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这条街,很短很小很窄,很不起眼,却很古老

一提起驿站,很多人可能会联想到苍茫古道、荒原戈壁、策马奔腾、一骑千里的凄凉与壮美,正所谓“两处相期仗官驿,一时交际到江关”。

是的,古代的交通主要是靠官道,信息的传递则要指望这路上一处一处连东西、通南北的驿站,否则便不会有“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美谈。

要保证“两处相期”,实现“一时交际”,就要让官驿的设置遍及全国各州府县衙,在临沂这座千年琅琊古城,就有这么一处古驿站——沂州驿。

资料图,瑞典安娜·拉森女士摄于临沂

很可惜的是,翻遍了所有的史料,最多只能找到“沂州驿”“沂州驿道”这些模糊的介绍,当初的建制规模已经无从可查。

所幸,至少有两件事还能证明“沂州驿”曾经的存在:

第一就是上面这幅照片。1893-1897年期间,瑞典人、美国医学博士安娜·拉森女士在沂州府传教站从事医疗工作(1897年因感染伤寒去世,遗体葬于沂州府的基督教目的,年仅34岁),5年内她拍摄了大量百年前临沂的珍贵照片。2005年由她的重外孙女转交给临沂市政府,现珍藏于临沂市博物馆。根据注释,这张照片为“沂州府驿站”。

第二便是现在的临沂城中,虽然古老的驿站已经不复存在,但“官驿街”的名字还依旧保留了下来。

这条官驿街位于金雀山路与羲之路交汇处南边,东起八一路(启阳美食街),西至羲之路,全长仅600米,僻静、逼仄,默默无闻到甚至很多临沂人都不知道它的存在。

时至今日,也许你一听“临沂”“沂蒙”“老区”等等这些字眼,仍然会呈现出贫穷、陈旧、落后的印记。我也不否认临沂的确曾经落魄过,但在2500多年历史长河中,只有极短暂的时间。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自古以来,临沂便是中国版图上的交通咽喉,不仅道路通衢,而且沂河水南下至骆马湖后接入京杭大运河,沂河两岸水旱码头众多,想来当初这沂州府也不会穷了。

据康熙《沂州志》记载,沂州驿是当初山东东路官道最高的行政领导所在地,“凡江南淮、扬、京口、苏、松、常、镇等处,以及两浙、豫章、八闽、三楚,一切上差大人、皇帝星使、升迁文武各官、各簿下于督抚、提标将军各员承差等项,或自京师出于各省,或自各省达于京师,南来北往,杂巡 宁。又有各省协饷解京钱粮,杠抬银鞘之属,用夫辄以千百。”

可见当初这整个沂州驿道是何等的忙碌与繁华。

沧海桑田只在一瞬间,据说民国以后这沂州驿就淡出了历史的舞台。经过新中国成立之前几十年的炮火洗礼之后,临沂便极其迅速地翻天覆地起来,贫穷与落后那已经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情了。

如今走在这条幽静的小路上,当初是从何处而来、又往何处而去的痕迹已经消失殆尽,曾经的驿馆早已不复存在,一块一块的青石板也换成了柏油路,清脆的马蹄声也被汽车的喇叭声替代。只有路旁葱郁的枝叶,几位陈旧的宅院,似乎还在诉说着过往的故事。

我是爱读书、爱旅游、爱美食、爱健康的读行客,请大家多多关注我哦!

Hash:f8af14e39154771c8cf5686859b2f41ec204b98f

声明:此文由 在尘世间游走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