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有何积极意义?

从秦国变法前的现实看,商鞅变法是救亡图存的;从秦国变法后的剧变看,商鞅变法是功在当代的;从历史发展的视角看,商鞅变法是利在千秋的的!

如题,商鞅变法的积极意义正在于此!

一、当时秦国所面临的困境,落后就要挨打,必须同旧制度决裂!

公元前361年,秦献公病逝,年仅21岁的秦孝公继位,这个时候距离秦朝开国(公元前770年正式成为诸侯国),已经四百余年了,当时也只是偏居一隅,向来不为其他诸候正视,认为秦国是夷狄之国,一直到了秦穆公时期,重用百里奚、蹇叔、由余等,国力逐渐强盛起来,不过由于晋国正处于极盛时期,在东出争霸为晋国所败后,秦穆公及时调整国家战略西进,先后灭掉西戎十余国,开辟疆土千余里,国家实力高涨,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但之后的历代秦君,大多是平庸之辈,到了秦简公时期,魏国文候在内任用李悝变法,对外任用名将吴起扩张,几次大败秦国,夺取了秦国河西之地,重创秦国国力,之后秦国几次想夺回失地,都被魏国压制,特别是秦孝公的父亲秦献公,在位期间几次发动和魏国的战争,想夺回河西失地,都未得偿夙愿,终含恨逝去,所以秦孝公继位之初,虽然很年轻,但是抱负和雄心很大,希望重振先祖雄风,夺回河西失地,所以说平常百姓穷则思变,国家也是一样,也是我们常说的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秦国有变法图强的迫切需要,毕竟,当时由东周初期百余个诸侯国,被大国兼并成十余个,秦国如果不变法图强,只有被动挨打的份。

二、秦国变法以后,成效立竿见影,开创了新局面!

秦孝公在大胆任用商鞅变法后,很快就尝到了变法的成果,在几次对外战争中,获得了胜利,公元前355年,秦孝公与魏惠王会盟,结束了长期被各国鄙视,不与会盟的历史;在公元前343年,也就是孝公十九年,周天子封秦孝公为伯,承认秦国的霸主地位,第二年,各诸候国也纷纷来秦国祝贺,秦孝公也兑现自己当初与之分土的承诺,把於、商等十五地封给商鞅作为封地,号商君。

可以说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开创了战国新的局面,在以军事力量为先导的综合国力全面进步面前,六国再也不会小觑秦国,再也不认为秦国是夷狄治国,对秦国开始有了平等对待,甚至羡慕嫉妒恨的时代来临了!

三、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于国于民都是积极进步的!

首先,商鞅变法贵在坚持,在战国时期,各诸侯为了自保为了发展为了称霸,都试图进行变法,自魏国魏文侯重用李悝变法,独霸战国近百年,楚国也用吴起变法,但是楚悼王没几年就病逝,吴起被旧贵族射杀,楚国变法失败,齐国邹忌,赵国胡服骑射,韩国申不害等,都实行过不同程度的变法,但是只有商鞅变法最系统最深入,而且连续七代国君坚持下去,直到秦始皇统一六国,我们常常说坚持就是胜利,一个国家的变法,又何尝不是呢!

其次,商鞅变法重在法治,商鞅变法的内容两个特色,一是严刑峻法,二是重赏耕战,严刑峻法使百姓怯于犯罪安分守己,重赏耕战使人民勇往无前不惧劳苦,所以变法几年后,秦国大治,犯罪率极低,同时法治精神还体现在人人平等上,即便是贵为太子,也要接受惩罚,这种法治精神可以说是超前而远瞻的,影响了以后两千多年的历史。

最后,商鞅变法对百姓的影响,我们都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只是一个名号,诸侯国已不受控制,以大欺小恃强凌弱的战争连绵不断,你打我我打他,东周初期上百个诸侯国,到战国后期十余个 侯国,其他诸侯国是怎么灭亡的,教化德昭吗?是战争,最终受苦受累的是百姓。

在秦国变法图强七代以后,秦始皇统一了六国,第一次建立大一统的国家,如果不是秦始皇刚愎自用,也许不会有秦国二世而亡的灾难,商君之法虽然严厉,但是如果能够灵活变通的顺利推行全国,百姓都能丰衣足食,又有什么不好呢?虽说不会千世万世,但是传个一百年几百年,还是没问题的,在大一统的秦帝国生活的百姓,总比饱受战乱妻离子散之苦好吧,但是假设的历史没有答案,历史事实就是秦始皇太过于盲目的自信,秦二世又太过于愚蠢,使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国家,十四年就灭亡了,百姓又无奈被动的走进了将近十年的秦末大起义和楚汉战争,可悲可叹!

商鞅变法距今已有两千多年了,它的成功奠定了大一统,大一统之后才有统一的文字,统一的度量衡,统一的行政体制,也夯实了历朝历代的君主,努力实现大一统国家的野心,否则,战国还有持续多少年,还真是未知数,从这点来看,商鞅变法不仅功在当代,更是利在千秋,其经验教训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Hash:e73e4d63ed0776c0ae9ef496f3bd97a8eb9ec0eb

声明:此文由 Scarlett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