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景点的小典故 - 颐和园历史典故
导读:颐和园景点的小典故 - 颐和园历史典故 1. 颐和园历史典故 2. 颐和园的典故 3. 颐和园历史典故,一百字 4. 颐和园相关历史故事 5. 颐和园的历史典故 6. 颐和园的由来故事传说 7. 颐和园历史典故有哪些 8. 颐和园的历史文化故事 9. 颐和园历史典故介绍 10. 颐和园的来历及历史典故 11. 颐和园历史典故简介
1. 颐和园历史典故
拙政园的历史典故
太平天国的杰出将领忠王李秀成与苏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与拙政园也有着不解的缘份。 清咸丰十年(1860),李秀成率军攻占苏州后,建立苏福省。据<<苏台糜鹿记>>载,“以复园吴宅东拓于潘,西拓于汪,兼而并之,建为王府”。据说,李秀成在忠王府时,喜欢在后花园见山楼办公,此楼依山而筑,临水而建,楼上楼下互不相通,比较安全,公务之余,放眼窗外,可远眺西部群山,近观则园中景色尽收眼底。100多年过去了,如今英雄已去,楼榭依然,见山楼载荷着一段令人难忘的历史风云。
拙政园的介绍
拙政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始建于明正德初年(16世纪初),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名园。
拙政园位于苏州城东北隅(东北街178号),截至2014年,仍是苏州存在的最大的古典园林,占地78亩(约合5.2公顷)。全园以水为中心,山水萦绕,厅榭精美,花木繁茂,具有浓郁的江南汉族水乡特色。花园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东花园开阔疏朗,中花园是全园精华所在,西花园建筑精美,各具特色。园南为住宅区,体现典型江南地区汉族民居多进的格局。园南还建有苏州园林博物馆,是国内唯一的园林专题博物馆。
1961年3月,拙政园被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被国家计委、旅游局、建设部列为国家级特殊游览参观点。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AAAAA级旅游景区
2. 颐和园的典故
有的书上说,长廊是乾隆为他母亲观赏昆明湖的雨景雪景而建造的。乾隆是清朝入关后的第四代皇帝,他酷爱园林艺术,又对母亲非常孝顺乾隆十五年,为了给母亲办六十大寿,他动用了大量人力物力,扩展昆明湖,修建清漪园,在翁山上修建大报恩延寿寺,此后,改翁山为万寿山。
乾隆的母亲常在园中游览赏景。为了让母亲游圆不受雨雪日晒之苦,又能饱揽昆明 湖的雨景雪景,乾隆便在万寿山和昆明湖交界的岸边设计修建了一条长长的游廊。
乾隆皇帝的母亲喜欢听故事,经常一边在长廊中游览,一边让宫女给她讲各式各样的故事听。
有些她特别喜欢的故事,就让宫女们反复地讲。
时间一长,宫女们肚子里的故事讲完了,以前讲过的故事也记不清了,这可难坏了宫女们。
后来,她们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将故事的内容画在长廊两侧的梁枋上。故事越讲越多,梁枋上的人物故事彩画也越来越丰富。从此,宫女们再也不愁没有故事给太后讲了。
太后呢?因为年迈眼拙,看不清梁枋上的彩画,对此竟毫无察觉。
据说,这就是颐和园长廊人物故事彩画最初的来历。
3. 颐和园历史典故,一百字
三孔旱桥始建于乾隆年间,由于此桥是虎皮岩和青砖砌成,所以才躲过了英法联军纵火的劫难,保留至今。
三孔旱桥位于“扬仁风”西墙外;“养云轩”东墙外。横跨于养云轩和扬仁风之间。是扬仁风和养云轩之间的空中通道。所以也有人称此桥为“三孔旱天桥”。所谓“旱桥”,即桥下不是走水的桥。
4. 颐和园相关历史故事
颐和园,北京市古代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区十五公里,占地约二百九十公顷,与圆明园毗邻。它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 物馆”,也是国家重点景点。
