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景点的传说故事 著名景点的传说故事
导读:介绍景点的传说故事 著名景点的传说故事 1. 著名景点的传说故事 2. 关于景点的民间传说故事 3. 著名景点的传说故事200字 4. 景点的历史故事 5. 著名景点的神话故事 6. 民间故事有关的景点 7. 著名景点的传说故事英语 8. 关于景点的传说故事 9. 著名景点的传说故事ppt 10. 有故事的著名景点
1. 著名景点的传说故事
“海枯石烂”是北海冠头岭景区南迈海滩的一处景点。
传说很久以前,发生在南迈小渔村的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海生哥出海捕渔,石娇妹一直站在海边的礁石上,等待很久很久以后,有只海龟背着海生哥从大海返回到这石滩上,所以有了这名字。
2. 关于景点的民间传说故事
株洲九郎山上有座上林寺,与河南登封少林寺只有一字之差,神奇传说却都和一人有关 。
少林寺,是中国佛教禅宗祖庭和中国功夫的发源地,现为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嵩山五乳峰下,因坐落于嵩山腹地少室山茂密丛林之中,故名“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是孝文帝为了安置他所敬仰的印度高僧跋陀尊者,在与都城洛阳相望的嵩山少室山北麓敕建而成。少林寺常住院占地面积约57600平方米,现任方丈是曹洞正宗第47世、第33代嗣祖沙门释永信。
少林寺是世界著名的佛教寺院,是汉传佛教的禅宗祖庭,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天下第一名刹”。因其历代少林武僧潜心研创和不断发展的少林功夫而名扬天下,素有“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之说。
因为十三棍僧救唐王李世民的故事,才有了那部轰动电影少林寺的上演。
上林寺——位于湖南省株洲市北郊,九郎山方圆数十公里,奇峰逶迤,古木繁茂,清泉叮当,百鸟啾鸣,实乃湘中山水胜地。始建与哪个朝代,已不可考,隋唐时代即已兴盛,是为纪念屈原到该地所建(屈原第5个女儿在霞湾窑病故,后人建有“五娘庙”),原名上林道院,现存汉代“上林道院”石碑,为道教场所。
唐末便更名为“上林庵”,成为佛教场所,清末更名为“上林寺”。相传,寺内僧人曾为唐太宗李世民伤目复明,为明洪武帝治愈沉疴,因而得受钦封,朝野闻名。千百年间,香火长盛不衰。1943年秋,日寇将上林寺烧为平地,“文革”再遭浩劫,夷为废墟。目前,重新修复的上林寺,规模恢宏,共设五个平台,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说法堂、方丈室、藏经殿、三圣殿、接引殿、千手观音殿、伽蓝殿、禅堂、斋堂、客堂、祖堂、钟鼓楼、居士楼等主体建筑和放生池、功德碑、凉亭、 廊等附属建筑,红墙黄瓦,飞檐翘角,古香古色,掩映林中,引来不少访客。
据传,唐朝开国年间,因为战乱,唐太宗李世民率兵征战南方,右眼中箭重伤,在现今九郎山遇到石希迁、怀让、怀思周三位释家弟子及郑、姜、王、李、汤、殷六位郎中,由于医术高明,不久,李世民眼伤得愈,凯旋京城,多次派人造访九位恩人,不知其踪,便下令营造一座庙宇以示怀念,赐名“九郎庙”,并亲拟楹联一幅:上联是“远水联天”,下联为“众山俯首”,这座山因此叫九郎山。
