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街里”老青岛的记忆 重塑一条中老年人的时尚街

陕西法制网文明资讯官方帐号

市南区中山路的改造工程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了,本人作为一名在市南区土生土长的老青岛人对此非常关注。因为中山路承载了很多我童年和少年时期的美好记忆。

当年母亲每月都会带我出门上“街里”一趟,这也将意味着我能饱餐一顿那个年代的奢侈的美食:如劈柴院坛子肉、市场三路人民市场的酱兔子腿等,这都是在那个“食无肉”的年代我一个月打一次牙祭的好机会。赶上时令,市场三路路口和四方路的一包糖炒栗子是我梦寐以求的零食,至今对于已近花甲之年的我来说还是我的最爱,当年可都是数着粒计划着吃的。不只是美食,还有一份精神食粮在等着我,因为母亲都会陪我到胶州路路口新华书店让我买一本小人书,这些欢快的记忆如今都已是往事如烟了。现在中山路的颓败景象,是我们很多青岛人心中的痛,为此政府现在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技术,重新改造中山路意图恢复往日的繁华,为我们青岛人带来新的希望。

最近和市南区政府的一位同志在闲谈中提起中山路的改造,这位同志的一些话颇有见地,就是中山路的消费定位应该以中老年人群为主,一是中老年人的文化底蕴,另一方面是消费能力和休闲时间,听此君一言深受启发,特地抽时间去中山路走马观花的看了一下四方路区域和济南路的改造工程,路过历史悠久的南京路理发店的时候,小时候跟着父亲来排队理发的情景浮现在眼前,不由自主的迈腿走了进去,顺口问了一位老师傅:“还刮脸吗?”老师傅回答道:“目前只有南京路理发店还有刮脸服务”,尽管我的头发还不是很长但还是做到了理发椅子上,再一次体验久违了的刮脸的感觉,环顾四周的顾客,基本都是鹤发苍颜之人。躺在可以放平的理发椅子上,当捂在脸上的热毛巾拿开并涂上泡沫时,师傅拿起了刮脸刀,刀锋所过如春风拂面,半个世纪的情感与回忆涌上心头,通过亲身感受,进一步认可了那位同志的话语。

青岛市也应该有一个以中老年为主题的消费步行街,年轻而古老的中山路能堪当此任,要知道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青岛市的中老年人口已经占青岛市人口总量的20%还多,人数约200万,并且每年还在不断增加。听说中山路的改造是以现代时尚为主题,以吸引年轻人来创业跟消费,就这个问题我作为一名人老心不老的青岛人,有自己的见解,什么是时尚,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时尚解读,每一个时期都应该有特定的时尚,斗转星移,时空转换,时尚文化是在不断交替发展的,今天的时尚明天就是复古,古代的东西赋予现代的气息又是一种新的时尚,如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馆藏文物被制成了文玩产品,深受各年龄段的特别是年轻人的喜爱,北京故宫博 物院将文物修复作为文旅项目向社会推出吸引了大量游客,这都是古典与时尚相结合的成功案例。

我们这代的中老年人不仅有时尚,还有年轻人不具备的历史文化沉积和不错的消费能力和时间。如果将中山路打造成一个以提供中老年人文化教育、娱乐消费为主的文化街,定能在我国老龄文化中独树一帜,为了能吸引中老年人来中山路还可以将中山路闲置多年的商厦等设施打造成中老年大学(本人也正在筹备一个中老年人研学教育中心),现在公办的老年大学一位难求,这样既可以解决退休人员学习的需求,又可以将人气带到中山路来,下课之余还可以顺便逛一下修旧如旧恍如昨日的中山路,到一些富有本土特色的餐饮娱乐观光购物的场所消费一下,更年长或行动不便的老人,可在孩子们的陪同下再上“街里”,找回当年的感觉。老人可以与下一代边游览边介绍青岛的人文故事,年轻一代在陪伴过程中无形中也体现出了传统的孝文化。

随着中山路里院,三江会馆等文化古迹的修复和挖掘,以及火车站广场的建设,使五湖四海的外地人一下火车就能拥抱蔚蓝的大海,古老而年轻的中山路定能,孝行天下通四海,史传街里达三江

海洋大学 严冬平

作者/来源:青岛晚报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ash:cec14612205cfc81241c47a7d85b412eecad5a24

声明:此文由 西部文明播报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