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民族文化旅游发展概况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文化特色

导读:黔东南州民族文化旅游发展概况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文化特色 1.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文化特色 2.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文化特色有哪些 3. 黔东南州民族文化 4.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文化特色的概括 5. 黔东南民族文化特色 6.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文化特色是什么 7. 贵州黔东南侗族文化 8.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文化特色介绍 9. 贵州黔东南苗族文化特色 10. 黔南州民族文化

1.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文化特色

。侗族先民在先秦以前的文献中被称为“黔首”,一般认为侗族是从古代百越的一支发展而来。侗族主要从事农业,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种植水稻已有悠久的历史,兼营林业,农林生产均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侗族地区的万山丛岭中夹杂着许多当地称为“坝子”的盆地。

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省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铜仁地区,湖南省的新晃侗族自治县、会同县、通道侗族自治县、芷江侗族自治县、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三江侗族自治县、龙胜各族自治县、融水苗族自治县,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等地。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国境内侗族人口为3495993人。

基本信息

中文名侗族民族节日火把节人口3495993人语言侗语文字侗文信仰多神教外文名Gaeml代表歌曲侗族大歌琵琶歌拦路歌所属地区贵州、湖南、广西、湖北、广东来源古代百越代表人物粟裕、杨至成标志建筑鼓楼风雨桥文化侗戏手工艺制品‘

2.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文化特色有哪些

侗族芦笙是侗族民间广泛流传的传统簧管乐器,侗族同胞把它视为“喜”和“乐”的象征,在不同的场合以各种形式用其表演。侗笛则是侗族独特的民间乐器,外形和洞箫相似,音色清脆悠扬,富有山野风味,常用于情歌伴奏(男吹女唱)。

侗笛,是侗族独特的吹口气鸣民间乐器。侗语称介各、济各斯。又称各笛、草笛。流行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从江、黎平、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和黔、桂、湘三省毗邻的广大地区。

  侗笛外形和洞箫相似,吹口装有簧片,竖吹,音色清丽悠扬,既可表现婉转抒情的情调,又可奏出热烈欢腾的旋律。富有山野风味,常用以独奏或为歌唱伴奏。流行于黔桂湘交界侗族居住地区,以贵州省黎平、榕江、从江最为盛行。

  芦笙历史,渊源流长,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吹笙鼓簧,吹笙吹笙,鼓簧鼓簧”的诗句出现。据考古发现,江川李家山出土的两件战国时期的葫芦笙,是我国最早的笙类乐器之一。

  牛腿琴,是侗族弓拉弦鸣乐器。因琴体细长形似牛大腿而得名。侗语称各给、给以、给宁、勾各依斯。各给、给以均为两条空弦发音之谐音。又称牛巴腿。历史悠久,规格多样,音色柔细,主要用于侗族民歌和侗戏伴奏。

  侗族琵琶是由琴头、琴杆、弦轴、共鸣箱和弦构成的。在各地区琵琶的大小不一,可分大、中、小三种。大的音色柔和低沉,中的音色明亮甜美,小的音色清脆悦耳。演奏时,左手持琴按弦,右手持小牛角或竹制的拨片弹奏。它除了独奏、合奏外,还可为侗歌、舞蹈伴奏。是一件极有少数民族特点的乐器。

3. 黔东南州民族文化

雷山县,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下辖县,位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南部,东经107°55′~108°22′和北纬26°02′~26°34′之间,东临台江、剑河、榕江县,南抵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三都水族自治县,西连丹寨县,北与凯里市接壤。距省府贵阳184公里,距州府凯里42公里,总面积1218.5平方千米。

雷山县以苗族为主的民族风情浓郁、古朴典雅,富有极其深远的文化内涵。2004年,雷山被中央电视台等媒体评为“全国十大最好玩的地方”。2008年,雷山被评为“贵州十大影响力风景名胜区”和“中国苗族银饰之乡”称号。

4.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文化特色的概括

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成

在63年前的今天,1956年7月23日(农历1956年6月16日),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成立。

1956年7月23日,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成立。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东南部,聚居着苗族、侗族、汉族等47个民族440多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1.87%,被誉为“世界苗侗文化遗产保留核心地”。全州森林覆盖率达53.68%,旅游资源品位高,民族风情古朴浓郁,是富有吸引力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之一。黔东南州是我国30个自治州中总人口和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州,在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和谐生活着33个共计341.4万人口的少数民族,是全国苗

5. 黔东南民族文化特色

黔东南苗族分舟溪服饰、三棵树服饰、黄平凯棠服饰、施洞革东服饰、台拱服饰、翁忙服饰、方召服饰、久仰服饰、巫亮服饰、柳川服饰、柳富服饰、瑶光服饰、从江服饰导,他们的共同特征都是用自己织的家机布缝制,施洞革东银饰较丰富,刺绣华丽

