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旅地标专家走进湖南通道县耕育田园非遗时尚

8月8日—9日,中国文旅地标专家应邀赴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考察,专家组由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全球科技创新网络专家委员会执行主席、中国文旅地标保护专家委员会主任孙建,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全球科技创新网络专家委员会秘书长、长三角一体化人才社团联盟常务副主席、上海市突出贡献专家协会副秘书长韦学明,中国农科院中咨国业规划中心副总工程师、中国文旅地标评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陈小梅,上海市突出贡献专家协会电子商务运营促进中心主任、影视中心主任奚容华,非遗时尚中国行创始发起人、梦享联合文创创始人蔡励才,上海市突出贡献专家协会科技部主任吴庆元、专家服务部主任刘畅等组成。

考察期间,专家组先后考察了皇都侗寨文化村、怀青农场、木脚村古村寨与电商平台,并与通道县政府相关部门召开座谈会。考察期间,怀化市委常委、通道县委书记印宇鹰会见了专家组一行,听取了孙建、韦学明等专家对通道县耕育文化传承发展的建议。

座谈会上,万佛山管理处主任李万志代表通道自治县人民政府,介绍了通道县基本情况以及利用侗族中医(药)特点发展农业现状,专家组成员和县政府有关部门重点发言,就通道县乡村振兴发展现状与非遗文化进行深入交流探讨,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孙建介绍:所有非遗和文化都来自于农耕和土地,56个民族、56种中医农业发展模式,利用民族医学特色,发展民族中医农业和中药农业,大家互为关联,相辅相成,成为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特别是用耕育农法生产方式,生产出生态原产地、道地原生态中药材,在为中医诊断后中药疗效保障服务。为中药产业、康养产业服务的基础上,扩大为动物养殖业、饲料生产业将植物源农药为种植业服务。

耕育文化是中国文化地标的灵魂,保护就是资源和遗产,传承就是创新和财富。耕育文化是在农耕文化基础上融入了现代文化、生态文化、未来文化等理念后集成的活态复合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继承、传承、发展和创新。耕育文化依托生态保育和现代文明演化出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美食美育、历史地理、风土人情、 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耕育术语融合了农耕教育、生态教育、劳动教育,美艺教育、伦理教育,德智教育等范畴,耕育文明与耕育文化、耕育农业、耕育农法、耕育田园共同形成耕育体系的大家庭。耕育文化集成了耕牧渔樵文化体系,具有地域多样性、民族的多元性、历史传承性和乡土民间性特点,包括茶文化饮食文化酒文化、服文化、民间艺术等。耕育文化具有生态文化内容和特征,包括自然生态、人文生态理念等,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存在最广泛的文化集成。

2016年,“耕育田园”被写入国家《质量品牌提升“十三五”规划》,规划中提出“绿水青山、耕育田园、水土气林、立体防线、产业品牌、旅游优先”生态发展产业融合理念。2017年初“田园综合体”作为全国乡村新兴产业发展的亮点措施广泛推广,在全国普及了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乡村综合发展模式。在2019年“耕育田园”又被写入“生态农业园区(农场/庄园)”团体标准,对青少年学生的劳动教育体验和保障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韦学明发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非遗的保护与传承也是为文化扶贫,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不竭的动能,通道县保留着宝贵的优秀的传统文化,需要我们去保护去挖掘去传承。皇都室内歌舞演艺、“让世界侗听”皇都实景演出等文化演艺产品,推动了文化扶贫和非遗产业保护,下一步,还需发挥非遗文化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扶志”“扶智”的作用。

蔡励才介绍,通道县围绕侗族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致力于文化创意旅游开发,有效推动了侗族文化传承和文化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延伸旅游产业发展链条,填补了短板。发展通道县侗寨民俗风情体验、耕育体验等农旅产业,促进了非遗保护、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把文化旅游逐渐成为富民强县的主导产业。皇都侗族风情街、非遗传承基地、横岭菊花产业园等项目的建设促进了“民族特色村寨”、“传统村落”、“美丽乡村”发展。下一步实施跨界联动,实现“耕育田园+非遗复兴”工程。“非遗时尚中国行·遇见通道”系列活动将把具有代表性的传统非遗文化元素进行提炼,结合当代美学,进行重新时尚创作设计,打造非遗时尚IP。活动将通过聚合媒体、公益机构以及用各互联网平台整合资源和力量,把非遗时尚IP化、产品化、生活化、细分化、社群化、文旅化,不断发酵和不断循环提升,实现非遗的创造性转化及创新性发展。

