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ectracy是什么意思?有大神研究过这个吗?
似乎……好像……大概……应该……没有这个词= =我的词典还有网上的词典大多找不到这个词。应该不是常用词吧,一般是electric或者electricity。【虽然我是英语废= =
《卡勒瓦拉》芬兰民族史诗《卡勒瓦拉》又名《英雄国》,是一部气势磅礴、充满浪漫传奇色彩的长篇叙事诗,可与古希腊荷马史诗和德国民间史诗《尼伯龙根之歌》相媲美。它歌颂了芬兰的民族精神,对芬兰民族意识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芬兰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有人说,不读《卡勒瓦拉》就不能真正了解芬兰人。 学者们认为,史诗《卡勒瓦拉》各个诗篇的构成,从其中英雄们的传奇事迹来看,发生在斯堪的纳维亚“海盗”时期,也就是公元8世纪末至10世纪初前后。那时,芬兰的大部分地区是没有人烟的森林和沼泽,芬兰人的祖先在寒冷和荒凉中艰难生活着。 富有北欧生活气息的《卡勒瓦拉》以夸张的手法交织着想象和现实,是芬兰人祖辈的生活的真实写照。它不像印度的《腊玛延那》和德国的《尼伯龙根之歌》以及其他的民族史诗那样,主人公都是王侯将相的统治阶级。《卡勒瓦拉》的主人公是普通而又平凡的劳动者,其中三个最主要的英雄:韦奈摩宁――第一个播种大麦的农民、歌手和法师,伊尔马里宁――熟练的铁匠,莱明凯宁――靠“吃鱼过日子”的农夫。《卡勒瓦拉》以大量的篇幅歌唱他们的生活场景,几个女主人公也以生动的形象给这部史诗增添了浓郁的生活气氛:农民在田野耕作,猎人在林中狩猎,渔夫在湖上捕鱼,铁匠在简陋的小屋里打造着武器和工具,还有人在岸边造船,他们的妻子正向堆房走去,他们的女儿又在水边洗衣……隆重的庆祝和祭祀不时打断他们的日常工作,赛船、角力和唱歌比赛是当时最热闹的场面。当然,还可以感受到他们发自内心的悲欢离合的真实情感的抒发,以及他们同威胁自己生存的黑暗残酷力量进行艰苦卓绝斗争的情景。 《卡勒瓦拉》也不像别的史诗那样热衷描写流血和战争的轰轰烈烈场面。有关战争的描绘只是作为一种不可避免的灾祸在全诗中占极小的份量。《卡勒瓦拉》着重描写了法术、咒语和祈祷所发出的超自然的力量。正如高尔基所说:“古代的劳动者用语言的力量,‘法术’和‘咒语’的手段,去控制自发的害人的自然现象。……这表明人们多么深刻地相信自己的语言的力量。”的确,在《卡勒瓦拉》中,语言的力量胜过了武器的力量,用剑的英雄成了用口的英雄。这个性情温厚的民族没有好战的历史,他们与茂密的森林和宁静的湖泊相伴,在地广人稀的大自然中过着平和的生活,因此自然而然地迸发出热爱大自然,歌颂大自然的情感。《卡勒瓦拉》中对大自然的生动描绘也是其他国家的民族史诗所不及的。 芬兰人的祖辈在很早以前就创造出用优美旋律吟唱各种题材诗歌的民间艺术。这些诗歌没有文字记载,只是在人民中间世世代代口头相传。各时期的民间歌手通过吟唱使一个个美妙的传奇故事广为流传。后来,随着瑞典和沙俄的入侵和统治,外来文化的侵扰使芬兰自身世代相传的这种民间艺术几乎绝迹。到19世纪初,这些诗歌只是在芬兰东部卡累利阿地区一些上年纪的老歌手的记忆中保存着,而且已经有不少诗歌逐渐被人们淡忘。民族史诗《卡勒瓦拉》的诞生要归功于芬兰一位医生、诗歌爱好者埃利阿斯・伦洛特,后来他成为民俗学者、教授和语言学家。1802年4月9日伦洛特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父亲是个裁缝。他从小就喜爱诗歌,1822年进入图尔库大学读书后参加 了学校的一个文学团体,致力于采集芬兰民间诗歌的工作。1827年春,伦洛特发表了以芬兰神话中最伟大的英雄韦奈摩宁为题的硕士论文。第二年的夏天,他就长途跋涉来到芬兰东部的卡累利阿地区进行了收集民间诗歌的第一次旅行。后来,他在芬兰中部一个叫卡亚尼的小镇作医生,在这里度过了20年时光。这期间,他不辞辛苦,长途跋涉,多次徒步旅行、划船、滑雪和乘雪橇,走访民间歌手,口问笔录,系统地搜集、整理、编纂流散在民间的诗歌。 伦洛特是一位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人。旅途中他经常独自走过荒凉的沼泽、寂静的森林,无数次冒险经历的本身就是很有趣的故事。他背着行囊,手里提着木杖,嘴里叼着烟袋,别人都当他是农民。