在九郎山景区内,以前还有石仙庙、九龙庙、道仙庙、龙王庙、船湾庙等遗迹,皆曾香火不断,千年薪传。
两座寺不仅寺名相差不远,传说故事都提及历史上相同一人—唐王李世民,而且都是相救之助,真是异曲同工,神来之笔。
3. 著名景点的传说故事200字
出临汾市西南30公里处,有一片方圆40平方公里的山脉,名曰:姑射(yè)山。
相传,帝尧到姑射山牧马坡巡视,险些被巨蟒所伤,多亏路过的鹿仙女相助,帝尧才得以脱险。帝尧惊恐之余,一再拱手感激鹿仙女救命之恩。随后,二人相随来到一处山洞,互相倾诉衷情,情投意合,当晚,双双留住在山洞。
帝尧和鹿仙女相识的第二天,鹿仙女领着帝尧游山观景,鹿仙女指着闪闪发光的大镜石说:“我常常对着它照面整容”。走到涧沟下的石台边,鹿仙女说她“常坐在这台上梳理头髻,大家传为我的梳妆台。”她向对面岸上的层层石阶一指,说她经常从那里拾阶而上,人称仙梯。她说她经常骑黑龙去后沟的龙须瀑沐浴戏水。她对帝尧说:“我喜欢这神奇的大自然,喜欢自由自在地生活,但从见到你以后,我打内心里敬佩你匡扶天下的大志,甘愿扶助你光大帝业”。頭條萊垍
帝尧听后,十分欣慰,表示愿作比翼鸟和鸣齐飞。二人遂订立婚约,择定吉期成婚。帝尧与鹿仙女双方结鸾俦于这座洞之中,以洞为新房,对面的蜡烛山上光华耀眼,照得南仙洞如同白昼一般。后来人们便称这新婚之夜为“洞房花烛夜,”这个山洞被称为“华夏第一洞房。”
现在在姑射山,有一个2米见方的小洞。洞前有半截已经干枯的松树根,洞内塑有鹿女像,每天都会有一些来往的游客在此洞祈福,祈福自己有美好的因缘。頭條萊垍
4. 景点的历史故事
明清时期,京西慈善寺香火旺盛,妙峰山庙会更是闻名遐迩。进香的香客与赶庙会的民众穿行于西山,络绎不绝,其中不乏达官显贵。于是,上香古道应运而生。京西古香道曾有数条,以前我也撰文介绍过,而这次要介绍的古香道东起青龙山东麓,西到天泰山慈善寺,长约三十里。
香山与八大处之间的北辛庄是这条古香道的起始点,当年,那里曾有一座以壁画闻名的古寺——昌化寺。如今,昌化寺早已荡然无存,那里成了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昌华景区。之所以称为“昌华景区”,因为南起昌化寺故址,北至宝相寺旭华之阁。
没有狮子的“狮子窝”
五台山有个狮子窝,那是一座寺庙;北京的西山也有个“狮子窝”,那是一处摩崖石刻。
京西古香道上的这处摩崖石刻位于香山东南、八大处以北的青龙山上。山巅一块坐西朝东的褐色巨石上,镌刻着一尺见方的三个大字——狮子窝,下面是一个更大的“佛”字,约一米见方。说是巨石,其实是山体的一个剖面,山体被劈开后,露出植被下面的岩石。那个剖面旁边长满了低矮的灌木和野草,像是披上去的一件外套。剖面跟前有一道铁栅栏,铁栅栏上悬挂着一块警示牌,告诫游人“自觉爱护文物,严禁乱涂乱画”。
“佛”字石刻的左下方、正下方和右下方均密密麻麻地刻满了字,如右下方的“乾隆十六年僧源方住狮子窝,虽有庙基并无房舍,自本年同穆克登额开山修道,建立庙宇,功德施主,万古流芳”,这是说狮子窝的历史。乾隆十六年,僧人源方在狮子窝任住持时,因为庙宇颓败,便与穆克登额一起开山修路,重建庙宇。当时,施主赵开泰、李德禄、赵德华等人慷慨解囊,捐助了工程款。庙宇竣工后,取名福惠寺,意为福泽天下,惠及苍生。
