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点淡季对经济的影响 旅游景点对当地经济的影响

导读:旅游景点淡季对经济的影响 旅游景点对当地经济的影响 1. 旅游景点对当地经济的影响 2. 你所在地区的旅游业发展对当地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3. 旅游景点对当地经济的影响分析 4. 旅游景点对当地经济的影响论文 5. 旅游景区对当地经济的影响 6. 旅游业对当地经济的影响 7. 旅游对当地经济带来的影响 8. 当地居民对旅游经济的影响 9. 旅游景点对当地经济的影响有哪些

1. 旅游景点对当地经济的影响

开发旅游带动了哪些其他产业的发展?

主要是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1,餐饮业,民以食为天,古语有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此虽为军事术语,但是用在旅游上也是恰如其分,尤其是外出游玩的人,报着吃遍天下美食者大有人在,这也就无形中带动了当地餐饮业的发展。

2,导游业,游玩的目的不能仅仅是吃喝吧,了解当地风土人情,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目的,怎样去了解?总不能一个个去向人打听吧,那还不挂一漏万呀,导游业自然就应运而生了。

3,宾馆住宿,吃罢喝得也游累了,人困马乏就得找个落脚点休息一下下,所以宾馆住宿业自然不能少。

4,食品业,游走各地,不带点当地的特色糕点回去,分享给亲朋好友,那就不太象话,所以食品业也不能不发展吧!

除了以上所说的,另外还有户外用具,比如旅行帐篷,睡袋饮食餐具,野外灶具等等不一而足。

总之,发展旅游经济绝对是促进经济发展的良方妙招。当然前题还得是国民手中要有一定的闲钱,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2. 你所在地区的旅游业发展对当地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旅游业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进步,增加人们的就业机会带动相关产业量,然后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促进经济发展。

进一步改善当地的城市环境为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很多有利的影响,而且旅游业的发展可以促进环境保护,还有一些自然保护区的建立。

3. 旅游景点对当地经济的影响分析

旅游景区,是以旅游及其相关活动为主要功能或主要功能之一的区域场所,能够满足游客参观游览、休闲度假、康乐健身等旅游需求,具备相应的旅游设施并提供相应的旅游服务的独立管理区。 旅游景区是旅游业的核心要素,是旅游产品的主体成分,是旅游产业链中的中心环节,是旅游消费的吸引中心,是旅游产业面的辐射中心。 旅游景区应有统一的经营管理机构和明确的地域范围。包括风景区、文博院馆、寺庙观堂、旅游度假区、自然保护区、主题公园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游乐园、动物园植物园及工业、农业、经贸、科教、军事、体育、文化艺术、学习等各类旅游景区。 旅游业是很多城市或地区的支柱性产业,所以在国计民生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我国有很多典型的旅游城市,例如三亚丽江焦作黄山敦煌西峡等等,都是以旅游为核心,全面带动整体经济发展的城市。直接受益的行业有旅游业 餐饮娱乐、城市交通、生活服务行业、旅游纪念品 等等全面带动整个地区的生产消费各行业的共同发展,形成以旅游为龙头的旅游经济产业链。 景区分类

4. 旅游景点对当地经济的影响论文

西柏坡红色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 2010-6-12 9:42:40来源:不详作者:佚名 【大 中 小】 查看评论 文章标题:西柏坡白色旅游发展示状及对策

摘要:本文引见了西柏坡白色旅游业的发展示状,提出了加强根底设备建立、深化发掘丰厚白色资源,开发人力资源和保护绿色资源、进步留念品程度等发展对策。

关键字:白色旅游 西柏坡 发展对策

1 西柏坡白色旅游的发展示状

往日指挥所,今朝白色胜地。今日的西柏坡在地方、省、市各级指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撑下,保持建、管、用并举,已建筑了中共地方旧址、西柏坡陈列览馆、西柏坡留念碑、西柏坡石刻园、西柏坡影视厅、五位书记铜像、领袖风范雕塑园、周恩来评语碑、文物保护碑和新世纪青少年绿色文明园等10余处反动教育景点。

不只丰厚了西柏坡的教育内容,而且扩展了西柏坡的社会影响,已经获得了“全国优良社会教育基地”、“全国百个卖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精神文明建立任务保守单位”、国度“AAAA及旅游景区”等荣誉称号。