6.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文化特色是什么

镇远特点:

贵州镇远古城,免费的5A级景区,人少景美,白天典雅,夜晚

舞台剧《古韵镇远》体现镇远两千多年的历史——镇远古城。

镇远古镇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下辖镇,位于舞阳河畔,四周皆山。河水蜿蜒,以“S”形穿城而过,北岸为旧府城,南岸为旧卫城,远观颇似太极图。两城池皆为明代所建,现尚存部分城墙和城门。城内外古建筑、传统民居、历史码头数量颇多。

镇远古镇交通方便区位优越,湘黔铁路、株六复线、320国道、沪昆高速公路穿境而过,距铜仁机场、湖南芷江机场和贵阳机场分别为90公里、170公里和270公里。县境东界湖南新晃,南临三穗、剑河,西毗施秉,北接岑巩和铜仁地区的石阡,素有“滇楚锁钥、黔东门户”之称。

镇远历史悠久,自秦昭王三十年(公元前277年)设县开始已有近2300年的历史,其元代、清代为道、府所在地达700多年之久。2020年1月7日,被文化和旅游部确定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7. 贵州黔东南侗族文化

黔东南州的全称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在这块土地上生活的民族主要有苗族、侗族和汉族,他们是大杂居,小聚居。各民族之间的生活文化习俗相互影响,民族文化习俗特色主要有苗族、侗族的过苗年、侗年,三月三、四月八姊妹节、尝新节等等

8.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文化特色介绍

广西是多民族自治区,其中壮族是人口最多的,其风俗习惯也是独特的,以下是广西壮族风俗习惯有: 1、建筑特点 壮族喜欢依山傍水而居。

在青山绿水之间,点缀着一栋栋木楼,这就是壮族人的传统民居。

2、服饰 壮族多用自织的土布做衣料,款式多种多样。

壮族女子的服装一般为一身蓝黑,裤角稍宽,头上包提花毛巾,腰间系精致的围裙;小伙子多穿对襟上衣,腰间系一条腰带。

3、婚俗 壮族的一种婚俗。

迎亲那天新娘要经过“炮火”的洗礼后才能进门入房。

4、背字 女儿出嫁那天,让男方指派“背字”人把布带“背”回新郎家,以备外甥出世作襁褓之用。

5、新娘过河 成亲时,新娘过河过桥都要请人背。

背新娘的人称为“水手”,多是未婚男青年。

过河时,鸣炮三声,喇叭齐鸣,“水手”两掌按住自己的膝盖,弓下腰,背好后才能过河或过桥。

背新娘特别讲究文明礼貌,行动上不能有半点粗野,更不能调笑。

所以背新娘的人多是品德最佳者。

6、勒惹和卜基 壮家妇女生勒惹(壮语,即婴儿)时,其家婆要 自去寻找“奶妈”,以替媳妇奶孩子。

7、踩高跷进村 人们出门或进村都要踩着高跷行走。

出门到村口。

就把高跷挂在特定的钉子上,然后下地劳动或去其他地方。

进村时就从钉上拿下高跷踩着,到家门口的石阶前跳下,再将高跷挂在门边,洗净手脚,方踏梯上楼。

8、社公祭 是广西环江壮族每年夏历除夕祈求新的一年禾苗茁壮成长,祈求小孩不病和家畜肥壮无病的祭社仪式。

壮族,旧称僮(zhuàng)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一个少数民族,民族语言为壮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

壮族: (1)壮族源于先秦秦汉时期汉族史籍所记载的居住在岭南地区的“西瓯”、“骆越”等,在全国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均有壮族分布,主要聚居在南方,范围东起广东省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西至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北达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南抵北部湾。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壮族的主要分布区。