就文字优美而言,我更欣赏旁边的一副楹联:万人舍,万人行,结万人善缘;十方来,十方去,成十方功德。那么,“十方”是什么意思呢?当时,庙宇分为公有和私有两种,私有的庙宇又称子孙庙,师徒传承,子孙接续,属于私人财产。公有的庙宇为皇家所有,又称十方庙,由皇家派人管理。福惠寺的前身叫太平院,是一座十方庙。顺便交代一下,清代乾隆年间,京西古香道上十方庙林立,譬如,宝相寺、宝谛寺、焚香寺、长龄寺等,不一而足。
下面说狮子。既然福惠寺旁边的山崖上有“狮子窝”石刻,那么这一带究竟有没有狮群出没呢?据我所知,非洲塞伦盖蒂草原上有狮子,而 且是狮子的原产地。在中国,动物园里有狮子;马戏团里有狮子;卢沟桥上有狮子,但那是石头雕刻的;豪宅庭院的大门口有狮子,也是石头雕刻的;传统庆典活动中有舞狮表演,那不过是人操纵的道具。如果说京西古香道上有狮子,纯属无稽之谈。不仅没有狮群出没,连狮子的影子也没有。不仅现实中没有,而且各种史籍记载中也没有。
我试图从“狮子窝”摩崖石刻下方的文字中找到有关狮子的记载,但是徒劳。摩崖石刻以西,有一块记载修路建寺的石碑,碑文中也没有狮子的蛛丝马迹。我又向一位在山间散步的老人打听,他笑着说,他家就住在附近,小时候经常到“狮子窝”摘酸枣,因为那里的酸枣又大又甜,但从来没听说过这一带有狮子。
那么,“狮子窝”该如何解释呢?据说,清代乾隆年间,在这一带的众多庙宇中,香火最旺的是摩崖石刻东边的宝相寺。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乾隆皇帝诏令,仿照五台山殊像寺,在风景秀丽的北京西山修建了这座寺庙。宝相寺主殿旭华之阁内立有两块石碑,一块石碑上镌刻着文殊菩萨的画像和乾隆皇帝的御笔题诗,另一块是御制宝相寺碑。主殿正中供奉文殊菩萨塑像,而文殊菩萨的坐骑是狮子。前面说了,五台山有个“狮子窝”,那是文殊菩萨的道场,笃信文殊菩萨的钮祜禄氏(乾隆皇帝的母亲)每年都去五台山朝拜进香。乾隆皇帝是历代帝王中有名的孝子,他下令修建宝相寺后,他的母亲就不用千辛万苦去五台山了。
宝相寺西边的福惠寺落成后,香火远不及宝相寺。也许是出于争揽香客的考虑,福惠寺僧人逢人便说,宝相寺的狮子跑到福惠寺来了。他们惟恐香客不信,又在寺院旁边的山崖上镌刻了“狮子窝”三个大字,这就是“狮子窝”的由来。当然,这种说法或许有演绎的成分。假如果真如此,至少说明两个问题,一是福惠寺僧人有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二是福惠寺僧人胆量够大,竟敢与皇家寺庙争香火。
不管怎样,文殊菩萨是智慧的化身,而她的坐骑狮子象征着威猛。如此这般,我考察“狮子窝”便不虚此行。

狮子窝摩崖石刻 摄影:岳强
东茶棚与西茶棚

仿古满井茶棚 摄影:岳强
京西古香道上曾有两座茶棚,东边的叫东茶棚,因为北临狮子窝塔院,又称狮子窝茶棚;西边的叫西茶棚,因为位于满井村,又称满井茶棚。
东茶棚坐落于陈家沟以东,青龙山以南,属于福惠寺下院,所以名为茶棚,实际上是一座寺庙。据考证,那是一座屋舍三间的民间庙宇,庙前有井,可汲水沏茶。如今的东茶棚遗址,屋舍与水井荡然无存,唯余两株高大粗壮的古槐,在过往的山风中诉说着记忆深处的陈年旧事。遗址北边崖壁上刻有“普渡桥”三个大字,落款处依稀可见“乾隆三十四年修建,住持源方”字样。由此推测,这座茶棚的繁盛时期或许在清代乾隆年间。现在,这里是西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一处景点,除了标志性的两株古槐,还有一块褐色巨石,正面镌刻着“茶棚”二字,背面是东茶棚的简单介绍。巨石旁边立有一块金属标牌,上面写着“东茶棚遗址”。