颐和园是晚清最高统治者在紫禁城之外最重要的政治和外交活动中心,是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见证与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光绪十六年(1890),在颐和园东宫门外右侧建一小型发电厂,称“颐和园电灯公所”,供给颐和园电灯照明。该所与城内“西苑电灯公所”同为北京最早的发电设施。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西苑、颐和园电灯公所两套发电机组及电灯设备均被毁坏。1902年,清政府筹银12.49万两重修西苑与颐和园两处电力设施。光绪三十年(1904年),西苑电灯公所恢复发电;同年五月,电灯重新在颐和园亮了起来。
5. 颐和园的历史典故
颐和园长廊有四座廊亭,分别是留佳亭、寄澜亭、秋水亭和清遥亭,四座廊亭形式相同,均为八角重檐攒尖顶的亭子,南侧悬挂亭名匾额,其中留佳亭、秋水亭两匾是乾隆御笔,为清漪园旧物,北侧各有一块檐匾。
四座廊亭,都建在了长廊的转弯之处,每个亭子之间的间隔大约是300步,这个长度正好是一般行人最佳的散步距离。巧妙的设计使长廊有了灵动的感觉,调节了长廊的节奏,增加了长廊的稳定性,还寓意了春、夏、秋、冬四季。人在廊中走,欣赏不断变化的景色,不经意间就走过了一年四季。
6. 颐和园的由来故事传说
颐和园里的佛香阁,目前供奉的是一尊铜铸千手观音。这尊观音造像通高5米,重达5吨,塑于明朝嘉靖年间。——铸造于明朝的菩萨,如何坐落在清朝乾隆年间建造的园中?原来,这尊菩萨并不是佛香阁的原始主人,是上世纪80年代才从北京城里乔迁过来的,至今不过二十余年。
乾隆十五年,皇帝弘历为庆祝他母亲六十大寿修建清漪园。他下令疏浚扩大了瓮山前的水面,改瓮山名万寿山、改瓮山泊名为昆明湖;翌年,在湖之北岸兴建大报恩延寿寺,寺后兴建一座九级的延寿塔。据说,这座延寿塔是仿照杭州六和塔而建的。乾隆二十三年,延寿塔建到第八级时,弘历突然下令停工,并拆除了已经建造的八级延寿塔,在原址上改建一座木结构的八角楼阁。这座楼阁于乾隆二十五年竣工,名为佛香阁。阁高四十余米,阁内三层,下层供奉镌胎千手大悲菩萨一尊、铜胎千手菩萨一尊。二层、上层还供有多尊佛像。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进犯北京,对西北郊各皇家园林疯狂烧杀抢掠,清漪园未能幸免,连同佛香阁在内的许多建筑毁于强盗之火。
光绪十四年,皇帝发布上谕,将清漪园改名为颐和园,并开始大规模重建,以备西太后退休养老游玩。光绪十七年,佛香阁在原址上依原样重建,阁内供奉西方接引佛。
1966年,“文革”爆发,西山诸寺横遭洗劫。泥菩萨被砸毁,石佛像遭断身。佛香阁中的这尊西方接引佛自然在劫难逃,被造反派们拉进了昆明湖——泥菩萨入水,后果自然不难想象——这是笔者听老职工讲的。
“文革”之后,百废俱兴。颐和园又成为人们游览赏玩的胜地。可是园中主要建筑的佛香阁内,已然空空如也。有关方面想起,北京城内,后海北岸的鸦儿胡同小学,原是建于明代嘉靖年间的弥陀寺,寺内供奉一尊铜铸贴金的千手观音造像。尤为难得的是,这尊造像由于学校一些教工的悉心保护,竟然躲过了“文革”浩劫,至今完好。
1989年9月,原藏于鸦儿胡同小学内的千手观音,告别城区,移入颐和园,立于佛香阁内至今。
7. 颐和园历史典故有哪些
在颐和园昆明湖东岸有一个被喻为牛郎化身的镇水铜牛,在西岸有一处被喻为织女化身的耕织图,它们隔着昆明湖遥 遥相望
8. 颐和园的历史文化故事
颐和园,中国清朝时期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区十五公里,占地约二百九十公顷,与圆明园毗邻。它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也是国家重点旅游景点。