据不完全统计,自2000年至2004年,西柏坡的年接待人数由23万人增加到60多万人,从2004年下半年开端,虽然已是寒意袭人的冬天,但是每天仍有2000人以上的团队来此观赏。

据西柏坡管理处透露,2004年以来均匀每天的观赏人数在2000人左右,其中一季度观赏人数同比增加43%,2005年2月下旬以来人数骤增,每天均匀在8000人左右,比去年同期增加1倍还多。如今来西柏坡观赏的游客明显增加,从地方各直属机关到地方各个党政机关单位都有,既有省内各地域市的,也有除石家庄北京太原等周边地域外的,如新疆内蒙古甘肃辽宁上海安徽广东等间隔较远省份的游客。

游客绝大部分是机关单位组织来受教育的,也有部分组团的旅行社和个人的观赏者。

2 西柏坡发展白色旅游的优势分析

2。1 有利的白色资源。西柏坡是出名的反动圣地,是新中国的摇篮。1948年5月26日至1949年3月23日,这里是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和中国群众束缚军总部所在地。

1947年5月,以刘少奇为书记,由朱德、董必武等组成的地方任务委员会来到西柏坡。7月17日至9月13日,刘少奇在这里掌管召开了土地任务会议,经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并于10月10日由中共地方正式发布,从而大大推进了各束缚区土地变革活动的成功展开。

1948年9月,束缚和平处于战略决战的重要关头,以毛泽 为首的党地方掌握时局,抓住战机,组织和指挥了出名世界的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战役共歼灭和改编了国民党军队154万多人,为完全建立国民党蒋介石的统治,束缚全中国奠定了根底。

1949年3月5日至13日,中国共产党在这里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在演讲中提出了我国由新民主主义反动改变为社会主义反动的道路、方针和政策,为我国社会主义反动和建立指明了道路。

周恩来总理曾为西柏坡题词:“西柏坡是党地方和毛主席进入北平、束缚全中国的最初一个乡村指挥所,指挥三大战役在此,开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此。

” 在这一系列重要活动的根底上,以毛泽东为次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构成了西柏坡精神。同时在西柏坡时期,在党内、军内暴显露一些错误的思想倾向,毛泽东同志未雨绸缪,及时提出了“两个务必”。

西柏坡和井冈山延安一样,是全国出名的反动留念地和卖国主义教育基地。

娟秀的山水风光,集保守教育和旅游观光于一体。一切的这些白色资源都成为了西柏坡白色旅游的强大看点。

2。2 有利的政策环境。从2004年起,国度和政府相继发布了各项政策,大力发展白色旅游事业。2004年2月,中共地方发出了“积极发展白色旅游”的重要指示,6月国度旅游局颁布了《关于推进发展“白色旅游”任务看法的演讲》,年底中共地方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2004~2010年全国白色旅游发展规划大纲》。

河北省政府各方面也给予了大力的政策支撑。国度和政府的各项举措、战略安排为西柏坡的白色旅游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了优越可靠的政策保证。。3 平山县优越的旅游资源。平山县物华天宝,自然资源,矿产资源,绿色食品资源和旅游资源非常丰厚。境内有国度、省、县三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多处,有奇峰、溶洞、森林、草原、河湖、瀑布温泉等自然景点100余处,人文景观文明长远,自然景观心旷神怡,顺应不同游客的需求。

平山旅游业已经构成了以温泉度假区和西柏坡、天桂山中山国都城遗址、天台山五个景区为主体,以东方巨龟苑、南滚龙沟等10大景点为依托的大旅游格式。“西柏坡——新中国从这里走来”,是平山旅游业发展的龙头;天桂山钟灵毓秀,素有“北方桂林”之称;中山国都城遗址、中山国王墓,距今两千多年,历史长久;温泉度假区位于县域的核心,有享誉全国的优良地热水资源。

2。4 区位交通绝对便利。便利的交通才是游客通向旅游地的通道,纵使有再好的资源没有可通的道路也是徒然。平山县城去华北交通枢纽石家庄 40km之距,与305国道相连,交通便当。西柏坡距平山县城50km,位于滹沱河北岸、岗南水库西岸、平山县中部,正处于华北平原太行山交汇处。

