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内蒙古旅游推介会 第一届内蒙古草原旅游节

导读:2014内蒙古旅游推介会 第一届内蒙古草原旅游节 1. 第一届内蒙古草原旅游节 2. 第一届草原文化节 3. 第一届内蒙古草原旅游节始于 4. 草原文化旅游节 5. 呼伦贝尔草原文化节 6. 赤峰草原文化节 7. 呼和浩特草原文化节 8. 内蒙古草原音乐节 9. 内蒙古国际草原文化节 10. 第一届内蒙古草原文化节

1. 第一届内蒙古草原旅游节

“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在蒙古族人民物质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那达慕”大会。这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那达慕”,蒙语的意思是娱乐或游戏。“那达慕”大会上有惊险动人的赛马、摔跤,令人赞赏的射箭,有争强斗胜的棋艺,有引人入胜的歌舞。

  大会召开前,男女老少乘车骑马,穿着节日的盛装,不顾路途遥远,都来参加比赛和参观。大会第一项一般是摔跤比赛,摔跤手脚登高筒马靴,下身穿宽大的绸缎摔跤裤,上身穿“昭得格”(一种皮革制的坎肩),在脖颈上围有五彩缤纷的饰物“江戈”,仿古代骑士跨着大步,绕场一周,之后进行比拼。

  赛马也是大会上重要的活动之一。比赛开始,骑手们一字排开,个个扎着彩色腰带,头缠彩巾,洋溢着青春的活力。赛马的起点和终点插着各种鲜艳的彩旗,只等号角长鸣,骑手们便纷纷飞身上鞍,扬鞭策马,一时红巾飞舞,如箭矢齐发。先到达终点者,成为草原上最受人赞誉的健儿。

  射箭比赛也吸引着众多牧民。技艺高超者可百发百中,赢得观众的阵阵喝彩。“那达慕”大会又是农牧物资交易会。除了工业和农副产品外,还有具有民族特色的饮食,如牛羊肉及其熏干制品、奶酪、奶干、奶油、奶疙瘩、奶豆腐、酸奶。

2. 第一届草原文化节

一般七月会开始的,八月结束。

3. 第一届内蒙古草原旅游节始于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于1947年4月23日,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4月23日,在王爷庙,现今的乌兰浩特市举行内蒙古人民代表会议,来自内蒙古大部分盟旗的蒙古,达斡尔,鄂温克,汉,满,回,朝鲜等各民族代表393人出席会议。

内蒙古的习俗:

1、草原盛会一那达幕:即游艺、联欢的意思,源于七百年。那达幕之日商贩云集,说书献艺应有尽有,热闹非凡,最扣人心弦的莫过于赛马、摔跤、射箭。多在草原牛羊肥壮、稻谷飘香的8月份举行。

2、蒙古包:蒙古包一词来自于满族人对蒙古族住所的称呼,是游牧生活的产物。一般高七八尺,宽丈余,先用木杆、牛皮订成网状方架数片,然后连成园仓式,再用园木组成伞形园顶,顶中央有一个圆形天窗,晴启阴合,用以流通空气,吸收阳光,是草原牧区最喜欢的居住用具,也是外地游人最感兴趣的下榻场所。

3、祭敖包:这是蒙古族传统的宗教活动,敖包是在草原、山坡或沙丘高地上用石头、土块、柳条等垒筑而成的。“敖包”最早是在茫茫无边草原上建立起来的能识别方向、道路、边界的标志,后成为祭祀山神、路神的地方。祭敖包多在7、8月份举行。祭祀时敖包上插树条,上面挂有五颜六色的布条或纸旗。在蒙古族人民心中,敖包是神圣的净地。

4、手扒羊肉:蒙古语称手扒羊肉为“布和力麻哈”。是草原上蒙古民族简便实惠的待客食品。做法是刚屠宰后的羊,挑选好的部位,(头蹄下水除外)白水下锅,原汁清煮。羊吃草原上的五香草,调味齐全,不加任何调味品,只要掌握清煮技术,就能做得美味可口。在食用时不用餐具,用手扒着吃。

5、蒙古族敬酒:蒙古族斟酒敬客最考究,美酒是食品之精华,五谷之结晶,是最能表达朋友之忠诚的珍贵食品。主人将美酒斟在银碗或金杯中,托在洁白的哈达上,唱起感人的祝酒歌,表达自己的真诚与感情,此时客人理应随即接过酒,能饮则饮,不能饮则品尝少许,然后将酒归还主人,万不可推推让让、拉拉 扯,谢绝主人的敬酒,否则他会认为您对主人瞧不起,不愿交朋友、不能以诚相待。

