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里的故事有哪些?

导读:《史记》里的故事有哪些? 汉代的成语典故? 中国历史上因小失大的故事有哪些?

《史记》是西汉司马迁所著,被后世喻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其内容包括12本纪、30世家、70列传,以及10年表、8书。

一、本纪

本纪也就是帝王的专属传记,分别为五帝本纪、夏本纪、殷本纪、周本纪、秦本纪、秦始皇本纪、项羽本纪、高祖本纪、吕太后本纪、孝文本纪、孝景本纪、孝武本纪。

从篇目中可以看出,虽然本纪是指帝王传纪,但司马迁将传说中的五帝,以及夏、商、周三朝天子也各合著一本纪。

秦本纪、秦始皇本纪分列,但战国时期,秦仅是诸侯国,列为帝王之属,也是司马迁个人价值判断,认为秦国与其他列国不同。

秦始皇本纪,除了详述赢政一生,对他的后人二世胡亥等也略的提及,但并不作为一朝帝王单独作传。

项羽并非帝王,但司马迁仅将其作为帝王对待。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吕太后身上。不过,吕后尚且有执掌全国政权十几年的经历,项羽却由始至终都未能掌控全国政权,为他作本纪,似乎名不符实,这也是司马迁抬高项羽的个人偏好。

至于孝文、孝景、孝武三位,正是汉文帝、景帝、武帝三位皇帝,司马迁在武帝时期著《史记》,因此该书也仅记述到此。

二、世家

世家记载的是世袭封国的诸侯事迹,分别为吴太伯世家、齐太公世家、鲁周公世家、燕召公世家、管蔡世家、陈杞杨家、卫康叔世家、宋微子世家、晋世家、楚世家、越王勾践世家、郑世家、赵世家、魏世家、韩世家、田敬仲完世家、孔子世家、陈涉世家、外戚世家、楚元王世家、荆楚世家、齐悼惠王世家、萧相国世家、曹相国世家、留侯世家、陈丞相世家、绛侯周勃世家、梁孝王世家、五宗世家、三五世家。

其中,比较特别的是孔子世家以及陈涉世家。

孔子并非诸侯,但在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孔家的地位变得特殊,历代皇帝均有册封,已经成为一个传承世家。

陈涉更加特殊,他们既不是诸侯王,也没有能够传承万世,却因为是秦末农民起义第一人,而被司马迁赋予特殊对待。

三、列传

列传则是列序人臣事迹,分别为伯夷列传、管晏列传、老子韩非列传、司马穰苴列传、孙子吴起列传、伍子胥列传、仲尼弟子列传、商君列传等,包括了先秦及秦汉时期诸多名人、公侯的传记,最后一卷为太史公自序,也就是司马迁的自传。

可以说,除了年表、书之外,所有的本纪、世家、列传,都是名人传记,也就是关于名人的各种传说故事,内容丰富多采,是历代历史研究、文学创作的宝贵素材库。

汉代的成语典故?

孔融让梨,凿壁偷光,覆水难收,推心置腹,鸟尽弓藏

中国历史上因小失大的故事有哪些?

1948年11月4日,南京的蒋某人亲自下令第七兵团所属第100军开赴海州,与原驻那里的第44军一起,统归第九绥靖区司令官李延年指挥,固守海州及连云港地区。这是一个莫名其妙的命令,因为第44军就算孤悬一隅,穷途末路时也完全可以通过连云港从海上逃跑,增援毫无意义。

(川军王瓒绪)

离谱的事继续发生,结果第二天朝令夕改,通知第100军停止前进,同时命令第九绥靖区和第44军放弃海州,从陆路向徐州收缩,其结果就是,把原本不在粟裕歼敌计划中的一个军也送到华野嘴边。更为重要的是,为了等待这个军的到来,黄百韬在新安镇整整呆了两天,也是足以致命的两天。

