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客观评价孙权?
白寿彝在《中国通史》中曾这样评价孙权:“孙权在当权的前期,在许多事情上能明断是非,处置得宜;可是孙权愈到晚年,消极面愈大”。我觉得这个评价还是比较客观公正的。
孙权,三国时吴国开国皇帝。年幼从军,不仅聪慧有谋,而且性格豪爽。孙策出兵江东时,孙权年仅14岁就为其兄出谋划策立下战功,孙策认为弟弟非常能干,在孙权15岁时就被委任为阳羡县长。
公元200年,孙策被许贡门人刺伤而死,临终前孙策把官印授予孙权,年仅19岁的孙权就挑起了统辖江东的重任。孙权礼贤下士,重用张昭、周瑜等一批文士武将,江东的经济发展很快繁荣起来,军事力量上也得以加强。许多名士如鲁肃、诸葛瑾等都投身到他的麾下为其效力,原本孙策死后隐现的危机终于被孙权化解。后来孙权剿灭江东黄祖使得江东都成了孙权的管辖领地。
公元208年,孙权联合刘备集团在赤壁大败南征的曹操,后又用一年多的时间把势力扩展至胶州一带(今广州),并把都城柴桑迁到秣陵(南京),自此孙、曹、刘三分天下开始形成。在此期间,孙权能从谏如流,富有远见,处事英明。
曹、孙、刘三方势力为了各自的利益,相互之间既联合又相战,孙权击杀关羽夺回荆州,又派陆逊在猇亭击败兴师问罪的刘备。但随后根据形势一方面又与蜀汉交好,一方面对曹魏俯首称臣。公元229年,时机成熟,孙权称帝,国号为吴。这段时期,孙权表现出低调行事,雄心暗藏,只等时机到来开创吴国霸业。
但是孙权称帝之后,性格大变,和以前相比简直判若两人。他变得好大喜功,做事独断专行,不但不喜大臣谏言,而且还宠信奸佞如吕壹等,孙权性格多疑猜忌忠臣导致身边的文臣武将们不敢多言。为了监视官员,在嘉禾三年专设校事和察战两职,很快他的身边都是些掐媚逢迎之徒,朝政日益腐败。在设立太子的大事上也是几经周折,他不能处理好孙和与孙霸太子之争,导致内部分裂,为吴国灭亡埋下祸根。
公元252年四月,孙权病终,时年71岁。
孙权军事、用人以及振兴江南经济方面确实有不平凡之处,但在治国理政方面确实差强人意。后人说孙权既是一代枭雄,又是一个昏君是不无道理的。
孙策临死前,群臣力推孙策的三弟孙翊继位,支持孙权继位的人很少,然而,孙策召集群臣,传位孙权,并对孙权説,带兵打仗,你不如我;但选贤举能,我不如你,孙权继位后,在乱世中,保住了其兄辛苦打下的基业,还不断壮大,成为东汉末年的三巨头之一,孙权称帝之后,对孙策的后人并没有特殊关照,孙策之子孙绍只封吳侯,对自己好儿子孙霸封为鲁王,追封孙策为沙桓王,孙皓继位,怀疑孙绍之孙奉有谋反之意,被下令处死,孙策一脉断绝,三国鼎立,群雄逐鹿,曹操赞叹:生子莫如孙仲谋"这是对孙权的最佳评价。
Hash:1a892001293c225612f5ba69a18ac01291514440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