207国道擦坡而过,省级柏油路绕岗南水库一周,西柏坡就座落在这个圆上。如此便利的区位优势,便当了四面八方游客的观光旅游,推进了白色旅游的大力发展。

3 西柏坡白色旅游的限制要素

3。1 平山县总体经济程度较低。

平山县处于山区,人多地少,群众生活程度低下,被国度列为扶持开发重点县。由于资金的充裕,外地的根底设备建立不足,如停车位短少,通讯设备、环卫设备落后等等,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着西柏坡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3。2 效劳设备建立滞后,接待能力不足。

西柏坡的住宿接待设备较少,全体旅馆档次较差,在平常时期基天性满意旅游业的发展,但从西柏坡现有的住宿情况和接待人数来看,保守的估计均匀每天大约有近千人的游客住宿难,效劳设备表现出接待能力不足、档次不高、管理程度不到位、效劳质量不高。

3。

3 优良导游员、讲解员缺乏,旅游任务人员分析素质有待进步。西柏坡白色旅游区出名度高,2005年2月下旬以来,西柏坡均匀每天接待游客8000余人,而西柏坡现有40多名讲解员,以往即便是旅游顶峰也绰绰不足,如今要加班加点还是接待不过来,许多单位要提早一周预定才干够,出现了优良导游员、讲解员严重缺乏的景象。

3。4 西柏坡周边缺乏绿色植被。西柏坡周边植被稠密,大多被黄土所包围,环境比较恶劣。“绿色”资源的缺乏,环境的恶化会使游客的数量减少,降低西柏坡白色旅游区对游客的吸收力。有利于景区生态资源和经济效益的可持续发展。

4 西柏坡白色旅游的发展对策

4。

1 加强根底设备的建立,进步效劳接待能力。西柏坡的白色旅游持续升温,据悉今后白色旅游的观赏人数要以20%的速度增加,要做到长远发展,就要加强根底设备的建立,进步接待设备的档次,在食、住、行、游、购、娱上,满意和顺应不同游客群的需求。

4。

2 继续深化丰厚和发掘白色旅游资源的含义,创立白色品牌。为了增加西柏坡白色旅游的吸收力,能够在本来保守卖国主义教育和观赏的根底上,着重表现她的白色旅游特征,逐步改善和进步留念馆和各个展室的档次,改变简单图片展示和橱窗文物的陈列,使展示办法更科学化,新鲜化,古代化和多样化。

比方,多建一些反动长辈的雕塑群、故事廊,也可开设更多的体验试的参与活动,如“红军生活的一天”、玩模仿战役、穿游击队服等,让古代人特别是青少年领会到如今的幸运生活来之不易,让他们学会节俭浪费、吃苦耐劳、爱惜生活。这样不只丰厚了白色旅游产品的含义,其教育意义愈加深刻。

同时要充分发掘西柏坡的白色旅游资源,要抓住“中共地方的旧址、‘两个务必’、发扬西柏坡精神”等的特征性的重点宣扬,附以目标市场的不同需求与周边不同类型的产品相分离,充分利用资源,单独加以宣扬,以构成区域宣扬网络。

4。

3 走集约化运营道路,进步旅游地的白色留念品的程度。大多数游客在旅游进程中会购置旅游产品。因而,在西柏坡,白色旅游产品不能仅仅停留 留念品的程度上,要大力进步产质量量,开发多样化的产品品种,也能够发展白色旅游系列产品,从不同角度去满意游客的不同需求。

同时着重突出特征产品的开发创新,不断吸收游客。

4。4 大力开发外地白色旅游人力资源,进步讲解员和业务人员的全体素质。如今,白色旅游区几乎遍及全国,合作也日益激烈,旅游行业也许要大量的专业性人才,以到达旅游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因而,要重视旅游从业人员分析素质的培养,不断提到西柏坡旅游业的管理程度和效劳质量。

4。5 以进步农民收入为手段,分析开发外地旅游资源。后面已经引见过平山旅游资源丰厚,要尽快构成以白色旅游为龙头,带动其他旅游业的发展,建立白色资源与自然资源、文明资源和绿色资源相分离的分析旅游区。