从东茶棚向西,过宝胜仙桥,再走一段路,便是西茶棚,即满井茶棚。此茶棚原为满井村的一座关帝庙,庙前一眼泉水,取多少,涌多少,不涸不溢,一直保持着满满的水位,故称“满井”。民国时期,满井茶棚有殿堂18间,塑像12尊,香客络绎不绝,香火旺盛。但后来渐渐荒废。旧的满井茶棚已不复存在,现在的仿古四合院以及水井上古色古香的凉亭,都是近几年修建的。
古香道 的茶棚,自然是香客喝茶歇脚的地方。据说,当时这一带流行喝山茶。野生山茶的种类很多,而且具有保健作用。譬如,岩青兰,俗名西山毛尖,《北京植物志》对这种植物的描述是“全草具香气,可代茶用”,这种茶沏泡后橙黄明亮,口感初苦而渐香,可清热散火;黄金茶,黄芩茎叶经七蒸七晒制成,为民间败火良药,若九蒸九晒,效果更佳;棍儿茶,即瞿麦茶,山坡上随处可见,开花季节采摘,七蒸七晒,可利水渗湿……来自北辛庄一带的香客,沿着古香道一路向西,在前往慈善寺、妙峰山朝拜进香途中,遇东茶棚、西茶棚而歇脚,喝几盏野生山茶,该是一种天人合一的惬意吧。
智者悟禅,清茶一杯;迷者问禅,佛经万卷。禅师坐禅,除禅房要在曲径通幽的花木深处外,还要五调——调食、调眠、调身、调息、调心,而这些内容均有茶的参与。禅师一边打坐一边品茶,佛法便在茶香中渐渐领悟。佛家待客,也往往清茶一杯,这是让客人自己去开悟无法言说的禅理。因为茶禅一味,古代寺院的院内院外广种茶树,自采、自制、自饮。而且流传下来许多著名品牌,如,黄山松谷庵、吊桥庵、云谷寺一带的黄山毛峰,齐云山水井庵的六安瓜片。茶圣陆羽由寺院收养长大,他对茶的最初了解和兴趣,便得益于禅茶的耳濡目染。在以后的岁月里,陆羽的《茶经》和诗僧皎然的《茶歌》曾风靡一时,成为茶界经典。
当然,老百姓饮茶往往粗犷得多。老北京题材的电影里,女性化的茉莉香,却被茶楼里的壮汉们喜爱着,那一声京腔京韵的“香片一壶”,有点英雄要过美人关的意味
5. 著名景点的神话故事
鸿山十八景
鸿山自古就有著名的“鸿山十八景”。十八景除天然景色外,多数是泰伯与梁鸿的遗迹,民间传说甚多。
鸿山十八景的故事:
泰伯墓
泰伯墓,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吴地志》与《南徐记》载:泰伯死后葬在离梅里(今梅村、原“句吴”都城)东北正九里之遥的铁山尾南麓,从此铁山更名为“古皇山”。墓系东汉永兴二年(154年)敕建,吴郡太守糜豹作有《泰伯墓碑记》载其事迹。
墓前的照池作月牙形,周围墙蜿蜒而上,面积约三亩左右,照池北面为石牌坊即垣墉门,建于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上镌楷书“至德墓道”四个大字,顶的正中立有“古皇山”篆体字的火焰牌,两边刻有龙云飞舞、日月普照的图案,气势磅礴。进垣墉门向上是泰伯享堂。
正门檐柱上是邑令齐彦槐写的楹联:志异征诛三让两家天下,功同开辟一万古江南。五华门上去是明代建筑的“四棱碑”。里边有青石砌城,即是泰伯墓墩,高二米多,直径三米有余。1983年由江苏省、无锡县人民政府拨款修葺。
鸿隐堂
鸿隐堂,在鸿山南麓铁山岭下。原是东汉高土梁鸿的故宅。山门至后堂原有四进,堂上塑有梁鸿与孟光夫妻像。“鸿隐堂”三字的堂匾,是明代文徵明题写的。两边柱子上刻有北宋大诗人欧阳修对联: “隐德著句吴,千古溪山成胜地,名贤遗大汉,一室琴书乐性天。”鸿隐堂是无锡市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该堂年久失修,墙坍壁倒,梁鸿夫妇塑像在文革中被毁。1989年江苏省太湖风景区建设委员会,无锡县人民政府拨款修葺。