第100军就是原来李天霞的整编第83师,时任军长黄埔四期周至道,济南战役使其战力大损。而第44军则是逐渐“中央化”的川军,抗战期 先后隶属于第五和第九战区,1946年改称为整编第44师,隶属于李延年绥区担负警备任务。1948年9月恢复军级番号,时任军长王泽浚,特别注意,这家伙有些来头,是四川军阀王瓒绪的次子。妥妥的军阀二代。


(黄百韬)

本来黄兵团只辖第25、第63和第64等三个军,第100军被调入后也无碍大局,因为这四个军距离兵团部所在地新安镇均不过2、30里路,一声令下就可以向徐州开拔。然而第九绥靖区和第44军的“转进”简直就是一场灾难,他们的姗姗来迟活活拖死了第七兵团,成为“因小失大”的典型范例。

因为李延年所部的撤退根本不算是一次军事行动,而完全是一座城市的“搬迁”!根据撤离计划,除财政、盐务部门等少数人员乘船直接去上海外,其它所有行政单位、学校、地方武装、绥靖区司令部机关,全体需要步行跟随第44军西撤,队伍浩浩荡荡,行军慢慢腾腾,而几十公里外的黄百韬则是望眼欲穿。

(第九绥靖区李延年)

关于第44军也划归七兵团指挥,并且跟随黄百韬一起撤往徐州的命令,是由刘峙转达的。本来,黄百韬在徐州参加完军事会议后,11月4日的深夜就赶回新安镇,紧急部署各军西撤,到11月5日的晚上各项准备工作基本就绪,只待命令到达就开始跑路,然而就在这个晚上,刘峙不让走的电话来了。

黄百韬情绪一度失控,兵贵神速是基本的道理,他在电话里大声质问总司令刘峙:“第九绥靖区究竟何时到达新安镇?本兵团究竟何时才能撤退”?刘峙哼哼叽叽给不出具体时间,只是一味要求等待,黄百韬气得摔了电话,可是又不敢不等。作为杂牌将领,黄百韬深知抗命的后果,否则后患无穷。


(第44军王泽浚)

整个11月6日黄百韬都是在抓狂和不安中度过的,他搞不明白为什么要为了一个军害得整个兵团傻等,到11月7日天快亮时,允许第七兵团西撤的命令仍然没有到达,黄百韬决定不再等了,下令非战斗人员凌晨6时乘车出发。然后,这位兵团司令官开始在指挥部里大喊大叫,不停地询问第44军到了哪里,还有多久能到达新安镇?参谋和副官们面面相觑。

终于在11月7日中午,黄百韬等来了祖宗一般的王泽浚44军,于是第七兵团大逃亡一般撒丫子向徐州跑路,当天下午赶到运河东岸,各军乱七八糟开始过河,11月8日兵团部到达运河西岸的碾庄圩,一个晴天霹雳传来:拂晓时分断后的第63军已经遭到攻击,华野来了!次日,华东野战军第13纵队占领曹八集,那是撤往徐州的必经之路,从这一刻起,黄百韬兵团的下场就已经注定了。



(黄百韬)

让我们看看这两天的时间有多么的惊险:华东野战军主力11月6日起开始南下(淮海战役开始日),11月8日上午第三绥靖区张、何两位将军起义,因此华野各纵队得以迅速从正面通过贾汪、台儿庄防区,经过一昼夜强行军和紧急部署,至11月9日完成对敌黄百韬兵团的拦截与合围。而如果黄百韬11月5日能够出发,11月9日将会到达徐州东郊,那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的战史恐怕就要改写了。

而这一切的发生,源于蒋军“因小失大”的习惯性作风,源于11月5日晚刘峙那道荒诞的命令,十几天后,黄百韬毙命前的“三不解”第一条就是:“我为什么要在新安镇等44军两天”?而他辛辛苦苦等来的第44军,也很快全军覆灭,中将军长王泽浚被华野生俘。

(淮海战役第一阶段形势图)

Hash:4b4ed31b438c7332afbf43707d3511db2022a0aa

声明:此文由 Suki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