清朝乾隆皇帝继位以前,在北京西郊一带,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园林。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为孝敬其母孝圣皇后动用448万两白银在这里改建为清漪园,形成了从现清华园到香山长达二十公里的皇家园林区。咸丰十年(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十四年(1888年)重建,改称颐和园,作消夏游乐地。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的破坏,珍宝被劫掠一空。清朝灭亡后,颐和园在军阀混战和国民党统治时期,又遭破坏。
1961年3月4日,颐和园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同时公布的承德避暑山庄、拙政园、留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5月8日,颐和园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009年,颐和园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
9. 颐和园历史典故介绍
在颐和园里,有一个听鹂馆,名字就是因为这里的鸟叫声而得。这个名字还有个小故事。传说有一年,颐和园里的一棵玉兰树只开了一朵花,人们都觉得这是不详的兆头。李莲英听到报告后也觉得为难,因为当时有个规定:“有事必报”。为了把这个事情顺利的蒙混过去,他在报告慈禧的时候故意说听到许多鸟围着院子鸣叫,是个大吉大利的祥瑞。
虽然开一朵花的事情过去了,可是慈禧来了兴致,非得去听听鸟叫不可。并且这儿八经的出了一道懿旨,说明天要去。李莲英听完了冷汗就下来了,哪里有鸟啊?到时候太后来了不见鸟叫,那自己可是欺君之罪啊!最后想了一个办法,找一个会口技的人来假装学鸟叫。
辗转了半天,打听到一个刚进宫的小太监会口技,李莲英连忙找了过来,命小太监去学鸟叫。可这小太监本来就不愿进宫,心里一直堵着一股气,在加上李莲英平时颐指气使,小太监说什么也不愿意去。李莲英气得不行,可又不敢用刑,怕小太监受刑之后更学不成鸟叫了,只得好言相求,最后又是作揖又是磕头。这才把小太监说动,算是勉强答应了。
第二天慈禧带着一帮宫女太监,来到听鹂馆。刚刚走近,就听到鸟鸣声传出,一会儿时黄鹂,一会儿时喜鹊,非常动听。慈禧很高兴,也正式命名这里叫“听鹂馆”。再说李莲英蒙混过关后本想把小太监杀掉,可是又怕慈禧再次传旨亭黄鹂叫,只好打消了这个念头。
后来就有了听鹂馆的黄鹂叫声是李莲英磕头求来的传说,这个小太监也成了唯一一个让李莲英磕头的小人物。
10. 颐和园的来历及历史典故
1888年3月13日,旧历二月初一。光绪皇帝发布上谕,公布清漪园大修,以庆祝慈禧太后六十大寿,并将清漪园改名颐和园。实际上,光绪亲政后慈禧还把握实权,光绪想以孝道名义人慈禧贪图享乐把实权交出,自己好励精图治,然而花费太大无以为继,才想到挪用海军军费,吐血也要把园子建起来,后来的石坊就是用海军军费建的石头船
11. 颐和园历史典故简介
唐代大诗人李白在《月下独酌》诗中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一句。邀月门就是从这句诗中演化来的,月出东方,把月亮邀请进来, 一起去浏览湖光山色的美景。邀月门又是乐寿堂西侧的一个小门,乐寿堂是慈禧太后居住的地方,这个门难道没有邀请慈禧老佛爷游园的意思吗?
邀月门匾额是一块五龙斗匾,与仁寿殿、云锦殿、宜芸门、玉澜门、涵虚门等同一级别,上方都钤有“光绪御笔之宝”,均出自光绪皇帝御笔。
这个门因为是乐寿堂进入长廊的入口,从一个广阔的大院子进入一个狭长的空间,因此这里也是颐和园中最拥挤的场所之一。
Hash:2c9a56e7d93a153352beaaade93a2617a0c375f6
声明:此文由 谢绝崇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