鸿泉井
鸿泉井在鸿山鸿隐堂前天井中。相传梁鸿夫妻隐居铁山后,带领乡民开垦荒地,后无水灌田。在当地老农建议下,梁鸿上山找泉。他在铁山岭半山找到一块湿地,随即挖掘,突然冒出清泉,灌溉了土地。种下禾苗获得丰收。唐高宗永徽元年将古皇山改名为鸿山时,此泉 命名为鸿泉。
明天启六年(1626年),高攀龙同徵士浦凌云偕弟仲汉和本邑名士吴桂森、华贞元等人避居鸿山,在此讲学。
读书处
读书处是梁鸿读书的地方,位于鸿山铁山岭下鸿隐堂后殿,又名香宝堂。
梁鸿夫妻隐居古皇山,住在铁山岭下草棚之中,白天与乡民一起下山垦荒,晚上同在草棚之内读书。
不久梁鸿在乡亲帮助下,在住处搭了座草房。后来,梁鸿积劳成疾,服药无效,命归道山。
梁鸿的学生皋成龙高中后,为长洲县令,来鸿山祭祀梁鸿。为了纪念师尊,把草房改建成二进石房。后进梁鸿读书处,题名为香宝堂。清乾嘉年间,堂内除正中供奉梁鸿在北邙山题写的《五噫歌》之外,左右还壁录(石刻)唐人梁肃写的《梁鸿传赞》和欧阳修著作的《迎神歌》。
涤砚池
涤砚池在鸿隐堂头山门外左边。此池用岩石驳成,池边短草丛中耸立各种不同姿态的奇峰异石,池中还养许多墨鱼。又因梁鸿在山巅上获得宝剑,常蹲池磨之,故又名剑池。
池边有一亭,亭中横卧着古琴石。有时孟光见丈夫心中不悦,即到亭中古琴石上去弹琴,为丈夫解闷。这时水声潺潺、琴声悠扬,池内墨鱼欢腾,池边的奇峰异石也在云雾中颠簸,犹如罗汉降临。
洗心轩
洗心轩在鸿山东岭下原茅君行祠内。此祠是西汉元帝时茅山的茅勇、茅固、茅衷三兄弟传道到此山建造的。祠中东有迎晖阁、西有拱秀轩。轩前梁孟池是梁鸿与孟光夫妻生前用水之池。池内清泉质淳可口,池上紫藤盘盖犹如凉棚,故民间又称凉棚池。后因南沙莫止诗改为洗心轩。
游客站立此处,可观赏东山秀丽美景。池内养着各色名贵金鱼。两边耳房供应当地的土特产。从此,洗心轩成了游客购物、纳凉品茗、观鱼、吟诗作对的胜地。
朱砂潭
朱砂潭位于鸿山东岭下,用岩石驳成的古老水潭。朱砂潭又称山阴潭。《铁山情响》载:“上有实赭石,下有山阴潭朱砂”。潭中有零石朱色而软,磨之少倾,略浮黄色。
相传每年初夏梁鸿到朱砂潭中采砂取水浸种,以防谷物病虫之害。当地民间因此流传道:“朱砂潭中朱砂红,立夏采集浸稻种,禾苗发育健又壮,既可防病又除虫。”
石滩
东山顶上有垛石滩,气势雄伟,如同飞云,故称飞云峰。峰下平旷可坐百人。以前有茂盛的梧桐和竹子,即是《梅里志》所载的梧竹坡。坡中有块长方石,即 卧龙石,夏令游客常到此纳凉,卧石休息。
相传明开国皇帝朱元璋避难鸿山,常在此卧石休息。一天刘伯温上山看见朱睡姿象“天子”两字,知是真命天子,随即上前朝见。有人就称此石为卧龙石。
实赭石
实赭石是鸿山镇山之宝。《梁高士祠堂记》:“山上有赭,山下产铁。”故鸿山原名铁山。山顶有块巨石,即实赭石。石上面有两个人印。相传是吕纯阳和铁拐李两人留下的痕迹。故乡人称之为仙人石。
后梁鸿上山得到吕纯阳遗下的宝剑。劈石试之,故实赭石又得名为试剑石。《泰伯梅里志》载:“山有巨石,断为两截,宛如剑痕。”此痕至今尚可供人观赏。
月影石
月影石,位于鸿山东山顶山咀上,靠近实赭石。这块巨石,是一只神虎修道之处。后虽离去,可石上留有虎迹,故民间称此石为老虎石。
虎迹中常有积水,夜间积水中有月影,所以又称月影石。月影石是块磨砺之石,在该石上磨砺的刀剑非常锋利。相传义侠要离将铸剑高手干将送给他的一柄未出口的青锋宝剑在此石上磨砺,出口时削铁如泥
