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丘政务区两次搬迁的“变”与“不变”

优质财经领域创作者

作者/迦叶

北宋时期,曾任济南太守的大文学家曾巩在其《齐州二堂记》中这样描述济南的泉水“……西则趵突为魁,东则百脉为冠。”其中所提到的百脉泉为济南五大泉群之一,位于章丘境内,而济南七十二名泉中章丘境内有6个,章丘因此也被称为“小泉城”。

或许,“小泉城”这个民间称谓早已预示了章丘与济南交叠融合的未来,尽管历史上章丘曾先后划归淄博泰安、济南,但自1979年重新划归济南至今,章丘便再没离开过济南。2016年,章丘撤市设区,从此,“小泉城”的一切规划布局都划入了泉城的整体框架中。

墨泉

(图片来源:章丘区人民政府)

为了适应不断外扩的城区和更好地融入济南经济圈,章丘政务中心在2003年到2010年间经过了两次搬迁,城区规划和产业布局也向着更科学更合理的方向调整,如今已形成了建设“产业高地、宜居新区、文旅名城”的发展方向。

从2016年撤市设区后,章丘就驶入了新的发展快车道,今年《省会经济圈2020年工作要点》提出高标准规划建设经十东路延至淄博,不仅以章丘为节点串起济南和淄博两个大城市,进一步深化省会经济圈一体化,还将使章丘成为省会经济圈与胶东经济圈之间的融接区域。

章丘之于济南,正像昆山之于上海,地缘上的接近使得它们既可以承接中心城市外溢资源,又可以作为中心城市与其他大城市的融接节点。昆山依托上海,靠着勇气、进取、远视成为中国经济最强县,章丘也正在积极融入省会经济圈的征途中稳步前进,相信不久的将来,章丘的发展会有更令人惊喜的表现。

章丘城区“变形记”

在《2018年中国百强区发展白皮书》中,济南市有4区上榜,其中,历下区排名16、章丘区排名61、历城区排名65、市中区排名77。

而在一年前,历城区还排在41位,章丘则未入榜单。

章丘缘何上榜?或许可以从当地2018年的经济数据窥得一二:2018年,章丘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主营收入1410亿元、利税129.21亿元、利润82.4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9%、3.6%、10.3%,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全区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6家、总数达到632家,其中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达到243家,利税过千万元企业达到242家。

做个横向对比,这个曾经的县级市的GDP,比济阳平阴商河3县的总和都要多。

亮眼的数据背后,是章丘撤市设区的时代大背景,在这张榜单发布的2年前,也就是2016年的年底,章丘市正式撤市设区。从此以后,章丘与济南正式融为一体,章丘的发展布局、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都纳入了整个济南市的规划。

融入济南给章丘带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给这个曾经的县级市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首当其冲的,就是旧有的城区规划格局已经无法匹配承接济南外溢资源后的城区配置,因此,从2018年7月“经十东路科创大走廊”的提出,到2019年初正式启动实施的建设“齐鲁科创大走廊”战略部署,都将改变章丘的城区结构,从而更好的匹配章丘未来的发展定位。

▼章丘赭山大街未来发展前景

(图片来源:济南市人民政府官网)

(左右滑动查看图片)

经十东路被称为章丘东西方向上的城市中轴线,而以世纪西路为前身的赭山大街,也从外围路变成了城市的主干道,成为章丘南北方向上的城市中轴线,两条中轴线的交界处,则成为了承载着章丘城市使命的“黄金十字”路口。

而这,并不是历史上章丘第一次进行城市规划“升级”。

1979年以前,章丘主要依赖国家产业布局和本地自然资源发展,围绕县政府所在地明水镇建设。

1995年,章丘制定了1996版总体规划,首次定位章丘为济南市的次中心城市,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为重点的山水城市。这个阶段,以机械加工、印刷和造纸为主的一批章丘的私营企业和民营企业进一步发展。山东省汇丰机械集团总公司、海尔电机有限公司、章丘鼓风机厂、山东章丘市起重机厂等原来的机械制造等老企业也得到快速的发展,国内外一批重要的企业开始在章丘选址建设。

也正在这个时期,章丘城市发展全面突破了胶济铁路对城市发展的限制,将城市发展全面延伸到胶济铁路以南,在胶济铁路南部地区形成了以双山大街为中心的章丘南部新区。

2003年,章丘新行政中心搬迁到明水镇经十东路北侧,铁路南部片区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以机械制造、食品饮料、纺织服装为主的产业迅速发展起来。大学园区的引入,不仅拓展了章丘城市向南发展的空间,而且为章丘发展企业提供了科学技术、研发能力和技术人才的储备。

