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热了,日子也越来越好了
扶贫先扶“志”和“智”,
帮人先帮“技”和“艺”,
从高楼林立的繁华都市,
到贫瘠萧条的边远村落,
一片片沃土等待重焕生机。
有一群人如涓涓细流,
带着满腔热血踏上造血扶贫之路,
他们在炎炎烈日下走街串巷入户调研,
在寒风凛冽中跋山涉水考察产业项目,
他们看穿农民迷惘眼神中的希望之光,
他们带着中国建筑的责任与使命,
用智慧带领贫困村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今天带你走近这些贫困区的“体温计”,
由心感受精准扶贫带来的
“看得见的变化”!
故事1
造血扶贫,让日子真的好起来
前些天,已经脱贫的申藏乡目地坡村村民杨旦知冒着淅淅沥沥的小雨,从村里长途跋涉赶到了县城,专门向帮扶干部表达感谢,还带去两双家人做的布鞋,亲手交到了中建集团帮扶干部、挂职卓尼副县长库学忠的手上。而在告别的时候,库学忠又偷偷给他塞了500元钱。
卓尼是中央确定的“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也是中建集团定点扶贫对象,2016年,中建八局员工库学忠、田志龙前往卓尼,助力当地精准脱贫攻坚战。
▲走访调研为村民制定脱贫计划
“有了你们的帮助,以后等我养上了羊,日子肯定会好起来。”贫困户杨旦知家里有常年患病的老父亲,还要供一双儿女上学,后因意外骨折,生活更是捉襟见肘。正在摸排情况的库学忠得知他的遭遇后,一面鼓励他战胜困难,一面帮他出谋划策、协调发展养羊产业。
“要解决贫困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首先必须找准‘病因’。心中有数,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库学忠说。在经过全面摸排,寻找“病因”后,库学忠等挂职干部决定利用当地生态旅游优势,帮助贫困村发展旅游产业,实施“造血式”扶贫。2016年,库学忠协调落实中建集团专门投资300万元实施了木耳镇吾固村的扎烈自然村旅游专业村项目,2017年,他又继续帮扶吾固村的冰古自然村实施旅游专业村项目。
“现在,我们村比以前更干净整洁了,来旅游的人也多了,我们在家里办起了农家乐,旅游旺季每间客房日收入100元。”66岁的吾固村村民卓牙次力说,如今,全村70户村民很多人都投入到了旅游业上,人均纯收入由2850元增加到5310元。
库学忠积极组团参加大型贸易洽谈、展销节会,组织“招商小分队”赴外地“上门招商”,成功签约农畜产品开发等6个项目,签约总金额11.18亿元,为村民带来了福音。
“要带动更多贫困群众致富,必须要因地制宜培育一个适宜的富民产业和平台。”库学忠说,2018年4月,中建集团投资1000万元在木耳镇叶儿村打造中建卓尼特色产业示范区,村民可从中获取分红受益,也可通过就业增收。
故事2
不“误”正业的“鞋垫”书记
坐标:甘肃省康乐县
说起该村第一书记“鞋垫书记”罗恒,让中国建筑集团对口扶贫甘肃省康乐县何家沟村的马瓦哈马大姐印象颇深。何家沟村耕地少、收入低、文盲率接近九成,突然来个文化人,每天要走个十几公里,到村里人家走走看看。没几个月,村里特困户老李家有了几头母牛母羊,村头小学居然有了电脑和篮球架,马大姐知道肯定是这个书记在忙活。
这天,罗恒正好到马大姐家,看着这个为大伙干实事的小伙,她说:“罗书记,您来这几个月,感觉我们村里有很多好的变化,送您一副鞋垫吧,就当是感谢吧!”边说边塞了一双鞋垫给罗恒,挨不住马大姐的热情,罗恒便收下了。
没过几天,马大姐又见到了罗恒,人还未进屋,爽朗的声音就传了进来:“马大姐,这几天又走访了几户人家,发现你们的鞋垫都不错!我回去想了想,为何不能搞一个鞋垫产业呢?咱村里妇女农闲的时候也没啥事,正好一起纳鞋垫,我是建筑行业来的,施工项目多,这现场的兄弟东奔西跑,正需要鞋垫呢!这一针一线都是咱手工制作,绝对受欢迎!”于是,马大姐和罗恒一起去动员村里的留守妇女,没几天,罗恒就借助中建二局的平台拿到了1000多双的订单,正在抓紧纳鞋垫的大伙儿高兴坏了!“大家要做出咱何家沟村牌鞋垫,我再努力努力,找寻个电商平台,争取推广出去!”罗恒兴奋地说。
