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丨淄博河畔埋着西周古城 镇上流传义士传说

大众报业集团旗下帐号

高青,淄博最北头的一个县。往北是黄河,往南是小清河。这里的老百姓享过水运便利的福,也吃过河水泛滥的苦,世世代代总是跟水打着各种各样的交道,似乎已淡然了潮起潮落。只有黄土里的陶片、村子里的古楼还在提醒人们:这里,曾经很辉煌。

清河畔陈庄村挖出惊天西周城

从淄博市区到高青,会路过小清河。顺着小清河往西行,在河北岸坐落着高青文化的骄傲——陈庄遗址。虽然叫陈庄遗址,但位置其实处于陈庄村和唐口村之间,所以遗址上刚刚建起来的博物馆被命名为陈庄—唐口西周遗址博物馆。

时光荏苒,这里经历了黄河、济水、小清河等河流的无数次冲刷,可地势依然偏于低平。为配合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山东段的建设,2003年秋,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该地展开调查并发现此遗址。

陈庄村、唐口村北临小清河,南临邹平县,都是很安静的地方,若没有陈庄遗址的发现,几乎很少有人会注意到这里。如今遗址上建起了博物馆,祭坛、殉马坑等被原址保护起来,许多青铜器经过修复,也重新回到了这方故土。

两千多年前,陈庄一带矗立着一座方形城邑,总面积在八九万平方米。城的规模算不上大,但却是整个山东发现年代最早的西周城址,又是鲁北地区目前所发现的第一座西周城址。

当年周天子分封诸侯,姜太公被分封到了齐国。姜太公就封,正是沿着古济水方向的通道进入山东的,很有可能这位传奇人物曾在此留下过足迹。陈庄遗址发现了一座疑似“祭坛”的建筑,不仅是山东独一份,就连全国也没几个。究竟当年是哪位齐王在此主持祭祀,实在令人好奇。

先秦时期的齐国是东方大国,国力强盛,对齐国的考古工作,在淄博已经持续了六十多年,却一直没有发现过西周时期的贵族墓葬,直到陈庄遗址出现,正好填补了这个缺环。

一系列的破天荒收获,使那几年的陈庄遗址屡屡受到全国人民的关注。正如考古学家李伯谦所说,陈庄遗址的发现对研究西周早期的分封制度和齐国早期的历史有着重要意义。2009年,陈庄遗址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发现”“全国六大考古发现”,奖牌拿到手软。

由于地理位置相对偏僻,博物馆里的参观者不算多,大多数时间里,陈庄村回归了原本属于它的安静。由于是配合工程施工进行的抢救性发掘,陈庄遗址只有不足十分之一的面积经历过考古发掘,大部分秘密还静静沉睡在地下。

树木、土地、河流在这里坚守,地下沉睡几千年的那些秘密也许不久就要被人们熟悉,也许有些秘密永远不会叫人知道。但是,这片历经西周、穿越汉唐,直到今日的土地,所经历的繁华和落寞、热闹和冷清,又有几人能够真正知晓?

周围土里有很多散落的贝壳,或大或小,裹在泥土里,据说这里原来是冲积的地方。要真是这样,这片贝壳不知道历经了多少寒暑才来到我们的眼前。

壮士田横出高青支脉河水绕田镇

因为海拔较低,高青境内除了黄河、小清河以外,还有不少河流、湿地,它们或为天然,或为人工,带动大地呼吸,造福一方百姓。

支脉河就是小清河的一条人工支流。支脉沟最初开挖于明成化九年(1473),用以分减小清河水势,至明万历年间淤废。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大规模治理小清河,又重开支脉河。支脉河两岸是浓密的洋槐树林,一直延续到博兴广饶

高青县城驻地在田镇,城中的千乘湖便是支脉河衍生而来。高青人说,前几年,跟小清河一样,支脉河也遭遇过垃圾围河的窘境。河面上常年漂着一层白沫,散发着恶臭,不见鱼虾河蚌的踪迹,周围的村民也不敢用河里的水浇庄稼。

后来,高青实施了碧水蓝天行动计划,下大力气治理水污染。治理后的支脉河集环保治污、平原水库、生态恢复、景观建设于一体,构成了一个环城的水循环体系,成为老百姓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以姓氏来命名村庄、乡镇,在中国北方可谓司空见惯,可到了田镇才知道,此“田”还真不简单。山东的东部沿海有个田横岛,如今已是著名的旅游景区,而田横曾经就是田镇的主人。

