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记忆中的宁县九碗席

文|郑锁刚

今年国庆,是祖国七十周年大庆,举国欢庆,万民欢歌,到处都洋溢着节日的气氛。这七天长假,也成了众多驴友们,吃货们的幸福时光,出国的出国,出省的出省,我和老杨,一对老吃货,只爱好美食,尤其对家乡庆阳的美食有着浓厚的兴趣,今年的目标,是寻找宁县九碗席。

宁县九碗席,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很流行,也十分地好吃,但是进入二十一世纪,就逐渐地淘汰了,现在很难见到,也很难吃到,正宗的九碗席了。在一个朋友处打听到宁县子午岭大山深处,还有一个小村子吃九碗席,我们就准备去哪里。

10月1号早上,我和老杨早早开着货车上路了,下午五点到了早胜镇,去吃了正宗的羊肉泡馍,吃完感觉比兰州的,西安羊肉泡馍要好吃得多!心里想,更正宗的羊肉泡馍还在环县呢,有机会了再去吃。

晚上在早胜宾馆住了一夜,第二天早早上路,开着货车去了九岘,九岘街道也不大,很快就驶出了街道,向子午岭开去。不久就上了子午岭的山道,这时候,秋色正浓,到处都是黄色的,红色的秋叶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让人仿佛走进了图画中的世界。山路蜿蜒曲折,一直向山顶盘旋而去,又盘旋而下,不知翻了几座山,过了几道梁,按着导航,来到了一处和陕西交界的小山村。

这是一个偏僻却十分美丽的小山村,四周围绕着群山,它独处在山底的一块谷地里。四周的群山披着黄色的,红色的,五彩斑斓的外衣,能看见的地方,到处盛开着五颜六色的野花,风一吹,秋叶落了一地,花香沁人心脾。

我们开车来到村口,一条清澈的小溪欢快地从村口流过,溪水清澈见底,偶尔还能看见小鱼小虾悠闲地游过,小溪两岸,开满了野花,不远处,一群鸭子在戏水,更远的地方,几群洁白的羊群在安静地吃草,牧羊人唱着悠扬的信天游,我们仿佛来到了世外桃源

我们问了几位老人,找到了挂满国旗的大队部,一位脸色黝黑的老支书接待了我们,听说我们专程从省城来找九碗席的,老支书很感动,高兴地说:“欢迎你们啊!,你们来对了,明天九碗席大手老李头给孙子结婚,已经洗手多年不干的老李头,明天要亲自操刀做席呢,你们就等着吃吧!”

晚上在大队部住了一晚,第二天早早起来,沿着村子转了一圈,看见村子很整洁,很干净。家家房前屋后,栽满了杏树桃树核桃树、桑树、梨树等,家家门前还养着各种各样的花儿,有牡丹花、菊花格桑花、登台花、蒿子梅等很多花儿。它们开得五颜六色,千姿百态。

走到一家门前,看见大门外的空地上,搭着一个大帐篷和一个小帐篷,一打听,才知道是老李头的家。我们走到小帐篷前,看见一个精神矍铄的瘦高个子老头,正指挥着几个妇女在做九碗席。厨房里摆满了各种炉子,有烧水的炉子,煮肉的炉子,蒸馍的炉子,烩菜的炉子,炒菜的炉子,等大小七八个炉子,两个巨大的案板上,放着各种各样的菜盆,有肉片,有丸子,有酥肉,有豆腐,有熟红白萝卜片,熟红白萝卜丝,熟豆芽,熟菠菜,等好多菜。

正看得热闹,老支书找了过来,喊大家吃早饭了,我们跟着老支书及众人,进了大帐篷,内面摆着八张圆桌,每张圆桌摆着八张椅子。在上手的桌子旁谦让着和老支书坐下,看见桌子上摆着:一碟熟油辣子醋水子,一碟面辣子,一碟小蒜醋水子,一碟三“大王”一碟凉拌木耳,和一大盘热气腾腾的圆馍馍,每人面前还有一大碗小米米汤。好久没有吃过这样的便饭了,那是我们小时候,村子里过事,早上和晚上吃的便饭,就是这样的,简单极了,也好吃极了。

