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毕节这个地方两年凿出一条公路隧道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官方帐号

“公路隧道已凿成,累坏陈卢四代人。一切功归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这首诗是纳雍县勺窝吊水岩隧道通车后,有人为此写的,情真意切、感人肺腑。

隧道未修之前,勺窝交通闭塞、经济落后,人们为此编了一则顺口溜:山上黄河坝,秋冬雾气大。山高路不通,吃粮不过夏。那时候有好多地方都通了公路,唯独勺窝的人们出行就被这座大山挡着,想出去一趟得走大半天,去买生活物资这些都极为不便。

因此,巴雍、勺可、法地三个公社的村民就开始商量,如何谋一条“出路”,一条被称为“鬃巴公路”的想法因此诞生了。但是修这条路,吊水岩隧道成为了瓶颈和难点,需要过一座大山,对于毫无打隧道经验的他们,开始犯难。大家正在为这事发愁的时候,纳雍县的老县长张钟鸣也听说了他们想要修条路这件事,就拄着拐杖从纳雍县城走到勺窝来给他们出谋划策,并现场指挥。

“当时钟鸣县长来到现场,说我们不懂设计就不修路了?没有修隧道的经验就不修了?这是不可能的,路要修,只有修路我们才能走出来,才能告别人背马驮。”勺窝镇齐兴社区居民王景达回忆道。在钟鸣的指挥下,凭借经验让往哪里挖就挖到哪里,并且当时没什么机械设备,都是人工,用錾子一錾子一錾子打出来的,人们从早晨干到天黑,仍然点灯、抡锤、运石,重复劳作,才打通这条人工隧道,隧洞的两壁,还依然可见当时的开凿痕迹。

隧道于1985年开工,1986年年底建成,1987年通车,虽然全长仅300米,由于全靠人工开凿,40左右个工人同时从两边开工,前后用了近2年的时间,是当时纳雍的第一条人工公路隧道。

当时,人们靠吃洋芋充饥,累了饿了,就烧几个洋芋吃,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打出了这个山洞式的隧道,因此,当地人还把这个吊水岩隧道,戏称为“洋芋山洞”。隧道的完工,给当地的三个公社解决了道路交通的问题。“没修隧道之前,从鬃岭镇走到勺窝镇的巴雍,需要3个半小时,到勺窝镇街上需要1个小时,隧道通后,从鬃岭坐车到巴雍,只需要1个小时左右,到勺窝镇上,只需要二十多分钟。”王景达说。王景达今年65岁,是当时参与修隧道的工人之一,据他介绍,那时候进不来货车,唯一的能装载的就是两辆马车,也没专业的爆破工具,就是用当地的土火药加上导火索引爆,每次只能炸开 个小口子,而且也很危险,点了火就得赶紧跑,头都被小碎石打到几次,索性没有人员伤亡。

王景达讲述修隧道时的艰辛

隧道修通后,实实在在地给当地老百姓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捷,使纳雍勺窝镇的煤炭及农特产品走出了大山,为当地经济发展和老百姓的脱贫致富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陈再雄

来源 毕节试验区杂志

编辑潘晓飞

编审王璐瑶 杨韬

Hash:55fda1fe476fe3e86c033f66efa618c2d3270f73

声明:此文由 天眼新闻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