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约“鉴”面知方城 首届方城烩面节在七峰山举办
映象网讯(记者 阮海峰 实习生 杜淑慧 文/图)12月30日,一场以“烩面”为主题的美食盛典,在河南省方城县4A级景区七峰山生态旅游区成功举办。
各界人士、各方朋友赴约“鉴”面的首届方城烩面节,宣传推介了“方城烩面”,弘扬了当地美食文化,让人们“品尝一碗面,记住一座城”,吸引更多游客认识方城、走进方城、喜爱方城、眷恋方城,力促高质量建设富强和谐美丽方城和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现代化中等城市风劲帆起、行稳致远。
专注的方城烩面厨师
品牌带动文旅融合,增强县域影响力、竞争力
方城烩面是融南北饮食风味于一体的舌尖上的美食,一碗面承载着方城这座城市的悠久历史文化、展示出方城包容的胸襟和性格,一碗面背后是方城好山好水的滋养。
方城烩面虽遍布当地大街小巷,并且在北京、广州、郑州等大城市能看到身影,但对比郑州滋补烩面、兰州拉面、武汉热干面等,仍然还是“内秀”的“小家碧玉”,中国烩面之乡的金字招牌还不够闪亮,产业化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
近年来,方城围绕文旅产业发展,打造了牡丹花展暨万亩花海旅游节,筹办了服装文化展,各乡镇借助地方优势筹办梨花节、槐花节等。其中,成功举办4届的牡丹花展暨万亩花海旅游节具有较强影响力。
方城县投入财政资金4亿元,高标准建成县城通往两个4A级景区和正在争创4A的德云山风情植物园两条双向四车道景观大道,旅游从业人员达3万余人,旅游扶贫带动贫困群众人均增收万元以上。
2019年接待游客613万人次,综合收入20多亿元,七十二潭、七峰山两个4A级景区节假日游客接待量位居全市第一,“五大幸福产业”之一的旅游产业呈现出爆发式加速发展的态势。
炫酷的拉烩面技巧展示
发挥优势、求实创新,精准把握实效性、规律性
从产业培育层面看,方城旅游业起步较晚,过去有人形容方城的旅游资源是“一棵死树(博望柘刺树)、一坑死水(望花湖)、一座破庙(普严禅寺)、一座石(死)桥(张骞桥)、一架秃山(七峰 )”,得出的结论是“方城没有旅游、方城无处可游”。
从经济发展角度看,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文旅产业“遇冷”,防控常态化下旅游景区和企业如何转危为机、提振业绩成为急需破解的难题,方城县主动作为、创新而为,谋划筹办首届方城烩面节,以节会活动为引爆点,整合资源、优化环境,打造品牌、加强营销,推动旅游产业复苏振兴,提振高质量发展信心,为其他地区和行业提供了一个新思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以前方城旅游资源丰富,但与周边县区相比,资源和产品不匹配,可谓是“满天星星没月亮,满地珍珠没线串”,山水资源名气不大、旅游业发展起步晚、产业链条不够长、经营水平还不高、产业要素不完备,“引不来人”“留不住人”等问题比较突出,旅游业综合效益和带动作用较差。
方城坚持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加以培育,不同视角看旅游、跳出方城看旅游,将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从景点景区放大到整个县域,从设施、服务、素质、环境提升着手,打好集生态修复、植被保护、水体涵养、循环经济、道路交通、生态廊道建设、特色景区打造等组合拳,开辟出一条高歌猛进的旅游发展之路。
要成为文旅名县的示范,要围绕群众所需、游客所想,做好“保护山水、显山露水”两篇文章,坚持“产业围绕旅游转、产品围绕旅游造、结构围绕旅游调、功能围绕旅游配、民生围绕旅游兴”,深度挖掘“九大本土文化”资源,以创建大七峰山5A景区为突破口,再打造一批4A级景区,加快申建伏牛山东麓省级地质公园。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要抓好文旅、农旅融合发展,把方城的文化、历史、旅游、农业等多种资源利用好、协调好、开发好和统筹好。
传统文化与旅游业态深度融合,变成有说头、有看头、有玩头的文化旅游品牌,较好满足八方游客的物质享受和精神需求,从而“愿意来”“好再来”,达到“群众致富、产业发展、景区获益、政府满意”互利多赢的乘数效应,形成“文旅兴县”大合唱,增强高质量发展后劲。
Hash:bacd41df7b774168d44ae0c487d684bb385d9940
声明:此文由 映象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