2003年至2008年,章丘用地规模激增,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从17.34平方公里迅速增长到了34.96平方公里,翻了一倍左右,这与很多企业因济南土地成本过高而转移至章丘有关。

同时,由于重汽集团、大学园区的建设等,使 章丘呈现出了在产业等外来因素影响下的“超常规发展”。而这种“超常规发展”一旦缺少总体规划和指导思想,或者没有提前对基础设施、建筑群密度等进行精心设计,则有可能使得工业区、居住区、教育区混乱交织在一起,甚至破坏环境和生态,最终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2010年,章丘市政府搬迁至位于府前街的龙泉大厦,形成双山政务新区,而这次城市布局调整,也是为了更好的配合济南的总体规划、开启章丘发展新征程而作出的决定。

此次政务区搬迁后,章丘的经济发展又走上了新的快车道:2011年,章丘鼓风机公司在深交所成功上市;2012年,明水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被认定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国家火炬计划先进制造产业基地”;2013年,章丘市有33个项目列入济南市重点项目,占济南项目总数15.5%;当年章丘引进上亿项目22个,其中汇丰集团成为国家级技术中心,建设唐人城市综合体、台湾美食城等项目。

▼章丘城市新貌

(图片来源:章丘区人民政府)

孟母三迁,是为了让孩子有更好的学习环境,章丘的政务中心两次迁移,则是为了让城市有更长远的发展。从1995年首次定位为济南市次中心城市,到2003年将新行政中心搬迁至明水镇经十东路北侧,再到2010年双山政务新区的出现,章丘的城市规划布局以行政为中心在不断调整,在此过程中,章丘既要满足城市外扩和发展的内在要求,又要不断贴近融入省会(济南)经济圈做好承接外溢资源的准备,同时还要对章丘城区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谋求绿色高效可持续发展,不得不说是对当地政府和居民的极大考验。

从2016年“撤市设区”到今天,章丘已经形成了以经十东路科创走廊构筑起“双创”、“双招双引”新高地,利用双山政务新区对周边规划的强大辐射联动作用,串联起“一河、一区、一廊、一校、一线、一改”的发展计划,构建了西部智慧新城中部山水文旅带、东部智造新城三大板块。

从“生态城市”到“精致城市”

生态城市是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结果,是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居住形式,是人、城市和自然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所形成的互惠共生结构。“生态城市”概念最早源于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MAB)”计划,在我国,生态城市概念首次出现在由马世骏和王如松于1984年提出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理论。

2013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城镇化建设中。当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提到,要“让城市融入大自然,不要花大气力去劈山填海……完全可以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 特风光,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也就在这一年,章丘被评为中国生态小康示范城市,当年章丘共有18个国家级生态乡镇,几乎涵盖整个章丘。此外,章丘当时已经建成498个市级生态文明村、68所绿色学校、13个绿色社区、10个安静小区和15个生态宜居小区。

2015年,绣源河风景区被联合国授予“全球低碳生态景区”荣誉称号,成为章丘的“新名片”。

▼绣源河

(图片来源:章丘区人民政府)

章丘的生态城市建设取得的成就,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事实上,章丘用了十几年的时间,才走到了“中国生态小康示范城市”这一步。

早在2001年,章丘就被批准为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3年后,又被批准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并在此基础上编制完成了《章丘市生态市建设规划》;2005年,章丘被评为山东省适宜人居环境城市,成为济南东部特色鲜明的休闲旅游区,同时也是省会济南适合人居的后花园;2011年,章丘通过省级生态市验收。

章丘成功打造生态城市的秘诀,则是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具体来说,一方面,参考澳大利亚成立的生态城市委员会,由章丘政府牵头,各职能部门协作配合,逐步形成市、镇、村三级生态城镇工作网络,建立分层管理、相互配合、上下联动良好机制,促进章丘市生态城市创建工作从突击型向常态型、治标型向治本型的转变;另一方面,建立严格的监督管理机制、考核激励机制、日常巡查机制,充分发挥社会监督机制对生态城市发展的促进作用;最后,则是对社会基础设施的合理布局和完善。

