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城龙岗镇出名啦!4000多年历史……
龙岗,古称“龙亢”。一个“龙”字,彰显人杰地灵。龙岗镇位于永城市最西端,毗邻安徽亳州、河南夏邑,紧靠311国道。这里虽然是两省三县(市)交界地区,位置相对偏僻,却是“孔子祖籍”“华佗故里”“三国名将摇篮地”,以厚重悠久、人文荟萃、璀璨瑰丽的历史文化闻名于世,被誉为“中州名镇”。
文化龙岗:江山代有才人出
把时间的中轴线拉回4000多年前。彼时,正处于新石器时代,部分先民在浍河(古涣水)两岸临水而居,他们群居、祭祀、制陶、渔猎、耕种,文明的曙光开始浮现。
先民在龙岗一带活动的遗迹被统称为“黑堌堆遗址”。龙岗镇杨楼村黑堌堆遗址,是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7年,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工作队与商丘地区文管会、永城县文化馆,对其进行发掘,遗址平面呈椭圆形,南北宽40米,东西长45米,高出地表约1.5米,面积约1800平方米,文化层厚2.5米以上。
黑堌堆遗址作为河南龙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研究河南龙山文化和山东龙山文化之间的关系提供了重要资料。
孔子,字仲尼,活跃于春秋晚期,贵为“万世师表,至圣先师”。据考证,其祖籍地在现在的龙岗镇孔湾村。清雍正年间《河南通志·古迹》记载:“孔子五代祖墓,均在酂台西北之龙亢集南。”清光绪年间《永城县志·古迹志·茔墓》记载:“孔子先代故里,龙亢集。”1996年,我市曾出土一通“孔子先代故里碑”,碑刻:孔子先代弗父何、宋父周、世子胜、正考父、孔父嘉故里,墓在邑西南龙亢县。
据我市文史学者考证,孔子在鲁国出生并成长,青年时期回到故乡龙岗,在宋国生活学习。《论语》《孔子家语》《史记·孔子世家》等典籍从侧面说明孔子思想受宋太丘社文化影响,孔子文化初期状态形成于永城地区应当符合史实。
而今,孔湾村孔氏一族后人仍以“孔子祖籍地”为荣,重教育,民风淳。
时间走到 汉时期,有一个家族被后世称赞为“三代御先生,五位帝王师”。《后汉书·桓荣传》记载:“桓荣字春卿,沛郡龙亢人也。”龙岗人桓荣,与其子桓郁、孙桓焉,曾相继教授明帝、章帝、和帝等五位帝王,被传为佳话。后来,桓氏家族历经东汉、三国、西晋、东晋,十一世皆有家族成员任职于朝廷,声势显赫,堪称名门望族。后因躲避战乱,迁徙于安徽怀远定居。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烽烟四起,各路英豪轮番登场。枭雄曹操手下有一员猛将夏侯惇,跟随曹操南征北战,屡立战功,曾在作战中英勇负伤,留下“拔矢啖睛”的典故。
夏侯惇,何方人士?《三国志·夏侯惇传》记载:“夏侯惇字元让,沛国谯人,夏侯婴之后也。”《永城县志》记载:“夏侯惇,墓在龙亢集北万店。”万店今属龙岗镇秦楼村,当地夏姓群众说,他们的祖先正是夏侯氏,姓由复姓夏侯演变而来。夏侯惇墓在解放战争初期尚存,后被驻守在酂城的国民党军盗掘,仅留土堆,1958年平整土地时,其墓彻底消失。
孔子、桓荣、夏侯惇……这些龙岗籍名人,犹如颗颗星辰,闪烁在历史的夜空。
医药龙岗:神医济世名自扬
“华佗是咱龙岗的骄傲!”对这位在历史上鼎鼎大名的“神医”老乡,龙岗群众总是赞叹不已。
华佗村、华佗祠、华佗像、华佗广场、华佗大道、华佗行医救人传说、五禽戏、麻沸散、曼陀罗花……龙岗拥有众多“华佗因素”,已演化为当地群众千年不变的情结。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沛相陈圭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这段文字摘自《三国志·华佗传》,交代了华佗的故乡、经历、志向、医术等内容。
华佗是沛国谯人,龙岗在东汉时期隶属谯地。如今,龙岗镇政府以北约十里处,有一行政村名曰“华佗村”,进村主路牌坊之上,上书“华佗故里”四个金色大字。不远处,一座仿古建筑即华佗祠,由本村及社会各界人士募捐建成。祠外,立一通“神医华佗之碑”,正面镌刻“功德永昭日月,神医佑护后人”一联;背面记录重修之事;祠内,供奉华佗金身塑像。据村民讲,每逢农历初一、十五,香客络绎不绝,祈求安康。