有一次,他正和一位路德教的牧师一同进餐,忽然不见了。后来,有人发现他正在专心致致地倾听打扫浴室的老太太为他哼唱的歌曲,并把它记录下来。 功夫不负苦心人,在长期深入细致、艰苦卓绝的走访中,伦洛特有幸遇到了当时著名的民间歌手阿尔希帕・佩尔图宁。伦洛特回忆道:“这位老者当时大约有80岁了,但记忆力非常好。我忙于记录,几乎花了近三天的时间。他按照先后的次序唱出他的歌来,期间没有什麽重大的脱节,绝大部分都是别人没有唱过的。我真怀疑是否还能从别的地方听到这些诗歌。如果我再迟一点去,他能不能还活着?真的,如果他在我访问之前去世,那么我们古代诗歌的大部分也将与他同归于尽了。”伦洛特编纂出版的《卡勒瓦拉》的三分之一的材料都是从他那里获得的。而老歌手念念不忘儿时的情景:父亲和同伴在撒网捕鱼之后,在湖边点燃篝火,他们手牵着手,整夜在火堆边歌唱,同样的歌不唱第二遍。光是他父亲知道的歌,就是两星期也记录不完。1835年,33岁的伦洛特将所收集的诗歌编纂成一部诗集。于是,第一部《卡勒瓦拉》问世。第一版的《卡勒瓦拉》分为三十二篇,有12078行。伦洛特并不以此为满足,又踏上更遥远的旅途,继续他的民间诗歌采集工作。1849年,伦洛特出版发行了更加完美的《卡勒瓦拉》,分为50篇,共计22795行。伦洛特将毕生的精力奉献给了芬兰文学事业。在他之前,也有人将芬兰的民间诗歌收集出版,但只有伦洛特将亲自采集到的近6.5万行诗句加以编纂,汇合成一部首尾连贯的史诗。这部史诗中的故事不仅是光明与黑暗的斗争,而且也成为民族精神的象征。史诗的最后一段像是一段预言: 披荆斩棘, 我为歌手们指明道路。 这是一条新开辟的道路, 这条路为更多的歌手敞开着, 这条路为更丰富的诗歌敞开着。 青年一代在成长,人民在崛起。 《卡勒瓦拉》的问世在唤醒芬兰人民的民族意识上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12世纪中叶,瑞典国王艾立克九世入侵芬兰,将芬兰置于瑞典的统治之下。在1808―1809年的瑞俄战争中,瑞典战败,将芬兰割让给沙俄,使芬兰沦为沙俄统治下的一个大公国。在1917年芬兰获得独立之前的数百年中,芬兰人民一直在瑞典和沙俄的统治和压制下、在严酷的自然环境和极为艰苦的物质生活条件里痛苦地挣扎。《卡勒瓦拉》的出版,犹如明星闪现于黑暗的天空,在广大的劳苦大众中唤起了对未来的信心,给人们带来了足够的勇气和力量,鼓舞着他们与黑暗势力作斗争,为独立和自由而奋斗。《卡勒瓦拉》对芬兰整个民族的觉醒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卡勒瓦拉》对芬兰文学语言的形成和芬兰民族文化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作为芬兰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卡勒瓦拉》成为芬兰文学和艺术创作取之不尽的源泉。芬兰的 乐家、文学家、画家都与这部史诗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它是芬兰伟大作曲家西贝柳斯和画家加伦―卡莱拉的强有力的灵感的来源,他们两人都是《卡勒瓦拉》的热情读者。西贝柳斯以《卡勒瓦拉》为题材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至今仍享誉世界。芬兰文学界最有代表性的人物也都受到《卡勒瓦拉》的影响。著名小说家、剧作家阿莱克西斯・基维和著名作家、抒情诗人埃诺・雷诺都曾以《卡勒瓦拉》的主要人物为自己作品的主人公。这部史诗中不少的古老格言警句也成为一代又一代芬兰人的准则。 由于伦洛特的杰出贡献,使《卡勒瓦拉》成为唯一被作为世界性经典著作的芬兰文学作品,同时也是世界上现存的最著名的史诗巨著之一。大文豪高尔基将《卡勒瓦拉》称之为“文艺创作的纪念碑”。迄今为止,《卡勒瓦拉》已被译成瑞典语、西班牙语、法语、德语和英语等43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出版发行。我国曾于1962年和1981年出版了《卡勒瓦拉》的两种中译本。《卡勒瓦拉》这部史诗已使芬兰作为一个文明的民族为世人所知。
Hash:73f77f5fbc956bddf8edac903cc099bf6d17f3f8
声明:此文由 ninja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