此外,为了彻底改善城区环境、加速绿色经济崛起,章丘不仅关停了曾占据当地财政收入“半壁江山”的煤炭产业(2015年),又用了3个月时间将2107台燃煤窑炉彻底拆除(2016年),使所有铸锻企业都用上了天然气、电等清洁能源,之后确定2-3处铸锻产业园区,引导铸锻企业向园区聚集。

章丘的生态城市建设,不仅得到了官方的认可,也获得了民间的赞誉,章丘人自豪的说,“章丘是一座住在公园里的城市。”

▼章丘风景

(图片来源:章丘区人民政府)

面对取得的既有成就,章丘保持着自信但不自满的态度,以苟日新日日新的标准自我鞭策,在生态城市的基础上,开启了向精致城市迈进的新征程。

精致城市,是注重打造城市的每一个细节,从每个公共卫生间里备好的卫生纸到公务人员盖章时的少一分刁难,都是精致城市的一部分,而其最终目的,是城市气质的不断改善和市民幸福指数的不断提升。此外,在多数城市发展趋同的当下,建设精致城市已经成为城市未来发展的新方向。

精致城市建设,始于精当规划,但更重要的是落实好每个细节,而社区建设正是其中之一。为进一步加强章丘城市社区规范化建设,完善提升章丘社区管理服务功能,2017年4 月18日至23日,章丘新一届政协部分领导成员学习考察了厦门市、杭州市先进社区的管理工作。

6天的考察学习加深了章丘对城市社区建设服务管理工作的了解,坚定了章丘未来建设先进城市社区的信心,同时为今后章丘城市社区规范化建设工作提供了新经验、新思路,明确了新方向。

为此,章丘以“绣花功夫”精细管理城市,推行“街镇吹哨、部门报到、联合作战”,发挥社区组织作用,瞄准薄弱区域锲而不舍治理疮疤,巩固扩大创城成果,实现颜值气质全面提升。

▼章丘风景

(图片来源:章丘区人民政府)

在打造精致城市的同时,城市烟火气也是章丘努力呵护的方面。2019年,在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工作的关键期,章丘的各类瓜果也上市了,章丘城市管理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管理服务理念,既保障了群众的日常生活需求,又提升了综合环境秩序,取得了双赢效果,使章丘向着有温度的精致城市形象更近一步。

“中国经济最强县”的启示

20世纪九十年代初的上海虹桥机场,每天都有这样一群人在出口处“守株待兔”:每看到一个国际航班的乘客走出来,就奔上前去热情招呼,“离上海只有30分钟,请到这里来考察、投资。”

这群人,就是昆山市政府派遣的工作人员。

正是凭借着敢为天下先的魄力和积极主动的行动力,昆山从苏州经济倒数六个县之一,变成了中国经济最强县,并蝉联此桂冠长达十余年。

昆山不仅是工业强县,也是一个宜居强县,曾与维也纳新加坡等城市一起获得过联合国人居奖。

同样是大型经济圈的“副中心”,同样有便利的交通和区位优势,昆山之路或许可以给章丘带来一些启示。

首先,看地理位置。

▼昆山地理位置

(新浪山东制图)

▼章丘地理位置

(新浪山东制图)

昆山距离上海49.8公里,章丘距离济南约36.3公里,昆山依托上海发展,章丘依托济南发展

过去,沪宁高速公路是昆山的命脉,车行沪宁高速从昆山到上海只需要30分钟,后来,上海地铁11号线将最后一站设在了昆山,使得昆山与上海结合的更为紧密。这条地铁是中国首条跨省地铁线,昆山也成为全国首个拥有轨道交通的县市。

2019年,上海官方又发布消息称,地铁14号线也将对接昆山,从而使跨城上班的人不用挤11号线,昆山人去上海各个地方也将更加方便。此外,昆山到上海虹桥机场全程约40.1公里,正是充分利用离机 近的先天优势,昆山人才“守”来了大批台商入驻投资,从而形成了今天“昆山IT企业感冒的话,国际IT市场就要打喷嚏”的业界传说。

再看章丘,自2016年撤市设区后,经十东路已经成为了章丘的城区主干道,章丘境内的经十东路,西起章丘历城界,东至章丘淄博界,东西长25公里,南北两侧宽5公里,两侧集聚“山东智谷”、“院士谷”等高新科技、科研基地,荟萃山东大学、山东财经大学等十几所高等院校,被称为“科创走廊”、“黄金走廊”。

