:“《六韬》曰:取天下若逐野鹿,得鹿,天下共分其肉。”《六韬》即《太公六韬》、《太公兵法》。据说是中国先秦时期著名的黄老道家典籍《太公》的兵法部分。由周初太公望所著,太公望即姜太公姜子牙。
也就是说《六韬》才是“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中“鹿”的最终出处。”天下”就好比“野鹿”,而争夺天下就好比追猎野鹿,抓到了鹿就有肉吃,天下之人都有吃肉的野心。“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也就是说秦国的天下已经丢了,所有的人都在争夺它。
Hash:f5c5aec5c06144505a32e6693a175aac196ede08
声明:此文由 BitettFa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