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自然笔记|甘蔗收获季,红糖熬制时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黄婷婷
临近年关,湖南人的食欲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满足。
滋滋冒油的腊肉、喷香烫手的烤红薯、多汁爽口的荸荠……再来一根清甜解腻的甘蔗,冬天的胃就此富足起来。
口吃甘蔗登楼梯,节节甜来步步高。新年吃甘蔗,在大部分人的记忆里,除了甜蜜的滋味,还寄托着长辈对自己的良好祝愿,和童年时的乡土情结密不可分。
乡镇上,甘蔗商贩拖着板车沿街叫卖,烤火的人们便从街道两边推开门走出来,拖回一捆带着泥的甘蔗,随意砍成几截,去皮全靠牙齿撕咬;城市里,水果店提供“一条龙”服务,洗净、去皮、切块,却总有人不领情,认为失去了啃甘蔗的乐趣和“灵魂”。
“美食家”苏轼和今人一样喜欢直接上嘴啃,“笑人煮箦何时熟,生啖青青竹一排”;唐代诗人王维认为,甘蔗榨汁,可清热、消食,写下“饱食不须愁内热,大官还有蔗浆寒”的诗句;屈原是最讲究的一个,“胹鳖炮羔,有柘浆些”,炖甲鱼、烤羊羔不够,还要淋上新鲜的“柘浆”,即甘蔗汁,方能成就一道难得的美味。
据史料记载,我省的甘蔗栽培历史至少有1500多年,唐朝时,道县已有种甘蔗的史实记录,现在的道县蚣坝镇糖榨屋村,便是古人以甘蔗榨糖而命名。
甘蔗似竹非竹,种类繁多,青皮紫皮、茎秆粗细、甜度、汁水和纤维的多少……普通人很难一一区分,只需知道两种:直接吃的和用来制糖的。
南县乌嘴乡港口村的甘蔗,节高、清甜,色泽红亮,今年每捆10根能卖到20元,供不应求。当地农户说,甘蔗还在地里,便被县城里的商场、水果超市早早预定了。种植果蔗,成了当地的特色富民产业。
制糖的甘蔗,则大多呈青色,口感较硬。我省在五代时期,已有发达的制糖业,主要分布在道县、宁远、祁阳、浏阳等地。
据1942年《湖南之蔗糖》记载:1941年,祁阳种蔗1109亩,产蔗55450担,产糖4620担,出口3230担。祁阳称甘蔗红糖为百里糖,民国以前就远销汉口、长沙、衡阳等地。
如今,麻阳苗族自治县舒家村每年12月举行红糖文化艺术节,清洗甘蔗、熬糖、过滤、出锅、切块、分拣……向游客展示纯天然的古法红糖工艺。此时,整个村子,漫山遍野弥漫着蔗糖的香味,大地和阳光的养分,全都酿在了一块小小的方块红糖里。
■生物小名片
甘蔗,甘蔗属,根状茎粗壮发达,性喜高温、湿润和强光,在我国广泛分布于东南沿海及长江以 南各省。甘蔗用途广泛,除鲜食外,经过加工还可提取酒精;蔗渣可发电,做为动物的饲料原料,或制造防热的蔗板,质轻价廉,是良好的建筑材料。
Hash:b4345cc2d9831a58774c3eecacb562e7a366aca0
声明:此文由 新湖南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