吸收游客在承受白色教育的同时去其他景点玩耍,玩耍之余还能够去温泉解乏歇息。由于平山县的经济程度较低,而优越的旅游资源能够带动外地农民收入的不断增加,政府部门能够分离实际情况,给予农民政策上的大力支撑,如指导农民在自家展开农家乐项目,建立农家饭桌,吃在农家、住在农家、娱在农家,着重突出地方乡村特征,创立乡村外的世外桃源,使游客感到清新舒服、远离恬静,以到达进步农民收入的手段。

4。6 重视环境保护,完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白色旅游资源是宝贵的历史性遗产,许多反动遗址、巨人遗物和自然生态环境一旦遭到毁坏就不可再生,从而降低吸收度,最终招致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降落。同时随着白色旅游的升温,游客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旅游渣滓也成倍增加,这对西柏坡的环境承污能力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外地指导应重视及时做到宝物的处理,以最少的排污成本得到最大最优的经济效益。

5. 旅游景区对当地经济的影响

旅游是天然的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发展产物。

首先,是旅游现象的出现只有在社会 大生产条件下才有可能;社会大生产使得社会富裕起来,个人收入提高,为旅 游的产生和发展所需要的巨大物质基础创造条件,为对旅游活动有支付能力的 社会需求开辟市场。社会的富裕只可能出现在实行机器大生产的市场经济社会中,而之前的小生产自给经济社会,由于生产力低下,缺乏这种物质基础,不可能形成广泛的对旅游活动的社会需求。

其次,旅游现象的出现必须在社会意 识有了巨大改变条件下才有可能,社会意识的巨大改变尤其是指价值观和意识 形态的改变;社会的富裕,首先影响人们价值观的改变,反映在人们与社会的 权利和义务之间的关系上,也反映在自身的价值观念上,有了这种观念上的改变才会产生改善生活的旅游需要,从而形成旅游市场客源。旅游活动是一种没 有物质回报的纯消费活动,这种消费在贫穷的小生产自给经济社会中,得不到社会意识上的支持。

再次,旅游现象指一种开放性的活动。所谓开放性,是指 接触双方之间的互动关系,双方在相互接触过程中会接受和吸收对方的文化, 同时也会把自己的文化信息传递给对方。旅游现象实质上是以人际关系为内涵 的社会活动,是一种十分典型的开放性活动。开放性活动只可能存在于开放性 社会中,而这种社会只可能是市场经济社会,而不可能是中外历史上任何一个 小生产自给经济社会。

6. 旅游业对当地经济的影响

答:我认为有以下3点:

1、旅游业的发展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通过旅游使人们在体力上和精神上得到休息,改善健康情况,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推动社会生产的发展。

2、旅游业的发展以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为基础并受其制约,同时又直接、间接地促进国民经济有关部门的发展,如推动商业、饮食服务业、旅馆业、民航、铁路、公路、邮电、日用轻工业、工艺美术业、园林等的发展。

3、旅游业的发展促使这些部门不断改进和完善各种设施、增加服务项目,提高服务质量。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日益显示它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7. 旅游对当地经济带来的影响

旅游的目的是什么?

我觉得每个热爱旅游的人内心都有自己的想法!

是假期休闲娱乐,是情侣追求浪漫,是自由、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是猎奇、是探险,还是想弄明白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句话!比如我大部分时间,是为了去另一个城市吃好吃的,看好看的风景,顺便拍一些美丽风景!

现在头条上有很多旅行自媒体,比如“子安徒步旅行”、“一个人穷游中国”、“冒险雷探长”,他们有的是锻炼自己,丰富自己的阅历,有的是带领我们探索发现新大陆,但每一段旅程都是人生中一段既有意义的事情!

比如一位长者,回忆自己几十年前去过新疆天山,到过四川峨眉山九寨沟,去过云南贵州大部分地方,你现在问他旅游的目的是什么?

我想他此时的心情是:可以有个更丰富的人生!

