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洲,恩平第一个设镇的地方,恩平一半岑氏人都来自这里!
恩平岑氏是恩平人口较多的姓氏之一,恩平岑氏人口分布全市15个镇(全市共18个镇),110条自然村。其中54条村集中在江洲镇。
恩平第一个设镇的地方:江洲镇
江洲古称大江,原为圣堂区管辖,1984年国务院批准,江洲单独建镇,也是恩平第一个设镇的地方,下设太平、永安、中安、东北雁四个行政村和一个圩镇委员会,人口18885多人(不含海外)。江洲镇除了婚嫁人来的女性外,全镇男性全为岑姓人氏。
岑氏人口较多的镇还有那吉镇3000多人,分布13条村;大田镇2000多人,分布8条村;君堂镇1700多人,分布7条村;良西镇2173多人,分布8条村;其他镇3000多人。
恩平岑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公元前1100年间,周武王封王异母弟耀之子渠为岑子,建立岑国,其地在梁国岑亭,子孙因以岑为氏,世居南阳棘阳。岑氏始自南阳,始祖岑彭,于东汉时为复兴汉室立下大功,被汉武帝刘秀命为廷尉,行大将军事,爵位侯,其子孙继封为细阳侯、谷阳侯,此是岑氏历史的第一个鼎盛时期。彭公子孙繁衍昌盛,遍及四方,到了隋唐年代,出现了一门三相和唐代著名诗人岑参,这是岑氏历史上又一兴盛时期。
宋代,彭公的三十七世裔尧俊出生南阳邓州,宋端平二年考取进士,仕至上至国卿,当时奸臣当道,尧俊公不趋炎附势,辞官携眷南下广东,始至冈州(今台山岑边)后居阳江石脚村,以后,其宗支陆续分居到恩平、阳春、南海、顺德、广州黄埔等地。当时恩平和阳江,均属南恩州,宗宽公往来其间,“辟土督耕,建塾课读,事虽草创,规模宏阔”。
至第八世仕安、仕昌、仕明、仕现兄弟分居大江旧村、东平里,大田禾迳、老富塘等村,后经历代繁衍生息,人口不断增加,陆续分迁全县各地。岑氏子孙,勤劳聪颖,艰苦创业,自强不息,时越数百年,世更二十余代,现在岑氏家族,人文昌盛,经济发展,生活提升到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恩平岑氏宗亲旅居海内外的华侨和港、澳、台的人口,旅外人口中,以香港最多11000多人,因多是江洲镇人,故人称恩平有两个江洲,一个在恩平,一个在香港。其次是美国、加拿大、委内瑞拉等国家。
恩平岑氏人口变迁经历七百年。最初是尧俊公裔孙宗宽几家人来到恩平,人口甚少,道理第八世仕安、仕昌等四兄弟家族,人口有了增加。清代乾 隆、嘉庆年间,大约是十七世公字辈到荣字辈一百年间,人口有较快增长。近一个多世纪,战乱灾荒,造成社会病疫、贫困、落后,人口增长较慢。抗日期间,各地逃难来恩平的骤然增加,江洲曾一度出现畸形的增多,但胜利后,战时逃难来的人要返回原籍,所以人口略有减少。至解放前夕,恩平岑氏人口仅一万人左右(不含海外)。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生活得到改善,岑氏人口增长较快。但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由于人民公社化和大跃进运动,造成生产倒退,群众生活困难,人口停滞不前。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为人口发展高峰期。后来国家实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了人口生长。由于生活和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岑氏人口寿命不断延长,寿星越来越多。
江洲圩2001年并入君堂镇管辖,如今依然是恩平最繁荣的地方,商业占地面积最大最多骑楼街的镇级圩。
仕安岑公纪念堂于中华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建,纪念堂曾为县华侨中学校舍,后为县师范学校校舍,现为江洲中学保管学生自行车库之用。坐北向南,砖木结构,中西合壁建筑风格。总宽14.29米,总长24.65米,占地总面积352.25平方米,高14米,共3层。正面两侧建筑物向外凸出,中间向内凹入,竖四条水泥圆柱。
第1层平面分5卡,头卡分正座,及东西厢房,厅中竖6条方柱承托,厢房侧面设水泥楼梯登上2楼;第2层对竖8条方柱,头卡有东西厢房,中间设有阳台;第3层的南面东西两端建有六角攒尖顶的小房,正面大书“仕安岑公纪念堂”字,背面由岑宇桂书写岑君岳华撰文“仕安岑公纪念堂”落成记。对研究当时当地建筑艺术有参考价值。
恩平唯一最多骑楼街的江洲圩
江洲还有一条最有特色的长堤,40多棵百年榕树在长堤边,还是一条美食长堤公园。
还有80年代和90年代的照片,有你的记忆吗?
(图文来源:网络、读者提供,如有错漏,欢迎留言分享。)
Hash:12cdadd2405696e96514792f422b402ae1391b75
声明:此文由 遇见鹤山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