田横堪称是秦汉时期的“关二爷”,以忠义著称。秦朝末年,田横为齐国相,治国有方,后为齐王,在与汉王刘邦军队大战后退居山东半岛沿海及海岛。刘邦听说田横很得人心,担心日后为患,便下诏令说:如果田横来投降,便可封王或侯;如果不来,便派兵去把岛上的人通通消灭掉。

田横为了保存岛上五百人的生命,便带了两个部下,离开海岛,向京城进发。但到了离京城三十里的地方,田横便自刎而死,遗嘱同行的两个部下拿他的头去见汉高祖,表示自己不接受投降的屈辱。

汉高祖用王礼葬他,并封那两个部下做都尉,但那两个部下在埋葬田横时,也自杀在田横的墓穴中。汉高祖派人去招降岛上的五百人,但他们听到田横自刎,便都蹈海而死,世人称之为“田横五百士”。

1927年到1930年,中国大地风云动荡,日寇不断向中国渗透,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却对外辱视而不见。为此美术大师徐悲鸿创作了名画《田横五百士》,呼唤重塑“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给田横的故事赋予了崭新的诠释。

田横是狄城人,狄城位于古济水的北岸,东汉时狄城改名为临济城。他的封地在田镇,只不过田镇虽然带个“田”字,如今姓田的却没几户。高青历史上战乱不断,也曾洪水泛滥,并有过荒无人烟的历史阶段,很多典故已经接续不上。即便如此,当地百姓提起田横仍是有口皆碑,田横小学、田横家宴等是田镇人对英雄纯真的纪念。

村里有座古阁楼青城大集逛不完

在漫长的政区演化过程中,高青往往并非独立的建制。今天的高青,是从昔日的高苑县、青城县合并整合而来。 城镇始建于唐朝,曾先后做过青城县、高青县县城,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镇。

《青城县志》记载,昔日的大清河,无水患而有水利,县西北滨河之地柳暗花明,有“香国春游”的旧俗。青城八景之一的“济水环清”即是说,旧青城县被济水环绕过半,河水清澈,故有“环清”之说。

来青城镇的外地人,除了做生意的,一半是为了瞧瞧文昌阁文昌阁是青城镇的地标,位于老城中央,如今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古人造城,格局大多讲究方正,而在城中心的大街交会处,往往会修建一座地标性的建筑。青城镇的地标就是文昌阁,该阁系乾隆元年(1736年),由64名文、武生员集资捐建的。

文昌阁为塔式,楼基为砖石结构,楼基以上为三重檐木结构主体。基座为正方形,下面是十字形券拱门洞,东西南北两条大道在楼底垂直交叉通过。整座楼通高20米,四个高高翘在空中的檐角,皆系有铜铃,微风吹动,叮咚悦耳。造型雄伟,工艺精湛。据说风清日丽时,在三层上往南可望邹平黄山、青龙山,北可望黄河之水,所以有“高阁晴霞”之说。

可以试着想象这样一幅画面。巍巍文昌阁坐落于古城垣之中,一派挺拔绚丽。暮春之际,城外沃野广阔,男耕女种;城区房屋错落有致,炊烟袅袅。远处,河流中穿梭的船帆清晰可见,艄公的号子隐约可闻。

此等规制的楼阁,莫说青城,就是放眼整个淄博也是绝无仅有,当地能修建文昌阁,自然与昔日雄厚的财力有关。

金代,随着黄河河道的变迁,黄河岸边的新兴城镇青城迅速发展了起来,并成为西至济南、北至庆云、南至淄川交通要道,成为一个以桑蚕、造纸为主的中心镇。1948年,在青城北门里路东成立了纸业推进社,所生产的毛头纸,曾被用于印刷《大众日报》。新中国成立后,青城产的毛头纸远销到济南、天津杭州温州地区,是陶瓷印花、油漆雨伞的主要原料。

青城大集是青城商贸文化的典型代表,当地自古就流传着“北庆云南淄川,青城大集赶三天”“舍了大宴席,舍不了青城集”等俗语。逢二、七的青城大集,是周边农村最大的商业盛会,远近闻名。大集分菜市、水果市、粮食市、布匹市、服装市、木头市、建材市、牲口市等十多个专业市场,平日里人数五千人,多时一两万人,蔚为壮观。

商业贸易的繁盛促进了青城饮食业的发展。民国时期,青城镇经营的食品主要以面食为主,是高青的美食聚集地。如今,当地依然有“八大名小吃”的说法。段家鸡、赵家面、王家饼、桥北豆腐脑等,样样充满了烟火气,反映出古镇人的朴实民风。(文/片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张九龙)

Hash:e1ab915ccce230dfacbd642abffaeac5d08c3dcb

声明:此文由 海报新闻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