4. 草原文化旅游节

内蒙古阿拉善盟阿左旗在8、9月份会有那达慕大会;10月份有奇石节;阿右旗10月有巴丹吉林沙漠节;额济纳旗有胡杨节。

  贺兰山广宗寺(南寺)是国家AAAA级旅游区,藏文称作“噶丹吉林”,距银川市90公里。旅游区内群山环抱,绿草茵茵,清新雅丽,庙宇轩昂,佛经声声。寺庙依山而建,山门两侧岩壁上雕满彩绘佛像,为内蒙古地区最大的石雕佛像群。寺内因供奉有六世达赖喇嘛肉身灵塔而闻名蒙藏宗教界。

  月亮湖国家AAAA级旅游区位于腾格里沙漠腹地,距银川市165公里。月亮湖是一个秀丽、神奇的天然淡水湖泊。豪华蒙古包群、“俄罗斯”式别墅、别具一格的综合娱乐城气势壮观。主要旅游项目有顺六轮大卡车、吉普车、摩托车、卡丁车冲沙、滑沙、游泳、骑马、骑驼、黑沙理疗、沙滩排足球等。

  腾格里沙漠通湖草原国家AAA级旅游区是国家工农业旅游示范点,距中卫市18公里。旅游项目有驾顺六轮卡车、吉普车、摩托车、卡丁车冲沙、骑马、骑驼穿越沙漠、滑沙、祭敖包、民族歌舞篝火晚会等。

  贺兰山福因寺(北寺)国家AAA级旅游区,主供奉“阿旺丹德尔”和“那木斯来佛”(财神爷)。距银川市130公里、乌海市120公里。主要旅游项目有森林观赏、寺庙游览、登山、打靶、远眺大漠、观赏野生动植物、品尝民族风味、祭敖包等活动。

  乌日斯国家AAA级草原文化旅游区位于阿拉善中心城市巴彦浩特西郊,是“阿拉善草原文化旅游节”、“那达慕”等节庆活动主会场。景区拥有全国最大的蒙古包村落、标准化摩托车赛场、乌日斯敖包、沙漠植物公园等主要景观,可提供蒙古族风情传统餐饮、住宿、民族歌舞表演、那达慕“男儿三艺”竞技、沙漠探险科考、大型会议承办等多项服务。

  天鹅湖旅游区(沙漠摩托车营地、青少年教育基地)位于阿拉善左旗通古淖尔西南12公里处,湖水面积约3.2平方公里,四周是雄宏浩瀚的腾格里沙漠。每年3-4月和9-10月各种候鸟在此停留。

  敖伦布拉格神秘峡谷又名“西部梦幻峡谷”,位于阿拉善左旗敖伦布拉格镇境内阴山余脉中,东临河套平原,南有乌兰布和沙漠,向西是阿拉善戈壁。景点包括:七彩神山、惊现“阿拉善”自然石碑、人根峰、姑娘涧、石骆驼、阿日仙神水洞、代尔格瀑布等自然景观。

  巴彦诺尔公哈布茨盖怪石林位于阿拉善左旗巴彦诺日公苏木西南20公里处的大漠中。是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罕见奇景。

  延福寺俗称“王爷庙”,也称“王爷家庙”,是阿拉善八大寺之一。该寺主要供奉“阿拉善佛”,其它经殿内供奉释迦牟尼、十八罗汉、三世佛、观音佛等,是我区重点保护的古代建筑。1742年开始修建,1760年清帝为该寺赐名并赐用满、藏、蒙、汉四种文字书写的金字匾。整个建筑有大经堂、菩萨殿、四大天王殿、转经楼、钟鼓楼、阿拉善神殿等组成。

5. 呼伦贝尔草原文化节

呼伦贝尔大草原让多少游客驻足赞美过,身为大草原的人儿,一定要对自己家乡的文化有所了解,本文将呼伦贝尔历史文化特色——民风民俗介绍推荐给所有对呼伦贝尔感兴趣的人们,让大家更好的了解这里的饮食美食,民间艺术和多种节日活动!

呼伦贝尔历史文化特色——民风民俗介绍

呼伦贝尔饮食美食

呼伦贝尔大部分人还保留着原籍的习惯,主食有粥、面条、馒头、米饭等。但在岭西普遍喝奶茶、食牛羊肉 这些均与该地蒙古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俄罗斯族同胞一样,所不同的是汉族人家都多吃一些蔬菜。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无论岭东岭西,稻米饭已成为主食。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地区的饮食文化逐渐开放,与中国的饮食文化相融,各市区都已出现了一些地方特色的风味小吃和饭馆。

呼伦贝尔历史文化特色——饮食

呼伦贝尔民间艺术

在呼伦贝尔的城镇、农区、林区中汉族较为集中的地区,一般在春节、元宵节期间和农村的闲暇季节,群众文娱活动较活跃。形式主要有秧歌、二人转、单出头表演和冰雕、冰灯、彩灯展览等,城市还兴起了焰火晚会。