8. 当地居民对旅游经济的影响

由于经济、文化和地理位置等原因民俗文化资源一度被闲置和封闭,现有的一些旅游景点经济疲软,旅游品位低下,国内外旅客很少光顾,从而使当地旅游业与外界的市场旅游经济严重脱节。面对这样的现状,应扬其所长,避其所短。民俗资源丰富则是自己所长,故应以开发民俗作为自己的旅游特色优势。

对于民俗文化旅游而言,其经济效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项目自身的经济效益,二是通过饮食、住宿、购物、交通、就业、招商引资等带动地区经济。前者一般只有在其经济效益程度上的差别,后者则是旅游业的决策关键。本文围绕以上的两点,进行论述。

(一)

民俗文化是以民间文化和民俗风情为主体的民族民间的物质上、精神上和制度上的传统,它包括生产与生活习俗、游艺竞技习俗、岁时岁日习俗、礼仪制度习俗、社会组织习俗、民间文学艺术等。当前,国际旅游趋势在向文化旅游发展,以弘扬民族民间文化、展现民族地域特色的民俗旅游越来越受到重视。民俗旅游浓郁的文化气息和可观的经济效益是其能够得到大力发展的两大优势。

旅游业是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应运而生的新兴产业。而民俗游则是其新兴的旅游专项产品。民俗旅游开发是为地区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跨越式的贡献。"民俗 游已成为当今旅游业的一个亮点。发展民族旅游业应做到:自觉地执行民俗文化的保留和传承原则;旅游开发商应注意保护民俗文化;注重民俗旅游开发的经济效益原则。"(摘自《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年第7期)由此可以看出,注重民俗旅游开发的经济效益已成为当代发展民族旅游业的一项重要原则。

(二)

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应该向多元化、综合化方向发展, 不能只满足于风土人情的展示和民俗歌舞的表演, 还应充分结合独特的自然旅游资源和底蕴深厚的当地文化, 将自然风光与民俗风情、历史文化等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有机结合, 从而增强旅游资源的吸引功能, 提高其观赏价值, 丰富和增强民俗旅游的内涵和生命力,以此带动地区的各项经济发展。

经济效益是民俗旅游首先考虑的重要因素,只有能够获取最大经济效益的旅游开发才是成功的。我国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经历了从速度型向效益型转变的过程,促进了游客数量增长,增加了因旅游带来的各项经济收入。其中因各地的民俗所拉动的地区其它产业经济如饮食、住宿、购物、交通、就业、招商引资等都收获不小。

曾有这样一段话说,"我国具有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改革开发以来,旅游业发展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旅游资源优势正在逐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厦门日报》1994年2月10日)这段话中的第二句话,"各级政府重视",也得到了旅游为经贸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条件的回报。既然旅游搭台,经贸唱戏,已为实践证明了的较好的活动方式,把民俗风情游尽量纳入其中,也就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以它固有的、独特的文化底蕴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从而构成了良性的循环体经济。

民俗旅游是国外了解我国地方的窗口,也是我国各民族、各地方向世界的通道,近几年,国际旅游业出现了以民俗为主的态势。民俗旅游作为一种普遍模式的生活方式,具有很多优点,对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发展民俗旅游业有利于发挥当地资源优势,促进经济发展。

一般来说,一个国家、一个地域的民俗,其民俗品格越鲜明,原始风格越浓,历史氛围越重,地方差异越大,就越具有地方资源优势,就越能吸引异国异域的旅游者。而旅游者的到来,不仅能是他们了解这个地方,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到来,也给旅游地带来了极大的财富,同时,带动了整个地区甚至是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

一方面,可以直接利用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直接带来经济效益,如充分利用颇具民俗风情的民间建筑、饮食、游艺等建立民俗村、景区等;另一方面,利用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服务。旅游业产出对经济贡献可表现于旅游消费支出所产生的乘数效应上。所谓旅游乘数就是旅游业创造的总效益与其创造的直接效益之比。 这一比例越大,乘数效应越大,从而拉动的地区经济效益也就越大。

由此可见发展民俗旅游对旅游的经济影响是直接且重要的,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也是不可小视。

9. 旅游景点对当地经济的影响有哪些

对当地经济影响:旅游业和旅游活动对社会文化的影响:保存和发扬了当地特有的文化,对本地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要对本地文化内质、纯粹性注意保护防止遭到破坏和退步;促进了各地区间的文化交流,相互学习,达到共同进步;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和改善。

由于旅游者来自于各种文化地域、旅游者素质高低不同,要防止破坏了当地的社会风气和

发展旅游能带来相当大的经济首入、社会影响,对资源合理、充分的利用,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能使自然资源与生存条件共同有利的发展。

只有两者相统一,才能达到和谐共建的发展。

Hash:c0afe697a3e36727bd686fb40993b97eb4220320

声明:此文由 飞舞九天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