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行:因沙市解放而命名的道路

荆州日报社官方帐号

解放路北端民国建筑

荆州新闻网消息(特约记者 赵楚辉)解放路位于沙市区中山路的西部,大致呈南北走向,南头与中山路、新沙路在大湾处交汇,北头在廖子河立交桥处与迎禧街相连接,全长约为1.1公里,路面宽7米,两边人行道宽2至3米。道路东边有廖子河路、青莲巷、公安巷、五一路、雄楚巷、谢家巷、潘家巷。西边有通衢路、兴安巷、瑶草巷、望亭巷、新风巷、荆堤巷,是一条历史悠久的老街道。

七十年代解放路南端原沙市报社楼房

该路在清代时因驻有巡司衙门,故称为巡司街。1931年民国政府将其改为三民路。1949年为纪念沙市获得解放,而命名为解放路。1951年铺设三合土路面,1965年又铺成水泥路面,各种车辆均可通行。该路南端两旁建筑物延伸了中山路的清末民国时风格,大都为二层楼房,屋顶朝路面均砌成女儿墙。

带有时代烙印的解放初期老建筑

此路靠北部有许多砖木结构的民居,很有地方特色。解放路解放前后路两边多为商铺店堂、经营着各类商品。现在路南部与五一路相连的路段,是沙市特色美食街,店堂众多、排挡一家连着一家,生意兴旺热火。

青莲巷

这条路上的青莲巷(又名青莲阁)十分有名,相传唐朝著名诗人李白在此居住过,因李白号称“青莲居士”故巷名为青莲巷。青莲巷由解放路起,东至忠诚街,全长195米,宽3至4米,路面全部铺条石,行人的脚板将石板走得锃亮,见证了一千二百多年的沧桑历史。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青莲巷

唐朝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 ,李白25岁时离开故乡四川江油县,来到他最早出游的居住地三楚名镇沙市,当时沙市隶属于江陵江陵县,是江陵的长江口岸,十分繁荣。李白就选择了靠长江港口不远处的青莲巷住下,他在此广交朋友,漫游荆州达十年之久,写下了《荆州歌》《江上吟》 《渡荆门送别》《上韩荆州书》等著名诗篇。

解放路与通衢路交界处

唐乾元二年因安史之乱,受永王李璘事件的牵连,被朝庭流放到贵州,行至奉节遇大赦被赦免,他怀着欣喜眷念的心情立刻乘舟沿长江顺流直下,再次来到沙市,写下了千古传颂的不朽诗章《朝发白帝城》,留下了“千里江陵一日还”这个脍炙人口的佳句。李白再次在沙市青莲巷居住,在《荆门浮舟望蜀江》这首诗中,“江陵识遙火,应到渚宫城”表达了对沙市的深厚情谊。沙市人民将此巷取名为青莲巷,充分表达了对诗仙李白的怀念之情。

沙市净心寺山门

在解放路西边兴安巷附近有一座千年古刹净心寺,是荆南十大名寺之一,大殿巍峨、宝相尊严,香烟袅袅、朝钟暮鼓、佛号梵音、祥和安宁,引来无数信男善女前来朝拜。

解放路上沙市区青少年活动中心

近些年来,沙市区先后拆除了解放路两边的一些破损危房,修建了学校、居民住宅楼房,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2017年初,沙市区人民政府又将解放路东面的棚户区列为改造对象,要为居民办实事,建造宜居新楼房。

八十年代的解放路街景

解放路与公安巷交界处

解放路上的老民居

解放路北头与迎禧街相接

解放路瓦房

八十年代的解放路街景

解放路上的老民宅

解放路木板房(2007摄)

解放路与五一路交界处

(来源:荆州新闻网消息 特约记者 赵楚辉 )

Hash:965cd1c79c1fcbb4ddae8670d136b328017eebee

声明:此文由 荆州日报新媒体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