< img src="https://img.qqx.com/upload/article/meishijie/dbb44aed2e738bd4e541082b40dfccd1277ff920.jpg" width="640" class="_3yZQZ9OxCCD0QVw16rnEsS">

据了解,《中国文化旅游地标》是民政部主管的中国地名学会联合中国社会出版社编辑征集出版“中华文化走出去大型系列丛书”,并通过中国社会出版社在财政部立项的“中国国情多语种走出去”对外传播平台翻译成英、俄、法、西班牙阿拉伯语等语种向全球发行,扩大、增强各地文化旅游资源在全球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提升推动各地旅游市场的开发力度。对入选“中国文化旅游地标”文旅保护单位,丛书将对入选项目以图文并茂多语言的形式面向世界推荐宣传,并将以颁证、挂牌和文件的方式予以命名和公布,对在组织申报过程中,做出积极贡献的单位和个人,颁发“中国文化旅游地标保护”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证书。中国文旅地标品牌与国家级非遗项目结合将加快文化扶贫进度。

据悉,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隶属于怀化市,总面积2239平方公里,总人口24万多人。是侗族聚居地。全县侗族人口占77.9%,是侗族群众核心聚居区。侗族建筑、歌舞、服饰、习俗保存完整,被誉为侗族文化活态博物馆芋头侗寨古建筑群等6处14个点入列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横岭鼓楼等8处入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通道侗族村寨成功入列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是文化部命名的全国唯一侗锦织造技艺、国家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和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通道是生态宜居地。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7.22%,年平均气温16.6℃,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例98%以上,是全国生态示范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湖南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被联合国卫生组织誉为“未被污染的神奇绿洲”。

通道侗族自治县依托地域优势,发展侗乡中医(药)农业。该县依据山区地形、适宜的气候,大规模发展中药产业。现已形成以黑老虎、钩藤、青钱柳为三驾马车的“中药材”特色产业。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约4.5万亩,其中:钩藤1.4万亩,黑老虎1.2万亩,青钱柳0.7万亩,其它品种约1万余亩。生产经营主体40余家,已成为精准脱贫、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优势特色产业。2018年2月,“通道黑老虎”获评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参加通道座谈会的代表还有:通道县政府办副主任石深辉,县委组织部部务委员吴欣,团县委书记杨敏,人社局副书记,副局长吴耀学,木脚村党支部书记吴菊凤;中国农科院中咨国业规划中心副总工程师、中国文旅地标评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陈小梅,民盟四平市委专职副主委、上海市突出贡献专家协会四平工作站副主任秦红波,民盟四平市委调研部负责人刘云涛,民盟四平市委社会服务部四级主任科员王丽品,民盟四平市委宣传部科员姬晴,通道县青年非遗创客和创业代表粟立敏、吴玉科、李本作、杨培甜等。

与会代表表 示,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市场逐渐繁荣,贫困地区蕴藏的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日益凸显,应该抓住这一机遇,促进贫困地区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带动当地文化产业发展,带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让更多社会力量包括企业的进入,加速和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快的和产业结合,走向市场。

韦学明总结表示,通道此行,更坚定在湖南建设耕育文化传承交流基地,支持湖南欠发达地区非遗传承人建设和非遗耕育工坊,开发特色文创和衍生品,打造文旅文创扶贫模式;加大上海和湖南各方交流,搭建非遗与文创、文商、文旅等产业桥梁,促进非遗的可持续发展,把中国的非遗在全球范围的推广和交流。

(中国文旅地标专家陈永杰、杨超、王颖供稿)

Hash:2de7c6637768442ae2cd76bc743c71c7427abb84

声明:此文由 农业频道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