呼伦贝尔历史文化特色——民风民俗

呼伦贝尔秧歌

呼伦贝尔秧歌表演的形式有舞龙灯、腰鼓、踩高跷、跑驴、划旱船、担花篮、大头娃、耍狮子、戏曲人物的扮相造型等。有些秧歌中穿插活报剧表演。表演者浓妆艳抹,形象夸张,服装五光十色,鲜艳夺目。男女均穿绸缎衣裤,腰系彩绸。锣鼓队多为男子,身着彩色绸服,头扎白羊肚手巾。有些秧歌的内容增加了武术、服饰表演和健美操表演等。秧歌成为城镇、农村和林区群众春节文化活动的重要内容。

呼伦贝尔历史文化特色——秧歌

呼伦贝尔冰雕、彩灯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每年元旦、春节至元宵节期间,呼伦贝尔的城镇、林区都有利用河流的天然冰块进行雕刻造型的艺术展览。每到冬季,各种造型的冰雕作品相继问世,有人物、动物、建筑物、风景等作品。

呼伦贝尔历史文化特色——冰雕

呼伦贝尔华俄后裔民间舞蹈

在呼伦贝尔额尔古纳市、根河市及海拉尔的华俄后裔中,保持着传统的俄罗斯族民间舞蹈。有单人、双人和集体表演的“希卜里哈”、“巴达罕拉娜”、“嘎巴乔克”、“灭斜斯”、“奥吉诺其卡”、“茨冈内卡”(译音)等。舞曲有“希卜里哈”、“那林琴卡”、“累塞”、“嘎巴乔克”、“灭斜斯”等,舞步多变,跺脚较多,单人舞蹈腿部技巧很高。每个舞蹈都配有固定的舞曲,一般只用手风琴伴奏,有些集体舞还加伴唱。

呼伦贝尔历史文化特色——民间舞蹈

呼伦贝尔焰火晚会

焰火晚会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兴起的,多是庆祝一些重大的节日如元宵节、八月节等节日。

呼伦贝尔历史文化特色——焰火晚会

6. 赤峰草原文化节

7月23日至7月25日在巴林右旗麻斯塔拉草原举行。

7. 呼和浩特草原文化节

2021年,在呼伦贝尔草原音乐文化节中一起体验牧羊人士的草原生活领略具有独特自然魅力的草原风光在浩瀚星辰下吹着,带有草原青草香的微风,享受短暂狂疯狂的音乐 本次呼伦贝尔草原王音乐文化节暨《 放歌中国》走进呼伦贝尔,助推文旅发展新模式共同传递社会正能量,打造一个全新的文旅,融合发展的音乐品牌。

8. 内蒙古草原音乐节

篝火晚会的由来:是草原人民一种传统的欢庆形式,相传在远古时代,人们学会了钻木取火之后,发现火不仅可以烤熟食物,还可以驱吓野兽,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于是,对火产生了最初的崇敬之情。

后来,人们外出打猎满载而归,互相庆祝获得了丰厚的战利品,傍晚,在用火烤熟食物的过程中,便互相拉手围着火堆跳舞以表达自己喜悦愉快的心情,这种欢庆的形式一直延续到今天,就形成了篝火晚会。

9. 内蒙古国际草原文化节

呼伦贝尔草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是世界著名的天然牧场,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世界上最好的草原。

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 个风光优美、景色宜人的地方,那里有一望无际的绿色,有延绵起伏的大兴安岭,还有美丽富饶的呼伦湖和贝尔湖。

10. 第一届内蒙古草原文化节

蒙古草原并非仅限于内蒙古自治区内。从自然区域来看,内蒙古大草原在中国北方的延伸很广,就如同蒙古族的分布一样。内蒙古大草原,鲜碧如画,一望无际,尤其是以北部呼伦贝尔为中心的大兴安岭西麓林缘草甸草场,更是中国最佳的天然牧场之一。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独特的地理位置造成了蒙古草原特有的习俗。1、套马一种方法是用套马杆。套马杆由杆儿、梢儿和皮绳三部分组成。杆儿多用质地较硬的木材制成,梢儿用浑善达克沙地产的柳条制成,柔韧性强,不易折断。杆儿和梢儿各有一端刻出凹槽,再把这两端扣合在一起,外面用细皮绳密密匝匝缠好,皮绳固定在梢的两端。2、养狗

蒙古族牧民都喜欢养狗,一般每户养2~3条。这些狗白天跟随主人出牧,给牧群站岗放哨,还能追回离群的牛羊。在家时看护庭院,不让陌生人随便进入家门。晚上守畜圈,能抵御野兽特别是狼的侵袭。牧民在生产和生活中离不开狗。

Hash:677d4cebcabea618b264d73049c54da64735c90d

声明:此文由 clif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