▲罗恒动员留守村妇完成第一批鞋垫订单
“第一批鞋垫出售,我们挣了3万多元!”罗恒看着大伙收到货款高兴极了,“鞋垫书记”也从此传开。
▲罗恒走访调研村民
如今,他正带领何家沟的村民,继续摸索特色脱贫之路。扶贫先扶智,中建二局已向该村唯一一所学校捐助新的教学设施,同时还开办“中建焊工班”,让村里小伙有了养家糊口的手艺,该项目预计将在未来三年中每年脱贫100户。“罗书记还联系六家企业到康乐县招聘,解决近三年毕业的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在马大姐和村民的心里,他不仅仅是“鞋垫书记”,更是办实事的好书记。
故事3
“渔夫”县长的扶贫之道
甘肃康县有这么一个人,他整日为村民授之于“渔”,乐此不疲。他叫周成飞,2016年从中建一局挂职到中建集团定点扶贫县甘肃康县,任副县长。
在康 ,很多老百姓仍旧过着家徒四壁的生活,岸门口镇朱家沟的王秀敏与丈夫均身患癌症,孩子外出打工后失联,只留老两口在家,靠着5亩玉米地勉强维持生计。周成飞得知情况后,每个月都会带着慰问金和生活用品看望他们,但每次出了村口,回头看那些送别的村民,周成飞都会想:脱贫的真正出路是给大家谋一条致富之路,这样送东西,绝不是长久之计!”
▲“救急难”行动发放慰问金
朱家沟村旅游资源丰富,开发前景较好,但是配套设施匮乏,基础建设落后,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周成飞多次协调中建集团领导到康县实地调研,多次到相关政府部门协调土地事宜,在不到半年时间集资兴建了岸门口镇朱家沟游客接待中心,成功打造“休闲绿谷”“农家美食”“素质拓展”“特色农业”“农耕生活”“骑马大赛”等旅游品牌,带领当地村民共同致富,还将旅游服务、产品和销售独立运营,一年下来,当地村民的平均收入增长了1—3倍,周成飞却瘦了好几圈。
▲调研岸门口游客接待中心
岸门口镇街道村党支部副书记朱彦杰激动地说:“在中建的帮助下,我们村发展乡村旅游的软硬件设施将会得到完善和提升,村级集体经济实体日益壮大,我们带领全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也增强了。”
“‘同舟工程’也是我们定点帮扶康县的方式之一,”周成飞说,在康县有部分困难群众生活难以维持,周成飞多次到中建集团协调,拨付救助金174万元,对全县423户“因病返贫”的困难家庭户进行了及时救助。在康县的老百姓心里,这个“渔夫”县长不一样,是个办实事的大好人。
故事4
走出大山住新房
2017年8月29日上午,10辆贴有“一步搬进新房子,快步过上好日子”“感谢中建四局,央企大爱无疆”等大红横幅的大巴车,分别从数百公里之外的桐梓县小水乡、仁怀市学孔镇稳稳驶入遵义市新蒲新区6号还房小区。
▲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
“宽敞明亮的新家,漂亮齐全的家具家电,独立的客厅、卫生间,还有精心准备的米油……”看到刚分到的新房,搬迁户符连金激动不已。“我老家仅有的三间木房子,四面透风,已经住了几辈人了,都快垮了。”这个红色革命老区,有约50万贫困人口,搬迁仪式当天,中建扶贫工作队的同志们就像农村里办酒“娶媳妇”一样,在校区广场为乡亲们举行了喜庆热烈的欢迎仪式。
▲喜迁新居的村民
此项易地扶贫搬迁,中建四局共购买了145套安置房,通过精装修,购买了家具、家电,包括米油生活用品,让四个乡镇的509个村民不花一分钱,直接拎包入住到遵义城区,成为了幸福的市民。
▲易地搬迁就业安置招聘会
解决“安居”大事后,中建四局立即带着为搬迁户量身打造的200多个保安、保洁员、杂工、技工等岗位,分别举办了4次招聘会,初步解决了100多名乡亲们的“乐业”难题。
故事5