龙岗镇政府东侧是人气聚集之处——华佗广场。广场正中偏北处,肩挎青囊、手持仙草、腰挂葫芦的华佗铜像矗立,引人注目;广场两侧,五禽戏雕像惟妙惟肖。五禽戏为华佗所创,众多龙岗群众经常操练“虎主肾、鹿主肝、熊 主脾、猿主心、鸟主肺”的五禽戏,不但强身健体、延年益寿,还成为龙岗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
华佗行医,精于用药,药即中药材。而今,龙岗镇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广种以藏红花、白术、白芷、白芍、何首乌、紫苏、丹参为代表的中药材。因品质优良,加之毗邻全国重要的中药材生产与集散中心——亳州,龙岗中药材在市场上广受欢迎,龙岗镇“中药材之乡”的名号也愈发响亮。
华佗一生不慕名利、不畏强权,云游四方、悬壶济世,深受百姓爱戴,用当今的话语表述就是“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受其精神影响,龙岗历代弃儒从医者繁多,粗通医术者甚众。
往事越千年,华佗似乎从未走远。关于他的故事、传说、精神,还将一代代传承下去。
龙岗美食界有一“龙”一“凤”。一“龙”,指的是龙岗辣椒;一“凤”,即龙岗烧鸡。
龙岗镇地处黄淮平原,气候温和,阳光雨露充足,土地平坦,土壤富硒,物产丰饶,造就饮食多样性,以龙岗辣椒、龙岗烧鸡最为著名。
先来表一表龙岗辣椒。龙岗辣椒有一个霸气的名称“龙椒”。为何?山羊角椒是龙岗镇种植的主要辣椒品种,因其尖部弯钩,状若龙形,被誉为“龙椒”,具有个大、体长、肉厚、色泽艳丽、香辣适中等突出特点,兼具食用与药用价值。
改革开放初期,以“龙椒”为原材料制成的辣椒砖、辣椒油荣获河南省“兴豫杯”金杯奖、“星火杯”一等奖。
计划经济时代,物资相对匮乏,辣椒制品成为群众佐餐的重要食品,市场需求量巨大。20世纪80年代,辣椒砖、辣椒油、辣椒酱作为“龙椒”制品的“三驾马车”,不但畅销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内大中城市,更出口至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当地老人自豪地表示,当时几乎每个行政村都种植辣椒,并且都有规模不等的辣椒制品厂。每逢金秋,家家户户都会晾晒辣椒,那火红的一幕幕成为几代人的共同温暖记忆。
在历经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期的低潮后,如今,龙岗人再次启航,正走在重塑“椒乡”辉煌的大道上。
再来夸一夸龙岗烧鸡。当地民谚云:“蒋家烧鸡栾家的汤,菅家烧鸡骨里香。”在龙岗烧鸡的江 中,栾、蒋、菅“三分天下”。
龙岗烧鸡,少说也有百年历史。据说清朝末年,龙岗当地驻军中有一名厨师将制作烧鸡的技艺传给了栾家。栾家担心手艺失传,又把技艺传给了徐自立。徐自立学成后,开了一家烧鸡店,招收菅传江、蒋传付为徒,后来,菅、蒋二人各立门户,均做起了卤制烧鸡生意。至此,龙岗烧鸡分为栾、蒋、菅三家,各具特色,各成一派,难分伯仲,香飘至今。
龙岗烧鸡,坚持传统工艺,用料考究,做法精细,主要分为选、洗、晾、炸、卤等十余道工序,而又以精选、上色、卤制、定型四大步骤为核心,耗时6小时,才成就了色泽诱人、形体完整、味道浓郁、口感咸香、骨酥肉烂的龙岗烧鸡。
龙岗辣椒、龙岗烧鸡同为“河南老字号”,堪称馈赠亲友的上佳特产和宣传永城的美食名片。其传承人将继续秉承工匠精神,联合小芹菜馍、回民油香、崔记烧烤、海燕油茶、卞家烙馍等龙岗镇美食街上的十余种特色小吃,助力龙岗镇持续打造“舌尖上的龙岗”,为天下食者造福。
文章来源:今日永城
作者/来源:芒砀赤子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ash:f3d7cd559a6d6a8b68a64050efeea511831bcd55
声明:此文由 西部文明播报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