白龙洞
白龙洞在鸿山铁山岭北边。原是鸟兽栖宿之处 故原名栖云洞。因吕纯阳和铁拐李到过此洞,故乡民称仙人洞。后梁鸿(伯鸾)隐居该山,常游此洞,又更名为鸾游洞。《邵文庄公宝鸿山吊古诗》曰:“登山山路转,北归鸾游洞。”相传很久以前,,鸿山山北山凹下,有个养媳妇上山砍柴时,误食野杨梅上的龙涎而受孕。
不久在此洞中产一条白龙。故该洞又称白龙洞。至今在洞口石上白龙洞三个篆体字隐约可见。
眼空台
眼空台是梁鸿为了便于耕耘,筑台观察气象留下的遗迹。鸿山高峰上有座青石筑成的四方形双层高台即是眼空台。底层东西向有出入门,门框上面有望天台三字的匾额,两门的门口左右有守门石狮一对。台内堂壁上有梁鸿生前的事迹碑刻。墙壁周边设有石凳,供游客休息。
台外南北向有石阶,高台四周建着石栏板,石栏板中按十二个生肖竖着十二根石柱。游客们登上高台,可观赏远近山水及田园风光。据《梅里志》载:“与放鹤台东西并峙”。
上天河
从望天台往西坡上花园山,山路崎岖,怪石成林,洼处一潭,即是天泉池,又名上天河。池边山花香气袭人,池水清澈,美如仙境。
相传刘伯温登花园山岭,见天泉池中池水清澈,就想到观音大士庵有尊白玉滴水观音是稀少的珍品,就要求当地乡绅把这尊观音移上山来,安装在这天泉池中。
上天河内这尊白玉滴水观音,在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倭寇侵袭泰伯墓时,同时被劫走,该河后成了废水潭。1999年,原鸿声镇人民政府在修扩建泰伯墓时,顺民心,按原貌修复了这池,并请著名石刻家雕刻了一尊青石滴水观音,2000年农历九月二十九日,照原方位安装在上天河中。
梁鸿墓
梁鸿墓是无锡市人民政府文物保护单位。位在花园山岭杨梅坞中,在义侠要离冢旁。墓为一土墩,墩高约三米,直径三米左右,墓前有梁鸿后裔梁燮永于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春所立的墓碑一块。碑高1.6米,宽0.46米,厚0.2米。
碑正面镌刻正楷“汉高士梁伯鸾暨夫人孟夫人之墓”十四个大字。碑侧有“五噫仰清风,德邻恰近让皇墓;一抔留古迹,旧地重新高士冢”对联一副,碑阴刻着“近让皇墓”等字样。
1999年,原鸿声镇人民政府,在修扩建泰伯墓时同时修复梁鸿墓。
龙娘庙
龙娘即是腹中饥饿误食龙涎而受孕,后在栖云洞产下白龙而死的养媳妇。后人为了纪念她,在山凹北坡下造了一座小庙,前后两进,即是龙娘庙。庙中供奉着颈项盘着白龙的龙娘塑像。庙的周围有条环形河,河边畸形古松似眠于河上。
石壁
龙娘庙前山坡上,有丈余峭壁,即石壁也。《泰伯梅里志》载:“峭立丈余,上有平境,可容数十人,下临白龙母庙”。站在高处平境,足下遍地青松,可盼远近十二山峰,纵横的河流和遍地庄稼。它与东岭石幢对峙,中间山凹中一条山路,名石径。
石径顶端有座双角亭,又称半山亭,供翻山过路人和游客休息。石径与双角亭联在一起,形似一条卧龙,伏在山凹望着山北的龙娘庙,形似“白龙瞟蛟娘”。相传每年农历。五月十九日是白龙瞟姣娘之日。到时乌云密布,大雨倾盆。山凹中出现一条白龙,对着龙娘庙频频点头。其实非白龙,是两边山峰中间出现的一条气带,风吹后频频摆动。
望虞亭
望虞是望“海虞”(今常熟)。所以鸿山有望虞亭,虞山有望鸿墩。该亭周围景色如画,故称画中亭。唐大诗人皮日休诗曰:“盘回曲浊数峰青,云护皇山一古亭,千里明月回首望,飞烟冲起海虞滨。”
放鹤台