吃过早饭,就在院子里找人聊了起来。不一会儿,八个人的唢呐乐队吹了起来,四个吹唢呐的,两个拉二胡的,一个敲锣的,一个打鼓的。

这时候,不断地有客人到来,老人和孩子特别多,我和老杨,随着众人,在上礼的地方,每人搭了一百元礼,站在乐队旁边看热闹。

中午十二点,准时开席,村子里的人十分地热情好客,非得让我们坐上席,我们再三推让,无奈之下,只好坐在了上席。两个掌大盘的小伙子,围着围裙,挽着袖子,端着一个大红油漆方木盘子走了上来,分别走到上席的桌子旁,把盘子轻轻地放在桌沿上,站席口的年轻执客,恭恭敬敬地把盘子里的九个碗,按主次顺序一个个摆在桌子上。中间两碗凉菜,一碗熟红白萝卜丝,一碗熟豆芽菜,上面放着几片红红绿绿的熟肉片,七碗热烩菜,和凉菜三碗一行,摆做三行。

唢呐吹了起来,锣鼓敲了起来,主家向大家致了几句表示感谢的话,九碗席就正式开始了。端圆馍馍的端着一大盘热馒头,往大家面前一展,每人抓一个热圆馍馍,提茶倒水的送上茶壶来,执客给每位倒上茶水,说着客气话,让大家痛快地吃,想泡馍吃的就泡馍吃,别客气,别谦虚。于是大家都端起眼前的菜碗,把热气腾腾的馒头泡了进去,香喷喷地吃了起来。没碗的,执客下去端了几碗烩菜上来,根据爱好,分别送给了不同的客人。

坐在我旁边的一位大哥,身材魁梧,一连吃了三碗菜,泡了五六个馒头,看的我和老杨目瞪口呆,不禁连连称赞:“好饭量!好饭量!”吃完饭,大家都互相敬酒,我和老杨不喝酒,就向大家道了谢,赔了不是,一人端了一杯茶,退了席,来到院子里,坐在吹手旁边,听音乐

这时侯,有人大喊,新娘子回来了,吹手们起身去迎接新娘子去了,我和老杨去厨房观看老李头做九碗席。老李头指挥着几个妇女,从烩菜锅里把烩菜舀到碗里,每碗菜都以不同的菜为主,按主次顺序摆放在掌盘里。很快这个锅里的烩菜不多了,就舀另一个锅里的烩菜。老李头把空了的锅里加满汤,烧开,放入调料,加入不同的菜,慢火烧着,慢慢搅着。

外面的鞭炮声,闪光雷声不停地响着,厨房里端掌盘的,端馍提水的,也不停地来来往往,我和老杨站在那里挡路,就退在外面观看。

九碗席一直吃到半下午才结束,瞅了个空,我和老杨找老李头聊了起来。老李头说他做九碗席已经五十多年了,二十几岁就拜师学艺,吃尽了苦头,也练就了一手好厨艺,今年已经整八十岁了,干不动了,也没人吃九碗席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村村吃九碗席,他那个时候,一年到头,闲不下来。到了最近几年,慢慢就没人吃九碗席了。现在流行热炒菜,全鸡全鱼的新名堂,老传统淘汰了,传统文化快消失了,我心里疼啊,这是咱们宁县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那!这门手艺也没人学了,儿子在村里教书,孙子在省城当公务员,只有村里的一些妇女学一些,自己做着吃。

当我们问到九碗席的来历,老李头说他也不清楚九碗席诞生于哪朝哪代,祖师是谁,九碗席都是口口相传,没有文字记载。我们扼腕叹息,表示对九碗席的过去和现状伤心。我们宁县有许多美食,不但好吃,还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就是缺少文字记载,一个个地消失了,变得无踪无影,就像没有过一样,怎么能不叫人伤心呢。假若我们有文化人去记载,去宣传推广,也许还能成大气候呢。

我们约好,第二天去老李头那对九碗席做了详细的记录,就趁着美好秋色,高高兴兴地回了兰州市,回去之后,准备对庆阳的美食,多写一些文章,进行推广介绍,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Hash:0468c5a6f4cad7134c5ea76c31c18167cbf93000

声明:此文由 北国文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