(2)壮族是个好客的民族,过去到壮族村寨任何一家做客的客人都被认为是全寨的客人,往往几家轮流请吃饭,有时一餐饭吃五、六家。

平时即有相互做客的习惯,比如一家杀猪,必定请全村各户每家来一人,共吃一餐。

招待客人的餐桌上务必备酒, 方显隆重。

敬酒的习俗为“喝交杯”,其实并不用杯,而是用白瓷汤匙勺起一羹,双以最好的食宿,对客人忠。

(3)尊老爱幼是壮族的传统美德。

路遇老人要主动打招呼、让路,在老人面前不跷二郎腿”;遇客人或负重者,要主动让路,若遇负重的长者同行,要主动帮助并送到分手处。

(4)壮族是稻作民族,十分爱护青蛙,有些地方的壮族有专门的“敬蛙仪”,所以到壮族地区,严禁捕杀青蛙,也不要吃蛙肉。

每逢水灾或其他重大灾害时,壮族都要举行安龙祭祖活动,乞求神龙赈灾。

仪式结束后,于寨口立碑,谢绝外人进寨。

9. 贵州黔东南苗族文化特色

苗族主要聚居于贵州省东南部、广西大苗山、海南岛及贵州、湖南、湖北、四川、云南、广西等省区的交界地带。苗族没有文字,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苗族居住在高山地带,以农业为主,农作物有旱稻。包谷,荞子,薯类和豆类,经济作物是麻,一般是自己种麻,自己纺织.苗族人民有丰富的民间口头文学,如古歌,诗歌、情歌等等。苗族也善舞蹈,芦笙舞最为流行。

苗族风俗习惯:

1、苗族有自己的语言,苗语分三大方言:湘西、黔东和川黔滇。1956年后,设计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方案。由于苗族与汉族长期交往,有很大一部分苗族兼通汉语并用汉文。

2、苗族讲究真情实意,非常热情,最忌浮华与虚伪。主人路遇客人不抢走第一步,不走在前面;交谈中用敬语称呼;迎客要穿节日服装;对贵客要到寨外摆酒迎候;客人到家门,男主人要叫门,告知在家的女主人,女主人要唱歌开门迎客;在客人面前,女主人不登高上楼;宴会上以鸡、鸭待客为佳肴,尤以心、肝最贵重,要先给给客人或长者,客人则分给众人享用,次序是先长后幼。客人不要称主人“苗子”,他们喜自称“蒙”。

3、苗族十分注重礼仪。客人来访,必杀鸡宰鸭盛情款待,若是远道来的贵客,苗族人习惯先请客人饮牛角酒。吃鸡时,鸡头要敬给客人中的长者,鸡腿要赐给年纪最小的客人。有的地方还有分鸡心的习俗,即由家里年纪最大的主人用筷子把鸡心或鸭心拈给客人,但客人不能自己吃掉,必须把鸡心平分给在座的老人。如客人酒量小, 喜欢吃肥肉,可以说明情况,主人不勉强,但不吃饱喝足,则被视为看不起主人。

4、踩花山是境内苗族人民的盛大传统节日,一般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初三、初六这几天举办。凡有苗族居住的各县,这几天都要立花杆,举行隆重的踩花山活动。这既是苗族男女青年谈情说爱的好时机,也是苗族人民开展文体娱乐活动的重要场所。苗家男女老少,穿金戴银,从四面八方赶到花杆脚下,吹芦生、弹响蔑、跳脚架、耍大刀、斗牛、摔跤、斗画眉、爬花杆。

5、苗族酿酒历史悠久,从制曲、发酵、蒸馏、勾兑、窖藏都有一套完整的工艺。日常饮料以油茶最为普遍。湘西苗族还特制有一种万花茶。酸汤也是常见的饮料。

10. 黔南州民族文化

黔南苗族民间风俗:有唱歌跳舞、斗牛赛马、吹芦笙、踩铜鼓、赛龙舟、玩龙灯、唱侗戏等等。主要的民族节日有苗族的芦笙会、爬坡节、姊妹节、“四月八”、吃新节、龙舟节、苗族的苗年,侗族的侗年、泥人节、摔跤节、林王节、“三月三”歌节、“二十坪”歌节,水族的端节,瑶族的“盘王节”等等。“吃新节”是苗族春夏之交最盛大、最隆重的节日,由古代的祭祀演变而来,各地过节时间不一,一般在农历的六月初到八月中旬这段时间内。苗族有高亢激昂、热情奔放的“飞歌”,也有委婉动听、抒情优美的“游方歌”,还有“古歌”、“酒歌”、“大歌”,其调式不一,各具韵味,具有艺术感染力。民族舞蹈有被称为“东方迪斯科”的苗族木鼓舞和庄重的踩鼓舞,有纯朴活泼的芦笙舞,有侗族的“多耶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主要有苗族的“划龙船”和武术,侗族的被誉为“东方橄榄球”的抢花炮等等。黔南苗族工艺文化:民族工艺有在宋代就作为贡品的苗族蜡染和侗族的侗锦以及苗族侗族的刺绣、民族服饰和首饰等,都具有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竹编是都匀布依族、苗族、水族、瑶族等众多民族的传统工艺品。剪纸是都匀水族聚集的奉合、阳和、基场民族乡特有的剪纸艺术。

Hash:ee3855a101525a1d26c23838f53b11b6054d4afc

声明:此文由 Scarlett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