大别山里的养殖场
黄冈团风县方新塆村地处大别山余脉,丘陵众多,村里人均耕地很少,村民多种板栗。全村总人口1580人,贫困人口528人,是团风县重点贫困村之一。
2017年,作为已经在中建三局工作16年的老员工钟新华主动请缨,挑起了扶贫工作的重任。五月的大别山,迎来了钟新华这位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刚到村里,钟新华急群众所急,开始了张罗起产业脱贫的事儿。一年来,村里55户贫困户参与了农畜禽养殖,中建三局还给每户发放400元至4700元不等的补贴款,共向贫困户补助56900元。
▲钟新华在田间调研
“这么晚了你们还过来啊!快进来!”看到深夜拜访的扶贫队,贫困户方秋明高兴不已。“我刚捉了100只小鸡,正要给鸡搭个棚子呢,你们来正好帮我看看。”说着,方秋明带着工作队来到正在搭建的鸡棚,看到还有一半就能搭好的棚子,考虑到小鸡容易生病,需要尽快放到棚子里养,钟新华二话不说就动起手来帮助方秋明搭鸡棚,很快,棚子就搭建好了。钟新华和老两口唠起了嗑:“最近身体还行吧?生活上有困难随时找我们!”方秋明笑呵呵地说道:“好着呢,自从你们来了之后,已经帮不少忙了,逢年过节还送米送油的,带领大伙养殖脱贫,大家伙都看在眼里呢!”临走前,钟新华给老两口发放了1400元的产业扶贫补助款,还签订产业帮扶协议,承诺将回购方秋明家养殖的家禽。
▲钟新华与帮扶户谈心
在赶往下一家贫困户的路上,天空下起了雨,乡间小路变得愈加湿滑。工作队中的一个小姑娘摔到了路边的水田里,钟新华赶紧将浑身泥泞的小邹拉起来,送回了工作队租住的农户家,随后又踏上了前往另一家贫困户的路……
故事6
让村民们在门口上班
2017年6月9日,一辆装满慰问物资的小货车从平安区出发驶入乐都区阳官沟村,一对一认领扶贫对象。看到村里的贫困状况,带队 中建五局李名伟皱起了眉头。11月2日,他再次带领超英爱心帮扶队拿着慰问品、慰问金前往阳官沟扶贫对象家,一位经帮扶后即将脱贫的村民,执意要将自己圈养两只土鸡送给帮扶队,李名伟没有收,“我们来为大家脱贫,百姓的东西不能拿。”
▲李名伟走访慰问贫困户
海东市化隆县很多村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村里大多是留守老人和儿童,村落一片萧条景象。为使当地深度贫困人口实现可持续脱贫,李名伟积极奔走于省、市政府,经过多方协商,中建五局在海东市化隆县重点贫困村扎巴镇本康沟村捐建了一座民族服饰加工厂。李名伟全程亲自督办材料采购、厂房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并通过多方斡旋争取到华北设计院为厂房无偿设计图纸。期间,青海省副省长王予波前来调研,并点赞中建的精准扶贫工作。11月30日加工厂完工,车间规模达400平方米,采取“公司+农户+集中加工点”的经营模式,还解决了当地100多名贫困村民的就业问题。
▲建成后的中建服装加工厂
在厂房捐建仪式上,青海省委常委、秘书长于丛乐动情地说:“这个项目在三个月前我想都不敢想,但中国建筑帮我们做到了!中建五局对化隆县做的贡献都刻在了这块建设碑上,老百姓将永远铭记!”当地百姓为扶贫干部们送来了手工布鞋,这一次李名伟终于收下了这份见证高原精准扶贫佳话的珍贵礼物。
扶贫的故事各有各的不同,
相同的是在这场脱贫攻坚战中,
中国建筑始终牢记责任与使命,
扶真贫,真扶贫,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脚步从未停歇。
我们不断在贫瘠的土地上创造奇迹,
以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为主导的
中建扶贫模式彰显新时代的央企担当!
Hash:2683107ae0d6d3f214c3c0982ed8fe3a3e46e60f
声明:此文由 中国日报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