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伊朗人,为何开始怀念巴列维王朝?

霍梅尼再怎么天赐神力,也不可能单枪匹马带着一群教士集团推翻实力雄厚的王权统治,实在是巴列维国王志大才疏、执政不力,德黑兰的光鲜亮丽掩盖不了普通大众的饥寒交迫,经济发展的成就几乎被王室、贵族等利益集团侵吞,当几万、几十万、上百万伊朗人走上街头要求国王下台的时候,你能相信这些人都是被教士们教唆的吗?

当然,巴列维国王是个很有志向的君主,但执政能力实在平庸,不过这个也不能怪他,要统治这个拥有几千万的民众、被美苏势力深深影响的3千年文明古国,实在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他的父亲,礼萨国王,因为游走于德国与盟国之间,立场不坚定,最后被苏军和美军南北夹击,丢了王位,年纪轻轻的巴列维就这么登上了国王的宝座。

二战后,巴列维迅速抱紧了美国大腿,取得了美国的支持,政权得以稳固,在此基础上,巴列维展开了雄心勃勃的改革行动。

巴列维最著名的改革行动就是“白色革命”,这里包含了许多美好的未来:佃农制被废除,农民个个有地种,给妇女选举权,在农村开展免费医疗,进行全国性的城乡规划,改善国民教育,提高百姓收入,森林水利资源归国家,加强劳动者的权益,所有的农村都建立公正的法庭等等。

改革取得了明显的发展成效:过了14年,到1977年,农业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化肥使用量增长了20多倍,达到68万吨,粮食产量从400万吨增长到600多万吨,工业产值年增长15%,钢铁产量从3万吨增长到28万吨,汽车产量从7000辆增长到11万辆,GDP增长了5倍。

当然,这一切的发展有赖于石油工业的支撑,有丰富的石油,确实什么事情都好办。

而到1977年,伊朗的人口也增长到了3400多万,其中近一半生活在城市里,每年都有几十万的失地农民进城务工,成为城市的打工者。

而在网上也流传着当年的伊朗照片,年轻的德黑兰大学生们穿着漂亮的裙子,女孩子们不用戴着面纱,行为举止与西方女性无异,除了那张脸是伊朗式的。

但是,德黑兰集中了全国15%的人口,同样,这里也是国王构建理想社会的主要“试验场”,这座“超级”城市也像黑洞般,把全国的优势资源吸纳其中。

在这里,少部分中上层人士,过着和西方中产精英一样的体面生活,他们住着大房子,开着进口汽车,他们穿着时尚光鲜,自有出入于各种名流聚集之地,他们是德黑兰中的少数人,也是伊朗中的少数人。

当然,一半不到德黑兰的普通市民,在德黑兰都能过的还不错,在这里,1970年代的汽车普及率就超过了10%,他们享受着全国一半以上医生的服务,全国各行各业的主要精英也纷纷在这里聚集,当然,能自由享受生活的,比例还是很低,而至于另一半的德黑兰市民,他们则拥挤在条件简陋的贫民窟里,他们大多数都是历年来进城务工的农民,他们在家乡虽然很多有幸分到了小块土地,但是在地主统治根深蒂固 农村,一小块土地还是不能满足一家人的生活,大多数农民最终只能被迫卖掉土地,来城里讨生活。

对于大多数德黑兰市民来说,他们根本就不会在意自己有没有机会或权利去穿短裙或者华丽的服饰,他们关心的是生活。

而在德黑兰以外的地区,情况则要糟糕的多,很多人吃不饱穿不暖,100个人里才有一辆车,8个婴儿中就要夭折一个,随着伊朗的城市化加速,越来越多的农民变成赤贫,生活无着。

进入1970年代,随着产油国纷纷大幅度提价,伊朗的石油收入从1973年的28亿美元暴涨到1975年的178亿美元。

手头突然有了这么多美元,巴列维一下子野心暴涨,他把经济增长的目标飙升为25%,建立了雄心勃勃的投资计划,还从美国购买了许多当时最先进的F14战机等,花钱几乎如流水,没过几年,当石油收入开始下降,立刻物价暴涨,失业率飙升,而王室和贵族在其中大肆捞取利益,腐败横行,而巴列维对此根本就控制不了。

巴列维执政最后2年,国内的矛盾空前激烈,而王室却继续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当老百姓的生活看不到好转的希望后,巴列维就彻底丧失了民心,被人民所抛弃。

而当教士集团掌权后,虽然也形成了垄断集团,但在伊朗全国,政府实行了相对公平的分配政策,全国民众都能在石油财富中获得生活保障,相对要比巴列维时期好不少。

当然,政教合一国家确实有不少弊端,但是若让伊朗人再回到王权统治下,必然也没多少人愿意,进入21世纪,民智普遍都开化了,什么样的制度好,老百姓心里都有一本账,但至少不会再愿意回到国王时代。

纵观中东世界,政权掌握在一个家族或者一个统治集团里的比比皆是,即使到今天,也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共和政府,中东的路,还要走很久,很久。

当然是因为日子过的不如意喽。

伊朗现在被美国制裁,伊朗已经有过多次游行示威活动,毕竟在美国的制裁之下,伊朗许多外资企业纷纷撤出伊朗,伊朗失业人口陡然上升,物价也越来越高,最后不满的情绪爆发,游行示威在所难免,这种情况和伊朗的巴列维王时相比,确实有差距。

彼时的伊朗还是一个很世俗化的国家,巴列维王朝和西方国家亲密,国王一心想要学习西方,而且生活奢靡,引起了伊朗保守势力的不满,所以组织力量推翻了巴列维王朝。

但那时候的伊朗日子过的不错,因为和西方关系不错,因此经济上并没有被封锁,礼萨汗是发动军事政变上台,推翻了卡扎尔王朝,把自己塑造成了国家最有诠释的人物,后来被任命为伊朗的沙阿。

礼萨汗雄心壮志,想要干一番大事业,他认为只有有文化的人才有可能建设好国家,所以积极的派人到欧洲留学,学习专业知识,连自己的儿子也派出去了。

与此同时,他在伊朗一大力发展教育,改善医疗环境,发展工业,很快,伊朗就出现了一批有专业技能的中产家庭。但是伊朗的部分石油却被英国公司控制,礼萨汗并不愿意和英国,苏联合作,更加愿意和德国,意大利合作,伊朗有不少德国工程师和技术人员,但是因为二战的原因,伊朗英国强行表示伊朗境内的技术人员都是间谍,要求伊朗驱逐,被礼萨汗拒绝,他惹毛了英国,英国 派人控制了礼萨汗,并且把他流放,英国,苏联和美国控制了伊朗,在他们三国的同意之下,礼萨汗的儿子巴列维才得以继位。

巴列维同样有雄心壮志,一心想要把伊朗打造成一个强大的现代化工业国家,摆脱伊朗半个世纪以来伊朗落后的局面,他的白色革命就是为了发展伊朗而特别进行的,包括土地改革,免费医疗等众多领域,但结果没有想象中那么有效,受到了来自保守势力的阻挠,但伊朗仍然是一个世俗化的国家。

人们穿着时髦,女性可以穿比基尼晒太阳,街上到处都是西方国家玲琅满目的商品,没有现在这样女性被各种宗教教义所拘束,但是奢靡的生活容易滋生腐败,特别是皇室成员,而这些都令保守派极为不满,最终巴列维王朝被推翻,礼萨汗创立,巴列维发展的现代化世俗化伊朗终结。

本文由风云一点通原创。

Hash:004a1355f0c0a5b5a74a4268e499654371092783

声明:此文由 ninja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