放鹤台地处在鸿山之尾。《仿聂中田家苦》载:“江南 原是荆蛮之地,生产落后于中原。遇到天灾颗粒无收,因此山民常常受饥挨饿。”相传离鸿山西三里之遥,有西仓大户蔡穉山粮堆积如山。其时,有个辞官返乡的杨文,见乡民苦不尽言,卖掉祖上田地房产救济百姓。
最后三次出首向西仓蔡穉山求借,可是蔡穉山借故推托不见,杨文气愤之下,筑台山尾放白鹤去西仓衔粮。
后人为了纪念这事,在放鹤台原处建造一亭,亭顶塑着白鹤,故又名白鹤亭。鸿山老伶云:“东山耕夫无米饭,西仓大户粮成山。救济难过塘界桥,杨文养鹤把粮衔。放鹤放在山尾巴,衔粮衔在乡山湾。”
6. 民间故事有关的景点
圣泉寺全名圣泉山观音寺,位于北京市怀柔区慕田峪长城和红螺寺景区之间,面积4平方公里。
据历史记载建于唐代,是有 据传,唐代着名女将樊梨花镇守幽州北境,一次与北国交兵,被困九龙山(即如今的圣泉山)下,敌强我弱,命悬一线。情急之中,樊梨花合掌急呼:“观世音菩萨显灵!观世音菩萨助我!”观世音菩萨闻听呼救,立即点化九龙山的九条伏地青龙,请它们施救,成就殊胜因缘。九条青龙欣然领命,立即兴风布雨,在军阵上空下起倾盆大雨。交战双方被大雨浇得睁不开眼抬不起臂,自顾不暇。乱军中,樊梨花率兵突围而去。
事后,樊梨花感念观世音菩萨救命之恩,遂在九龙山云兴之处,为观世音菩萨建寺塑像,以为永久供奉。此即为圣泉寺之来源。
7. 著名景点的传说故事英语
Shaolin Temple 少林寺 登封
Suzhou Gardens 苏州园林 苏州
Suzhou Gardens 云台山 焦作
Songshan Mountain 嵩山 登封
8. 关于景点的传说故事
三亚情人桥来历如下:步行桥晚上被霓虹灯装饰的非常漂亮,有非常多的小情侣晚上在那看着三亚夜景谈天说地,所以又被冠以“情人桥”
三亚步行桥,因为形状像彩虹也叫彩虹桥,又被誉为“情人桥”,它横跨在三亚河上,是连接河东和河西的通道。白天在桥上看河水碧波荡漾,河边红树林丛中白鹭和海欧点点;晚上在桥上看桥身灯光弯弯曲曲七彩变幻,三亚河两岸夜景非常漂亮。如果说三亚各景点的“情人桥”是节日大餐的话,那么市区步行桥则是温暖可口的家常菜了。爱在彩虹桥,爱在平常生活,爱在点点滴滴
情人桥"主要有两个含义,一个是地名,另一个是歌曲。作为地名的"情人桥",各有叙述没有歧义,值得一提的是歌曲"情人桥"。歌曲"情人桥"虽然是台湾柔情歌手韩宝仪先唱,但被誉为"成都甜歌皇后"的周虹的演唱却备受青睐,周虹甜美的声音,动情的演唱给人一种清新、典雅耳目一新的感觉。
9. 著名景点的传说故事ppt
抱犊寨 ,很有意思。传说,有一个牧童到这片山林里放牛,因地势险要,登山时只好紧紧抱着牛犊,牛犊在山顶无意中吃到灵芝仙草,瞬间长成大牛,牧童吃了牛犊吃剩下的灵芝仙草,顿时身轻如燕,升仙而去,后人便称这座山为抱犊山。
“ 抱犊寨 ”因牧童食灵芝草,抱牛犊飞升登仙的神话故事而得名。
10. 有故事的著名景点
美丽的升仙村传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在美丽富饶的秦岭南麓有一座桥叫望仙桥,有个村子叫升仙村。传说从前有个年轻媳妇梦到胖娃娃天天来吃奶,经人指点找到胖娃娃真身,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一、年轻媳妇天天梦到胖娃娃吃奶
老人世代相传,在古代,这个村里有一个年轻媳妇,是个苦命人。婚后不久就死了丈夫,后来,公公瘫痪、婆婆双目失明。
