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风味,吃货们不该错过
7月25日,“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是本届大会中国唯一申报的文化遗产项目”。
泉州申遗成功的这几天,我就一直想为泉州写一篇文章。
古代泉州每一想到泉州,就会让人想起歌仔戏“陈三五娘”的故事。清初,泉州才子陈三才高八斗,元宵节时在广东潮州邂逅了美丽的黄五娘,展开了一段缠绵悱的爱情传奇。后来亲事遭到五娘父母的反对,为了追求爱情,五娘竟带着婢女洪益春,与陈三私奔到泉州,共结连理。泉州跟潮州相距几百公里之遥,如今搭飞机不过一个小时,但在当时如果只靠两条腿,即使每天走二十公里,也得走上一个月吧?但陈三、黄五娘两人竟然不畏艰辛险阻走到目的地,也获得了圆满的结局这个惊才绝艳的地方戏曲。
不禁令人对泉州有一番向往:不知泉州是座如何璀璨的古城,竟会孕育出像陈三那般的才子,而吸引了百粤美女黄五娘来归?原来泉州不仅历史悠久,文化兴盛,而且饮食甘美。比起泉州来,厦门太新,福州太俗。这座古城至今仍默默地保存着许多优美的闽南民间遗迹,给人的感觉既乡土又怀旧。
泉州古名温陵,又名为刺桐城,因城里常年开着艳红的刺桐花而得名,位于晋江下游北岸。泉州话是一种鼻音很重,音调婉转、咬字很轻的闽南方言,不像厦门话那么字字铿锵。泉州话是种年代久远的语言,早在新石器时代,泉州就已经发现人迹了。泉州在夏朝时属扬州城,周朝时为七闽地,春秋战国时改属越国,原本只是个落后的蛮荒之地。秦汉时,中原战乱频繁,晋人大批南迁,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技术和文化,才使它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在唐朝中叶正式定名为泉州。
泉州唐中叶的“安史之乱”给中原带来严重的灾难,人民进一步南迁到闽、粤各地,促进了泉州的繁荣。这个动乱使行之有年的“陆上丝路”闭塞,使中国和西方的交通转以海道为主,而泉州就因缘际会地变成“海上丝路”的起点。唐大历年间,泉州文风大盛,书院林立,人才辈出;在经济上,泉州已是南方重要的大港口。到了唐天祐年间,泉州发展成一个商贾云集的国际港城。北宋时在泉州设市舶司,专管海外贸易。南宋时,泉州与广州并驾齐驱,成为全国的两大商港。在这里,不同语言、宗教的民族融洽相处,使它赢得了“海滨邹鲁”“世界宗教博物馆”等称誉。至今,泉州市内仍常行走着高鼻深目的回人。而清真牛肉拉面、锅贴的招牌,也在大街小巷中不时地招展着,吸引了四方食客。
这座"光明之城",宋末被蒲寿庚出卖,毁于战火的城市。却保留了宋朝人最后的尊严,文化、以及饮食。香街(胭脂巷)、磁街、丝街和花街(泉州西街都集中保留了),这些代表着泉州富庶和繁华的街道依然存在,可以说一步一遗迹、一步一美食。
泉州西街
在泉州,除了看妈祖庙、关帝庙、清净寺、洛阳桥、状元街、海外交通博物馆外,最不能错过的,就是形形色色的“古早味”:香喷喷的肉粽、小巧有弹性的深沪水丸、风味独特的元宵丸和香甜润泽的石狮甜粿。另有那带兰花香的安溪铁观音和以龙眼制作的 开元寺素菜。
泉州肉粽深沪鱼丸元宵丸石狮甜粿安溪铁观音开元寺素菜泉州酒店的沁园春和刺桐饭店的二楼餐厅,都是值得造访的美食圣地。沁园春虽以粤菜为号召,但几个闽菜如厦门海蛎煎、五香鸡卷,泉州的豆干炒鱼卷、鱼丸汤等,都做得很够水准;刺桐饭店则以闽菜为主,小吃最为出色,无论福建什锦炒面,漳州卤面、福建牛肉汤、都是一时之选。泉州也有一条“温陵美食街”,专门卖回族的清真菜色,但也能吃到虎咬猪、海蛎煎、元宵丸等特色小吃。
五香鸡卷虎咬猪海蛎煎什锦炒面福建牛肉汤所以说,作为一个吃货的话,我觉得泉州风味的食物,大家不应该错过,去泉州这座“光明之城”尝尝吧。
“在上帝的保佑下我们来到了中国的领土,到达了刺桐城。这个地区,当地的人把它叫做泉州,它是一个不同凡响的城市,具有很大规模的贸易,是蛮子国(指南宋)的主要贸易地区之一。因为街上有如此众多的油灯和火把,到了晚上这个城市被映照得特别灿烂,在很远的地方都能看得到它。由于这个原因,人们称这座城市为“光明之城”(Hanmansicien)。”
———意大利商人雅各
Hash:39097253bbb4bfe070f69607db3b88c86f8d8eca
声明:此文由 浪漫的何必问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