今年,济南地铁表示8号线将沿经十东路敷设至章丘区,东段设章丘绣源河车辆段。同一时期,《省会经济圈2020年工作要点》提出,开展济南与各市间轨道交通网规划编制前期工作,实现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发展,并合力打造国际化机场群,推进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与机场有机衔接。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要点中还提出,将高标准规划建设经十东路延至淄博工程,而淄博正是省会经济圈与胶东经济圈的交界处。城市一体化,交通先行,城际铁路串起济南、章丘、淄博,不仅使省会经济圈的一体化更深入更具体,还为章丘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更优化的整体布局,使章丘能更好的发挥济南与淄博、莱芜滨州的融接区域的作用。与此同时,济南也能够打破发展空间小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充分发挥出中心城市的优势和作用。

章丘可以向昆山借鉴的第二个方面,是借力政策。

1990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战略决策,对这一历史机遇,昆山马上作出反应,于当年7月召开七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时任昆山市委书记的吴克铨发出“充分利用昆山与上海千丝万缕的联系,尽可能把客商引到昆山”的动员令。2年后,邓小平发表南方讲话,彻底卸下思想包袱的昆山再次跃上开放的快车道,到1997年,连续5年每年引进外资达五六亿美元。

差不多同一时期,章丘也已经敏锐的意识到了未来要走依托济南之路,1995年,章丘提出要做好济南的“城市后花园”。今年,济南向社会公布20项2020年重点任务公开承诺事项,其中提到“深入实施《济南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三年行动计划》,推动济南都市圈一体化发展,不断提升城市能级,提高综合承载能力,增强辐射引领作用。”同一天,淄博市公共资源交易网发布消息,济南市的经十路将东延至淄博。项目全长约37km,原路由双向四车道拓宽为双向六车道,估算投资15.41亿元。目的是加快推进济南都市圈一体化,尤其是“济淄”一体化的建设发展。章丘,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政策利好。

在充分依托上海发展的过程中,昆山一直积极主动、高瞻远瞩,早早就预留出轨道交通空间,期待上海地铁能修到昆山,并在不懈努力下将其变为现实;而章丘也同样谋篇布局,在撤市设区融入济南的第二个月,章丘就开通了两条新路线,其中的明水—黄家塘线路使章丘市民可不出站换乘,直达济南市区,沿线有3.7万人受益。

昆山给予章丘的第三个启示,则 对人才的培养和重视。

1989年10月,已逝社会学泰斗、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费孝通专程前往昆山考察,在听取了当地情况汇报后,当场挥毫题词“昆山有玉,玉在其人。”

而章丘自古就是一块不缺人才的风水宝地,杜伏威、房玄龄、张养浩、李开先、李清照、孟洛川……这一个个闪闪发光的名字,正像夜幕中闪烁的群星,千百年来照耀着章丘,指引着章丘。如今,随着章丘撤市设区,经十东路已华丽蜕变为“科创走廊”:这里有20余所科研院所,集聚了一大批院士及“国千”、“省千”等高层次人才,又有国家级明水经济技术开发区这一金字招牌,加上“实体经济20条”、“人才新政20条”等政策叠加优势,章丘无疑将吸引来更多人才。

▼章丘云图

(新浪山东制图)

如今的章丘,面临着曾造就“昆山之路”利好条件:区域优势、交通便利、政策利好、人才集聚,正处于足以影响其命运的关键时期。昆山的模式当然不能原样照搬,但章丘可以从中借鉴其精气神,再结合当地实际,走出具有自己特色、适合自己的道路

早在2014年,章丘就提出愿做济莱淄滨四市的“会客厅”,如今,随着撤市设区的实现和省会城市圈日益织密城际交通网,章丘已成为省会经济圈和胶州经济圈融接中的重要节点。章丘未来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大,机会越来越多,城市面临的各方面压力也随之增长,但我们对这个自信而不自满,有魄力但不冒进的城市抱有信心。

▼章丘政务区规划图(资料图)

章丘的两次政务区变迁,刻画了章丘一路变迁的剪影:从生态城市到精致城市,彰显出章丘蝶变无止境的身姿,“中国经济最强县”昆山的启示,则给章丘提供了追赶的目标。

章丘始终在“变”,变的是发展思路,变的是对“机遇”的孜孜以求,而“不变”的是章丘对精致城市和美好生活的孜孜以求。我们期待,章丘的下一步,会走得更好。

数据/宥白 制图/时成成 设计/刘蒙蒙

Hash:f15aa104702cdf795f772e5ae7913a308f7fd574

声明:此文由 新浪山东发布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