年轻 妇一人撑起整个家,为了照顾公公和婆婆,她每天起早摸黑地干活,白天下地牛马一样下力气干农活,晚上在家纺线纺到鸡叫才睡,天还不亮又得起床干活,日子过得清苦之极,但年轻媳妇始终积极乐观,辛勤劳作,侍奉公婆。
有一段时间,她突然梦见一个红胖红胖的娃娃钻进她怀里吃奶。神奇的是,每天晚上她睡着了,梦里这个胖娃娃就来吃奶。
年轻媳妇儿白天干重活,晚上又睡不好觉,做的这个梦也不好意思跟别人说,人就这样一天天的消瘦了。
大半年后,年轻媳妇的亲妈来看她,问起她的生活。她才把每天梦见娃娃吃奶的事儿说了出来。她妈听了十分惊奇,第二天请了个老奶奶来解梦。
老奶奶听后,深思一会儿,说,你准备一个红线卷,线头上带一根针,晚上再等到红胖娃娃来吃奶,就把针插在胖娃娃的裹肚后襟上,天亮后再沿着红线去找,看看针落在啥地方,如果发现是能吃的东西,你把它弄来煮熟吃了,这个梦就解除了。
年轻媳妇按老奶奶的话准备好了红线卷和针。这天晚上,红胖娃娃竟没有来,她以为这梦就这么解除了。
二、红线细针找到胖娃娃真身
但第二天夜里,梦里红胖娃娃又来吃奶了。年轻媳妇一边哄着娃娃,一边照老奶奶教的办法把针悄悄插在胖娃娃的裹肚后襟上。
等天亮了,年轻媳妇从梦中醒来,果然发现红线卷不见了。她沿着红线一路寻找,找到村外河边的一口枯井里,红线针插在枯井里长出来的一株很大很大的红萝卜叶子上面。
年轻媳妇暗暗称奇,觉得老奶奶果然料事如神。她把红萝卜拔回家煮成一锅汤,尝了一口十分香甜,就先给公公舀了一碗,后给婆婆舀了一碗,最后自己舀了一碗。
锅里剩下半碗,等到一家三人都喝完汤时,年轻媳妇的娘家两个十多岁的侄儿侄女来了,走得口渴,想喝水,年轻媳妇连忙把锅里剩的半碗红萝卜汤给侄儿侄女喝了,又接着洗锅做饭。
三、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年轻媳妇刚刚把米倒进锅里,突然看见瘫痪的公公,步伐轻盈、喜笑颜开走出了门,失明多年的婆婆也睁开眼看见东西了!
年轻媳妇正在惊诧,忽然感觉自己身体越来越轻,站立不稳,慢慢飘了起来,升向半空。很快,公公和婆婆一同跟她升天了。侄儿侄女急忙追赶姑姑,他们的身子也开始上升。但侄女只升到屋顶就升不动,停下了。
侄女急的连声大喊:“姑姑!姑姑!”
侄儿升的稍微高点,但到了山顶也升不上去了,急忙喊着:“姑姑等我!姑姑等我!”
年轻媳妇在天空听见侄儿侄女叫唤,就说,你们自己长翅膀飞吧!从此,侄女变成了鸽子,站在屋脊上叫:“姑姑”。侄儿变成了斑鸠,在山上飞来飞去的叫:“姑姑等我”。
不光这一家子升天了,家里的鸡偷吃了红萝卜叶子,狗喝了煮萝卜汤的洗锅水,也都跟着升了天,这就是传说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由来。
年轻媳妇升天飞过家乡时,很想念妈妈,低头一看,妈妈正站在村头的石桥上望着她呢,她叫了一声“妈!”
妈妈抬头看见了她,惊喜地流着泪说: “我女儿成了仙了!”望仙桥由此得名。
年轻媳妇想给妈妈留个纪念物,摸遍全身只带着一个红线卷,就顺手从天上仍了下来,落在了一棵桔树上变成了一个又红又大的桔子。
老妈妈握在手心里舍不得吃,来年把桔子种在门前。桔子长出了苗,年复一年,桔柑成林,桔子又红又大,香甜无比,美名传遍秦岭南北,村子从此得名升仙村,城固县也被誉为“神奇桔乡”。
Hash:848edf95546091667b31bd1a5682af4780eb2d3e
声明:此文由 lizhen002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